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代克波 喻荣华 +4 位作者 钱凯 刘松 杨培庆 蒋茂燕 王攀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9期960-961,共2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常规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5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占87%。其中多发病灶5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常规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5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占87%。其中多发病灶59例,单发病灶16例。根据病灶特征进一步分析,在59例多发病灶中,良性病变18例占30%,恶性病变41例占70%。在16例单发病灶中,良性病灶13例占8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骨质增生3例,骨质疏松症2例,炎性改变及退行性改变3例),恶性病灶3例占19%。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应该作为不明原因骨痛的常规检查手段,特别是对良、恶性的鉴别和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提供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骨显像 骨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194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洪伟 张建伟 吴云飞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578-581,共4页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乳腺癌病人194例,采用SPECT...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乳腺癌病人194例,采用SPECT对入组病人进行全身显像检查,按Soloway骨显像分级标准分为S0组(n=51)、S1组(n=56)、S2组(n=63)和S3组(n=24),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ⅠCTP、TRACP5b水平,分析SPECT核素骨显像检测、血清ⅠCTP、TRACP5b检测以及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CTP、TRACP5b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SPECT核素骨显像检查显示194例乳腺癌术后病人中有143例发生骨转移,转移率为73.71%,共发现骨转移病灶1217个;S0组、S1组、S2组和S3组四组病人血清ⅠCTP[(4.78±3.61)μg/L,(9.86±3.15)μg/L,(17.02±6.35)μg/L,(21.67±7.25)μg/L]、TRACP5b[(3.59±4.11)U/L,(7.42±2.89)U/L,(10.23±4.68)U/L,(17.81±7.20)U/L]水平比较结果显示,S0组<S1组<S2组<S3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PECT核素骨显像Soloway分级与血清ⅠCTP、TRACP5b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诊断结果显示,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CTP、TRACP5b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AUC为0.954,灵敏度为98.60%,特异度为86.30%,均高于SPECT核素骨显像单独检测和血清ⅠCTP、TRACP5b单独检测以及ⅠCTP+TRACP5b检测。结论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CTP、TRACP5b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是一种理想的乳腺癌骨转移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素骨显像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在诊断干燥综合征中的价值
4
作者 黄文艳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8期43-44,共2页
目的分析唾液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疑似干燥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国际诊断标准2002年确诊为90例),均进行唾液腺ECT诊断和抽血化验检查,比较... 目的分析唾液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疑似干燥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国际诊断标准2002年确诊为90例),均进行唾液腺ECT诊断和抽血化验检查,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实施唾液腺ECT诊断后的灵敏度为94. 44%,特异度为90. 00%,准确率为94. 00%;抽血化验检查的灵敏度为66. 67%,特异度为60. 00%,准确率为66. 00%。结论对疑似干燥综合征患者实施唾液腺ECT诊断效果较好,能提高抽血化验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干燥综合征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引进新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
5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4期81-81,共1页
本刊讯 中国已批准引进国际最新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宝石能谱CT,首批将陆续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安装使用。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引进 中国 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引进新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宝石能谱CT
6
《微创医学》 2010年第5期440-440,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CT 能谱 宝石 引进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引进新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
7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0年第1期33-33,共1页
中国已批准引进国际最新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宝石能谱CT。参加临床实验使用的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教授周诚称,新仪器为临床影像诊断研究提供了全新平台。由于其采用宝石做为探测器材料,并使用瞬时变能高压发生器和... 中国已批准引进国际最新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宝石能谱CT。参加临床实验使用的中华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教授周诚称,新仪器为临床影像诊断研究提供了全新平台。由于其采用宝石做为探测器材料,并使用瞬时变能高压发生器和动态变焦球管等新技术,可消除金属硬化伪影,发现普通CT不能发现的小病灶,对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新仪器 引进 临床实验 影像诊断 普通CT 高压发生器 主任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山东省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工作场所防护现状及辐射水平调查
8
作者 李炜 张显鹏 +5 位作者 刘澜涛 刘建伟 唐波 周涛 丁国永 杨珂 《预防医学论坛》 2020年第8期584-586,590,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和威海市选取10个SPECT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和现场调查,医院SP... 目的了解山东省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和威海市选取10个SPECT放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和现场调查,医院SPECT机房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用现场填表的方法收集,机房辐射防护水平和SPECT工作场所污染水平用现场监测的方法收集。结果SPECT工作场所均有放射性废物收集的废物桶、患者专用卫生间,6个场所具有放射性废物存放的贮存室,3个场所配备了立式移动防护屏,有立式移动防护屏比无立式移动防护屏摆位操作人员各部位所受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部、胸部、腹部、下肢t=47.32、28.43、26.89、42.74,P<0.01),分装孔左右两侧5cm处同分装柜外30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同(P<0.01),分装车及牛头注射窗口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车与牛头注射窗口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同(P<0.01)。结论通过对山东省SPE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分析,提出完善SPECT放射工作场所布局设计,提高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辐射水平 防护
