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树清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09年第3期50-51,共2页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趣题之一,也是当今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专题之一。在小学阶段,应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鸡兔同笼"类数学题进行多角度的解法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鸡兔同笼问题 解法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物理落链问题的解法探讨
2
作者 郑筱莉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1998年第1期47-49,共3页
把高中物理“星级题库”中落链问题的求解,从变质量问题,转化为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来求解。完全避开了变质量物体的运动方程。既降低了解题难度,又简化了解题过程。
关键词 落链 解法探讨 变质量 运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道2020年三角形高考题的解法探讨
3
作者 陈伟 《福建中学数学》 2022年第5期39-41,共3页
试题在△ABC中,角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3,c=√2,B=45°.(1)求sinC的值;(2)在边BC上取一点D,使得cos∠ADC=5/4,求tan∠DAC的值。这是2020年江苏高考数学第16题,本文探讨其多种求解方法.
关键词 角的对边 高考题 解法探讨 三角形 江苏高考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探讨
4
作者 胡磊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21年第9期7-7,共1页
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直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在解这类问题时,要么“会而不对”,要么“对而不全”。那么如何能够“接地气”地突破这个难点?现以一些基本例题进行分析、探讨,归纳出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 一元二次不等式 高中数学 接地气 会而不对 解题技巧 解法探讨 含参数 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1(1)题和第36(3)题解法探讨
5
作者 蔡坤洪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8-9,共2页
第31(1)题和第36(3)题解法探讨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中学(213200)蔡坤洪题目:31.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略)所示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D... 第31(1)题和第36(3)题解法探讨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中学(213200)蔡坤洪题目:31.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略)所示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D和C均为4.0摩、D为6.5摩、F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的量 反应器 反应气体 解法探讨 题解 取值范围 金坛市 江苏省 正反应 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最值题的解法探讨
6
作者 饶晓星 《江汉学术》 2001年第S1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最值题 取值范围 最大值 素质测试 武汉市 解法探讨 互相依赖 已知条件 教师 最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一道高考解析几何题解法探讨
7
作者 王剑刚 《数学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3-34,共2页
题目:已知椭圆x^2/(24)+y^2/(16)=1,直线l:x/(12)+y/8=1,P是l上一点,射线OP交椭圆于点R,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P在l上移动时,求点Q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关键词 解析几何题 解法探讨 高考 椭圆面 几何意义 极坐标方程 行线 求点 轨迹方程 直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解析几何中一类题目的解法探讨——一种求到二平行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的简便方法
8
作者 牛文雅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87-89,共3页
在中等师范学校《几何》第二册第四章第三单元“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这样一类问题:即求平面内到二已知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其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即:求到二已知平行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例:求到二已知直线... 在中等师范学校《几何》第二册第四章第三单元“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这样一类问题:即求平面内到二已知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其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即:求到二已知平行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例:求到二已知直线t<sub>1</sub>:A<sub>1</sub>x+B<sub>1</sub>y+c<sub>1</sub>=0,(A<sub>1</sub>、B<sub>1</sub>、不同时为零)、t<sub>2</sub>:A<sub>2</sub>x+B<sub>2</sub>y+c<sub>2</sub>=0(A<sub>2</sub>、B<sub>2</sub>不同时为零)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我们知道,如果二已知直线相交,则我们所要求的点的轨迹是此二已知直线相交所构成的两组对顶角的角平分线,所以,一般地求解方法是直接由题意出发:①设所求点的轨迹上任意点的坐标(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法探讨 解析几何 轨迹方程 平行直线 直线方程 题目的 对应系数 一般形式 线相交 中等师范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特殊到一般——平面几何定值问题解法探讨
