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和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彬彬 倪海龙 +1 位作者 杨亚波 胡培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年第3期133-133,共1页
目的:比较带角膜厚度测量功能的非接触型内皮显微镜和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NONCON ROBO SP-9000型非接触内皮显微镜(KONAN公司)和U P-1000A型超声测厚仪(N IDEK公司)对76人152眼的角膜中央厚度进行测量。结... 目的:比较带角膜厚度测量功能的非接触型内皮显微镜和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NONCON ROBO SP-9000型非接触内皮显微镜(KONAN公司)和U P-1000A型超声测厚仪(N IDEK公司)对76人152眼的角膜中央厚度进行测量。结果:非接触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中央平均厚度为(551.36±34.23)μm,超声测厚仪测量的角膜中央平均厚度为(550.41±33.8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角膜厚度测量功能的非接触型内皮显微镜和超声测厚仪两者在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结果比较一致。当临床上两者测量值出现较大差异时,需要重复两种检查方法以获得可靠的角膜中央厚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厚度 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 超声测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角膜内皮的观察
2
作者 严良 陆豪 李海生 《临床眼科杂志》 1997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及白内障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方法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作内皮摄像观察。结果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的改变;白内障手术后周边角膜(切口附近)内皮丢失率大于中央区。结论非接触法检查具... 目的观察正常人及白内障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方法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作内皮摄像观察。结果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的改变;白内障手术后周边角膜(切口附近)内皮丢失率大于中央区。结论非接触法检查具有便捷、无痛、非创伤性的特点,并适合内眼术后早期观察,是研究角膜内皮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型 角膜内皮显微镜 角膜内皮 眼科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近视屈光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波 庞辰久 +1 位作者 任胜卫 顾宇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7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近视屈光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方法近视91例(182只眼),用SP-1P及EM-3000两种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行SMILE术34例(67只眼),术后1周完成检查,余未手术。比较两种仪器测量术前和术后中... 目的比较两种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近视屈光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方法近视91例(182只眼),用SP-1P及EM-3000两种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行SMILE术34例(67只眼),术后1周完成检查,余未手术。比较两种仪器测量术前和术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用Bland-Altman法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近视91例(182只眼)术前两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0.961,变异系数分别为0.086、0.068,角膜内皮细胞密度95%可信区间为148.27~209.87个/mm2;34例(67只眼)SMILE术后1周,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879,变异系数分别为0.076、0.090, 95%可信区间为225.86~316.84个/mm2。术前、术后两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1P及EM-3000两种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近视SMILE术前结果一致性好,术后早期测量结果间一致性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内皮显微镜 非接触式 密度 内皮细胞 角膜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原文传递
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内皮显微镜观察
4
作者 严良 唐维强 曹霞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7年第6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眼角膜中央及周边区内皮细胞。方法: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角膜内皮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率逐渐降低,细胞面积逐渐增大。结论:角膜内皮细胞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属生... 目的:观察正常人眼角膜中央及周边区内皮细胞。方法: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角膜内皮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率逐渐降低,细胞面积逐渐增大。结论:角膜内皮细胞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属生物学上细胞衰老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正常人 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 被引量:8
5
