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陪伴式乡村规划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
1
作者 贺治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9期0013-0016,共4页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正由传统的地域,迈向更宽广的地域。城市规划者从“商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以“规划体系”为载体,深入农村寻找问题,寻找对策,搭建平台。城市规划与人、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得到了重新认识。在全...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正由传统的地域,迈向更宽广的地域。城市规划者从“商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以“规划体系”为载体,深入农村寻找问题,寻找对策,搭建平台。城市规划与人、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得到了重新认识。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开展的关于“下乡”的实践探讨中,村庄的发展要求“陪伴”,这就导致了乡村规划者逐步形成了“常驻式”的“陪同式”服务模式。各种乡土乡土的规划与建造实践,也都在持续地进行着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陪伴式 乡村规划建设模式 路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视角下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探讨
2
作者 莫庆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0201-0204,共4页
本文从多元化视角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个因素,探讨了村庄规划建设模式。首先,采用资料收集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了国内外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非均衡发展、生态环境污染等。对比分析了现有的村庄规划建设... 本文从多元化视角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个因素,探讨了村庄规划建设模式。首先,采用资料收集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了国内外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非均衡发展、生态环境污染等。对比分析了现有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探讨了其优缺点,提出了一套多元化视角下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结果显示,这一模式能较好地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关系,能有效地推动村庄的全面发展。此研究结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村庄规划建设政策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支持,有助于我国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对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村庄规划建设模式 多元化视角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地规划建设模式与城镇雨洪资源利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德胜 马兴华 +1 位作者 左其亭 胡晓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15,共4页
为了充分科学地利用宝贵的城镇雨洪资源,研究了国内现行城镇绿地规划建设模式,发现并分析出了其不足,提出了改进模式。研究表明:新的绿地规划建设模式应遵循"先利用后排放"的原则,达到科学补给地下水,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有效... 为了充分科学地利用宝贵的城镇雨洪资源,研究了国内现行城镇绿地规划建设模式,发现并分析出了其不足,提出了改进模式。研究表明:新的绿地规划建设模式应遵循"先利用后排放"的原则,达到科学补给地下水,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预防城镇雨洪灾害,基本消除雨水径流污染,利于缓解城镇供水矛盾,切实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实现城镇雨洪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雨洪资源 绿地 规划建设模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评析与土地利用导向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强 李小波 刘剑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3-147,共5页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设协同的政策导向可为城乡结合部健康发展提供规划建设模式基础与土地利用机制设计的路径选择。通过城乡结合部发展阶段的研判、规划建设模式现实问题的解析与评价,提出了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的土地收储、村...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设协同的政策导向可为城乡结合部健康发展提供规划建设模式基础与土地利用机制设计的路径选择。通过城乡结合部发展阶段的研判、规划建设模式现实问题的解析与评价,提出了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的土地收储、村企合作、自主改造与全征全转4种优化模式框架及其相应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设协同的政策导向。已有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多是基于集体土地利用机制优化设计发展而成,且在不同实施层面的实施难易度、农民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政策导向设计是保障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实施的有效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建设模式 评析 优化 土地利用导向 城乡结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乡土旅游为导向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宇 皮华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5年第7期52-55,共4页
以乡土旅游为导向的规划建设模式就是把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规划把每一个乡村都转变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景区和载得住乡愁的场所,既保护和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以乡土旅游为导向的规划建设模式就是把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规划把每一个乡村都转变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景区和载得住乡愁的场所,既保护和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利于推广和方便实施的规划建设模式。对近年来参与设计的湖北省远安县新农村规划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了4种以乡土旅游为导向的规划建设模式,即古村落保护的乡土人文旅游模式、自然风光开发的风景旅游模式、旅游配套服务模式和城郊农家乐的乡情体验旅游模式,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 规划建设模式 乡土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城市电力管沟规划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江 宣伟锡 姜念 《江苏电机工程》 2016年第3期34-38,共5页
以城市电力管沟规划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索电力企业作为出资主体的电力管沟规划建设模式,分析其优缺点。改进传统项目决策方式,以最大化资产经济效益为目标,项目技术性能满足电网要求为约束条件,提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城市电力管沟规划建... 以城市电力管沟规划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索电力企业作为出资主体的电力管沟规划建设模式,分析其优缺点。改进传统项目决策方式,以最大化资产经济效益为目标,项目技术性能满足电网要求为约束条件,提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城市电力管沟规划建设决策方法和全寿命工程实用化计算方法,寻求项目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最佳方案,以提高电力管沟工程项目规划决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力管沟 规划建设模式 全寿命周期 决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街镇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保兰 周鸿斌 陈文娟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9-53,共5页
