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手术系统的创新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文强 黄雪梅 王成焘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48-49,56,共3页
传统的全膝置换手术存在着夹具种类繁多、操作繁琐、股骨力学难以确定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新型的适用于全膝置换手术的装夹具 ,包括可调式的支撑臂及伺服电机驱动机械臂 ,并在实验室中搭建了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手术系统。实验证明该... 传统的全膝置换手术存在着夹具种类繁多、操作繁琐、股骨力学难以确定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新型的适用于全膝置换手术的装夹具 ,包括可调式的支撑臂及伺服电机驱动机械臂 ,并在实验室中搭建了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手术系统。实验证明该结构不仅彻底地解决了困扰传统机器人辅助手术中患者腿部的固定装夹问题 ,而且整个系统结构紧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 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手术系统 创新设计 机械手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华佗(WATO)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辉 赵子健 +2 位作者 刘允才 吴宇黎 吴海山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系统——华佗(WATO)系统的操作精度,并进行临床应用前的检测,为系统改进和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假骨切割和尸体膝关节切割两部分,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作为术前规划和股骨、胫骨的定位工...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系统——华佗(WATO)系统的操作精度,并进行临床应用前的检测,为系统改进和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假骨切割和尸体膝关节切割两部分,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作为术前规划和股骨、胫骨的定位工具,根据定位过程中确定的参考力线,驱动机器人做精确的截骨;对照组由高年资关节外科医生使用常规手术工具进行截骨。截骨结束后比较测量力线和规划的理想下肢力线的偏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切割了200根假骨,平均偏角为0.98°±1.17°(0°~5.3°),对照组使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工具切割了30根假骨,平均偏角为2.09°±1.96°(0.1°~7.1°)。两者平均偏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使用WATO系统进行5具尸体膝关节的截骨,平均偏角为1.44°±0.52°(0.9°~2.3°),对照组使用标准全膝关节置换工具进行5具尸体膝关节的截骨,平均偏角为4.38°±2.72°(1.1°~7.9°)。两者平均偏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ATO系统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望在将来的临床使用中辅助关节外科医生实现更好的术后力线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关节置换 截骨 力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3
作者 于建华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12期17-20,共4页
现代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经成为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成熟可靠的方法,来自挪威和瑞典的报告显示假体在体内10年生存率可达到90%~95%虽然优良的远期效果与适应证选择,假体设计,手术器械改进及术后康复相关,但更取决于精确的假... 现代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经成为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成熟可靠的方法,来自挪威和瑞典的报告显示假体在体内10年生存率可达到90%~95%虽然优良的远期效果与适应证选择,假体设计,手术器械改进及术后康复相关,但更取决于精确的假体力学对线和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现代TKA的机械定位系统是基于肉眼对肢体和假体的观察来实现的,这就明显影响了其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手术系统 计算机辅助 晚期关节病变 假体设计 10年生存率 软组织平衡 远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配准在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常伟 马如宇 +1 位作者 张振宇 王成焘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5-226,共2页
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手术中图像配准方法。通过初步试验,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关键词 图像配准 计算机辅助 置换手术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手术中股骨头中心的定位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国 林艳萍 +1 位作者 王成焘 杨庆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2-614,620,共4页
提出了一种确定股骨头中心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将若干三维数据点拟合成空间球面模型,通过非侵入式测量,无需髓腔内定位,避免了安装髓内杆繁琐的操作过程,同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正确可行,其精度满足计算... 提出了一种确定股骨头中心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将若干三维数据点拟合成空间球面模型,通过非侵入式测量,无需髓腔内定位,避免了安装髓内杆繁琐的操作过程,同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正确可行,其精度满足计算机辅助手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 置换 股骨头中心 定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的设计
6
作者 张斌 姜维浩 +3 位作者 崔秋 吴兵 李巍 刘蜀彬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模拟出患处组织及假体三维结构,辅助医护人员制定手术方案。方法:系统采用网络分层与.NET开发技术,以开源图像软件开发包ITK及VTK为基础,模拟患处三维结构并进行定量测量,估算出患处与假体空间位置... 目的:设计一种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模拟出患处组织及假体三维结构,辅助医护人员制定手术方案。方法:系统采用网络分层与.NET开发技术,以开源图像软件开发包ITK及VTK为基础,模拟患处三维结构并进行定量测量,估算出患处与假体空间位置,为临床提供辅助决策信息。结果:系统在手术过程中显示出组织及假体位置、距离等信息,为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者提供了辅助信息,也为医患沟通及交流提供了新的方式。结论:该系统既可助于改进膝关节假体的设计,使其更符合膝关节复杂的形态学,从而减少假体-骨界面的松动发生率,又可有助于了解手术进程并直观掌握组织与假体材料之间的位置,及时制定或修改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系统 计算机辅助 设计 关节假体 关节置换 三维结构 手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与常规手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7
作者 吴昊 Stephane Van Driessche Daniel Goutallier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12期4-7,共4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定位假体,重建良好的下肢力线,维持膝关节韧带的平衡,避免髌股关节并发症,从而获得一个无痛、稳定、功能良好和持久耐用的关节。诸多的失败和翻修手术源于手术操作不精确、定位不准、力线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定位假体,重建良好的下肢力线,维持膝关节韧带的平衡,避免髌股关节并发症,从而获得一个无痛、稳定、功能良好和持久耐用的关节。诸多的失败和翻修手术源于手术操作不精确、定位不准、力线不良、韧带失衡与髌股并发症等问题。采用以三维骨建模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改善假体定位和力线重建,取得韧带平衡并减少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计算机导航 疗效比较 常规手术 髌股关节并发症 关节韧带 关节置换手术 计算机辅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应用功能学对线恢复患者固有生理力线和关节线倾角
