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解释问题”能被“解决问题”替代吗——与孙早、鲁政委商榷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淑枝 吴能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71,共4页
无疑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企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它还将意味着“全面小康”有了“全民”的社会基础。问题是 :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全民”的意愿 ,而取决于法律制度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程度。本文认为 ,在我国 ,... 无疑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企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它还将意味着“全面小康”有了“全民”的社会基础。问题是 :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全民”的意愿 ,而取决于法律制度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程度。本文认为 ,在我国 ,私有产权长期受歧视 ,这绝不仅仅是“具体”制度或“操作”层面的问题 ,因此 ,“解决问题”替代“解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解释问题 解决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盂鼎》“三左三右”的解释问题
2
作者 陈昌远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20-23,共4页
《小盂鼎》和《大盂鼎》,清道光年间同出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一般认为铭文“全者为大,残者为小”。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近年来国内外史学家、考古学家所重视。
关键词 顾命 解释问题 太史 礼记 周初 天官 西周金文 王左 召公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谚语的解释问题
3
作者 缪启愉 《中国农史》 1985年第4期105-106,共2页
《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载马宗申先生关于《齐民要术》农谚解释一文,其中有对拙作《要术校释》提出意见,很感谢。由于各人着眼和理解不同,以浅见所及,马先生之说,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种瓜》篇的“种瓜黄台头”,这必须与上文“堆旁... 《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载马宗申先生关于《齐民要术》农谚解释一文,其中有对拙作《要术校释》提出意见,很感谢。由于各人着眼和理解不同,以浅见所及,马先生之说,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种瓜》篇的“种瓜黄台头”,这必须与上文“堆旁向阳中”联系起来解释,石声汉先生释为“在向阳的一面种瓜”,很对;我同此解释,並引《唐书》“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以佐证之.按“头”,在这里为后缀词,如“下头”、“后头”、“大石头”、“小木头”等等之类.“头”不能作实词解释,今仍有称一堆为“堆头”者,故“黄台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释 齐民要术 解释问题 谚语 后缀词 联系起来 商榷 实词 农谚 盐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用原则之解释问题——效用主义之重大困难及其解决 被引量:2
4
作者 盛庆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38,共8页
关键词 效用原则 解释问题 哲学 效用主义 统合效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中的法律解释问题——《法律解释操作分析》“导论”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志铭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9年第1期198-203,共6页
我们生活在法律的调控之中,以法律为准绳。但是,法律是什么?当法律沉默不语、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时,它又如何统摄一切呢?对此,人们的回答都诉诸于法律解释。法学家说:"法律是一种阐释性的概念。"政治家说:"法律如果没有... 我们生活在法律的调控之中,以法律为准绳。但是,法律是什么?当法律沉默不语、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时,它又如何统摄一切呢?对此,人们的回答都诉诸于法律解释。法学家说:"法律是一种阐释性的概念。"政治家说:"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哲学家说:"法律不是摆在这儿供历史性的理解,而是要通过被解释变得具体有效。"马克思说:"法官的责任是当法律运用到个别场合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律条文 法治视野 实际操作 解释问题 解释 法律适用 概念法学 解释 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问题”解决模式探析
6
作者 沈海风 郭林将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9-30,共2页
"解释问题"是司法裁判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疑难案件,即对同一个规则所作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解释如果进行选择?这显然不能通过单纯的演绎涵摄方法来解决,也不能任由法官的主观判断。它需要一种理性的解决模式作为框架,本文主要通过... "解释问题"是司法裁判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疑难案件,即对同一个规则所作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解释如果进行选择?这显然不能通过单纯的演绎涵摄方法来解决,也不能任由法官的主观判断。它需要一种理性的解决模式作为框架,本文主要通过衡量法则和功利主义,使法官在这一框架内论证其解释理由的合理性,从而作出理性地解决"解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问题 解释模式 衡量法则 功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问题技能在24小时尿标本留取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龚乐为 梁少平 +2 位作者 黎泳华 胡子敏 李彩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280-282,共3页
