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发布 上市公司纵深推进数据要素利用
1
作者 董伟 《投资有道》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近日,国家数据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强化场景需求牵引,带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充分实现数... 近日,国家数据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强化场景需求牵引,带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在企业层面,多家上市公司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利用、数据资产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企业层面 三年行动计划 要素利用 数据资产 新动能 要素价值 纵深推进
原文传递
要素利用、节能减排与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12
2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程云鹤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43,共14页
本文以非径向、投入松弛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为基础,在序列数据包络分析(DEA)框架下,应用具有差分结构的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MLPI),将能源与环境因素引入到中国地区全要生产率测度之中,对2000~2009年中国各地区、三大区域的绿... 本文以非径向、投入松弛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为基础,在序列数据包络分析(DEA)框架下,应用具有差分结构的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MLPI),将能源与环境因素引入到中国地区全要生产率测度之中,对2000~2009年中国各地区、三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现状、来源、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揭示要素利用、节能减排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00~2009年,全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0.68%、累计6.27%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技术效率起到阻碍作用;资本利用、劳动利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分别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贡献了9.82%、66.43%、2.42%、21.33%,且均来自于各自领域的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改善;中国总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各要素利用生产率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的表现远优于中西部地区。为了进一步提升绿色全要生产率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必须同时重视技术进步水平及技术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利用 节能减排 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MLPI)
原文传递
私密信息商业化利用的证立及制度建构
3
作者 屈然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4,216,共12页
私密信息不仅承载着人格尊严、人格自由的人格利益,也承载着可被商业化利用的财产利益。《民法典》第993条“许可使用条款”中的“等”字措辞为私密信息的商业化利用提供了规范依据。除私人生活安宁外,对私密空间、私密部位和私密活动... 私密信息不仅承载着人格尊严、人格自由的人格利益,也承载着可被商业化利用的财产利益。《民法典》第993条“许可使用条款”中的“等”字措辞为私密信息的商业化利用提供了规范依据。除私人生活安宁外,对私密空间、私密部位和私密活动的商业化利用,本质上是对其所表达的私密信息的商业化利用。私密信息商业化利用会对隐私权制度、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和人格要素合理使用规则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应明确私密信息商业化利用的法律属性,调整私密且敏感个人信息商业化利用的限度标准和场景化应用规则,以实现现有立法与私密信息商业化的互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密信息 隐私权 人格权 人格要素商业化利用 许可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经济增长研究——以江、浙、沪地区为例
4
作者 张军璞 《中国商论》 2014年第10Z期168-171,共4页
本文采用非径向、投入松弛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在序列数据包络分析(DEA)框架下,应用具有差分结构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MLPI),将能源与环境因素引入到江、浙、沪三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之中,对2003~2012年江、浙、沪三地区绿色全... 本文采用非径向、投入松弛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在序列数据包络分析(DEA)框架下,应用具有差分结构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MLPI),将能源与环境因素引入到江、浙、沪三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之中,对2003~2012年江、浙、沪三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现状、来源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阐述了要素利用、节能减排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为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必须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利用 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盘活: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被引量:35
5
作者 刘同山 韩国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36,207,共15页
要素的投入数量与利用效率是乡村经济增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低学历特征明显,耕地和宅基地低效率利用情况突出,乡村发展资金缺乏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体现。要素盘活面临一... 要素的投入数量与利用效率是乡村经济增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低学历特征明显,耕地和宅基地低效率利用情况突出,乡村发展资金缺乏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体现。要素盘活面临一些障碍:长期的工业和城市优先战略以及土地制度安排,阻碍了乡村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农业经营“分得彻底、统得不够”,加上耕地细碎化、农户兼业化,束缚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乡村产业单一、非农就业机会少和体制机制不配套,影响了乡村的资源要素吸纳能力。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应将农业发展作为农村土地配置利用的核心目标,走农业经营“先规模化、再组织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以乡村产业园区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带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下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利用 乡村振兴 面临障碍 改革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化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敦宏程 《中国金融电脑》 2020年第9期10-13,共4页
