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2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城乡要素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浙江“八八战略”的考察
1
作者 李秋珍 朱彩虹 王会龙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4-75,共12页
基于“八八战略”的背景,结合浙江省2011—2021年63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评估各研究单元间的区域协调程度,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对区域协调的作用机制及城乡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互联网的发展... 基于“八八战略”的背景,结合浙江省2011—2021年63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评估各研究单元间的区域协调程度,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对区域协调的作用机制及城乡要素流动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互联网的发展为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技术、平台支撑,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的发展能够畅通要素流动,从而间接提升了区域协调水平;“八八战略”的各项要素在调节互联网对区域协调作用机制过程中存在异质性,对工业化水平、绿色发展、山海经济与基础设施要素均能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但政府的过多干预、科技创新的虹吸效应则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要素流动 区域协调 “八八战略”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的视角
2
作者 龚勤林 乔涛 冷玉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7,共13页
在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 在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是数字经济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转移、农用耕地流转与农业资本深化;第三,数字经济作用存在异质性,其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显著,且由于粮食主产区的萎缩与限制政策,数字经济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资本深化效应会受到抑制。基于此,文章认为政府应当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助力降低数字技术使用门槛、以数字赋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健全农地流转管理体制,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支持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进步 要素流动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乡村振兴现状、困境与发展路径:基于要素流动与生态韧性的新视角
3
作者 柴剑峰 王茜 李沅奚 《新西部》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需直面要素流动失衡与生态韧性不足等新挑战。四川省作为西部农业大省,近年来通过产业融合、基建升级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但面临“要素空心化”(人才外流、土地低效、资...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需直面要素流动失衡与生态韧性不足等新挑战。四川省作为西部农业大省,近年来通过产业融合、基建升级和生态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但面临“要素空心化”(人才外流、土地低效、资本短缺)、“产业浅表化”(机械化率低、品牌溢价不足)、“城乡两元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边缘化”(资源透支、制度滞后)、“治理碎片化”(主体缺失、治理僵化)等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不平衡 城乡二元结构 资本短缺 品牌溢价 农业大省 主体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对外服务能力、要素流动与经济协调发展
4
作者 陈丽娴 阳扬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区域对外服务能力提高是否有助于区域间生产要素的相互协调和高效配置,进而显著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探究区域对外服务能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区域对外服务能力提高是否有助于区域间生产要素的相互协调和高效配置,进而显著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探究区域对外服务能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对外服务能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区域对外服务能力通过提高区域间劳动力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正向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西部地区对外服务能力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为倒“U”型,且不存在组间差异;区域对外供给高端服务要素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效果显著大于区域对外供给低端服务要素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对外服务能力 劳动力要素流动 资本要素流动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 地理位置 生产性服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创新——来自中国283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宁楠 刘俊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5-57,共13页
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基于28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及其与要素流动协同助推制造业创新的效应及多元化特征。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推动了制造业创新,作用效果受制造业就业规模与城市规模的正向... 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基于28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及其与要素流动协同助推制造业创新的效应及多元化特征。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推动了制造业创新,作用效果受制造业就业规模与城市规模的正向调节,且在非资源型城市、工业占比较低和老龄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中表现更强。与要素流动的协同及其空间溢出是工业智能化驱动制造业创新的两大重要机制,并且主要依赖于资本和高技能劳动力要素流动。进一步分析发现,要素流动与工业智能化的协同联动对制造业创新的空间溢出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以邻为伴”,在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以邻为壑”。因此,要加快智能化转型,充分发挥工业智能化的要素配置作用,共同推动提升城市制造业创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要素流动 制造业创新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的实证
6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7,共6页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的“质”与“量”,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促进人才要素、资本要素和数据要素的区际流动来驱动城市创新“质”与“量”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而不利于西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提升,在中部地区作用不显著;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和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表现为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战略 城市创新 创新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要素流动的空间障碍与对策研究
7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唐艳 《决策与信息》 2025年第4期35-43,共9页
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其流动不仅依赖空间承接,还需要相应的流动机制予以保障。当前,我国城乡要素流动受阻,根源在于城乡差异化的空间政策,其中乡村空间政策是制约要素流入的关键因素,并在产业发展空间、生... 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其流动不仅依赖空间承接,还需要相应的流动机制予以保障。当前,我国城乡要素流动受阻,根源在于城乡差异化的空间政策,其中乡村空间政策是制约要素流入的关键因素,并在产业发展空间、生活空间和区划空间三个维度对乡村发展产生影响。基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背景,应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予以破解:其一,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空间置换机制与耕地经营权股份化经营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其二,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乡镇和村两级区划,探索乡镇组团化发展路径,优化乡村区划空间;其三,调整乡村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优化乡村生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生产要素下乡 集体土地流转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城乡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要素流动在乡村PPP项目中的实现方式:新机制下的新要求
8
作者 吴昺兵 贾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2,共20页
