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技术综述 被引量:23
1
作者 余景池 张学军 +3 位作者 孙侠菲 张忠玉 郑卫平 王权陡 《光学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8,共3页
介绍了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技术的原理基础,目前的进展及其将来的趋势。主要介绍美国、法国、俄罗斯的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的成果,也简单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最后提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 表面成型 非球面 光学表面
原文传递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驻留时间算法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全胜 成晔 +2 位作者 蔡复之 冯之敬 张伯鹏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6-59,共4页
光学非球面的使用可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性能、简化系统结构、减小系统体积,减轻系统重量,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CCOS)方法是加工光学非球面的重要方法。介绍了CCOS原理,给出了CCOS中关键技术驻留时间计算的三种算法—... 光学非球面的使用可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性能、简化系统结构、减小系统体积,减轻系统重量,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CCOS)方法是加工光学非球面的重要方法。介绍了CCOS原理,给出了CCOS中关键技术驻留时间计算的三种算法———基于加工仿真的算法、基于傅立叶变换的算法和基于滑动平均与傅立叶变换的算法。基于加工仿真的驻留时间算法需要做大量的卷积计算,计算时间较长,残余误差较大;基于傅立叶变换的驻留时间算法与基于滑动平均和傅立叶变换的驻留时间算法计算时间短,计算后的残余误差小。磨头单位去除函数形状与磨头大小对误差的去除也有明显的影响,小的磨头和陡峭的单位去除函数对于去除局部误差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 光学表面成形 驻留时间算法
原文传递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中大规模驻留时间求解 被引量:5
3
作者 罗丽丽 何建国 +3 位作者 王亚军 张云飞 黄文 吉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07-3212,共6页
采用基于稀疏矩阵的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对大口径、微浮雕结构光学元件加工中的驻留时间进行了分析与求解,并对该算法开展了正则化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非负最小二乘法相比,基于稀疏矩阵的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精度高、效率快。... 采用基于稀疏矩阵的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对大口径、微浮雕结构光学元件加工中的驻留时间进行了分析与求解,并对该算法开展了正则化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非负最小二乘法相比,基于稀疏矩阵的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精度高、效率快。采用该算法仿真加工平均振幅为1.177 6倍波长的大口径、微浮雕结构光学元件,误差面形均方根收敛至0.067倍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 驻留时间 大规模非负最小二乘法 正则化 面形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初值的确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陆永贵 杨建东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940,943,共3页
介绍了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的原理,分析了几种非球面度的测量方法,研究了非球面度的不同计算方法对采用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加工非球面的影响。从光学零件加工的角度对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初值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法(CCOS) 非球面 非球面度
原文传递
光学抛光中模具磨损的计算机控制补偿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鸿钟 冯之敬 +1 位作者 赵广木 张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1-73,共3页
模具的磨损消耗对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的抛光工艺影响甚大 ,但在实际加工中不利于将工艺中断来重新调整加工的零点以对模具的磨损进行补偿。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指数形式的模具磨损函数 ,并依此对 Preston方程进行了修正 ,达到了实时补偿... 模具的磨损消耗对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的抛光工艺影响甚大 ,但在实际加工中不利于将工艺中断来重新调整加工的零点以对模具的磨损进行补偿。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指数形式的模具磨损函数 ,并依此对 Preston方程进行了修正 ,达到了实时补偿模具磨损的目的。通过实验确定了该函数磨损时间常数值并将该方法用于计算机控制的抛光和误差修正。实验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抛光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 磨损 计算机控制补偿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光学抛光驻留时间求解中两类优化算法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云飞 何建国 +3 位作者 王亚军 罗丽丽 吉方 黄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39-3244,共6页
