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测绘的混合计算范式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军 艾廷华 +7 位作者 闫利 刘万增 李志林 朱强 高井祥 谢洪 武昊 张俊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5-998,共14页
传统数字化测绘产品在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与数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时空基底和关键生产要素作用,但其精细程度、更新周期、服务方式难以满足数智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实现数字化测绘到智能化测绘的转型升... 传统数字化测绘产品在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与数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时空基底和关键生产要素作用,但其精细程度、更新周期、服务方式难以满足数智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实现数字化测绘到智能化测绘的转型升级,通过构建新型时空新型基础设施以全方位提升高品质的时空信息供给能力、高层次的时空数据分析能力,以及高水平的时空知识服务能力。本文从测绘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必要性分析出发,首先讨论了测绘智能计算的基本概论及内涵,然后提出了智能化测绘知识为引导、数据为驱动、算法为基础、服务为支撑(KDAS)的混合智能计算范式并梳理了其构建基本任务,最后从感知、认知、表达与服务4个维度研究并系统阐述了智能化测绘的混合计算关键技术和相应途径,试图为混合计算赋能智能化测绘知识体系构建以及产业发展升级搭建基础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测绘 时空型混合智能 KDAS混合智能计算范式 混合智能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与数据驱动的物理仿真计算范式及引擎架构
2
作者 何小伟 石剑 +6 位作者 刘树森 任丽欣 郭煜中 蔡勇 王琥 朱飞 汪国平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7-1221,共15页
物理仿真作为现代工业软件的基石,其计算范式可分为机理驱动、数据驱动及混合驱动等模式。面对多样化物理仿真需求,构建一个既能灵活适应各类物理仿真计算范式,又能实现不同计算范式之间高效耦合的通用引擎架构,已成为软件设计与开发领... 物理仿真作为现代工业软件的基石,其计算范式可分为机理驱动、数据驱动及混合驱动等模式。面对多样化物理仿真需求,构建一个既能灵活适应各类物理仿真计算范式,又能实现不同计算范式之间高效耦合的通用引擎架构,已成为软件设计与开发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与挑战。针对该问题,提出面向多物理仿真计算范式的FNMS架构Data Field-Node-Module-Scene Graph,其核心在于四层结构的设计:数据域(Data field)、节点(Node)、模块(Module)与场景图(Scene graph)。具体而言,数据域层为仿真过程提供统一的数据管理与访问接口,解决物理仿真计算数据共享的便捷性与高效性;模块层封装各类物理仿真算法,实现算法的模块化与可重用,解决仿真计算、渲染与交互的异步协同问题;节点层通过数据与算法模块的解耦实现算法在不同物理仿真计算范式之间的复用,同时便于实现多物理场耦合过程的交换与共享;而场景图层通过将节点组织成有向无环图,支撑多种物理仿真计算范式的高效耦合计算。通过该四层结构的结合,FNMS架构不仅能提升物理仿真的计算效率与灵活性,更为跨学科、跨领域的物理仿真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NMS引擎架构 机理驱动 数据驱动 物理仿真 计算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规划中的计算范式:表征、困境与转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尉博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算法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智慧城市规划中的“计算范式”,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范式具体表征为在基础设施上依赖计算技术,在制度设计上推崇算法行政,在城市本体论上预设计算主义。但是,计算范式也面临着困境,包括城市复... 算法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智慧城市规划中的“计算范式”,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范式具体表征为在基础设施上依赖计算技术,在制度设计上推崇算法行政,在城市本体论上预设计算主义。但是,计算范式也面临着困境,包括城市复杂性使得算法难以实现对城市的完美测量,城市的“智慧”也不能单纯依靠算法工具理性而产生,算法的客观性修辞背后亦存在权力导向。为克服这些困难,未来计算范式应当在本体论层面以复杂城市为逻辑起点,在方法论层面考虑以系统协同为实现方法,在价值论层面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对计算范式的批判反思将有助于理解当代智慧城市建设中理论与现实的错位,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算法治理 城市治理 计算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AM的新型存内计算范式
4
作者 杨茜 王远博 +1 位作者 王承智 常亮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4年第6期29-40,共12页
