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施旺红 王伟 +3 位作者 王桂琴 陈足怀 王小英 皇甫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 1 0 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 ,1 5名高分者和 1 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 ,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 ( 5 ,1 0 ,1 5 ,2 0 ,30 ,40 ,60 ,80 ... 目的探讨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 1 0 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 ,1 5名高分者和 1 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 ,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 ( 5 ,1 0 ,1 5 ,2 0 ,30 ,40 ,60 ,80 ,1 0 0 ,1 2 0°/s)每个刺激持续 2 0s。记录被试报告的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结果 1 )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 ,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 ,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 ;2 )在 5~ 1 2 0°/s,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 ,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差异 ,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结论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 ,场依存者易于发生视动性错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方式 场依存 视动性错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阶跃刺激速度下视动性眼震与视动性错觉的反应特征
2
作者 施旺红 王小英 +1 位作者 任建军 苗丹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5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人对视动刺激心理、生理反应的特征.方法:分别给30名男性军校学员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s),每个刺激持续20s.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眼震信号... 目的:探讨人对视动刺激心理、生理反应的特征.方法:分别给30名男性军校学员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s),每个刺激持续20s.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眼震信号,同时,记录被试者视动性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量.用7T17信息处理仪采样处理视动性眼震信号,用模糊集途径量化错觉量.结果:①视动性眼震的快相速度和慢相速度均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增大,在60°/s达到峰值,在60~120°/s范围内基本维持稳定状态;②在5~120°/s内,视动性错觉随刺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直线上升.结论:视动性眼震与视动性错觉是视动刺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反应,各自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心理反应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刺激 眼球震颤 视动性错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依存性与独立性认知方式对视动错觉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施旺红 皇甫恩 +1 位作者 任建军 王小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3-377,共5页
为探讨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记录被试... 为探讨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记录被试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研究结果表明: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5—120度/秒的范围内,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因此,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它对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学选拔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依存 认知方式 视动性错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动性眼震与视动性错觉关系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施旺红 皇甫恩 +2 位作者 王小英 任建军 苗丹民 《中华航空医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30名军校学员,男性,在两种指导语(请集中注意力向前看;请注视正前方的红灯)下,经受了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s)。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服震信号,同时记录被试报告的视动性错... 30名军校学员,男性,在两种指导语(请集中注意力向前看;请注视正前方的红灯)下,经受了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s)。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服震信号,同时记录被试报告的视动性错觉。视动性服震信号在7T17信号分析仪上进行脱机采样处理,错觉用模糊集途径进行量化。结果如下:①视动性眼震快相速度、慢相速度在刺激速度为5~60°/s内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增大,在60~120°/s内达到最大值并基本维持稳定,而视动性错觉在刺激速度为5~120°/s内随刺激速度增加呈直线上升;②在5~40°/s视动刺激下,当视动性眼震被抑制时,视动性错觉量明显增大。结果提示,机动性眼震与机动性错觉无因果关系,各自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低速度视动刺激下,机动性眼震减轻了视动性错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 视动性错觉 觉控制
原文传递
视动刺激生理心理反应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施旺红 王小英 +2 位作者 任建军 皇甫恩 苗丹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8-103,共6页
30名男性军校学员。在两种指导语指导下,经受了一系列视动跃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眼震信号,同时,记录被试视动性错觉出... 30名男性军校学员。在两种指导语指导下,经受了一系列视动跃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眼震信号,同时,记录被试视动性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量。视动性眼震信号在7T17信息处理仪上进行脱机采样处理,错觉量用模糊集途径进行量化。主要结论如下:1.视动性眼震的快相速度、慢性速度、快相幅度、慢性幅度均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增大,在60-120度/秒范围达到峰值后,基本维持稳定状态,而快慢相时间却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其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减小,在60度/秒达到最低值,然后略有回升。2.在5-120度/秒内,视动性错觉随刺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直线上升。3.视动性眼震与视动性错觉不存在因果关系。低速度视动刺激下,当视动性眼震被抑制时,错觉量明显增大,说明视动性眼震减轻了视动性错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眼震 视动性错觉 生理心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性自身运动错觉的研究概况
6
作者 施旺红 皇甫恩 《航空军医》 199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视性自身运动错觉(简称视动错觉)是指人处于稳定状态,大部分视野运动时,产生一种视野稳定而自身运动的错误知觉。Mach(1875)最先报道,当观察邻近一列运动的列车,可产生自身运动的错觉;Helmholtz(1925)也发现,从桥上观看流水,也产生同样... 视性自身运动错觉(简称视动错觉)是指人处于稳定状态,大部分视野运动时,产生一种视野稳定而自身运动的错误知觉。Mach(1875)最先报道,当观察邻近一列运动的列车,可产生自身运动的错觉;Helmholtz(1925)也发现,从桥上观看流水,也产生同样的错觉。美国直升机飞行员海上飞行时,许多人都产生了视动错觉。视动性错觉是空间定向障碍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它易使飞行员产生误动,因此愈来愈受到航空心理学家的关注。 1 生理心理学研究 自身运动的经验不但可由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觉 研究概况 错觉 刺激 视动性错觉 自身运 知觉 空间定向障碍 飞行错觉 生理心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