建立了基于矩阵计算的驻留时间计算模型,根据实际加工要求建立了最小二乘和最佳一致逼近最优化求解数学模型,总结了两类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根据自研数学解法器,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这两类算法的计算特点。仿真结果显示,两种自研算法具... 建立了基于矩阵计算的驻留时间计算模型,根据实际加工要求建立了最小二乘和最佳一致逼近最优化求解数学模型,总结了两类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根据自研数学解法器,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这两类算法的计算特点。仿真结果显示,两种自研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小二乘逼近算法计算效率有待提高,对外界扰动和计算模型等误差不敏感,最佳一致逼近算法计算效率较高,但对误差比较敏感。实际加工时,如果面形精度已经比较高时,建议多采用最小二乘逼近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 驻留时间 优化算法 最小二乘法 最佳一致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光学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学军 余景池 张宏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3,共4页
计算机控制光学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张学军余景池张宏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130022)(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0引言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ComputerControledOpticalS... 计算机控制光学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张学军余景池张宏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130022)(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0引言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ComputerControledOpticalSurfacing,简称CCOS)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OS 计算机控制 光学表面 表面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抛光成型抛物面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天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02-407,共6页
本文介绍用计算机控制一个小抛光模自动成型抛物面的理论、方法、试验装置与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了试验装置的结构与抛光工艺参数。用计算机模拟抛光法,确定了抛光过程。用双旋转抛光头按同心圆抛光轨迹使一个球面经过30.8小时连续抛... 本文介绍用计算机控制一个小抛光模自动成型抛物面的理论、方法、试验装置与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了试验装置的结构与抛光工艺参数。用计算机模拟抛光法,确定了抛光过程。用双旋转抛光头按同心圆抛光轨迹使一个球面经过30.8小时连续抛修以后成型为一个Φ300mm、f/3.5的抛物面,用一台CQG-1型数字球面干涉仪与一块Φ300mm标准平面镜形成的立式检验系统对抛光试验的抛物面进行检测,检测的初步结果为λ/8[rms]面形精度(λ=632.8nm)。最后,对研究的结果作了有益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 抛物面 抛光成型 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磁流变抛光软件去除算法设计
9
作者 郑楠 李海波 袁志刚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10年第5期616-619,共4页
根据计算机控制磁流变抛光的去除机理,分析了抛光工艺软件的去除算法核心问题即求解驻留时间函数和加工路径设计。采用简森-范锡图特法对驻留时间函数进行迭代求解,同时优化设计工艺软件的加工路径算法,开展工艺软件全过程模块化、流程... 根据计算机控制磁流变抛光的去除机理,分析了抛光工艺软件的去除算法核心问题即求解驻留时间函数和加工路径设计。采用简森-范锡图特法对驻留时间函数进行迭代求解,同时优化设计工艺软件的加工路径算法,开展工艺软件全过程模块化、流程化设计,完成工艺软件的代码集成测试。最后,通过工艺软件控制磁流变抛光330mm×330mm石英平面反射镜实验,验证去除算法控制抛光过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从而证实工艺软件去除算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指导大口径光学元件的磁流变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 磁流变抛光技术 去除算法 驻留时间函数 加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式快速成型装置的光学系统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继全 侯丽雅 章维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快速成型技术是光学、电子、材料、计算机等多学科集成的高新技术。研制的台式快速成型装置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其制造成本及运行成本仅为同类国外产品的 1 /1 0~ 1 /2 0。论文主要论述了该装置的光学系统设计过程。在首先确定... 快速成型技术是光学、电子、材料、计算机等多学科集成的高新技术。研制的台式快速成型装置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其制造成本及运行成本仅为同类国外产品的 1 /1 0~ 1 /2 0。论文主要论述了该装置的光学系统设计过程。在首先确定光学系统设计准则的基础上 ,通过几种类型的光源比较 ,选择性价比高的紫外灯 ,并实现了计算机对紫外灯的自动控制 ,如光的开启、关闭、能量调节等。该光学系统采用椭球镜及圆锥面透镜等使光束聚焦耦合入光纤 ,在锥度光纤输出端 ,光束经扩束、准直、聚焦、滤除杂散光后照射在液面处 ,由计算机控制的工作台带动光纤 ,实现零件的自动加工。设计的光学系统成本低 ,光束质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 计算机控制 光学系统 紫外灯 台式快速成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中的频域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林 戴一帆 +1 位作者 解旭辉 李圣怡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2-408,共7页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CCOS)工艺容易在光学零件表面产生中高频误差,从而影响光学系统的性能.