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言语的语言学与社会交际理论述评 |
刘江
|
《大连大学学报》
|
2009 |
0 |
|
2
|
由言语交际的异常现象探究利奇的语言学理论 |
廖运全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3
|
互动社会语言学与高低语境文化言语交际研究的互补对接 |
张林玲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4
|
医患交际中打断现象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
申丽红
张冰
|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5
|
语言科学与时代精神——从言语交际学等新学科的兴起看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大趋势 |
姚亚平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6
|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语言学——“九五”回顾和“十五”展望 |
戴昭铭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4
|
|
7
|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论翻译的社会符号性 |
司显柱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05 |
4
|
|
8
|
OK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
徐宏亮
|
《外国语言文学》
|
2004 |
6
|
|
9
|
言语交际的社会心理分析 |
顾奕
孙汝建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0
|
第三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
祝晓宏
|
《语言科学》
|
2005 |
0 |
|
11
|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大明宫词》的对白 |
田彩瑞
黄伟
|
《科技信息》
|
2012 |
0 |
|
12
|
巴赫金的“言谈”理论及其在语言学、诗学中的地位 |
晓河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13
|
论双语社会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 |
武金峰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14
|
英美社会语言学概述 |
严辰松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15
|
雅俗共赏的汉语文化语言学力作——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评介 |
吴慧颖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6
|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大明宫词》节选剧本的对话特征 |
万佳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7
|
试评国外关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几种理论 |
胡敏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1
|
|
18
|
回到语言的整体研究上来——言语交际学的性质及其他 |
刘焕辉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19
|
言语行为理论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
魏辉英
|
《中学生英语》
|
2024 |
0 |
|
20
|
简评《语言学基础理论》 |
戴昭铭
何永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