作者 罗岩 李静贞 金玉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青光眼患者 6 8人 12 5只眼 ,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 32人 6 3只眼。除外角膜病、眼部炎症、外伤及接受过内眼手术的眼。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青光眼患者 6 8人 12 5只眼 ,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 32人 6 3只眼。除外角膜病、眼部炎症、外伤及接受过内眼手术的眼。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 ,用 Goldm 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 ;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386 .81± 2 89.76 ) / m m2 ]比正常对照组 [(2 5 40 .78± 195 .6 6 ) / m m2 ]明显降低 (P<0 .0 1)。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2 2 6 2 .6 5± 338.6 4) / mm2 ]较正常组低 ,且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均增高 (P<0 .0 1)。特别是有急性发作史的 PACG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192 5 .16± 40 3.38) / mm2 ]明显减低 ,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明显增高 (P<0 .0 1)。但青光眼组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组和无急性发作史的 PACG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未发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眼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有急性发作史的 PACG,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 ,且细胞面积明显增大。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形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肖诗艺 朱格非 +1 位作者 胡燕华 李鹏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在各种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青光眼患者34例52眼及同期住院患者中的正常眼32眼作为对照,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在各种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青光眼患者34例52眼及同期住院患者中的正常眼32眼作为对照,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并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及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急性发作史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060±314)个·mm-2,显著低于正常人的(2876±341)个·mm-2,并且细胞面积增大(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06±253)个·mm-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704±430)个·mm-2,二者均与正常人的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69.7μm,明显大于正常人的536.0μm;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41.0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为540.7μm,二者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细胞平均面积增大,角膜中央厚度明显增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及角膜中央厚度均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显微镜 角膜中央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数量和形态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宁 廖荣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术对内皮细胞形态(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标准偏差)和功能(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0例在该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和6周...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术对内皮细胞形态(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标准偏差)和功能(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0例在该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和6周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的中央角膜厚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患者术后6周与术前的中央角膜厚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6周的内皮细胞密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异系数及标准偏差无明显变化。虽然小切口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较前下降,但是两种方法对内皮细胞功能和形态无明显影响,表明小切口组仍然适合在发展中国家和我国欠发达地区开展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内皮细胞改变 内皮改变 角膜内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形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荣德彦 阳桥生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形态改变。方法住院原发性青光眼56例(89只眼),按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组,同期住院白内障和正常人40例(40只眼)作为对... 目的研究原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形态改变。方法住院原发性青光眼56例(89只眼),按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组,同期住院白内障和正常人40例(40只眼)作为对照组。4组均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检查并用配套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系统对图象处理分析,指标有单位面积细胞密度、最小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全部资料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位面积细胞密度对照组为(2876.32±257.85)cells.mm-2,显著高于原发性青光眼组。aPACG:(2607.36±431.97)cells.mm-2,P=0.041;cPACG:(2582.42±379.89)cells.mm-2,P=0.001;POAG:(2637.69±342.60)cells.mm-2,P=0.028。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均高于对照组(MAXP=0.005,AVEP=0.025,SDP=0.031)。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单位面积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均高于正常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及汉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绍飞 刘黎明 丁琳 《农垦医学》 2011年第6期500-502,共3页