为了对中高频误差进行有效控制,以卷积积分模型为基础,主要考虑加工过程的材料去除有效性,提出了修形能力值、材料去除有效率等概念,定量分...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CCOS)工艺容易在光学零件表面产生中高频误差,从而影响光学系统的性能.为了对中高频误差进行有效控制,以卷积积分模型为基础,主要考虑加工过程的材料去除有效性,提出了修形能力值、材料去除有效率等概念,定量分析了CCOS工艺过程对不同频率成份误差的修正能力.分析得出CCOS工艺过程的材料去除有效率取决于工艺过程的去除函数,正好等于去除函数傅里叶变换的归一化幅值谱.最后,利用离子束成形工艺进行了3个正弦函数面形的刻蚀试验,对理论进行了验证.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为分析和优化CCOS工艺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光学 表面成形 光学零件加工 去除函数 材料去除有效率 离子束抛光
原文传递
表面改性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的加工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峰 徐领娣 +2 位作者 范镝 高劲松 张学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79-2484,共6页
为了获得高质量光学表面的非球面碳化硅(SiC)反射镜,对碳化硅反射镜表面改性技术以及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改性后的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碳化硅反射镜表面改性技术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 为了获得高质量光学表面的非球面碳化硅(SiC)反射镜,对碳化硅反射镜表面改性技术以及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改性后的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碳化硅反射镜表面改性技术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的改性方法。然后,采用氧化铈(CeO2)、氧化铝(Al2O3)以及二氧化硅(SiO2)等各种抛光液对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Si的碳化硅样片进行抛光实验。最后,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CCOS)技术对尺寸为650mm×200mm的表面改性离轴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进行加工。实验结果表明:CeO2抛光液的抛光效率较高;使用SiO2抛光液抛光后的样片表面质量最好;表面改性离轴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镜加工后的最终检测结果为:实际使用口径内的面形精度(RMS值)为0.016λ(λ=0.6328μm),表面粗糙度为0.85nm(Rq值)。反射镜的加工结果满足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非球面 碳化硅反射镜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运算的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算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石峰 戴一帆 +1 位作者 彭小强 宋辞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法在自行研制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抛光实验,经过2次迭代加工后,有效口径为145mm的球面镜P-V值达到40.5nm(约为λ/15),RMS值达到5nm(约为λ/125),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0.57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CCOS) 驻留时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镜面离子束加工的可达性 被引量:24
14
作者 周林 戴一帆 +2 位作者 解旭辉 焦长君 李圣怡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6,共7页
提出了离子束加工可达性问题的理论描述和定义,分析了驻留函数解的存在条件,进而分析了采用不同直径的离子束去除不同频率面形误差时额外去除量的大小,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斯型的束函数,驻留函数解总是存在的。但... 提出了离子束加工可达性问题的理论描述和定义,分析了驻留函数解的存在条件,进而分析了采用不同直径的离子束去除不同频率面形误差时额外去除量的大小,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斯型的束函数,驻留函数解总是存在的。但是面形误差频率越高,驻留函数解越大,去除面形误差时去除的额外材料越多。额外的材料去除量随着离子束径和空间误差波长之比(d/λ)的增加而指数增加。当d/λ=0.5时,额外材料去除量为15%,还是可以接受的;当d/λ=1时,额外材料去除量迅速上升到73%,该值即很难被接受。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为了优化加工过程,d/λ应该<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加工 驻留时间 加工可迭性 光学镜面加工 计算机控制 光学表面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平面镜面离子束修形中速度模式的实现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林 解旭辉 +2 位作者 戴一帆 焦长君 李圣怡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2-156,共5页
针对光学平面镜面离子束修形工艺中,目前采用的位置加工模式额外加工时间长、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离子束修形工艺中的速度加工模式,并给出速度加工模式中如何根据驻留时间计算加工中进给速度的方法。使用速度模式在自研的离子束加工机床... 针对光学平面镜面离子束修形工艺中,目前采用的位置加工模式额外加工时间长、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离子束修形工艺中的速度加工模式,并给出速度加工模式中如何根据驻留时间计算加工中进给速度的方法。使用速度模式在自研的离子束加工机床KDIFS-500上进行了验证试验,对一块直径98mm的微晶玻璃平面样镜进行修形,加工时间为17.5min,样镜经过一次加工后,其面形误差的方均根值由初始的33.2nm提高到了3.1nm,面形收敛比高达10.7。试验结果表明,速度模式加工比位置模式加工可以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精度,获得更大的面形收敛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零件加工 离子束修形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 驻留时间 速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口径离轴非球面光学加工与测试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孝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59-2963,共5页