8
作者 王熠军 郑恺 +5 位作者 张连方 朱锋 张韦成 李荣群 周军 徐耀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10-5818,共9页
背景:机械轴对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金标准”对线技术,但是无论假体材料和导航机器人辅助技术如何发展,应用机械轴对线的全膝关节置换后仍存在20%左右的患者不满意率。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功能学对线的早期疗... 背景:机械轴对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金标准”对线技术,但是无论假体材料和导航机器人辅助技术如何发展,应用机械轴对线的全膝关节置换后仍存在20%左右的患者不满意率。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功能学对线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连续44例(50膝)行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功能学对线的患者资料,男12例(14膝),女32例(36膝);选择同期同一手术团队行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机械轴对线的46例(50膝)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男5例(5膝),女41例(45膝)。观察两组顾患者胫骨侧截骨角度、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侧截骨角度、股骨远端、后方及前方截骨量、关节线移动情况;对比术前、术后屈曲和伸直间隙内外侧松弛度、髋-膝-踝角、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关节汇聚角、矢状面股骨组件角、胫骨后倾角、算术髋-膝-踝角、关节线倾角、膝关节冠状面力线分型、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膝关节遗忘评分。结果与结论:①功能学对线组术中胫骨平台截骨角度大于机械轴对线组,间隙不平衡比例(2%)小于机械轴对线组(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功能学对线组髋-膝-踝角、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算术髋-膝-踝角、关节线倾角小于机械轴对线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前最常见的膝关节冠状面力线分型是Ⅰ型(功能学对线组80%,机械轴对线组42%);④术后功能学对线组关节线倾角<177°比例为44%,大于机械轴对线组的14%;⑤功能学对线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高于机械轴对线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功能学对线组术后1个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低于机械轴对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5,P=0.005);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遗忘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提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应用功能学对线能够优化早期临床疗效;与机械轴对线相比,功能学对线在恢复患者固有生理力线和关节线倾角、避免软组织松解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功能学对线 机械轴对线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对比研究 骨科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全髋关节置换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廖亮 赵劲民 +2 位作者 苏伟 沙轲 谭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9-1602,共4页
背景:传统手术方法依赖术者的经验和目测解剖标志来安置髋臼假体往往会产生偏差,而在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髋臼假体位置的精确度。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精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 背景:传统手术方法依赖术者的经验和目测解剖标志来安置髋臼假体往往会产生偏差,而在术中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髋臼假体位置的精确度。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精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文杂志,纳入符合要求的临床试验,用RevMan5.0.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临床试验合计6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假体位置放置更精准超[RR=0.22,95%CI(0.14~0.34),P<0.00001]、双下肢不等长较传统手术轻[RR=-4.61,95%CI(-7.74~-1.48),P=0.004];而外展角度[RR=-1.76,95%CI(-5.02~1.50),P=0.29]、前倾角度[RR=-1.28,95%CI(-5.68~3.12),P=0.57]、术后脱位率[RR=1.25,95%CI(0.05~31.66),P=0.89]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导航技术与传统手术在髋臼位置的精确度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 导航技术 髋关节置换 假体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下相关数字影像资料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化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昊 邱维加 +1 位作者 Van Driessche Stéphane Goutallier Daniel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3,共3页
目的:基于Ceravision系统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结果,讨论相关数字影像资料对优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11/2003-06法国亨利蒙多医院(HOPITALHENRIMONDOR)矫形与创伤外科用三维骨建模Ceravision导航系统辅助完... 目的:基于Ceravision系统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结果,讨论相关数字影像资料对优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11/2003-06法国亨利蒙多医院(HOPITALHENRIMONDOR)矫形与创伤外科用三维骨建模Ceravision导航系统辅助完成的2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术前的常规膝关节X射线片,下肢全长片、全麻下膝关节内外翻应力X射线片和髋、膝、踝扭转的CT片,以及术中Ceravision系统检测和术后X射线片,效果评估以重建的下肢力线膝关节内外翻≤3°为满意。①术前和术中膝关节内、外翻角度。②应力下术前和术中膝关节内、外翻角度。③术毕膝关节内、外翻角度。④并发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下肢力线测量结果:术前X射线下肢全长片与术中电脑导航系统的测量平均外翻2.36°(内翻13°~外翻13°),3.33°(内翻12°~外翻10°),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25)。②应力下膝内翻、外翻测量结果:术前X射线正位片测量与术中导航系统的测量平均8.47°(内翻2°~内翻20°),3.63°(内翻7°~外翻12°),6.47°(内翻0°~内翻24°),4.32°(内翻8°~外翻15°),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1)。③术毕时膝内外翻测量结果:导航系统测得的膝内外翻平均为0.175°(内翻2°~外翻3°),术后X射线下肢全长片测量平均0.3°(内翻3.5°~外翻1.5°),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④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所有的膝关节胫、股骨部件都得到满意的摆位置入。