目的观察解释问题技能对首次24 h尿标本留取操作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137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及实验组(71例),对照组应用留24 h尿标本常规方法宣教指导,实验组增加解释问题技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留取24 h尿标本... 目的观察解释问题技能对首次24 h尿标本留取操作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137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及实验组(71例),对照组应用留24 h尿标本常规方法宣教指导,实验组增加解释问题技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留取24 h尿标本的成功率以及对护士宣教指导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留取成功51例,留取成功率77.3%,实验组留取成功67例,留取成功率94.4%,实验组留取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实验组患者对护士宣教指导的满意度评分(4.6±0.4)分较对照组(4.0±0.7)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次24 h尿标本留取操作过程中应用解释问题技能可以有效提高首次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显著增加患者对护士宣教指导的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问题技能 24 h尿标本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归去来兮辞》两个“归去来兮”的解释问题答复叶晨晖同志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泽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37-38,共2页
【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 【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来、句末语助也。《孟子》:‘盍归乎来’,《庄子·人间世篇》:‘尝以语我来’,又:‘其有以语我来’,来字皆语助。”是其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语助词 彭泽县 王引之 古文观止 经传释词 解释问题 无意义 庄子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问题”规范性解决及其评价
9
作者 沈海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年第4期114-117,66,共5页
"解释问题"是司法裁判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疑难案件,它提出对同一个规则所作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解释如何进行理性选择的问题。这显然不能通过传统的三段论方法来解决,也不能任由法官的主观恣意来判断。它需要以一种规范性解决模式... "解释问题"是司法裁判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疑难案件,它提出对同一个规则所作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解释如何进行理性选择的问题。这显然不能通过传统的三段论方法来解决,也不能任由法官的主观恣意来判断。它需要以一种规范性解决模式为框架,并且这种解释理由能经得起合理性评价,只有这样,作出的裁判才是理性的,才能说服双方当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问题 解释模式 协调性要求 后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归去来兮辞》两个“归去来兮”的解释问题答复叶晨晖同志
10
作者 彭泽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37-38,共2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来、句末语助也。《孟子》:‘盍归乎来’,《庄子·人间世篇》:‘尝以语我来’,又:‘其有以语我来’,来字皆语助。”是其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解释问题 复叶 语助词 “来” 陶渊明 彭泽县 《古文观止》 “去” 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两个“归去来”的解释问题再答叶晨晖同志
11
作者 彭泽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08-110,共3页
(一)叶晨晖同志最初一次说:“《归去来辞》中所表现的是归隐的乐趣和欣喜。该文的序中说‘因事顺心’,是思想斗争获得胜利才写这篇辞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第三期第八十页) 请看陶渊明《归去来辞》中... (一)叶晨晖同志最初一次说:“《归去来辞》中所表现的是归隐的乐趣和欣喜。该文的序中说‘因事顺心’,是思想斗争获得胜利才写这篇辞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第三期第八十页) 请看陶渊明《归去来辞》中说“倚南窗以寄傲”。它的意思是指做官的人向南坐,我回家了,也仍然倚南窗以寄托我的傲慢,看不起他们那些趋炎附势的人。陶渊明这种话是“快乐”的,“欣喜”的呢,还是“痛恨”的呢?我认为这是陶渊明极痛恨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问题 陶渊明 《归去来辞》 南窗 彭泽 极痛 《归去来兮辞》 抚孤 广西师范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所得税法的解释问题
12
作者 马子麟 《管理观察》 1995年第3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所得税法 加拿大 法律条文 征收所得税 解释问题 纳税人 重大损失 国家财政 不确切 二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量子力学理论的解释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坂田昌一 段生林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64年第3期35-42,共8页
讨论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新前提甲:关于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争论过去认为是完全解决了。但最近一个时期这个题目重新成了激烈争论的对象。乙:是的,这大约是从1952年开始的。是玻姆开的头;他曾经指出,根据利用所谓“隐参数”,有可能对这个... 讨论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新前提甲:关于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争论过去认为是完全解决了。但最近一个时期这个题目重新成了激烈争论的对象。乙:是的,这大约是从1952年开始的。是玻姆开的头;他曾经指出,根据利用所谓“隐参数”,有可能对这个理论作出“因果性的”解释。随后,威西叶(J.P.Vigier)、玻普(F.Bopp)等人的理论工作都接二连三地发表了。甲:听说波动力学的创始人德布罗意已经放弃了他从1927年开始支持了25年的“哥本哈根”解释,并且宣布了回到他当初的立场上去,是吗? 乙:是的,最近以德布罗意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学派,它与哥本哈根学派对峙,并且也许应当叫作新德布罗意学派。甲:但在苏联不是老早就尖锐地批判过“哥本哈根”解释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解释 哥本哈根学派 基本粒子 德布罗意 隐参数 唯物主义 解释问题 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玻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本文的一个解释问题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汀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00-104,共5页
1·一个怀疑《老子》开篇有句:“道可道非常道。”现代通常的解法是“可说的道不是恒常之大道。”这类解说是非常可疑的,而且这一曲解严重削弱了老子思想中的本体论深度,强迫老子局限于知识论的神秘主义。这种知识论神秘主义主张现... 1·一个怀疑《老子》开篇有句:“道可道非常道。”现代通常的解法是“可说的道不是恒常之大道。”这类解说是非常可疑的,而且这一曲解严重削弱了老子思想中的本体论深度,强迫老子局限于知识论的神秘主义。这种知识论神秘主义主张现在已成为老生常谈——因为“更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老子思想 知识论 神秘主义 解释问题 存在方式 非常道 中国哲学 生活方式 制约关系