针对离轴非球面制造的难点,研究分析了碳化硅非球面尤其是异形离轴非球面加工和检测的各项关键技术。首先利用加工中心DMG对离轴非球面进行了铣磨和表面成形,然后运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非球面加工中心FSGJ-2对离轴非球面进行了研磨和抛光... 针对离轴非球面制造的难点,研究分析了碳化硅非球面尤其是异形离轴非球面加工和检测的各项关键技术。首先利用加工中心DMG对离轴非球面进行了铣磨和表面成形,然后运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非球面加工中心FSGJ-2对离轴非球面进行了研磨和抛光,最后利用离子束对其进行了精抛光,并分别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和激光跟踪仪对非球面进行面形轮廓测定和光学参数及几何量的精确控制。结合工程实践对一口径为600mm×270mm的类八角形离轴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进行了超精加工与检测,并专门设计研制了光学补偿检测装置,对其进行了零位补偿干涉测量,其最终面形PV值为0.219λ,RMS值为0.018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加工 光学检测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 异形口径 离轴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表面波纹误差的加工轨迹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小磊 张蓉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25,共6页
提出了一种降低光学元件表面波纹误差的加工方法。从中高频误差的产生过程出发,在常用的光栅型加工轨迹的步进方向上叠加一个随机扰动,通过破坏轨迹的规则性分布,有效抑制了特定频率的中频误差。利用信息熵原理,对生成的随机轨迹进行分... 提出了一种降低光学元件表面波纹误差的加工方法。从中高频误差的产生过程出发,在常用的光栅型加工轨迹的步进方向上叠加一个随机扰动,通过破坏轨迹的规则性分布,有效抑制了特定频率的中频误差。利用信息熵原理,对生成的随机轨迹进行分析,得出其影响波纹误差抑制能力的关键因素——扰动幅值。在此基础上,对生成的随机扰动型轨迹进行平滑和改进,从而降低其对机床动态性能的要求,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优化后的轨迹同样能够有效地降低光学元件表面波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加工 计算机控制表面 波纹误差 随机轨迹 轨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加工及设备
18
《中国光学》 EI CAS 1998年第2期92-93,共2页
TQ171.63 98021330高陡度精密光学非球面CAM系统=CAM system ofhigh gradient precise optical aspheric surface[刊,中]/郑为民,曹天宁,卢华云,江树木,朱小清(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光学技术.-1997,... TQ171.63 98021330高陡度精密光学非球面CAM系统=CAM system ofhigh gradient precise optical aspheric surface[刊,中]/郑为民,曹天宁,卢华云,江树木,朱小清(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光学技术.-1997,(4).-35-40提出了采用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CCOS)技术用于高陡度精密光学非球面成型的一种方法,并阐述了CCOS的工艺流程,设计了相应的CAM系统。该系统具有五个运动自由度,通过使一个小磨盘作三维平动并同时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技术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 光学非球面 现代光学仪器 工艺流程 球面成型 国家重点实验室 运动自由度 精密光学 偏光棱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加工工艺与设备
19
《中国光学》 EI CAS 2001年第5期99-100,共2页
TQ171 2001053678光学塑料透镜注射成型关键技术的研究=Injection inolding method for optical plastics lenses[刊,中]/勾治践,樊仲维,卢锷,吴清文(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吉林,长春(130022))//光学精密工程.—2000,8(6).—526-531传统的... TQ171 2001053678光学塑料透镜注射成型关键技术的研究=Injection inolding method for optical plastics lenses[刊,中]/勾治践,樊仲维,卢锷,吴清文(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吉林,长春(130022))//光学精密工程.—2000,8(6).—526-531传统的塑料模具设计及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对经验的依赖性较强,难以满足高精度光学塑料元件的成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塑料透镜 注射成型 精密工程 模具设计 成型工艺参数 关键技术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 工艺与设备 中科院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工艺
20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07年第2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自聚焦透镜 压印光刻 子孔径拼接检测 光刻图形 数字光刻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 干法刻蚀 光刻系统 刻蚀形貌 激光直写 负性光刻胶 激光功率密度 磁流变抛光 数字波面干涉仪 曝光工艺 气囊抛光 微细加工 回转对称非球面 激光干涉仪 光学干涉仪 锥体棱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