无髌骨失稳和脱位等并发症,且无异常的关节松弛度。结论:Ceravision系统辅助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术中人机互动,取得精确的假体定位及韧带平衡和准确置换,达到下肢力线在内外翻3°以内范围的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体层摄影术 X线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杨曼 张微 郑佳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825-830,共6页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实施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手术室行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实施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手术室行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行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术中低体温等项目。结果:手术应激反应比较,手术60 min时,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而体温下降,观察组应激反应变化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于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维持术中体温平稳,降低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机器人辅助手术 手术室护理 系统性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简介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昊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37-140,共4页
计算机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历经4年的基础研究,1997年开始临床应用。目前计算机辅助外科系统种类繁多,进展迅速。它突破传统手术操作的局限性,帮助手术医生借助计算机和数字化医学影像等高端技术,以1°和1mm的精确度实施手... 计算机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历经4年的基础研究,1997年开始临床应用。目前计算机辅助外科系统种类繁多,进展迅速。它突破传统手术操作的局限性,帮助手术医生借助计算机和数字化医学影像等高端技术,以1°和1mm的精确度实施手术步骤,达到理想的手术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计算机辅助 手术系统 1997年 数字化医学 基础研究 临床应用 外科系统 手术操作 手术医生 手术步骤 手术结果 影像等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侧肌入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全膝关节置换与传统方案的对比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鹏 刘平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205-3211,共7页
背景:临床对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案,但传统术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可能会导致假体早期失败的出现。目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选择股内侧肌入路,并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探讨与... 背景:临床对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案,但传统术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可能会导致假体早期失败的出现。目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选择股内侧肌入路,并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探讨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的不同之处。方法:纳入膝关节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传统全膝关节置换和股内侧肌入路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对比2组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和引流量;置换后随访12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总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22组患者均接受12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各项指标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3经随访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置换后感染、人工假体松动以及骨折等不良事件。对照组有4例出现假体松动,1例出现切口感染,均经积极处理后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结果表明,较之传统术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选择股内侧肌入路,并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模拟膝关节置换过程,预先设定截骨方位,提高手术精度和成功率,对患者的创伤更小,从而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计算机辅助设计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关节 人工关节置换 手术入路 股内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可视化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爱军 姚庆强 +2 位作者 刘帅 徐燕 王黎明 《中国数字医学》 2017年第9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3DV)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精准化全膝关节置换术(P-TKA)中的应用。方法:将19例拟行TKA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3DV-CAD组和常规手术组,3DV-CAD组先行基于膝关节高分辨CT与MR数据的CAD设计,再于术中采用3DV适时...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3DV)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精准化全膝关节置换术(P-TKA)中的应用。方法:将19例拟行TKA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3DV-CAD组和常规手术组,3DV-CAD组先行基于膝关节高分辨CT与MR数据的CAD设计,再于术中采用3DV适时显示CAD设计结果,并在3DV指导下行TKA手术,常规手术组行常规的TKA。测量下肢解剖轴,确定截骨平面及截骨量、TKA假体型号,并与手术实际使用值对比。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d与1、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3DV-CAD组术前计划的股骨及胫骨截骨量与实际值无统计学差异。3DV-CAD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常规手术组。3DV-CAD组术后无膝内外翻畸形、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 d、1、2、4周的VAS评分、KSS评分3DV-CAD组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CAD可准确重建三维解剖形态并进行手术设计,3DV技术可以在术中适时显示CAD的计算结构,3DV-CAD计算的综合应用可提升TKA手术的精度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三维可视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 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完成成都市首例Brainlab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
15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0期F0002-F0002,共1页