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乡村发展,旨在推动城镇资源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融合和要素生产力的提升,这与以城乡要素流动为内在动力的城乡融合发展相契合。乡村PPP项目中的城乡要素流动方式,受政策导向、项目的盈利... 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乡村发展,旨在推动城镇资源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融合和要素生产力的提升,这与以城乡要素流动为内在动力的城乡融合发展相契合。乡村PPP项目中的城乡要素流动方式,受政策导向、项目的盈利能力与规模经济、行业属性、毗邻城乡的公共需求的同质性和要素的互补度等因素综合影响,可分为产出完全服务于“三农”、城乡产出一体、城乡打包和城镇产出辐射乡村四类,其表现存在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在新机制出台背景下,因乡村PPP项目盈利能力天然弱于城镇PPP项目,政府旨在实现公共品供给提质增效的公益性与社会资本旨在逐利的商业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乡村PPP项目中更突出。因此,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为指向的规模经济是融合城乡资源、平衡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杠杆。城乡产出一体和城乡打包方式,可成为新机制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公共品供给的主流方式。下一步,应加强乡村要素市场培育、完善相关制度、以城乡要素流动为纽带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新机制在乡村公共品供给上发挥更积极、更可持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PPP项目 城乡要素流动 乡村公共品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朱奕晓 《电子商务评论》 2025年第2期1166-1173,共8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城乡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期间中国32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衡量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促进城乡融合,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力和技术的流...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城乡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期间中国32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衡量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促进城乡融合,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力和技术的流动推动,且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promot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China. This study is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32 provinces (cities, districts)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2, and constructs an indicator system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digital economy can promot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ainly by promoting the flow of labor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has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 要素流动 中介效应 数字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内在要求、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
10
作者 杨水根 马悠弼 李倩莹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1-29,F0003,共10页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科学完善的政策制度、高效统一的市场建设、城乡功能的互补与融合、畅通的要素流动通道以及城乡安全发展的底线等五个方面分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内在要...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科学完善的政策制度、高效统一的市场建设、城乡功能的互补与融合、畅通的要素流动通道以及城乡安全发展的底线等五个方面分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内在要求,剖析当前制约我国城乡要素流动面临的制度性、市场性、社会性等现实壁垒,结合流通数字化特点,构建流通数字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理论逻辑框架,具体阐述流通数字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革新力、市场优化力和社会融合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化”协同破除制度性壁垒、优化环境破除市场性壁垒、推动城乡一体破除社会性壁垒等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化 城乡要素流动 内在要求 理论逻辑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基于土地要素流动的连带效应视角
11
作者 李慧 耿蕊 《新疆农垦经济》 2025年第3期39-50,共12页
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较慢,主因是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过多流向城市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协调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以土地流转为抓... 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较慢,主因是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过多流向城市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协调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发挥土地要素的带动作用,促进人力、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有助于城乡融合发展。文章以“土地流转—要素流动—城乡融合”为分析主线,发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且其流转效应具有时间延续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农村劳动力异地就业和资本下乡实现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在两者的关系中未发挥中介作用,表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具有带动劳动力和资本在城乡间流动的作用。基于研究成果,文章认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促进城乡建设用地一体化,以土地改革为牵引,发挥其连带作用,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逐步提升城乡要素流动的协调性,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改革 要素流动 城乡融合 连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与城市创新差距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建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4-149,共6页
为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城市创新差距,并以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调节变量,同时选取人才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计... 为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和城市创新差距,并以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调节变量,同时选取人才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扩大了本地城市创新差距,而对邻近地区表现出缩小城市创新差距的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但是扩大了城市创新差距;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存在以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在第一个门槛值前后表现为扩大城市创新差距,在跨越第二个门槛值后,则表现为缩小城市创新差距;以数字经济为门槛变量时,则为单门槛效应,低于门槛值时表现为扩大城市差距,高于门槛值时则表现为缩小城市差距;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调节作用下,数字经济缩小本地和邻近区的城市创新差距的能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要素流动 城市创新差距 数据要素流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要素流动视角的空间计量检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建飞 李凯 翟元慧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56,共15页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选取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调节变量,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数字经... 在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选取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数据要素流动环境为调节变量,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明显促进共同富裕,对邻边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在地理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影响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效应,且人才和资本要素流动对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起到“边际效应递增”作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能合理调节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据此,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人才与资本要素的流动和精准匹配,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要素流动 数据要素流动环境 共同富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要素流动与国内价值链循环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丹 戴政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9,共13页