数据安全、数据治理、数据创新的能力是衡量当代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与《意见》中提出的要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的同时鼓励数据合规应用的指导意见不谋而合,笔者认为,银行同业需在推动数据生产要素利用过程中从以下两... 数据安全、数据治理、数据创新的能力是衡量当代银行机构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与《意见》中提出的要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的同时鼓励数据合规应用的指导意见不谋而合,笔者认为,银行同业需在推动数据生产要素利用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金融数据资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数字化转型 金融数据 数据治理 要素市场化 数据生产 《意见》 要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段钢 刘贤铤 黄悦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8,共13页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推动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推动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和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两个方面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低融资约束的企业、高技术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的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利用 数字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隐私用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实践难点及化解方案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悦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梳理差分隐私用于人口普查、数字广告和大型语言模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案例,发现通过差分隐私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仍然存在概念定义不一、隐私单元不明、参数难以选定、隐私记账困难、缺乏简明解释、造成不公平问题和法律效果不确定7个难点... 梳理差分隐私用于人口普查、数字广告和大型语言模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案例,发现通过差分隐私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仍然存在概念定义不一、隐私单元不明、参数难以选定、隐私记账困难、缺乏简明解释、造成不公平问题和法律效果不确定7个难点,并逐个探讨了突破这些难点的思路。化解差分隐私的实践难点不仅可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也可以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隐私 个人信息保护 隐私记账 交互设计 数据要素流通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要形式与运行机制——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钟真 蒋维扬 赵泽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101,F0002,176,共13页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由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成的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其组织性质和目标、成员构成与治理结构等多个方面相较于以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均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从生产经营和政策引导的实践看,现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主要可以...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由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成的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其组织性质和目标、成员构成与治理结构等多个方面相较于以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均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从生产经营和政策引导的实践看,现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主要可以分为主体集合型、园区集聚型和产业集群型三类模式。尽管不同类型的联合体在分工协作关系、资源要素利用和收益风险处置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均面临着法人地位不具备、内部治理不健全、支持政策不完善等共性问题的挑战,急需在顶层设计、内部治理、配套措施、人才储备等方面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分工协作关系 资源要素利用 收益风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模式创新:理论视角与研究观点评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刁玉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8,共7页
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分析视角差异导致的结论冲突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本文从战略分析、要素利用、价值创造及系统整合等四大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认为战略分析与选择是商业模式创... 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分析视角差异导致的结论冲突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本文从战略分析、要素利用、价值创造及系统整合等四大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认为战略分析与选择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与逻辑起点,技术、知识及组织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价值链的升级转换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逻辑,企业系统间的因果联系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模式创新 战略分析 要素利用 价值创造 系统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俞林 冯依然 胡梦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4-194,共11页
我国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以及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提振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分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应从生产要... 我国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以及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提振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分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应从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两个维度展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全要素生产率与我国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且1993年前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在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我国应从治理过剩产能、破解城乡二元化结构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入手,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 要素利用 知识产权
原文传递
横向联合“八字”谈
12
作者 李继政 《轻工集体经济》 1986年第7期30-30,共1页
