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5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新时期成功领导者的十大观念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梦竹 李晓峰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1-25,34,共6页
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观念的转变是领导者成功的首要因素。新的重大观念的产生将带来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确立如下十大观念 :发展观念、创新观念、价值观念、时效观念、信... 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观念的转变是领导者成功的首要因素。新的重大观念的产生将带来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确立如下十大观念 :发展观念、创新观念、价值观念、时效观念、信息观念、德法观念、人本观念、合作观念、服务观念和学习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发展观念 创新观念 价值观念 时效观念 信息观念 德法观念 人本观念 合作观念 服务观念 学习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齐家:论汉唐循吏的家庭观念及其影响
2
作者 胡博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汉唐时期的循吏重视家庭,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夫妻和谐,严格教育子女,友爱兄弟。在夫妻间的清贫生活中,妻子体现出一种工具性。他们以礼法治家,虽然维护了家族的和谐,但也体现出父尊母卑、夫尊妻卑、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他们的家庭观念... 汉唐时期的循吏重视家庭,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夫妻和谐,严格教育子女,友爱兄弟。在夫妻间的清贫生活中,妻子体现出一种工具性。他们以礼法治家,虽然维护了家族的和谐,但也体现出父尊母卑、夫尊妻卑、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他们的家庭观念也影响了如何治民,他们在治理百姓时注重移风易俗,重构家庭伦理观念;推己及人,用亲情化解矛盾纠纷,甚至于感化罪犯。然而他们对家人的感情是有原则、有边界的,边界就是法律与道德,是国家与百姓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 循吏传 家庭观念 儒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OBE理念在地方高校“化工原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观念
3
作者 杜娟 张兴晶 +1 位作者 崔克宇 刘春玲 《科技风》 2025年第7期48-50,共3页
“化工原理”课程是地方师范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地方高校目前存在的诸如学生基础理论差、课程配套设备更新慢等问题,引入以成果为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OBE,引导学生首先明确课程要... “化工原理”课程是地方师范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地方高校目前存在的诸如学生基础理论差、课程配套设备更新慢等问题,引入以成果为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OBE,引导学生首先明确课程要培养自己毕业时需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并以此可以带来的就业前景,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于学习主体意识以及兴趣的积极性,从而加强学习中对于工程观念的认知,并最终达到培养合格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化工原理 OBE理念 工程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础认识、特色原则与变易观念
4
作者 华军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儒家伦理思想乃儒家关于人道的学说。天人一体的人道观与通情达理的生存观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着力关注的两个基础认识。独特的以人为中心的立人原则与差序构成的结构原则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深刻辨析的两项特色原则。基... 儒家伦理思想乃儒家关于人道的学说。天人一体的人道观与通情达理的生存观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着力关注的两个基础认识。独特的以人为中心的立人原则与差序构成的结构原则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深刻辨析的两项特色原则。基于理一分殊和文质合一之上的观念转换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及时省察的两类变易观念。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础认识、特色原则与变易观念等三方面内容可构成一个诠释体系,对此三方面内容的系统总结有助于揭示儒家伦理思想的文化特质,对于探讨儒家伦理思想的时代价值和转换路径亦将具有一定的理论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基础认识 特色原则 变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法实践、符号层累与记忆重构——新文化史视域下古代文章虚字观念的动态张力
5
作者 余祖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3,234,共13页
古代文章虚字不只为精英阶层所关注和讨论,更广泛渗透到各阶层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在新文化史视角下重审古代文章虚字观念,可以看出,虚字不仅是文章结构、声调与情感表达的核心工具,更通过日常教育、科场规则和集体实践,演化为具有象征... 古代文章虚字不只为精英阶层所关注和讨论,更广泛渗透到各阶层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在新文化史视角下重审古代文章虚字观念,可以看出,虚字不仅是文章结构、声调与情感表达的核心工具,更通过日常教育、科场规则和集体实践,演化为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形塑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记忆。明清科举通过虚字规范实现思想规训,近代文化转型中虚字成为新旧文化博弈的焦点。虚字观念的绵延与变异,体现了历史记忆的重构性与符号意义的动态性,映射出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张力与调适。虚字由此超越文法范畴,成为透视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守成与变革之辩证关系的文化棱镜。通过对古代文章虚字观念的新文化史观照,还可以获得一个重要启示:当代文化建构既需重视精英话语的引领作用,亦需激发公共常识的实践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字 新文化史 文章写作 集体文学观念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观念素养的培养路径及展望