利用中国多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进行省份间的两两配对,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省际国内价值链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显著抑制了国内价值链循环。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在低经济发展水平... 利用中国多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进行省份间的两两配对,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省际国内价值链循环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显著抑制了国内价值链循环。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在低经济发展水平省份间更大;相较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初级产品和资源型产业的抑制效果更强;对南北区域内部以及区域间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且这一效应在北方区域内部更为突出。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市场、创新以及成本机制对国内价值链循环产生抑制效应。最后,省际劳动力流动有助于弱化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国内价值链循环的抑制作用。研究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不平衡发展 国内价值链 劳动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资源错配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兼论数据要素流动环境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建飞 李凯 《调研世界》 CSSCI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采用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度为中介变量,并以百度新闻高级检索... 本文探讨了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采用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度为中介变量,并以百度新闻高级检索关键词测度城市数据要素规模,进而构建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指标作为调节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本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而对邻近区域表现为正向溢出效应;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度提高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调节作用下,数字经济能够缓解资本和劳动力错配,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资源错配 数据要素流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发展何以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基于要素流动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钰芬 陈锦颖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6,共13页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及效率。在客观把握中国创新要素错配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化发展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剖析其内在机制及异质性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中国创新要...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及效率。在客观把握中国创新要素错配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化发展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剖析其内在机制及异质性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中国创新要素错配状况明显缓解,配置效率不断提升。数字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效率,而创新要素流动是其中重要的传导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时,数字技术应用有助于创新要素实现充分流动,进而促进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数字化发展对创新能力较低的西部地区及创新要素配置过度地区的作用甚微,仅仅依靠数字化难以妥善解决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的痼疾。研究结果证实了数字化对创新要素配置的赋能作用,有助于各地区以数字化发展为支点,撬动创新要素高效化配置的变革,破解配置低效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发展 创新要素配置 要素流动 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异质、地区异质与多要素流动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雄浪 姚雨霜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40,共21页
本文将企业异质、地区异质与多要素流动统一到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中,发展了企业异质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满足产业集聚的强条件时,企业分布异质性的增强强化了产业集聚的“黑洞条件”,反之,则会强化产业的分散力;区... 本文将企业异质、地区异质与多要素流动统一到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中,发展了企业异质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满足产业集聚的强条件时,企业分布异质性的增强强化了产业集聚的“黑洞条件”,反之,则会强化产业的分散力;区域间异质性增大导致区域均衡发展越来越困难。如果区域间的初始禀赋条件相同,则对称结构可能是一种稳定均衡结构,这时对称结构稳定对应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最宽。反之,如果区域间的初始禀赋条件不同,这时内部一般非对称结构可能成为一种稳定均衡结构,但这时对应的贸易自由度范围有所变窄;在区域异质性的条件下,内部非对称结构可能是一种稳定均衡结构,当地区同质时,该内部非对称结构就会演变为对称稳定均衡结构,并且,存在多重稳定均衡结构的现象。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集聚是可能的,也是渐进的,这一过程会变得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异质 地区异质 要素流动 新经济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分割、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杰 《时代经贸》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本文基于2004-2019年30个省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要素流动在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分割显著抑... 本文基于2004-2019年30个省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揭示要素流动在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分割显著抑制区域创新绩效提升,不同区域市场分割对创新绩效的抑制效果不同,表现为中、东、西部地区逐一递减;要素流动的中介效应十分显著,其中,市场分割通过负向影响劳动要素流动进而抑制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中介效应,大于资本要素与技术要素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分割 要素流动 创新绩效 地方保护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流动环境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陈汉林 卢艺珺 《当代经济》 2024年第9期17-28,共12页
经济韧性能够衡量一个经济体调节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要素流动环境对经济韧性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利用2005—2021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了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指数和经济韧... 经济韧性能够衡量一个经济体调节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要素流动环境对经济韧性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利用2005—2021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了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指数和经济韧性,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指数和经济韧性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进而研究了数据要素流动环境对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研究结论显示,首先,数据要素流动环境能显著促进中国经济韧性的提高,且该结论稳健;其次,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流动环境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推动经济韧性提高;再次,门槛效应发现,数据要素流动环境对中国经济韧性的提高具有双门槛,用数据要素流动环境来提高经济韧性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和前景;最后,分区域回归发现,东中西部地区数据要素流动环境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影响均显著,说明该研究结论具有地区普适性。依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流动环境 经济韧性 指标体系 熵值法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流动对城市创新活跃度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张辽 蒋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如何发挥好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是缓解城市创新能力分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05—2020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时空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来实证分析数据要素流动与城市创新活跃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流动可以显著提... 如何发挥好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是缓解城市创新能力分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05—2020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时空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来实证分析数据要素流动与城市创新活跃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流动可以显著提升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创新活跃度,具体为数据要素流动规模每提高1%,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创新活跃度便分别上升0.022%和0.197%。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流动能够通过提升地区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创新质量以及激发创新精神来提升城市创新活跃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以市场化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代表的制度环境在数据要素流动影响城市创新活跃度的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调节作用和双重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分化 数据要素流动 创新活跃度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