目的:观察50~79岁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方法:选择50~7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患者180例,50~59岁年龄段60例,60~69岁年龄段60例,70~79岁年龄段60例;及汉族患者180例,50~59岁年龄段60例,60~69岁年龄段60例,70~7... 目的:观察50~79岁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方法:选择50~7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患者180例,50~59岁年龄段60例,60~69岁年龄段60例,70~79岁年龄段60例;及汉族患者180例,50~59岁年龄段60例,60~69岁年龄段60例,70~79岁年龄段60例,均取右眼,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50~5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608.4±327.6个/mm2,汉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728.6±284.6个/mm2,两者对比P<0.05;60~6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547.0±292.5个/mm2,汉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672.9±312.5个/mm2;70~7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452.8±434.5个/mm2,汉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660.2±374.9个/mm2,两者对比P<0.05。50~7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536.1±360.4/mm2,汉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688.6±324.9个/mm2,两者对比P<0.05;结论:在50~59岁,60~69岁,70~79岁各年龄段,及50~79岁年龄段比较,汉族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维吾尔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戴隐形眼镜后角膜内皮细胞短暂的改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培英 黄静 +2 位作者 二木斡夫 金井淳 中岛章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6年第2期10-12,共3页
利用新型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SP-500(日本,SEED Co.Ltd.),观察无戴镜史健康眼,在配戴各种不同隐形眼镜(CL)的状态下角膜内皮细胞出现的短暂性变化。戴镜20分钟后,PMMA HCl引起角膜中央区bleb改变,软性隐形眼镜(SCL)则引起角膜整体的... 利用新型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SP-500(日本,SEED Co.Ltd.),观察无戴镜史健康眼,在配戴各种不同隐形眼镜(CL)的状态下角膜内皮细胞出现的短暂性变化。戴镜20分钟后,PMMA HCl引起角膜中央区bleb改变,软性隐形眼镜(SCL)则引起角膜整体的变化,而且高含水性SCL的bleb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含水SCL。高透气性硬镜(Dk=105×10^(-11))配戴时,角膜内皮细胞不出现任何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病理生理学 隐形眼镜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雪翎 王秀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6-197,共2页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无影响。方法: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40例56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做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形态学的检测。结果: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40例56眼,除了4眼有2度浅前房的患者外,其...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无影响。方法: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40例56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做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形态学的检测。结果: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40例56眼,除了4眼有2度浅前房的患者外,其余52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值为2580.90±323.20个/mm2,术后1wk均值为2558.28±341.83/mm2,细胞形态学方面,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标准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通常情况下,小梁切除术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显微镜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雪翎 王秀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45-546,共2页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TOPCON-2000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含分析仪),对45例单眼发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住院息者,以健眼作对照眼,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TOPCON-2000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含分析仪),对45例单眼发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住院息者,以健眼作对照眼,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均眼压54mmHg,平均持续时间73小时(范围3~528小时),受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390.01±435.56)个/mm^2,显著低于对照眼(2769.07±343.35)个/mm^2,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13.68%。患眼平均最大细胞面积(NA)、最小细胞面积(NIW)、平均细胞面积(AVE)、细胞面积标准差(S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均较对照眼显著增加,六角形细胞百分率(6A)下降(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会显著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和角膜内皮形态学的改变,这种变化与高眼压持续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显微镜 青光眼 闭角型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房和深低温保存角膜穿透性移植术后角膜内皮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红山 秦勇 +2 位作者 戴玲 季健萍 龚向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探讨深低温长期保存和短期湿房保存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深低温长期保存 30~ 5 0个月 (平均 2 5 .0± 11.9个月 )青壮年供体眼角膜完成穿透性角膜移植 2 4例 (2 4只眼 ) ,同时与来自于青壮年... 