6
作者 郭玉峰 王伊阳 何泉蓉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如何理解和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关系到核心素养引领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素养,需要关注“观念”内涵的概念属性及其综合属性,关注空间观念素养的空间结构认知导向及其与数学审美、好奇心、想象力等相关的情... 如何理解和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关系到核心素养引领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素养,需要关注“观念”内涵的概念属性及其综合属性,关注空间观念素养的空间结构认知导向及其与数学审美、好奇心、想象力等相关的情感体验,关注空间观念素养发展的进阶性特征。空间观念素养培养的实现路径包括:基于概念和性质,实现二维与三维图形的相互转化;基于长度和角度,想象和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位置关系;基于图形的运动变换规律,感悟图形的维度属性,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观念 数学核心素养 转化 进阶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社会中的资源观念与生态秩序——一项基于主体性表达的民族志研究
7
作者 陈祥军 蒋桂林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地方社会的文化体系和环境秩序之间具有双重耦合性,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彼此适应,共同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稳定。煤矿开采工业对环境秩序造成很大破坏,使之逐渐偏离正常,地方社群在没有获利的情况下还需承受环境失序带来的伤害。为阻止环境... 地方社会的文化体系和环境秩序之间具有双重耦合性,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彼此适应,共同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稳定。煤矿开采工业对环境秩序造成很大破坏,使之逐渐偏离正常,地方社群在没有获利的情况下还需承受环境失序带来的伤害。为阻止环境失序的扩散,地方社群便会采取各种行动来表达对环境失序的不满,“偷”是日常中最主要的行为,因此,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污名化”动作,更是文化主体者表征自我能动性去重新建构环境秩序的行为,并且此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是一整套人与环境共生的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社会 资源观念 生态秩序 主体性 生态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的发展——以历史通俗演义为中心
8
作者 王齐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 《三国演义》在明代流行所引发的小说家们对正统史书和通俗演义关系的思考,不仅完成了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也推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迅猛发展。通俗小说观念在明代前中期与明代后期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由强调资治和教化转向重视通俗和娱情,即从要求通俗演义“羽翼信史”到肯定通俗演义与正史“并传不朽”,从要求通俗演义“裨益风教”到鼓吹通俗演义为“疗俗圣药”,从强调通俗演义征实到鼓动通俗演义虚构,最后归结为要在通俗演义中塑造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人物形象。明代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改变了中国小说观念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小说观念 历史演义 明代 《三国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空间为视域:平台化时代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
9
作者 李鲤 余威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跨国数字平台的全球扩张为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带来了新的问题意识。平台介入跨境数据流动,加剧了基于主权空间的权力协商;平台介入媒体文化产业,推动了在地市场空间的全球突围;平台介入全球公民交往,生成了依托技术空间的身份共构。跨... 跨国数字平台的全球扩张为国际传播的观念转型带来了新的问题意识。平台介入跨境数据流动,加剧了基于主权空间的权力协商;平台介入媒体文化产业,推动了在地市场空间的全球突围;平台介入全球公民交往,生成了依托技术空间的身份共构。跨国数字平台“全球运作、在地使用”的平行逻辑,既重申了“中心—边缘”平面依附式知识生产体系的困境,又开启了以空间关系性视域重审数字全球化问题的可能。中国国际传播的“国际化”和“平台化”需对接以跨国数字平台为中枢的全球—区域博弈逻辑,以空间为视域审视全球与区域并存的平行叙事,以此牵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全球知识的有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观念 跨国数字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 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法之名:宋代法律观念转型微观史
10
作者 陈灵海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5,共12页
中国古代士大夫极重取名。宋代士大夫人名中,出现了不少獬豸崇拜型、皋陶崇拜型等“尚法之名”,可以视为宋代法律观念转型的外化表征。这一表征反映,汉唐时期较为负面消极的法律、律学和法律职业,在宋代观念领域中转向了正面积极。转型... 中国古代士大夫极重取名。宋代士大夫人名中,出现了不少獬豸崇拜型、皋陶崇拜型等“尚法之名”,可以视为宋代法律观念转型的外化表征。这一表征反映,汉唐时期较为负面消极的法律、律学和法律职业,在宋代观念领域中转向了正面积极。转型的主要推力可以追溯到宋太宗对法律的重视,尤其是“明法科”的复兴和“试刑法”的繁荣,其优奖政策对士大夫产生了双重激劝。然而观念与现实具有时代交错性,神宗时对法律的重视达到峰值,其后却未一以贯之,法律、律学和法律职业的正面性又转趋弱化。作为这种时代交错性的结果,拥有“尚法之名”的士大夫并未真正转向“尚法之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 尚法 法律观念 观念 微观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公安工作思想观念现代化
11