2021年5月18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黄勇带领团队运用全球先进的计算机导航系统完成了成都市首例Brainlab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标志着该院骨科手术进一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是该院骨科在全膝关节置术实... 2021年5月18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黄勇带领团队运用全球先进的计算机导航系统完成了成都市首例Brainlab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标志着该院骨科手术进一步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是该院骨科在全膝关节置术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又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系统 关节置换 骨科主任 骨科手术 微创化 精准化 成都市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喻忠 王黎明 +4 位作者 桂鉴超 蒋纯志 侯明夫 姚京东 徐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虚拟影像导航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15髋)髋关节产疾患,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髋关节平均Harris评分40分(25~50分),采用改良Hardinge手术入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 目的探讨虚拟影像导航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15髋)髋关节产疾患,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髋关节平均Harris评分40分(25~50分),采用改良Hardinge手术入路,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行Harris评分分析和X线检查。结果在导航系统下顺利完成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80~105min),出血量为300ml(200~450ml)。术后Harris评分为90分(80~110分),优14髋,良1髋。平均随访2年(10~40个月),X线摄片发现1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线,但无松动迹象。结论虚拟影像手术导航系统下可以精确地植入假体,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手术导航系统 计算机辅助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松峰 童培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69-371,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导航系统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18
作者 白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关节置换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19
作者 郎丽容 高调娟 《护理学》 2024年第8期1106-1112,共7页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取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3.06 ± 1.17)小时,尿管拔除时间为(6.82 ± 0.76)小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rapid recovery surgery (ERAS) on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A total of 75 patients undergoing unilateral robot-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nde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from August 2023 to April 2024 in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enroll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6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9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uided by ERAS concept.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time to first get out of bed after surgery, time to urethral catheter removal), postopera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 score, American Knee Association (KSS) score, knee active range of motion (ROM),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hospital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of first postoperative activity and the time of urethral catheter remov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3.06 ± 1.17) hours, and the time of urethral catheter removal was (6.82 ± 0.76) hours, which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nd th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46 ± 0.79) o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and (2.21 ± 0.66) on the seventh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HSS score was (59.31 ± 2.36) on the seventh day and (81.38 ± 2.16) on the first month after operation. The KSS score in the first month after surgery was (78.38 ± 2.20). The ROM in the first month after surgery was (110.00±2.56);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at discharge was (95.79 ± 0.81).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11.15 ± 1.25) days, 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RAS concept have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accelerating the kne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ic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S 骨关节炎 关节置换 机器人辅助 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凌遵龙 周友龙 +3 位作者 沈龙山 余意 李澄 薛贞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6期119-120,共2页
目的优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计划,提高假体与股骨腔的匹配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基于CT断层影像和反求工程技术,采用美国TraumaCad 2.0软件图像处理、三维重建等技术,测量相关数据,定制个性化植入假体,虚拟手术过程,预见手术结果,... 目的优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计划,提高假体与股骨腔的匹配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基于CT断层影像和反求工程技术,采用美国TraumaCad 2.0软件图像处理、三维重建等技术,测量相关数据,定制个性化植入假体,虚拟手术过程,预见手术结果,调整、优化手术方案。结果 患者病历资料及所需假体和髋臼杯的型号、手术体位、假体安置路径及方位等以报告的形式输出,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结论 该术前手术规划系统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计算机辅助手术 手术规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