存内计算(CIM,Computing in Memory)是一种为缓解“内存墙”和“功耗墙”而出现的新兴架构。因CPU处理器和存储器速度发展不均衡性,冯·诺依曼架构这类中央处理器与存储器分离的结构逐渐失去其优越性。存内计算提出以计算和存储相... 存内计算(CIM,Computing in Memory)是一种为缓解“内存墙”和“功耗墙”而出现的新兴架构。因CPU处理器和存储器速度发展不均衡性,冯·诺依曼架构这类中央处理器与存储器分离的结构逐渐失去其优越性。存内计算提出以计算和存储相结合的方式来减少数据的搬移,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效率。MRAM作为最有潜力的新一代非易失存储器件,被视为构建高效存内计算架构的有力候选者。以MRAM为基础构建的存内计算根据计算过程的不同可分为MRAM模拟存内计算和MRAM数字存内计算。数字存内计算又可以根据数字逻辑产生的方式分为MRAM写入式存内计算、MRAM读取式存内计算以及MRAM近存计算。MRAM模拟存内计算利用高并行度摊销能耗,在单位面积上,吞吐量和能效都具有数字存内计算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因其易受PVT影响等特征在实际应用中有所限制。MRAM数字存内计算实现方式多样,写入式存内计算几乎消除了存储器外的数据搬移,虽然当前工艺下的MRAM所需的翻转能耗和时延过大,导致该方式一直停留在仿真阶段,但不妨碍该存内计算是缓解“内存墙”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读取式存内计算严重依赖于读取放大器的功能设计,在相关领域有所发展,但所受限制较大;近存计算是当前MRAM非易失器件和CMOS电路在计算速度和计算能效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融合两者优势的优解,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巨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M 存内计算 人工智能处理器 计算范式 内存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化计算范式数据中心任务调度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荣 马军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11-2518,共8页
为解决异构层次化计算范式下,分布式应用的总延迟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数据中心任务调度方法。设计延迟感知的Power-of-D算法用于子任务的在线分发及调度,将经典的Power-of-D范式扩展到层次化计算范式中,利用表象处理速度进行问题建模描述... 为解决异构层次化计算范式下,分布式应用的总延迟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数据中心任务调度方法。设计延迟感知的Power-of-D算法用于子任务的在线分发及调度,将经典的Power-of-D范式扩展到层次化计算范式中,利用表象处理速度进行问题建模描述,实现任务路由时延、处理时长和排队时长的联合优化。基于真实系统场景,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肯定了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化计算范式 分布式应用 延迟优化 调度方法 表象处理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先知图灵机到建筑设计互动计算范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翰 《新建筑》 2015年第5期24-27,共4页
图灵机可视为等价于任何有限逻辑数学过程的终极逻辑机器。作为电子计算机的基础逻辑处理模式,它限定了电子计算机所能解决的计算问题的边界。通过两条线索的论述:一方面对图灵机的三种变体:自动图灵机、选择性图灵机以及先知图灵机做... 图灵机可视为等价于任何有限逻辑数学过程的终极逻辑机器。作为电子计算机的基础逻辑处理模式,它限定了电子计算机所能解决的计算问题的边界。通过两条线索的论述:一方面对图灵机的三种变体:自动图灵机、选择性图灵机以及先知图灵机做出简要介绍,并探讨图灵机在建筑设计计算领域内的具体应用方式及局限性;另一方面简要介绍了互动建筑理论,并对互动概念本身做了深入分析。由此这两条线索在关于先知图灵机与建筑设计互动计算范式的讨论中得到综合。最后依据先知图灵机、建筑设计的主客观复杂性以及互动概念,归纳整理了五条建筑设计的互动计算范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灵机 先知图灵机 互动 建筑设计 互动计算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智能视角下的高等生物仿生计算:问题分析与综合评述
7
作者 肖人彬 邬博文 +1 位作者 赵嘉 陈峙臻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高等生物为关注点,从涵盖群智能和众智能的群体智能整体视角,对仿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展开综合性评述,提出并阐释若干新的观点和见解。在对高等生物(涉及基本高等生物、常规高等生物和类人高等生物)仿生计算研究进展进行概... 以高等生物为关注点,从涵盖群智能和众智能的群体智能整体视角,对仿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展开综合性评述,提出并阐释若干新的观点和见解。在对高等生物(涉及基本高等生物、常规高等生物和类人高等生物)仿生计算研究进展进行概要论述的基础上,针对群智能优化中以“动物园算法”为标志的造算法之风,发现研究中出现的回流现象,从仿生-计算维度和问题-方法维度对造算法之风的形成原因给予合理解读。进而给出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提炼形成群体智能仿生计算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强调仿生行为向合作行为方向的拓展在群体智能仿生计算发展方向上处于主导地位;针对群智能优化研究存在的困难,提出需要重点发力实现突破的5个瓶颈问题;基于“隐喻式仿生计算-规范仿生计算-复杂仿生计算”的整体视图,倡导复杂仿生计算的智能计算新范式,为高等生物仿生计算引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智能 仿生计算 合作行为 灵长类 动物园算法 智能计算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计算:国际法中国范式的理论前提 被引量:7
8
