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1
作者 彭玉海 王朔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39-50,156,共13页
预设同命题语义构造、交际语境和情态-语用因素都有密切关联。有关预设语言-言语表征问题的分析主要以(动词)命题语义类别中的潜在性预设表征为对象,同时对语句中的相关预设表现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着重对不同动词命题语义构造中的通... 预设同命题语义构造、交际语境和情态-语用因素都有密切关联。有关预设语言-言语表征问题的分析主要以(动词)命题语义类别中的潜在性预设表征为对象,同时对语句中的相关预设表现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着重对不同动词命题语义构造中的通启式语词和特殊的阻抑式语词这两类预设语言表征方式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对语言中的语气词这类特殊的预设触发项即预设言语表征在语句语义构造中的作用、表现加以分析。相关研究将增进和深化对有关预设问题的认识,同时有益于从预设维度促进句子语义识解问题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 语言表征 言语表征 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多元表征 培养数学审美——以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间隔排列”教学片段为例
2
作者 冯宇顺 《小学教学研究》 2025年第8期63-65,共3页
多元表征就是用多种方式来呈现和理解数学。具体是通过图像表征、动作表征、言语表征和符号表征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发展思维,进而发现数学中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图像表征 动作表征 言语表征 符号表征 数学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声音”的言语表征及语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红镝 殷晓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6,共4页
"声音"分析是语篇研究从语言形式走向语义再走向语用的深入。本文将综合描述构成书面语篇"独白性"和"对话性"的语言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声音"的语用含义。
关键词 语篇 声音 言语表征 语用分析
原文传递
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言语表征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家春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6,共13页
语言习得与认知发展一直是语言学中多个分支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学界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语言习得是受到语言普遍性原则还是语言特殊性原则影响。目前国内学界关于该问题的探讨多集中在运动事件上,且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聚焦于状态变化... 语言习得与认知发展一直是语言学中多个分支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学界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语言习得是受到语言普遍性原则还是语言特殊性原则影响。目前国内学界关于该问题的探讨多集中在运动事件上,且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聚焦于状态变化事件,从认知语义角度探讨了中国汉语母语者致使性状态变化事件言语表征的习得发展。研究采用了口语诱导实验的实证方法,针对四个儿童组和一个成年组共160名受试言语产出的语义和认知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汉语母语者在状态变化这个语义范畴的语言发展受到母语语言类型的主导性影响。词汇化模式方面,汉语母语者使用的结构类型和词语类型,均从语言发展早期就受到汉语语言类型特征的影响,动补结构使用较为频繁,方式动词数量显著。2)汉语母语者的语言发展同样受到认知发展的影响,其词汇化模式、因果链视窗开启、语义完整性等都呈现出随认知发展而渐趋成熟的特征。3)汉语母语者的语言发展同时受到外在语言输入的影响。基于受试群体的内部性别差异,本文提出“早期输入性差异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 状态变化事件 言语表征 词汇化模式 语言发展
原文传递
视觉与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佳汝 刘媛媛 +1 位作者 王秀礼 李寿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9-617,共9页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不同时间进程下视觉和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实验1采用注意引导与注意探测任务同时呈现的范式,探讨不同记忆项与注意项时间间隔(SOA)条件下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结果发现,当SOA较短时言语...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不同时间进程下视觉和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实验1采用注意引导与注意探测任务同时呈现的范式,探讨不同记忆项与注意项时间间隔(SOA)条件下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结果发现,当SOA较短时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有引导效应,而SOA较长时未观察到引导效应;实验2、3采用注意引导任务与注意探测任务分离范式,分别探讨在不同SOA条件下言语和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结果发现,不同SOA条件下言语和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均能引导视觉注意。研究表明,不同实验范式对言语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有明显影响,视觉比言语工作记忆表征能在更广泛条件下引导视觉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表征 言语工作记忆表征 视觉注意 注意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法和乘法算式的表征方式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新林 董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5-351,共7页