目的 探讨深低温长期保存和短期湿房保存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深低温长期保存 30~ 5 0个月 (平均 2 5 .0± 11.9个月 )青壮年供体眼角膜完成穿透性角膜移植 2 4例 (2 4只眼 ) ,同时与来自于青壮年供体经 4℃湿房保存的新鲜供眼角膜穿透性移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状况相比较。全部患者术后角膜植片保持透明 ,未曾出现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手术操作由同一医生完成。术后 2~ 2 0 (平均 6 .7± 3.1)个月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及与其同步显示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角膜植片中央内皮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应用深低温保存和湿房保存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细胞平均密度、面积变异系数、细胞最大面积、细胞最小面积以及六角形细胞出现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t=0 .116~ 1.195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深低温保存 湿房保存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超声乳化术中林格液和乳酸盐林格液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Eman Desoky Amir Abou Samra Hany Ahmed Helaly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69-1275,共7页
目的:比较林格液和乳酸林格液(RL)在超声乳化术中作为冲洗液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介入性双盲临床研究,包括100例(100眼)年龄在50~65岁之间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眼)。组1... 目的:比较林格液和乳酸林格液(RL)在超声乳化术中作为冲洗液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介入性双盲临床研究,包括100例(100眼)年龄在50~65岁之间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眼)。组1使用林格液,组2使用乳酸盐林格液冲洗液。结果:组1患者平均年龄57.5±8岁,组2患者平均年龄58.6±9岁。3mo后,组1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下降8.5%,组2平均下降3.6%(P=0.013)。此外,组1中央角膜厚度平均增加6.9%,组2平均增加1.5%(P=0.006)。通过将测厚仪和高光显微镜参数的变化率与灌水量相关联得出两者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与乳酸盐林格液相比,使用林格液作为冲洗液可减少术后内皮细胞的损失,也可减轻术后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格液 乳酸盐林格液 超声乳化术 角膜水肿 角膜内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圆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变化
15
作者 罗燕 赵灿 +3 位作者 仲晓维 石佳宁 史伟云 王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圆锥角膜患者119例199眼,按照圆锥角膜Amsler-Krumeich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及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圆锥角膜患者119例199眼,按照圆锥角膜Amsler-Krumeich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圆锥角膜组58例111眼、Ⅱ期圆锥角膜组30例41眼和Ⅲ期圆锥角膜组31例47眼。同期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5人5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获取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K)、中央角膜厚度(CCT)、最薄处角膜厚度(TCT)、前房深度(ACD)、角膜直径、角膜体积等眼前节参数。通过"中心法"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并获取中央区角膜内皮CD、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6A)、平均细胞面积(AVE)、最大细胞面积(MAX)、最小细胞面积(MIN)、细胞面积标准差(SD)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角膜内皮CD和形态参数与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以及Ⅰ期、Ⅱ期和Ⅲ期圆锥角膜组CD分别为2941(2809,3072)、2825(2667,3030)、2747(2475,2903)和2370(2142,2525)个/mm^(2),随着圆锥角膜患者病情进展,CD逐渐降低,各组C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4.862,P<0.001)。各组CV和6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5.018、20.421,均P<0.001);Ⅲ期圆锥角膜组C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Ⅰ、Ⅱ期圆锥角膜组,6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Ⅰ期圆锥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圆锥角膜病情进展,MAX、MIN、AVE和SD逐渐增大,各组MAX、MIN、AVE和S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7.905、32.437、110.182、72.941,均P<0.001);Ⅲ期圆锥角膜组MAX和MIN显著高于Ⅰ期圆锥角膜组和正常对照组,AVE和S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Ⅰ、Ⅱ期圆锥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圆锥角膜患者CD与CCT、TCT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_(s)=0.47,P<0.001;r_(s)=0.53,P<0.001),与平均角膜曲率(Km)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_(s)=-0.59,P<0.001);6A与CCT、TCT呈弱正相关(r_(s)=0.18,P=0.01;r_(s)=0.22,P=0.002),与Km呈弱负相关(r_(s)=-0.32,P<0.001);CV与CCT、TCT呈弱负相关(r_(s)=-0.35,P<0.001;r_(s)=-0.37,P<0.001),与Km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_(s)=0.48,P<0.001);CD、CV、6A与ACD、角膜体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随着圆锥角膜病情进展,角膜前突变薄,角膜内皮CD和6A降低,细胞变异性增加;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及形态变化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内皮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 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角膜测厚法对LASIK术后中央及旁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值的影响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海鹰 庞辰久 +2 位作者 王应飞 王丽娅 郭海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5-640,共6页