作者 何志鹏 《经贸法律评论》 2018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对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观进行理论考察,不难看出,中国对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出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思路。具体而言,在经济合作中不拘泥于物质利益的计算,而是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条件下考虑国家的收益,既考虑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状况,... 对新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观进行理论考察,不难看出,中国对于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出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思路。具体而言,在经济合作中不拘泥于物质利益的计算,而是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条件下考虑国家的收益,既考虑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状况,又考虑物质之外的精神需求。这种超越计算的范式基于对发展规律的理解,具体体现为发展道路和合作战略的选择。理解了超算范式,就更能够深刻地认识中国古代的盛衰之变,更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见中国将来在国际合作之中所倾向的国际法观念,以及机制规划与规范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范式 超越计算范式(超算范式) 国际法 中国 合作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近似计算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旭 陈珂 +2 位作者 闫成刚 王成华 刘伟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3-1852,共10页
在信号处理领域,近似计算技术备受关注。复杂算法和海量数据限制了应用的处理速度且增加了系统硬件消耗。由于信号具有冗余性,精确结果并非必需,满足用户可接受的结果已足够。因此,采用近似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和... 在信号处理领域,近似计算技术备受关注。复杂算法和海量数据限制了应用的处理速度且增加了系统硬件消耗。由于信号具有冗余性,精确结果并非必需,满足用户可接受的结果已足够。因此,采用近似计算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和系统性能。该文以近似计算技术的不同设计层次为切入,首先介绍了信号处理应用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近似计算技术在算法和电路层面的研究进展,并调研了通信、视频图像以及雷达等信号处理方向的近似计算技术方案。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为推动近似计算技术在信号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计算 新兴计算范式 数字信号处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技术与广告产业经济范式的重构 被引量:32
10
作者 曾琼 刘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提供了一种由通用技术、基础设施和经济组织原则所构成的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促进社会经济新一轮的增长,也深深影响各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行为。本文采取演化经济学技术—经济范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回顾广告产业经...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提供了一种由通用技术、基础设施和经济组织原则所构成的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促进社会经济新一轮的增长,也深深影响各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行为。本文采取演化经济学技术—经济范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回顾广告产业经济范式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计算技术范式下,广告产业所发生的从人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经济范式的重大转换,及其所引发的广告产业,从生产运作方式、经济组织方式到产业结构的颠覆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产业 计算技术范式 技术—经济范式 范式转换 产业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似计算新范式在深度学习加速系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1
作者 龚宇 王丽萍 +1 位作者 王佑 刘伟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98-3108,共11页
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算法之一。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深度学习硬件规模越来越大,计算复杂度呈现数量级提升趋势,对加速系统提出了极高能效需求。后摩尔时代,新型计算范式逐渐取代工艺微缩成为提升能效的有效... 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算法之一。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深度学习硬件规模越来越大,计算复杂度呈现数量级提升趋势,对加速系统提出了极高能效需求。后摩尔时代,新型计算范式逐渐取代工艺微缩成为提升能效的有效方案,近似计算以牺牲部分精度的代价换取大幅能效提升,成为最具前景的设计方法之一。该文以深度学习加速系统的不同设计层次为切入,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算法特征,围绕算法层的近似计算方案介绍了量化方法的研究进展;其次,围绕硬件架构和电路层调研了当前深度学习加速在图像、语音等多个方向采用的近似电路和架构方案,围绕层次化的设计方法调研了当前近似计算的系统设计方法学及EDA领域的关键问题和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方向进行展望,旨在推动近似计算新范式在深度学习加速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计算 计算范式 深度学习 加速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缘身认知科学的计算表征范式——基于学科基础和范式建构的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铁山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9期32-36,共5页
