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杨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21-0023,共3页
研究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于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3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将给予基本... 研究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于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3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将给予基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氧化应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上所述,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于精神科抑郁症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护理治疗方式,不仅能够结合抑郁症患者自身的需求,而且也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自身的抑郁症状以及精神状态,及时改善患者各个方面的指标,特别是能够提高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这对于患者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最终的治疗效果更好,应当得到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病房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 抑郁症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1联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范华军 韩永才 宋存红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7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M1联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esell评分、S-M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S-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1联用认知知觉障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提升社会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精神发育迟缓 GM1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对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向茹 高元媛 赵红莉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24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3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诊治的14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1∶1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 目的探讨与研究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3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诊治的14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1∶1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两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抑郁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与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况,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促进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总体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 精神科病房 抑郁症 氧化应激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侯志洁 卢玉梅 《慢性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1,25,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安定医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1∶1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与对照组各72例。两组都给...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安定医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1∶1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与对照组各72例。两组都给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护理后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的总有效率为98.61%,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P<0.05。护理后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分都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护理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都高于护理前(P<0.05),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知觉障碍训练组生活质量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在精神科病房抑郁症患者的应用能改善氧化应激状况,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促进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 精神科病房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钟琼 李慧 +2 位作者 钟长征 黄文君 胡建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2023年9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51)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2023年9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51)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n=51)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采取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中激活性、敌对性、缺乏活力、思维障碍、焦虑忧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定向力、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功能、计算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中动性和交往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配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减轻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促进其认识功能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6
作者 姚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1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作业疗法,实验组... 目的 探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作业疗法,实验组采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后认知功能评分、行为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行为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认知功能评分、行为能力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与参照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与作业疗法相结合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改善,行为能力有所减轻,生存质量亦有所提升,对患者的健康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作业疗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障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慧强 范振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14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认知知觉障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认知知觉障碍康复训练,30分钟/次,2次/日,50天... 目的:探讨应用认知知觉障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认知知觉障碍康复训练,30分钟/次,2次/日,50天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被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30分钟/次,2次/日,50天1个疗程。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法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unnstrom、Barthel两个层面上评估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在Bunnstrom、Barthel两个层面上评估积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知觉障碍康复训练的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且优于被动神经肌肉电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 脑卒中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8
作者 黄秀容 袁青 +5 位作者 罗秋燕 曾海辉 郑璇贤 黄晓娜 俞裕天 吴运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MR)患儿认知水平的影响,为MR患儿的治疗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6例MR患儿随机分为头穴留针训练组和针刺后训练组,每组33例。两组分别脱落7例和12例,头穴留针... 目的:探讨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对精神发育迟缓(MR)患儿认知水平的影响,为MR患儿的治疗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6例MR患儿随机分为头穴留针训练组和针刺后训练组,每组33例。两组分别脱落7例和12例,头穴留针训练组完成26例,针刺后训练组完成21例。头穴留针训练组予头穴留针(即整体针刺30min后,出体针,留头针: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及颞三针1h)同时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针刺后训练组予体针、头针针刺1h后全部出针,再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ISC)评估,观察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全智商(FIQ)3个主项及知识、图片词汇、算术、图片概括、领悟等11个分项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FIQ、VIQ、PI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头穴留针训练组在图片词汇、动物下蛋、迷津、木块图案及几何图形方面有显著提高(均P<0.05),针刺后训练组在知识、领悟、木块图案及几何图形方面有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FIQ、PIQ评分差值比较,头穴留针训练组变化更显著(均P<0.01);头穴留针训练组治疗后在图片词汇和迷津两方面较针刺后训练组提高显著(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IQ属类均发生明显变化,总的趋势是往IQ高的方向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靳三针头穴留针结合认知知觉障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儿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视知觉的感知能力,其疗效优于针刺后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障碍(MR) 靳三针 头穴 留针时间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
原文传递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岳芸 曹桂莹 王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5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究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参照组基... 目的探究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分、精神科干预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希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分低于参照组,但精神科干预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希望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评分高出参照组(P<0.05)。结论将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改善希望水平,促进病情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药物治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梁云飞 郭雪琴 +1 位作者 陈健 李彩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24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疾病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认知功能[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社会功能[采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BPRS、CD-RISC、PSP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CoR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改善,加强其心理弹性,减轻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精神分裂症 心理治疗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大连 姚彩英 杨娟珍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6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NOSIE各因子分和MR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OSIE量表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和个人整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RS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精神分裂症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期康复效果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小雨 叶华 陈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49-153,共5页
目的:分析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期康复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老人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 目的:分析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期康复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老人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作业疗法,观察组采取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行为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上述各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作业疗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期康复效果与预后,具有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作业疗法 康复效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齐拉西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严文琼 陈立勇 陈新河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齐拉西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6~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合并齐拉西酮治疗组(简称观察组)和齐拉...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齐拉西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6~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合并齐拉西酮治疗组(简称观察组)和齐拉西酮治疗组(简称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SSPI)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经12周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情况。(1)两组患者WCST测验各项成绩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WCST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SSP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SSP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齐拉西酮更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齐拉西酮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奥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昕 陈建 占家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0期144-147,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自2020年10月-2021年8月在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予... 目的:评价采用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自2020年10月-2021年8月在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予以所有患者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对比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患者疾病改善情况、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社会功能改善情况及心理弹性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评分及个体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P评分较对照组高,SCo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两组乐观性、力量性与坚韧性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前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能够促进其病情缓解,使其认知功能及心理弹性得到改善,社会功能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分析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 目的分析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结果除激惹评分外,观察组患者干预后NOSIE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MRSS总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能够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可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效果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敖琴 张小娟 +1 位作者 马昌明 鲍观兴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阿立哌唑(ARI)治疗精神分裂症(SZ)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SZ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AR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阿立哌唑(ARI)治疗精神分裂症(SZ)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SZ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AR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Z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oRS)评分均下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ARI治疗SZ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知觉障碍功能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性障碍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明发 吴伟娥 张程赪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2,5,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障碍功能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160例强迫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认知知觉障碍功能训练合并经颅磁刺...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障碍功能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160例强迫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认知知觉障碍功能训练合并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经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78.8%)高于对照组(40.0%)(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知觉障碍功能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性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抗强迫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治疗 认知知觉障碍功能训练 强迫性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隋在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64-67,共4页
探讨精神分裂症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BPRS、PSP评分更低,CD-RISC、SCoRs评... 探讨精神分裂症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BPRS、PSP评分更低,CD-RISC、SCoRs评分与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使患者心理弹性加强,认知功能损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心理治疗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姚江 成琪 张珂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探究将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案应用于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社会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法将患者... 探究将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案应用于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社会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观察组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社会功能缺陷评分、MRSS康复状态评分、GAS评分良好概率。结果 经过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四项康复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AS评分良好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能够降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社会功能,缓解精神分裂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认知行为治疗 社会功能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