对八街镇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人口状况、特色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八街镇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6种适合八街镇91个村庄今后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模式。
关键词 新农村 规划建设模式 八街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规划建设模式--基于海峡两岸的案例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万成伟 宋代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102,共13页
乡村振兴规划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规划建设对于乡村振兴起着战略引领与能动落实作用。研究系统建构了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主体-内容-方式-结果”的结构化、逻辑化的“四位一体”分析框架,运用差异分析法,从历史主义视角,对比研究海峡两... 乡村振兴规划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规划建设对于乡村振兴起着战略引领与能动落实作用。研究系统建构了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主体-内容-方式-结果”的结构化、逻辑化的“四位一体”分析框架,运用差异分析法,从历史主义视角,对比研究海峡两岸两个乡村振兴案例--浙江沙滩村与台湾龙安村。研究发现:(1)浙江沙滩村形成外援化多元共建,物质空间、产业经济、社会文化“三位一体”逐步推进,线性垂直化的精英引领规划建设模式;(2)台湾龙安村形成内生化协作共治、“人文地产景”同步共生、网状扁平化的内外互动规划建设模式;(3)两种模式都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可持续乡村振兴规划建设模式的核心是地方化。此外,得出研究启示:我国应通过党政引领并践行内外结合的乡村振兴规划建设模式,以“育人”为本并统筹土地、产业、制度等要素,注重规划建设结果和过程并践行地方化陪伴式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规划建设模式 体制机制 地方化 台湾龙安村 浙江沙滩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绿色化转型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蓉 黄鼎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0,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是高度城市化的特大城市必不可少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实现绿色出行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正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由于城市轨道项目建设运营成本巨大,当前多采用土地开发支撑开展融资建设。现有模... 城市轨道交通是高度城市化的特大城市必不可少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实现绿色出行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正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由于城市轨道项目建设运营成本巨大,当前多采用土地开发支撑开展融资建设。现有模式对如何处理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的高强度资金需求、有限的运营票务收入和对城市的长远社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显著的成本效益时空差,统筹实现高造价、高运量、高成本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系统与城市协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文章在回顾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投融资视角切入,对当前土地综合开发支撑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模式进行分析,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价值获取等理论及政策综述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价值获取的基本思路,并在实证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面向绿色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规划建设模式 绿色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筹城乡产业的重庆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探析
10
作者 杨张维 《科技创新导报》
通过分析重庆统筹城乡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重庆发展的新农村规划模式,从而促进重庆城乡产业统筹的步伐。
关键词 统筹城乡 新农村 规划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覃亮仁 《建材与装饰》 2019年第14期112-113,共2页
针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简要介绍了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的现实意义、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如经济特征、土地利用特征、空间特征、人口特征、景观特征,提出城乡结合部规... 针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简要介绍了研究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的现实意义、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如经济特征、土地利用特征、空间特征、人口特征、景观特征,提出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导向设计要点,能够保证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水平得到更好提升,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规划建设模式 土地利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江道路规划建设模式探究——以上海市滨江道路建设为例
12
作者 刘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93-96,共4页
城市滨江道路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一般具有道路交通、景观风貌、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本文以上海市浦西与浦东的滨江道路建设为案例,总结城市建成区与新建区立体道路、路网体系的滨江道路建设,提出城市滨江道路规划建设模式,构筑滨江道路... 城市滨江道路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一般具有道路交通、景观风貌、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本文以上海市浦西与浦东的滨江道路建设为案例,总结城市建成区与新建区立体道路、路网体系的滨江道路建设,提出城市滨江道路规划建设模式,构筑滨江道路整合城市功能、缝合公共空间、融合慢行系统的功能,营造优美、舒适、安全的滨江道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江道路 规划建设模式 建成区 新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荒漠草原生态建设规划与建设模式设计——以都兰县荒漠类退化草原为例
13
作者 梁泽胜 侯秀敏 《草业与畜牧》 2007年第12期31-34,共4页