探讨加法和乘法算式的心理表征方式问题 ,检验加法和乘法算式表征分离假设 :对于加法算式主要形成视觉 -阿拉伯数字表征 ,对于乘法算式主要形成听觉 -言语表征。要求 2 4位大学生 (男女生各半 )回答一位数加法和乘法问题 (例如 ,2 +3 ,2... 探讨加法和乘法算式的心理表征方式问题 ,检验加法和乘法算式表征分离假设 :对于加法算式主要形成视觉 -阿拉伯数字表征 ,对于乘法算式主要形成听觉 -言语表征。要求 2 4位大学生 (男女生各半 )回答一位数加法和乘法问题 (例如 ,2 +3 ,2× 3) ,这些问题中的算数用阿拉伯数字 (1~ 9)呈现或者汉字数字 (壹~玖 )呈现。结果是与阿拉伯数字条件相比 ,汉字数字条件对加法问题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与假设一致 ,支持Campbell等人的编码复杂性假设 (Encodingcomplexhypothesi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法 乘法 计算公式 乘法口诀 视觉—阿拉伯数字表征 听觉—言语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可视化教学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丁紫晴 代建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0,共4页
思维可视化是内隐思维外显的表征体系,是将不可见的思维用显而易见、直观形象的符号清晰、准确呈现出来的过程,是以整合思维程序与创新思维方式为主旨的思维发展技术。思维可视化教学有四种表征形态,图像表征主要通过视觉具化,以图式的... 思维可视化是内隐思维外显的表征体系,是将不可见的思维用显而易见、直观形象的符号清晰、准确呈现出来的过程,是以整合思维程序与创新思维方式为主旨的思维发展技术。思维可视化教学有四种表征形态,图像表征主要通过视觉具化,以图式的形式,概化知识脉络,从而实现内隐思维的外显;媒介表征通过动态觉知,把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化呈现,揭示思维的活动过程;言语表征通过语言、语调的表现与变化,再造场景,表达主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路径;肢体表征主要通过具身体验,还原抽象逻辑知识,实现"抽象知识"和"生活原型"的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教学 图像表征 媒介表征 言语表征 肢体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知识表征的特点及类型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良根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1年第8期65-69,共5页
化学知识的表征除了具有广义知识表征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化学知识主要以符号进行表征,化学知识中同样存在着表象表征,所有的化学知识都储存于一个知识网络之中。化学知识表征的形式有四种:言语表征、符号表征、... 化学知识的表征除了具有广义知识表征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化学知识主要以符号进行表征,化学知识中同样存在着表象表征,所有的化学知识都储存于一个知识网络之中。化学知识表征的形式有四种:言语表征、符号表征、表象表征及规则表征。前三者用于说明一些化学事实,并不涉及知识的使用。属于陈述性表征;而规则表征则用于说明化学学习及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理,属于程序性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表征 言语表征 符号表征 表象表征 规则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编码理论支持下的小学数学直观教学路径例谈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敏 《数学教学通讯》 2018年第31期3-5,7,共4页
双重编码理论带给教学重要的启示: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记忆和识别。双重编码理论为数学直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知识形成的各个阶段,要同时运用两套编码系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原理的视觉映象和视... 双重编码理论带给教学重要的启示: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记忆和识别。双重编码理论为数学直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知识形成的各个阶段,要同时运用两套编码系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原理的视觉映象和视觉表征,以降低认知负荷,降低学习难度,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编码 言语表征 视觉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状况“三维”分析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方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86-90,共5页
探索总结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构建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的实践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愿望。文章从思想构成及其考察维度着手,阐述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构建的主要依据,提出大学生思想状况&qu... 探索总结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构建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的实践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愿望。文章从思想构成及其考察维度着手,阐述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模式构建的主要依据,提出大学生思想状况"表征信息.言语行为.心理活动"分析模式(简称"三维"分析模式)的理论构想,认真分析其构成要素和各要素间的结构关系,并阐述其方法论意义,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状况分析 表征信息·言语行为·心理活动 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志厚 侯栎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7,共5页
知识可视化是一种有效促进知识学习、整理、创造和传播的技术或工具。大脑的可塑性、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左右脑的交流互动功能以及多通道知觉理论等都可以用来解释知识可视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知识可视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 知识可视化是一种有效促进知识学习、整理、创造和传播的技术或工具。大脑的可塑性、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左右脑的交流互动功能以及多通道知觉理论等都可以用来解释知识可视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知识可视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知识可视化的优势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做到:尝试多类型表征形式,防止“习惯性大脑”形成;结合“言语、文字、身体”表征,避免对图解形式过度依赖;融通思维与情感,促成知识向能力、素养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 认知神经科学 多类型表征 言语、文字、身体”表征 思维与情感 左右脑交流 多通道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辞格上下义和部整义的认知研究