原文传递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肝细胞显像评价肝硬化程度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小冰 范义湘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11期1491-1492,共2页
目的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及肝硬化程度。方法对30例肝硬化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肝胆动态显像,通过三室模型获得肝细胞摄取、排泄功能的放射性-时间曲线,计算肝细胞摄取和排泄等功能指标。... 目的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及肝硬化程度。方法对30例肝硬化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肝胆动态显像,通过三室模型获得肝细胞摄取、排泄功能的放射性-时间曲线,计算肝细胞摄取和排泄等功能指标。结果肝硬化组高峰时间、平均残存时间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0.0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高峰值摄取指数、摄取斜率、排泄斜率均显著降低(均P< 0.01)。结论肝细胞显像是一种灵敏评价肝细胞代谢功能的无创性方法,可用于分析肝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99m锝二甲苯双酸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肝细胞显像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结合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检查在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0期86-87,共2页
目的:探究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结合高频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3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TC)检查、高频超声检查及ET... 目的:探究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结合高频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3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TC)检查、高频超声检查及ETC结合高频超声检查,对比三组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ETC与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经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显著低于ETC结合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C结合高频超声检查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高频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仪(ICT)
12
《科技开发动态》 2001年第10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ICT 无损检测
原文传递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稳定性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鹏慧 白侠 包宝亮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S0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稳定性检测方法及意义,使仪器处在最佳运行状态,保证图像质量。方法:按照现行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做稳定性检测,利用99mTc点源和相关质控模型测试系统本底、能峰漂移、固有均匀性、固有空间分辨率、...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稳定性检测方法及意义,使仪器处在最佳运行状态,保证图像质量。方法:按照现行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做稳定性检测,利用99mTc点源和相关质控模型测试系统本底、能峰漂移、固有均匀性、固有空间分辨率、系统灵敏度和最大计数率等检测内容并制定每日、每周和每半年质控方案。结果:通过近几年的SPECT稳定性检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测试参数指标均在合格范围之内。结论:定期进行SPECT质量控制,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可有效保证SPECT的稳定运行和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SPECT 质量控制 稳定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扫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的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贺贵福 宋炳胜 +1 位作者 赵义 左晓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175-3176,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口服治疗剂量的^(131)碘(I)后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扫描的价值。方法1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口服治疗剂量的^(131)I后,行SPECT扫描,分析不同术式及SPECT扫描结果。结果195例甲状腺癌术...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口服治疗剂量的^(131)碘(I)后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扫描的价值。方法1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口服治疗剂量的^(131)I后,行SPECT扫描,分析不同术式及SPECT扫描结果。结果195例甲状腺癌术后,^(131)I全身显像共发现病灶486处,^(131)I-SPECT/CT断层扫描排除假阳性15处,假阴性22处。其中146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双叶全切手术的患者,^(131)I全身显像未见确切摄取者13例,SPECT/CT融合图像亦未见确切改变;11例见远处^(131)I摄取病灶,SPECT/CT融合图像见13处软组织^(131)I摄取病灶。不同术式间SPECT扫描结果比较,非甲状腺床、肺及纵隔、骨骼、其他部位浓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术式后口服治疗剂量的^(131)I后行SPECT扫描,不同部位浓聚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大剂量^(131)I治疗分DTC后行^(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鉴别病灶与生理显像或污染、确定病灶是否有摄碘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 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 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 SPECT/CT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王雪霁 刘医辉 +5 位作者 李海霞 张荣 梁瑞 张雪燕 杨勇 王静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68-572,共5页
目的探讨高锝酸盐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99m)Tc-MIBI SPECT/CT GMPI)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于放疗... 目的探讨高锝酸盐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99m)Tc-MIBI SPECT/CT GMPI)在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行两日法静息+运动^(99m)Tc-MIBI SPECT/CT GMPI检查,比较放疗前后心肌灌注显像半定量参数及左心功能评价指标间的差异。结果72例患者放疗前有14例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占比为19.4%,放疗后心肌缺血患者共43例,占比为59.7%,放疗后心肌缺血人数较放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心肌灌注显像半定量参数(SSS)、静息灌注总评分(SRS)、总差值(SDS=SRS-SSS)及总灌注缺损(TPD)平均值均高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SRS、SSS、SDS及TPD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于左侧及手术方式为根治术的患者SSS、SRS、SDS及TPD平均值明显大于肿瘤位于右侧及手术方式为保乳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静息GMPI左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心脏彩超与静息状态下GMPI左心功能参数ED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后GMPI检查所得LVEF值低于心脏彩超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MIBI SPECT/CT GMPI不仅可以根据视觉及半定量指标判断放疗后心肌缺血范围及严重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EDV、ESV及LVEF评价放疗后左心室功能,其可作为乳腺癌放疗后评估放疗所致心脏损伤的一项重要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高锝酸盐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 放射性心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骨显像中肾脏显影异常的病因浅析