以柴达木盆地的都兰县为例,对荒漠类土地的特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退化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建设与治理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土地适宜性为突破口,开发利用当地植物资源。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通用的镶嵌法和林草复... 以柴达木盆地的都兰县为例,对荒漠类土地的特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退化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建设与治理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土地适宜性为突破口,开发利用当地植物资源。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通用的镶嵌法和林草复合法的基础上,对建设模式作了精心设计,特别是在保护退化原生植被草原上创造性地采用了带、团、鱼鳞格插入法,经过实践,建设效果和生态功能均有一定提高,从而为建设柴达木荒漠化草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生态建设规划建设模式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艳 《中华建设》 2019年第13期112-113,共2页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提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居民的要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面临着可达性、适宜性、多元化、高品质的诸多挑战,本文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背景与问题进行梳...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提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居民的要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面临着可达性、适宜性、多元化、高品质的诸多挑战,本文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背景与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借鉴新加坡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实践经验,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模式提出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邻里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计划经济时期 可达性 规划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海城市主次干路建设模式的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杰 《中国市政工程》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文章认为主干路的运行质量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次干路的运行条件和路幅宽度都未满足标准等现状。提出未来道路的建设标准 :主干路实行机动车专用 ,严格控制交叉口间距 ,沿线结点保证一定的立交率 ;次干路以机动车交通为主 ,适当限制非机... 文章认为主干路的运行质量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次干路的运行条件和路幅宽度都未满足标准等现状。提出未来道路的建设标准 :主干路实行机动车专用 ,严格控制交叉口间距 ,沿线结点保证一定的立交率 ;次干路以机动车交通为主 ,适当限制非机动车通行的规划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 干路 规划建设模式 城市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区新理念 新区新模式 新区新发展——南京江北新区规划探索与实践
16
作者 郑晓华 石崝 《城市建筑》 2017年第16期53-55,共3页
当前,国家级新区的大量获批和快速发展,不约而同地在建设中面临着如何引导和促进新区健康发展的难题,在规划理念上缺乏对民计民生和品质塑造的关注。本文基于生态宜居引导和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的规划理念,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分析了现状... 当前,国家级新区的大量获批和快速发展,不约而同地在建设中面临着如何引导和促进新区健康发展的难题,在规划理念上缺乏对民计民生和品质塑造的关注。本文基于生态宜居引导和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的规划理念,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分析了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以生态宜居和公共设施先行为导向的基础上,结合江北新区规划建设情况深入探讨了适合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生态宜居 公建先行 规划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规划要实现三个尊重
17
作者 仇保兴 《中国房地信息》 2005年第10期34-34,共1页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当前城乡统筹规划要实现3个'尊重',即尊重普通农民的利益,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仇保兴是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城乡统筹高层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仇保兴说,尊重普通农民的利益,...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当前城乡统筹规划要实现3个'尊重',即尊重普通农民的利益,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仇保兴是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城乡统筹高层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仇保兴说,尊重普通农民的利益,就是要按照他们的愿望,引导和帮助他们去完善农村生活环境。放弃以城市规划建设模式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农村就得按照城市的模式来改造,以城市的生活模式去占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农村规划建设不能像城市那样,对大自然进行无限的挑战。应该尊重和悉心呵护自然环境,继承村民们尊重周边生态环境、与之共存的传统思想。我们只有把现代的生态文明建在当地民众朴素的传统自然观之上,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遵循和落实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城乡统筹规划要实现三个尊重@仇保兴$建设部!副部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规划 农村 城乡统筹 尊重 高层论坛 规划建设模式 生活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泉度假酒店设计模式研究
18
作者 许炯燊 唐国安 《建筑与环境》 2013年第3期104-106,共3页
温泉度假酒店作为主题明确的度假酒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温泉度假酒店的设计.需突出主题,有强烈的辨识度,配套完善。注重客人的物质享受以及对文化品位的需求。温泉度假酒店的设计具有高度专业性、复合性和复... 温泉度假酒店作为主题明确的度假酒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温泉度假酒店的设计.需突出主题,有强烈的辨识度,配套完善。注重客人的物质享受以及对文化品位的需求。温泉度假酒店的设计具有高度专业性、复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温泉度假酒店的设计有其一定的设计模式。对其设计模式的研究,可为规划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度假酒店 特色 规划建设程序设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韧性城市:北京应补充十二种微循环 被引量:5
19
作者 仇保兴 《城乡建设》 2021年第16期36-41,共6页
重建城市微循环是建设韧性城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提升城市宜居与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和规划建设模式变革的未来趋势,这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应当在北京率先得到推广应用。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北京作为特大城市转型的条件已经具备... 重建城市微循环是建设韧性城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提升城市宜居与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和规划建设模式变革的未来趋势,这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应当在北京率先得到推广应用。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北京作为特大城市转型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微循环 空间格局 未来趋势 大城市转型 城市宜居 规划建设模式 基本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论坛 受益良多
20
作者 陈麟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第11期26-26,共1页
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会同各专委会组织的上海人大代表论坛业已举办了50期。参与论坛,受益良多。开阔视野,收获颇丰。论坛先后聚焦上海“十四五”规划蓝图诸专题,就上海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 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会同各专委会组织的上海人大代表论坛业已举办了50期。参与论坛,受益良多。开阔视野,收获颇丰。论坛先后聚焦上海“十四五”规划蓝图诸专题,就上海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对城市规划建设模式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核心竞争力 外延扩张 规划蓝图 规划建设模式 内涵提升 论坛 开阔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