非缘身认知科学计算表征范式是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延续,它有其间接和直接的哲学渊源。从学科基础来看,形式逻辑学、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生成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用经验研究方法为非缘身认知科学建构化提供了计算表征思想,从而使认... 非缘身认知科学计算表征范式是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延续,它有其间接和直接的哲学渊源。从学科基础来看,形式逻辑学、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生成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用经验研究方法为非缘身认知科学建构化提供了计算表征思想,从而使认知科学在建制化下形成心智数字计算主义表征和心智联结主义计算表征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在拓展科学哲学研究空间,为哲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发展机遇等方面具有重要认知意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缘身认知科学 哲学渊源 学科基础 计算表征范式 认知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涉身认知的计算—表征范式的困境及其表现
13
作者 张铁山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6,共8页
心智数字计算理论和心智联结主义计算理论是非涉身认知的计算—表征研究范式中的两种理论,二者都有学科根源和哲学根源,并且都存在着局限性和困境。心智数字计算—表征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符号接地问题、符号表征问题、常识问题、规则描... 心智数字计算理论和心智联结主义计算理论是非涉身认知的计算—表征研究范式中的两种理论,二者都有学科根源和哲学根源,并且都存在着局限性和困境。心智数字计算—表征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符号接地问题、符号表征问题、常识问题、规则描述和专家系统问题以及"框架问题"等诸多难题上。心智联结主义计算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知识获取、表征和处理,模拟人类心智以及模拟人类自适应、自学习和与环境发生作用的能力等方面。要解决当代认知科学哲学中的表征问题,关键就在于使认知回归身体、嵌入环境,寻求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涉身认知 计算—表征范式 心智数字 心智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共振系统的范式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亿 叶敏 Kancay Huseyin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7,共3页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适合于符号推导运算的范式分析过程。借助于符号运算 。
关键词 内共振系统 范式计算 高维非线性振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科学计算在云数据中心的优化任务调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挺 韩旭涛 +1 位作者 姜含 张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36-4345,共10页
随着互联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的日趋复杂,以及状态感知的精细化,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稳定分析等科学计算愈加复杂。鉴于此,针对电力科学计算基本范式-节点导纳矩阵的分解–协调DC计算范式,研究了其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中优化调度配置方... 随着互联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的日趋复杂,以及状态感知的精细化,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稳定分析等科学计算愈加复杂。鉴于此,针对电力科学计算基本范式-节点导纳矩阵的分解–协调DC计算范式,研究了其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中优化调度配置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最小割二叉树任务调度优化算法。通过将高时间复杂度电力科学计算请求分解为了多任务计算–通信均衡型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并采用所提算法优先映射虚拟机至物理机,最小化了整体求解时间,实现计算加速。最后,通过CloudSim数据中心仿真平台进行了118节点至13659节点超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多种科学计算混合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数据中心轻载或重载场景,所提算法均能通过提升底层物理机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好的计算加速性能,为大规模电网复杂电力科学计算的数据中心实时求解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协调计算范式 电力数据中心 虚拟机映射 关键路径 最小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全新范式与舆情精准研判:理论和Multi-Agent实证两个向度的探索
16
作者 丁晓蔚 戚庆燕 刘梓航 《传媒观察》 2025年第2期28-42,共15页