背景 准确的角膜厚度测量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术前设计及术后随访非常重要,对屈光欠矫及屈光回退的患者能否行二次激光加强手术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 目的 比较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 背景 准确的角膜厚度测量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术前设计及术后随访非常重要,对屈光欠矫及屈光回退的患者能否行二次激光加强手术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 目的 比较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和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中央和旁中央厚度测量结果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1年3-6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64例64眼(均纳入右眼),受检者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4.75±2.38)D,平均水平角膜直径为(11.36±0.32)mm,采用OrbscanⅡ、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AS-OCT和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超声法)分别测量受检眼的中央角膜厚度(CCT),同时采用OrbscanⅡ、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AS-OCT 3种非接触角膜厚度测量法测量距角膜中心3 mm区角膜上方(12:00)、下方(6:00)、鼻上方(2:00)和颞上方(10:00)的旁中央角膜厚度,比较不同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差异,评价检测仪器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CCT测量结果显示,AS-OCT、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和OrbsanⅡ的测量值分别为(467.12±31.10)、(466.67±30.99)、(441.84±33.65) μm和(422.51±44.09)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30,P=0.000);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CCT值明显高于OrbsanⅡ和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940、6.720,均P=0.000);与OrbscanⅡ测量方法比较,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和AS-OCT测量的CCT值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540、6.940,均P=0.000),而AS-OCT测量的CCT值明显高于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800,P=0.000).Bland-Ah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与AS-OCT测量值的最大绝对差值为25.3 μm,二者的一致性最好.旁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显示,OrbsanⅡ测量的角膜厚度值最大,其次为AS-OCT,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测得值最小,3种测厚仪在12:00、2:00、10:00、6:00子午线测得的旁中央角膜厚度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20、22.950、67.890、18.850,P<0.01).结论 在分析LASIK术后眼角膜厚度测量值时应考虑到不同检测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Orbscan Ⅱ对CCT的测量值偏薄,而对旁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值偏厚,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对CCT和旁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值均偏薄,而AS-OCT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CCT值非常接近,两种仪器可相互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厚度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角膜内皮显微镜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rbsanⅡ 超声角膜测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景角膜扫描显微镜与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角膜内皮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海鸥 沈煜 +3 位作者 陈豪 刘卫斯 郑钦象 陈蔚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评估全景角膜扫描显微镜(CellChek C)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参数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并比较其与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SP3000)的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 目的:评估全景角膜扫描显微镜(CellChek C)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参数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并比较其与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SP3000)的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受检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9~79(50.7±20.2)岁。由2名操作者分别应用CellChek C和SP3000测量受检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平均细胞面积(ACS)、变异系数(CV)。采用组内标准差(Sw)、重测系数(TRT)、组内变异系数(CoV)、组内相关系数(ICC)来评估测量两种仪器的重复性和CellChek C的再现性,B1and-Altman法分析2种仪器的一致性。结果:CellChek C测得的单幅测量细胞个数为(559.9±56.5)个,显著大于Topcon-sp3000所测得的(94.7±21.3)个(P<0.001)。2种仪器在测量ECD的TRT分别为161.28个/mm^(2)和173.72个/mm^(2),CoV分别为2.17%和2.42%,ICC值均大于0.9,具有良好的重复性。2种仪器在测量ACS亦具有较好的重复性,TRT分别为22.23μm^(2)和30.94μm^(2),CoV分别为2.13%、2.86%,ICC值为0.928、0.922。CellChek C的HEX和CV的ICC值均介于0.75~0.9,而SP3000对于六边形细胞百分比的测量重复性较差(ICC=0.528)。CellChek C测得的ECD、HEX、ACS和CV具有较好的再现性,其ICC分别为0.946、0.914、0.940和0.842。2种仪器测量ECD(P=0.004)、HEX(P<0.001)、ACS(P=0.014)和CV(P<0.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且其95%一致性区间(LoA)均较大,分别为-293.3~458.5个/mm^(2),-23.5%~6.4%,-42.3~8.6μm^(2)以及0.7~27.8。结论:CellChek C在测量健康成人角膜内皮细胞参数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其与SP3000的一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显微镜 角膜内皮细胞 重复性 再现性 一致性