发展横向的经济联合,把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把闲置的生产要素利用起来,把蕴藏的生产要素挖掘出来,把孤立的生产要素联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对横向经济联合,各级领导既要满腔热情地鼓励支持,搞好服务,... 发展横向的经济联合,把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把闲置的生产要素利用起来,把蕴藏的生产要素挖掘出来,把孤立的生产要素联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对横向经济联合,各级领导既要满腔热情地鼓励支持,搞好服务,又要注意正确引导,防止纰漏。从目前各地出现的集团性企业群体看,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应注意“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经济联合 正确引导 生产要素集中 企业群体 要素利用 经济的 生产力 横向联合 集团性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组建企业集团的限制性条件
13
作者 郑文范 徐廷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3-34,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集团化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企业集团1991年仅为2600家,到1996年已达2万余家。为了使我国组建企业集团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确定企业集团规模的合理性标准,必须明确组建企业集团的限制性条件。 根据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集团化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企业集团1991年仅为2600家,到1996年已达2万余家。为了使我国组建企业集团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确定企业集团规模的合理性标准,必须明确组建企业集团的限制性条件。 根据有关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创新等理论,组建企业集团的限制性条件有下列几种:生产要素利用限制、交通运输条件限制、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类别限制、市场限制、成本和收益限制等。上述限制共同决定了企业集团规模的合理性界限。具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兼并 组建企业集团 集团规模 限制性 兼并成本 目标市场 生产要素利用 规模效益 产业发展趋势 企业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平区践行“和、活、合”观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
14
作者 吴正远 曾海霞 《农家科技》 2021年第8期7-10,共4页
重庆市梁平区高度重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针对部分地区“发展环境不够优、资源要素利用不够活、发展方式不够多”等问题,践行“和、活、合”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观,着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激活资源要素、施行合作合股经营。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梁平 要素利用 和谐发展环境 激活资源 发展观 重庆市 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地方立法探索与完善
15
作者 杨惠琪 胡宇童 董其治 《公民导刊》 2025年第4期42-44,共3页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利用为机制,遵循价格规律和供需关系,探索数据价值开发,不仅积极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致力于拓宽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路径。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设计目前仍存...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利用为机制,遵循价格规律和供需关系,探索数据价值开发,不仅积极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致力于拓宽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路径。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设计目前仍存在基础概念界定不清、标准规范供给不足等问题,有必要从现有地方治理实践出发,探索兼顾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数据要素市场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论“系统函数”及其性质》一文的附录
16
作者 周方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88年第6期5-8,共4页
我在本刊1987年第8期发表了《论“系统函数”及其性质》一文。为了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我在该文中归结的公理体系的数学陈述,现补充下列几个附录:附录1一个要素充分利用(至少有一种要索是充分利用)的系统(即“A类系统”)可表为图1:
关键词 系统函数 要素利用 系统效益 附录 实际使用 充分利用 利用 要素生产率 微分方程 公理体系
原文传递
全球数字银行发展动向及启示
17
作者 刘诚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7-88,共2页
全球数字化进程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方式、银行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以及金融系统后台的操作运行,形成了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数字银行。数字银行在深化消费、试点金融创新产品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数字要素利用、信贷抵押模式变革... 全球数字化进程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方式、银行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以及金融系统后台的操作运行,形成了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数字银行。数字银行在深化消费、试点金融创新产品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数字要素利用、信贷抵押模式变革等方面对金融系统产生了深层次重构,但也存在着获客成本上升、客源收入偏低等挑战,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变革 金融创新产品 数字银行 数字化进程 交互方式 发展动向 产品开发 要素利用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企业行为:控制—收益分配系统
18
作者 潘振民 罗首初 华民 《经济研究》 1987年第7期61-67,共7页
社会主义企业行为,是指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在内在动力结构驱使下,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的一般程式与趋势。企业内在动力结构总是表现为企业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表现为实现企业目标的约束条件,因此,企业行为又... 社会主义企业行为,是指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活动单位在内在动力结构驱使下,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的一般程式与趋势。企业内在动力结构总是表现为企业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表现为实现企业目标的约束条件,因此,企业行为又可概括为企业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目标的经济活动常态。企业的内在动力结构和外部环境,即企业目标和约束条件,是在既定生产资料所有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行为 企业成员 企业目标 约束条件 劳动者 动力结构 社会主义经济 要素配置 生产劳动 要素利用
原文传递
加快数字、实体经济融合大发展
19
作者 扈永顺 杨杰 《瞭望》 2021年第15期18-20,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五纵三横”的趋势愈加凸显,数字产业化方面,产业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基础仍不牢固,产业数字化方面,融合发展面临行业认识差异、要素利用不充分等挑战,疫情已将全球经济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五纵三横”的趋势愈加凸显,数字产业化方面,产业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基础仍不牢固,产业数字化方面,融合发展面临行业认识差异、要素利用不充分等挑战,疫情已将全球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推进了5~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方面 产业结构 数字化转型 认识差异 我国经济社会 实体经济 要素利用 失衡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