12
作者 赵勇 赵伟成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辞格上下义和部整义是言语修辞学研究的一部分,涉及语言上下义和语言部整义的言语表征以及它们的言语建构两个方面。从涉及上下义和部整义的修辞格内部的各种语义结构方面分析了辞格上下义和部整义的分布特点。辞格义是以修辞关系为纽... 辞格上下义和部整义是言语修辞学研究的一部分,涉及语言上下义和语言部整义的言语表征以及它们的言语建构两个方面。从涉及上下义和部整义的修辞格内部的各种语义结构方面分析了辞格上下义和部整义的分布特点。辞格义是以修辞关系为纽带的结果和建构言语义的一种手段,修辞与语义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言语 辞格上下义 辞格部整义 言语表征 言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编码视角下的小学数学直观教学例谈
13
作者 张敏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8年第9期32-35,共4页
双重编码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可增强信息的记忆和理解.双重编码理论为数学直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数学教学中,同时运用两套编码系统,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学习难度,增强理解能... 双重编码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可增强信息的记忆和理解.双重编码理论为数学直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数学教学中,同时运用两套编码系统,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学习难度,增强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编码 言语表征 视觉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空间位置、价格音节长度对消费者价格感知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官冬晓 雷云飞 司继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5-70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视听单通道及双通道下产品空间位置与价格音节长度对消费者价格感知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呈现在空间右侧以及以较长音节播放的产品使得被试的价格感知升高;短音节条件下,个体对空间右侧产品的价格感知显著高于...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视听单通道及双通道下产品空间位置与价格音节长度对消费者价格感知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呈现在空间右侧以及以较长音节播放的产品使得被试的价格感知升高;短音节条件下,个体对空间右侧产品的价格感知显著高于空间左侧,长音节条件下两侧则无显著差异;相对于单通道刺激呈现,视听通道呈现信息一致时出现信息冗余效应,个体判断的速度更快,验证了共激活模型假设,视听不一致条件下的速度降低则支持了预测编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RC效应 听觉(言语)表征 价格感知 多通道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兼论课程与教学的内在整合 被引量:21
15
作者 靳玉乐 董小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63,共6页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是课程知识在公共维度的实现机制,它通过文字表征形成了书写的课程知识,通过言语表征形成了言说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主观建构是课程知识在私人维度的实现机制,它包括解读客观的课程知识、创建主观的私人知识和回...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是课程知识在公共维度的实现机制,它通过文字表征形成了书写的课程知识,通过言语表征形成了言说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主观建构是课程知识在私人维度的实现机制,它包括解读客观的课程知识、创建主观的私人知识和回归公共的知识世界。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与主观内容的同一性可以在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教育需要追求课程与教学的内在整合,以促进课程知识的主观内容在主体间的共感性,确保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在主体间的通约性,加强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在内部的相互转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课程知识 文字表征 言语表征 主观建构
原文传递
心智哲学视域下译者意向性的表征研究——以理雅各和汪榕培《庄子》英译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琳 周桂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文章以心智哲学意向性理论为指导,结合理雅各和汪榕培《庄子》英译实例,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意向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表征问题。研究发现:译者在对原文心智识解和译文言语表征的各步骤皆以自身意向性为前提。通过自主建构“译者意向性... 文章以心智哲学意向性理论为指导,结合理雅各和汪榕培《庄子》英译实例,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意向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表征问题。研究发现:译者在对原文心智识解和译文言语表征的各步骤皆以自身意向性为前提。通过自主建构“译者意向性系统运行模型”,文章重点探讨了译者意向性的语言表征方式,涉及译文叙事维的原文背景显化和意向状态改写及副文本维的译序和注释等。这对拓展心智哲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或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译者意向性 言语表征 译文叙事 副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