原文传递
角膜内皮镜OrbscanⅡ眼前节OCT及超声法测量角膜中央及旁中央厚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海鹰 庞辰久 +2 位作者 王应飞 孔众 王丽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6-940,共5页
目的比较TOPCON角膜内皮镜SP-3000P、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以及A型超声法测量近视眼角膜中心和中央旁角膜厚度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角膜内皮镜、OrbscanⅡ、眼前节AS—OCT及超声法测... 目的比较TOPCON角膜内皮镜SP-3000P、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以及A型超声法测量近视眼角膜中心和中央旁角膜厚度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角膜内皮镜、OrbscanⅡ、眼前节AS—OCT及超声法测量右眼角膜中央角膜厚度,同时采用前三种方法测量距中心3mm上方(12点),下方(6点),鼻上(2点),颞上(10点)四个位置旁中央角膜厚度。结果134只眼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A超最厚为(543.10±32.69)μm,AS-OCT为(537.02±32.39)μm,OrbsanⅡ为(534.93±34.25)μm,角膜内皮显微镜最薄为(515.49±32.7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配对t检验AS—OCT与OrbsanⅡ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一致性分析显示超声与AS—OCT的一致性最好,最大绝对差值为25.43μm。125只眼旁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OrbsanⅡ在四个不同位置测量值最大,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值最小。结论TOPOCONSP-3000P非接触内皮镜测量中央及中周边角膜厚度较OrbscanⅡ、AS—OCT及超声测量结果明显薄,临床上不能代替其他方法;OrbscanⅡ与AS—OCT测量角膜中央厚度一致性好,可相互替代,但对周边角膜厚度测量差异明显,不可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显微镜 前节OCT OrbsanⅡ A型超声
原文传递
深板层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广峰 洪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21-924,共4页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lamellar keratoplasty,DLKP)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的变化情况,以明确这两种术式对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lamellar keratoplasty,DLKP)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的变化情况,以明确这两种术式对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Specular microscopy)及细胞图像分析系统(I MAGEnet2000)连续采集分析17例穿透性角膜移植及13例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内皮细胞情况,观察术后患者1、3、6、12及24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眼)PKP术前供体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3390.4±259.5)个/mm2,术后1个月为(3073.7±392.1)个/mm2,术后3个月为(2834.0±456.1)个/mm2,术后6个月为(2591.2±366.7)个/mm2,术后12个月为(2180.6±250.8)个/mm2,术后24个月为(1820.5±198.2)个/mm2。13例(眼)DLKP术前患者健眼的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3442.7±178.7)个/mm2,术后1个月为(3224.3±315.4)个/mm2,术后3个月为(3062.2±277.2)个/mm2,术后6个月为(2978.3±287.3)个/mm2,术后12个月为(2968.3±312.9)个/mm2,术后24个月为(2888.5±296.7)个/mm2。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内皮细胞丢失速率较穿透性角膜移植小,术后细胞存活数目较穿透性角膜移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 深板层角膜移植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移植术后 角膜内皮细胞变化 角膜内皮显微镜 图像分析系统 术前患者 统计学分析
原文传递
深低温保存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厚度和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明宏 蓝平 +2 位作者 孟彤柏 曲静涛 夏国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38-940,共3页
目的 :探讨深低温保存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厚度和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SP -2 0 0 0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 (Topcon ,日本 )和角膜内皮分析仪 ,对 2 6眼冷冻植片的术后植片厚度和内皮细胞变化进行了临床动态观察 ,并以 3 2... 目的 :探讨深低温保存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厚度和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SP -2 0 0 0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 (Topcon ,日本 )和角膜内皮分析仪 ,对 2 6眼冷冻植片的术后植片厚度和内皮细胞变化进行了临床动态观察 ,并以 3 2眼新鲜植片做对照。结果 :术后 1个月 ,冷冻植片组的植片厚度显著大于新鲜植片组 (P <0 0 1) ;术后 3、 6和 12个月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 1、 3、 6和 12个月 ,冷冻植片组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新鲜植片组 (P <0 0 5 )。术后 1和 3个月 ,冷冻植片组内皮细胞丢失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均与新鲜植片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5 ) ;术后 6和 12个月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深低温冷冻保存的角膜存在一定潜在损伤 ,移植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和形态学改变比新鲜植片显著 ;植片水肿恢复速度较慢。但术后 1年仍然具有维持角膜透明的内皮细胞密度、正常的细胞形态和正常的角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显微镜 穿透性角膜移植 低温保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