9
作者 唐长庚 《凯里学院学报》 1994年第Z2期55-58,共4页
平面几定值问题的解答与定值的确定有密切关系,本文采用特殊值法对这类问题的解法进行了探讨,即先由特殊位置求定值,然后再对其一般性加以证明。
关键词 几何定值问题 特殊位置 黔东南 解法探讨 师专学报 初中平面几何 自然科学版 思维能力 切线长定理 正三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新高考卷Ⅱ解析几何试题的解法探讨与背景分析
10
作者 陈伟流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23年第8期14-17,共4页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及改革,高考试题已转向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行命制,因此对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表现在试题的运算情境纷繁复杂,学生难以入手,更表现在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必备知识和更快更准更简便... 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及改革,高考试题已转向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行命制,因此对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表现在试题的运算情境纷繁复杂,学生难以入手,更表现在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必备知识和更快更准更简便的技能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素养 技能素养 新课程 新教材 必备知识 高考试题 命制 解法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生物选择题的分类与解法探讨
11
作者 束长柏 《教育艺术》 2022年第9期68-68,共1页
泰州生物中考试题难度不是很大,但选择题占分较大,能否得高分,取决于选择题的得分率。然而选择题精炼、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着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及分析判断能力,因而不少同学失分较多。如果我们平时能把握解题技巧,并学会灵活运... 泰州生物中考试题难度不是很大,但选择题占分较大,能否得高分,取决于选择题的得分率。然而选择题精炼、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着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及分析判断能力,因而不少同学失分较多。如果我们平时能把握解题技巧,并学会灵活运用,是能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分率 分析判断能力 失分 解题技巧 试题难度 选择题 解法探讨 生物中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中一题解法探讨
12
作者 陈艳华 王爱国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4年第4期58-59,共2页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中一题解法探讨陈艳华,王爱国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主要是用逻辑代数知识对给定的组合电路进行分析,找出输入和输出的逻辑关系,指出什么样的输入取值组合对应的输出为一.为此,首先要由逻辑电路写出逻辑表达式,然后将...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中一题解法探讨陈艳华,王爱国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主要是用逻辑代数知识对给定的组合电路进行分析,找出输入和输出的逻辑关系,指出什么样的输入取值组合对应的输出为一.为此,首先要由逻辑电路写出逻辑表达式,然后将其化成最简“与或”式.本文主要是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分析 组合逻辑 卡诺图 最小项 逻辑电路 逻辑运算 题解 解法探讨 输出函数 逻辑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运算素养下一道值域题七种解法探讨
13
作者 廖金福 《福建中学数学》 2019年第7期41-43,共3页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对于这方面的素养培养不能简单的认为“学生多练,教师多讲”就行.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数学运算培养往往渗透于具体教学内容中.在函数学习中,涉及函数值域方面的试题一直是考试常考的内容... 数学运算是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对于这方面的素养培养不能简单的认为“学生多练,教师多讲”就行.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数学运算培养往往渗透于具体教学内容中.在函数学习中,涉及函数值域方面的试题一直是考试常考的内容之一,函数值域解法往往很多种,诸如换元法、不等式法、判别式法、数形结合法等.可以说,一道函数值域的解法探讨就是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本文结合下面一道函数值域试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运算 有效渗透 高中数学教学 解法探讨 函数值域 函数学习 换元法 数形结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几何题的解法探讨
14
作者 朱卫东 《教育科学论坛》 1998年第10期27-27,共1页