原文传递
关于法律统一解释问题及设立统一解释法律委员会的建议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梁慧星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7,共2页
所谓法律的统一解释,是指由专门设立的解释机构,依据法律授予的统一解释法律的职权,对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习惯法和判例进行统一的解释。统一解释的目的在于,阐明宪法、法律、法规等的正确含义,消除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实... 所谓法律的统一解释,是指由专门设立的解释机构,依据法律授予的统一解释法律的职权,对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习惯法和判例进行统一的解释。统一解释的目的在于,阐明宪法、法律、法规等的正确含义,消除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法律体系内部的和谐一致,维护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委员会 统一解 法律体系 法律统一 解释问题 法律规则 法律法规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释法律
原文传递
试论法官在民事审判中的法律解释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纪红勇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法官 解释问题 民事审判 自动售货机 成文法 逻辑推演 19世纪 20世纪 利益衡量
原文传递
侵害客户名单经营秘密纠纷的若干解释问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英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4,共3页
近年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知识产权案件逐年增多。2000年以来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678件,其中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41件,审结38件。该类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 解释问题 经营秘密 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名单 客户 侵害 知识产权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 2000年 不正当竞争 成都市 受理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宪法解释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秀义 《当代法学》 1988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宪法的变迁、发展和保障。其方式与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宪法惯例、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其中,宪法修改这种方式不是经常采用的。因为宪法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修改宪法的严格程序,使得修宪较难。一般来说,能够采用宪法惯例和宪法解释... 宪法的变迁、发展和保障。其方式与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宪法惯例、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其中,宪法修改这种方式不是经常采用的。因为宪法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修改宪法的严格程序,使得修宪较难。一般来说,能够采用宪法惯例和宪法解释的方法,就不采用修改宪法这种形式。过去,我国对宪法惯例并没有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 解释宪法 现行宪法 宪法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宪法惯例 宪法实施 解释问题 知识分子 宪法规定
原文传递
借力从严从重打击环境污染犯罪——两高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思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旭娜 刘文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第4期56-59,共4页
2013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于当天正式施行,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司法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为从严治理环境污染,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提供了必要的法理依据。本... 2013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于当天正式施行,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司法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为从严治理环境污染,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提供了必要的法理依据。本文在分析《解释》立法目的和要点及内容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以积极应对《解释》对环境执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犯罪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涛“画语录·尊受章”的解释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朗 《美术研究》 1980年第4期88-89,84,共3页
石涛《画语录》一直受到画家、学者的重视,注释、研究者颇不乏人。经过多年的研究,《画语录》的面目在某些方面是比较清楚了。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误解。例如《尊受章第四》: “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古今至明之士,... 石涛《画语录》一直受到画家、学者的重视,注释、研究者颇不乏人。经过多年的研究,《画语录》的面目在某些方面是比较清楚了。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误解。例如《尊受章第四》: “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 不过一事之能,其小受小识也,未能识一画之权扩而大之也。夫一画,含万物于中。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然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尊,自弃也;得其画而不化,自缚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语录》 研究者 解释问题 “一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认识过程 中心思想 主题 古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