作者 熊一新 董少平 《公安研究》 2025年第1期5-24,共20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公安工作思想观念是公安工作的理论宣言与行动指南,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首先必须全面推进公安工作思想观念现代化:始...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公安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公安工作思想观念是公安工作的理论宣言与行动指南,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首先必须全面推进公安工作思想观念现代化: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公安工作现代化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牢固树立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始终坚持健全协同高效的职能体系,牢固树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大局观念;始终坚持法治思维,牢固树立法治公安观念;始终坚持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坚定树立改革强警观念;始终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坚定树立锻造公安铁军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公安工作现代化 思想观念
原文传递
数学大观念教学的逻辑、困境与路径研究
12
作者 王毳 黄友初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4,共5页
数学大观念是教师基于对数学思维的深刻认识构建出具有某种内在关联并能促进数学知识广泛迁移应用的数学内容系统。论述数学大观念教学设计的整体逻辑和实施的整合逻辑。以大观念为核心的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数学教学中... 数学大观念是教师基于对数学思维的深刻认识构建出具有某种内在关联并能促进数学知识广泛迁移应用的数学内容系统。论述数学大观念教学设计的整体逻辑和实施的整合逻辑。以大观念为核心的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对数学大观念的理解表面化,数学大观念教学的设计同质化,数学大观念教学的实施浅层化等不足。为此,可从基于素养观,明确数学大观念的本质;基于整体观,建立数学大观念教学设计;基于整合观,构建数学大观念教学实施这三个路径入手,有效彰显大观念教学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教学 数学大观念 教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阐释路径
13
作者 王齐洲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6,F0002,115,共8页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来认识中国古代小说,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难免会郢书燕说,也必然会引起许多争论。因此,清理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探寻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来认识中国古代小说,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难免会郢书燕说,也必然会引起许多争论。因此,清理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探寻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便成为当代古代小说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建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应该从中国文化本位出发,根据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实际,客观地探讨各个时代的小说作者、小说文体、小说观念的存在形态,探讨具体学者对于小说概念的实际见解,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观念之间的传承、演进、变异和重组,使我们能够对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发展有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理解,为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提供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小说观念 历史逻辑 阐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欧洲选择”到“文明选择”--俄罗斯“观念转向”及其对欧盟政策影响
14
作者 吕萍 《俄罗斯学刊》 2025年第1期5-36,共32页
普京就任新一届总统后签署命令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历史教育领域国家政策的基础》,重申俄罗斯是文明国家。随着俄欧关系的逐步恶化,俄罗斯的身份认同开始逐步从欧洲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家转变为“向东转”的欧洲国家,最终在对乌克兰实施... 普京就任新一届总统后签署命令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历史教育领域国家政策的基础》,重申俄罗斯是文明国家。随着俄欧关系的逐步恶化,俄罗斯的身份认同开始逐步从欧洲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家转变为“向东转”的欧洲国家,最终在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后与欧洲“决裂”,宣布自己为文明国家。在大力推动“向东转”战略、俄乌冲突尚未结束、欧盟制裁仍在加码的背景下,“文明国家”身份的认定从反映俄罗斯文明特色和强化俄罗斯民族意识的概念上升为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身份认同,解决了俄罗斯面临的迫切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有助于俄罗斯统一观念,避免在东西方之间无所适从,重新确定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使其对西方霸权和现有国际秩序的反抗更加合理。然而,由于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以及不愿完全依赖中国等因素,俄罗斯仍然希望实现俄欧关系正常化,并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发展双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文明国家 欧盟 文明选择 欧洲选择 观念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人权治理观念的三重革新
15
作者 秦前红 罗世龙 《公共治理研究》 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不仅人权保障制度经历变革,影响各项制度实施的人权治理观念也面临革新。这种革新至少存在三重维度:第一重维度是从结果导向到过程治理的革新,第二重维度是从单一治理到综合治理的革新,第三重维度是从自由主义...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不仅人权保障制度经历变革,影响各项制度实施的人权治理观念也面临革新。这种革新至少存在三重维度:第一重维度是从结果导向到过程治理的革新,第二重维度是从单一治理到综合治理的革新,第三重维度是从自由主义到发展主义的革新。这三重革新互相影响、层层递进,第二重革新伴随着第一重革新而来,第三重革新在受到前两重革新推动的同时又构成前两重革新的基础。由此,人工智能促进人权治理观念革新的三重维度最终可归为一个主题,即动态、经验、全面的发展主义人权观对静态、先验、片面的自由主义人权观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权治理观念 过程治理 综合治理 发展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工作、父母经济依赖与性别观念的代际传递