本文探讨了“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全新范式在舆情精准研判中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实证。理论部分论述了该范式的概念和所涉关系,分析了其与Multi-Agent多智能体系统之间的联系。实证部分基于此范式在舆情研判中的应用案例,提出Multi-Ag... 本文探讨了“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全新范式在舆情精准研判中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实证。理论部分论述了该范式的概念和所涉关系,分析了其与Multi-Agent多智能体系统之间的联系。实证部分基于此范式在舆情研判中的应用案例,提出Multi-Agent多智能体协作驱动的舆情分析框架,构建全新的舆情研判流程,能有效应对动态变化的舆情环境。采用Multi-Agent对热点事件是否上热搜进行预测和检验,并与传统大模型和BERT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Multi-Agent在应对涉及公众情感共鸣和社会性广泛事件时具有显著优势,能通过多角度的综合评估提升预测精度和鲁棒性。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Multi-Agent在舆情监测中的重要价值,为未来舆情精准研判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全新范式 Multi-Agent多智能体系统 舆情精准研判
原文传递
“计算”的边界: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郝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是当前社会研究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部分纯数据驱动型学者认为,大数据独立于研究之外生成,不仅能记录下人们的真实态度与自然行为信息,又可以摆脱研究者与研究本身的干扰,由此形成了"总体性""真实... 互联网大数据计算,是当前社会研究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部分纯数据驱动型学者认为,大数据独立于研究之外生成,不仅能记录下人们的真实态度与自然行为信息,又可以摆脱研究者与研究本身的干扰,由此形成了"总体性""真实-自然性"与"客观性"三大认识假定。然而,无论是由数字鸿沟造就的年龄与阶层边界和由差异化生产划定的群体与主题边界,还是由数据操纵和数据引导带来的虚假(非真实)与偏态(非自然)状况,以及潜藏在整个数据生产-挖掘-分析过程中的人为干扰,都证明上述假定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成立。认清互联网大数据的可"计算"边界,对于推动数据计算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方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大数据 计算范式 数据缺失 数据偏态 数据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传播学:数据与计算驱动的传播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塔娜 赵倩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5-17,共3页
计算传播研究是传播学与计算科学、网络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取向,但其能否成为传播学的一个子领域仍存在争议。本文针对计算传播研究面临的契机与挑战,自身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建设,与主流传播学的理论对话与方法创新进行了梳理与反... 计算传播研究是传播学与计算科学、网络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取向,但其能否成为传播学的一个子领域仍存在争议。本文针对计算传播研究面临的契机与挑战,自身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建设,与主流传播学的理论对话与方法创新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尝试理清“计算传播学”的定位与发展前景,并拓展相关的理论与学科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传播 数字踪迹 大数据 研究方法 计算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交互方式演进与人机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鹏 朱雨晴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将会革新人机交互方式,并影响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将经历人对机器的“意识”输入、人与机器的“物理融合”以及“人机共生”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机器逐渐从“他者”转变为人类的一部分。同时...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将会革新人机交互方式,并影响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将经历人对机器的“意识”输入、人与机器的“物理融合”以及“人机共生”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机器逐渐从“他者”转变为人类的一部分。同时,脑机接口技术也会给人机传播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从“人类如何感知机器”和“机器如何影响人类”两个维度可以延伸出人机传播今后应当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前者在媒体等同理论与计算机社会行动者范式下展开,认为脑机接口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颠覆当前人机传播的主要研究范式;后者则关注作为他者的“脑机接口—机器”如何影响人类,和作为“人—接口—机器”的人机共生体如何协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人机交互方式 人机传播 媒体等同理论 计算机社会行动者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范式发展研究
20
作者 刘畅 《科技与创新》 2016年第10期19-19,共1页
通过研究计算机范式理论,分析了移动范式兴起的原因,总结了移动交互界面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对移动计算范式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 计算范式 移动设备 用户界面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