16
作者 孙志勇 杨伟 +4 位作者 周帅 黄叶 周后蓉 王婷 王庆旭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中肾脏显影异常的发生情况并初步分析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行骨显像的患者1674例,对肾区不同类型的显影异常结合患者其他相关影像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定性评估。结果共发现肾脏显影异常147...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中肾脏显影异常的发生情况并初步分析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行骨显像的患者1674例,对肾区不同类型的显影异常结合患者其他相关影像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定性评估。结果共发现肾脏显影异常147例(8.78%),其中肾实质显影明显54例(3.23%),肾脏集合系统(肾盏肾盂或输尿管)异常显影61例(3.64%),单肾不显影14例(0.84%),双肾不显影23例(1.37%),肾脏位置异常8例(0.48%)等异常,并对不同类型显影异常的可能病因进行了分析。结论骨显像中肾脏显影出现异常,可提示肾脏结构异常、尿路排泄障碍以及肾脏功能异常等情况,可引导临床按需要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疾病的原因,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显像 肾脏影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背景下山东省CT设备合理配置规划研究
17
作者 李亚 孙财 +1 位作者 姚志灵 毛峰峰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28-133,共6页
目的:探究分析新形势背景下山东省各地市大型影像设备配置使用现状,针对64排及以上CT被调出管理品目,预测分析其配置规划。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调研问卷,通过山东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系统进行问卷定向发放,在山东省内进行... 目的:探究分析新形势背景下山东省各地市大型影像设备配置使用现状,针对64排及以上CT被调出管理品目,预测分析其配置规划。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调研问卷,通过山东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系统进行问卷定向发放,在山东省内进行大型医用设备摸底调研,基于卫生经济学理论对山东省各地市医疗机构现有CT设备配置及使用的经济性和检查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采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预测模型对各地市的配置规划进行预测。结果:山东省各地市医疗机构现有CT设备717台,其中三级医院427台,二级医院264台,其他医疗机构26台。山东省各地市医疗机构CT设备存在分布地域不均衡现象,人均台数最多的为济南(0.12台/万人),最少为菏泽(0.05台/万人);设备使用中患者平均等待时间最长为淄博(1.26 d),最短为东营(0.13 d);CT检查结果阳性病例数年均值为97.08万人次,年检查结果阳性病例人数最多的为济南(377.02万人次),阳性检查率为84.90%;CT日平均开机时间为17.22 h,日平均开机时间最长的为聊城(19.66 h),最短为青岛(14.93h)。基于预测模型需配置数量前3位城市分别为济南(169台)、临沂(151台)和青岛(136台)。结论:基于卫生经济学理论框架结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预测模型对新形势背景下山东省各地市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进行预测,能够为各医疗机构科学配置大型医疗设备和政府机构监管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医用设备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 卫生技术评估 配置管理 配置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8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和^(18)F-FLT PET/CT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翼 彭艳梅 +3 位作者 冯盼盼 李懿 洪愉 全显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分析18F-FDG(18F-脱氧葡萄糖)和18F-FLT(18F-胸腺嘧啶)两种显像剂的PET/CT检查在肺部肿瘤中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提高PET/CT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肺肿瘤患者55例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18F-FDG(18F-脱氧葡萄糖)和18F-FLT(18F-胸腺嘧啶)两种显像剂的PET/CT检查在肺部肿瘤中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提高PET/CT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肺肿瘤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17~82岁,28例为肺内孤立肿块,其余为2~3个肿块,肿块大小0.6~11.0cm,所有患者均行肺部18 F-FDG和18 F-FLT PET/CT检查,分析18 F-FDG和18 F-FLT标准摄取值(SUV)与肺肿瘤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相互关系和统计学意义。结果:18 F-FDG和18 F-FLT PET/CT的SUV与肺肿瘤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8 F-FDG PET/CT的SUV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8F-FLT PET/CT的SUV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肿瘤患者的肿块病理类型是影响18F-FLT PET/CT的SUV的重要因素,18F-FLT PET/CT的SUV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18F-胸腺嘧啶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标准摄取值 肺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和MSCT联合应用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汪世存 方雷 +3 位作者 潘博 展凤麟 谢强 谢吉奎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18F-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和多排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联合应用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18F-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和多排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联合应用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7例SPN患者均行PET/CT及肺部病灶MSCT检查,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SPN中,MSCT诊断正确64例,误诊23例,误诊率26.4%。PET/CT诊断正确70例,误诊17例,误诊率19.5%。MSCT和PET/CT联合诊断,80例诊断正确,7例误诊,误诊率8.0%。MSCT、PET/CT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2%、68.1%、79.8%;89.5%、61.3%、81.4%和97.7%、74.2%、91.5%。MSCT和PET/C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P=0.239),MSCT、PET/CT与两者联合应用诊断SPN的准确性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SPN的MSCT和PET/C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MSCT或PET/CT诊断肺结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SCT和PET-C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MSCT或PET/CT单独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8F-FDGPET-CT)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