16
作者 刘爱玉 罗聪聪 姜凤姝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依托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代际匹配与夫妻匹配数据,基于性别地位实践视角,可考察性别观念在代际间的传递与变迁。父母以教育、职业、收入为核心表征的绝对地位和由此型构的父母相对地位,以及父母的性别角色观念,共同塑造了子代的性... 依托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代际匹配与夫妻匹配数据,基于性别地位实践视角,可考察性别观念在代际间的传递与变迁。父母以教育、职业、收入为核心表征的绝对地位和由此型构的父母相对地位,以及父母的性别角色观念,共同塑造了子代的性别角色观念。在性别观念代际传递上,父母双方的性别观念对子代性别观念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父亲的影响程度高于母亲。父母性别观念的传递在不同性别的子代间存在差异,儿子要比女儿更倾向于继承传统的性别观念。工作稳定性状况所代表的父母绝对地位,显著影响了子代性别观念。父母相对地位上存在的经济依赖关系,对女儿持有现代性别观念具有显著性影响。子女的性别观念正是在以父母为核心组建的家庭场域中,通过社会化和文化传承,经由父母的教养实践和性别角色期待所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工作 性别角色观念 代际传递 性别地位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久弥新的音乐观念史和音乐智识史——从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浪漫时代的音乐》说开去
17
作者 刘丹霓 《音乐探索》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德裔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的《浪漫时代的音乐》出自诺顿公司在20世纪出版的第一套断代史丛书。此书以观念史为主要视角,在体例构架、内容安排、叙述笔法等方面颇具特色。如今,在观念史和智识史转型革新的宏观背景下,围绕... 德裔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的《浪漫时代的音乐》出自诺顿公司在20世纪出版的第一套断代史丛书。此书以观念史为主要视角,在体例构架、内容安排、叙述笔法等方面颇具特色。如今,在观念史和智识史转型革新的宏观背景下,围绕音乐观念和智识文化展开的学术研究不仅拓展了爱因斯坦著作中的一些核心主题,更显示出新的方法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时代的音乐》 诺顿断代史 观念 智识史 接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概念嬗变视域中的中华民族观念转型
18
作者 姚武 唐思思 《今古文创》 2025年第5期113-116,共4页
在古代,“洋”作为地理学概念,其内涵主要指“海洋”;“洋”概念在近代发生嬗变,其内涵主要指“外国”。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到徐继畬的《瀛寰志略》,近代国人对“外国”的称谓经历了由“夷”到“洋”的嬗变过程。近代“洋”概念的嬗变... 在古代,“洋”作为地理学概念,其内涵主要指“海洋”;“洋”概念在近代发生嬗变,其内涵主要指“外国”。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到徐继畬的《瀛寰志略》,近代国人对“外国”的称谓经历了由“夷”到“洋”的嬗变过程。近代“洋”概念的嬗变,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观念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而且揭示了中华民族意识由“自在”向“自觉”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洋”概念 中华民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综合素养观念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研究
19
作者 范海峰 《信息系统工程》 2025年第1期173-176,共4页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模型,包含信息安全意识、技术能力、法律法规、应急处理能力和综合素养等五个一级指标及若干二级指标。研究发现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是影响信息安全素养的首要因素,其权重为0.283...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了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模型,包含信息安全意识、技术能力、法律法规、应急处理能力和综合素养等五个一级指标及若干二级指标。研究发现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是影响信息安全素养的首要因素,其权重为0.283,其次是网络信息安全能力和意识。二级指标中,信息隐私保护知识等为核心影响指标。该评价模型为高校全面评估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识别不足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提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养观念 大学生 网络信息安全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观念演进:逻辑、线索及内核
20
作者 刘永刚 《学术探索》 2025年第2期54-66,共13页
在“两个大局”的历史关键期,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一百多年前现代“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大一统历史进程与世界民族国家体系的时空交织中,形成了中国国家政治层面的中华民族与地方文... 在“两个大局”的历史关键期,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一百多年前现代“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大一统历史进程与世界民族国家体系的时空交织中,形成了中国国家政治层面的中华民族与地方文化层面中华各民族的双重“民族观”。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人民共和国建设的中华民族复兴整体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阶段社会观念演进中居于轴心地位,并体现为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观演进内核。这种在中国“大一统”历史与世界民族国家体系中生成、演进的现代民族观直接与主权中国建构、建设的时代命题密切关联,构成了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实践的基本图景,已系统投射到国家制度框架与治理体系之中,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代中国 民族观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