在一份有关小学数学的杂志上见到一道题目:“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对角线长10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原题的解法是这样的: 如图所示,由勾股定理有 a^2+(2a)~2=10~2解得a^2=20。所以长方形面积为 a×2a=2a^2=40... 在一份有关小学数学的杂志上见到一道题目:“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对角线长10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原题的解法是这样的: 如图所示,由勾股定理有 a^2+(2a)~2=10~2解得a^2=20。所以长方形面积为 a×2a=2a^2=40(平方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方形 面积 对角线 小学数学 正方形 解法探讨 直角三角形 几何题 拼法 已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和倍、差倍问题解法探讨
15
作者 常盛 《陕西教育(教学)》 1998年第12期28-28,共1页
分数和倍、差倍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小数和倍、差倍应用题以及形如“ax±bx=c”的方程解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教者对这类问题的解法有较全面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能运用自如。
关键词 解法探讨 解应用题 关系式 方程解 列方程 除法应用题 能运用自如 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熟练掌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其解法探讨
16
作者 施荣佳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20年第7期33-33,共1页
纵观高考数学试卷,不等式所占分值较高,很多大题的解答都需要不等式知识。然而,同学们常常由于未掌握不等式的解题思想及解题脉络而困难重重,无奈只得放弃一道道大题。同时,还有同学对不等式往往是望而止步,觉得太复杂了,干脆直接放弃,... 纵观高考数学试卷,不等式所占分值较高,很多大题的解答都需要不等式知识。然而,同学们常常由于未掌握不等式的解题思想及解题脉络而困难重重,无奈只得放弃一道道大题。同时,还有同学对不等式往往是望而止步,觉得太复杂了,干脆直接放弃,导致数学成绩难以提高。其实我们只要掌握了不等式的解答方法,抓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解不等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不等式 数学成绩 解题技巧 易错题型 解法探讨 高考数学试卷 高中数学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一道排列组合题的解法探讨》的补遗——递推法在排列组合解题中的应用
17
作者 倪瑞祥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1998年第6期20-,27,共2页
《数学通报》1997年第7期刊载的《一道排列组合题的解法探讨》一文中,研讨了下列一排列组合题:有一楼共10级,如果规定每次只能跨上一级或两级,要上第10级,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该文对此题给出了四种解法(插空法、排坐法、盒子法、公式... 《数学通报》1997年第7期刊载的《一道排列组合题的解法探讨》一文中,研讨了下列一排列组合题:有一楼共10级,如果规定每次只能跨上一级或两级,要上第10级,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该文对此题给出了四种解法(插空法、排坐法、盒子法、公式法),读后深得教益,但笔者感到,这几种解法都要分六类考虑,比较烦杂,在进一步探讨解法时,笔者又发现一种较为简捷特别的方法——递推法,写出来供读者参考,也算是对上述一文的补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列组合 递推法 解法探讨 补遗 公式法 数学通报 方法 自然数 涂色 递推式
全文增补中
巧选特例 快捷求解——2024年河北省中考客观题解法探讨
18
作者 颜茂辉 苑建广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11期34-36,共3页
特例情形是一般情形在个别、局部、具体、特殊背景下的外在表现形式.当题目中的条件具有可变性,图形具有随意性,而结论具有相对的确定性时,我们通过“合情”选取特殊情形,如数式变中之一值或图形动中之一瞬,常可为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提... 特例情形是一般情形在个别、局部、具体、特殊背景下的外在表现形式.当题目中的条件具有可变性,图形具有随意性,而结论具有相对的确定性时,我们通过“合情”选取特殊情形,如数式变中之一值或图形动中之一瞬,常可为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提供快捷解法,其中“合情”的含义在于能充分挖掘题目隐含或暗示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情 外在表现形式 填空题 解法探讨 河北省中考 客观题 选择题 充分挖掘
原文传递
一道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19
作者 田发胜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8年第8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解法探讨 不等式 思维能力 难易程度 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角度 差别 体现 充分
原文传递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第20题的解法探讨
20
作者 李斌 耿晓红 《教学考试》 2020年第47期65-67,共3页
2020年新高考数学试题在命制的过程中重视难度和思维的层次性,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更多的思考角度,以及基于自己认知水平的发现和探索解题方法的不同平台.例如第20题具有多种解法,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给不同层次的考生... 2020年新高考数学试题在命制的过程中重视难度和思维的层次性,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更多的思考角度,以及基于自己认知水平的发现和探索解题方法的不同平台.例如第20题具有多种解法,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给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了多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 思考空间 高考数学试题 解题方法 思考角度 解法探讨 多种解法 不同层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