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在社交焦虑医学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爱华 张乃正 +1 位作者 李磊 王娟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以期改善医学生社交沟通能力。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某校三年制高职存在社交焦虑医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以期改善医学生社交沟通能力。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某校三年制高职存在社交焦虑医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进行干预。运用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社交回避与困扰量表(SAD)对干预前、后社交焦虑医学生认知、情绪、行为水平进行测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医学生社交焦虑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 社交焦虑 医学生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公众演讲焦虑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丽 张子龙 +1 位作者 陈丽君 邓贞嵘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 社交焦虑 公众演讲焦虑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在治疗学生社交焦虑症中的运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莹 刘群鑫 《中国冶金教育》 2015年第6期95-97,共3页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透过优势视角,采取团体咨询方式,对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认知行为疗法在解决学生社交焦虑症中的运用,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 社交焦虑症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托莫西汀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焦虑障碍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徐静波 程芳 +1 位作者 张文武 胡珍玉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10期17-18,27,共3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托莫西汀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ADHD和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儿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托莫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照组单纯使用托莫西汀治疗。...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托莫西汀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ADHD和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儿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托莫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照组单纯使用托莫西汀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ADHD症状问卷、儿童焦虑情绪筛查问卷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ADHD症状及焦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HD和冲动多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注意缺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症状疗效两组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分离焦虑因子外,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焦虑症状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χ2=4.7 3,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托莫西汀可改善冲动多动症状及焦虑症状,可推荐用于共患焦虑障碍的ADHD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 托莫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秋波 《中外医疗》 2023年第8期58-61,66,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收治的7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认行团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阿立哌唑+舍曲林...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收治的7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认行团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阿立哌唑+舍曲林)治疗,认行团疗组联合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比两组强迫症状及信念改善情况,对比两组疗效,检测情绪异常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认行团疗组治疗后Y-BOCS(12.45±4.13)分、OBQ-44评分(101.32±28.6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8,P=0.011)。认行团疗组强迫症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06)。认行团疗组治疗后HAMD(22.65±4.85)分和HAMA(18.78±4.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2、8.408,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强迫症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患者强迫信念、负性情绪纠正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其日常症状,提升预后生活质量,该方案治疗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 抗抑郁药物 强迫症 临床疗效 强迫信念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对失眠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尹诗 裴丽粉 +3 位作者 马晓燕 张嫚玉 杨甦昕 吉皓然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9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9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均持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睡眠各项指标、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睡眠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中躯体角色、总的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等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音乐干预可缓解失眠症患者消极情绪,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提升其睡眠质量,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音乐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病程管理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首发抑郁症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麻钰超 于东升 +4 位作者 白延欣 马军 宝继英 韩建芳 王雅靖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病程管理联合团体认知行... 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全病程管理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后第8、16、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绪,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评估生活质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HAMD、HAMA、Q-LES-Q-SF评分。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AMD、HAMA、Q-LES-Q-SF评分的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均显著(P<0.001)。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第8、16、24周末HAMD、HAMA评分均较基线时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8、16、24周末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治疗后第8、16、24周末Q-LES-Q-SF评分均较基线时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8、24周末Q-LES-Q-SF评分均较基线时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8、16、24周末Q-LES-Q-S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全病程管理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且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病程管理模式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 生活质量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自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申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施行G-CBT干预)40例及观察组(施行G-... 目的:探究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施行G-CBT干预)40例及观察组(施行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40例。评价两组抑郁程度、应对方式、自伤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14.48±3.97)分比较,观察组(11.16±3.12)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8周内,两组自伤次数均减少,且与对照组(11.48±3.47)次比较,观察组(8.16±2.53)次显著少(P<0.05);干预8周内,观察组自伤方式种类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中积极健康方式评分均升高,消极病态方式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25.76±3.84)、(15.58±3.38)分比较,观察组积极健康方式评分(28.04±3.67)分显著升高,消极病态方式评分(12.39±3.35)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8周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方面评分均升高,且与对照组(11.78±2.24)、(12.72±2.71)、(13.72±2.18)、(12.47±1.94)分比较,观察组(13.82±2.11)、(14.32±2.52)、(15.91±2.29)、(14.43±2.01)分均显著高(P<0.05)。结论:G-CBT联合曼陀罗绘画干预青少年抑郁症,可减轻患者抑郁程度,调节患者情绪,改善患者自伤行为与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曼陀罗绘画干预 青少年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曲林联合父母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欢迎 张瑞岭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0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父母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青少年NSSI患者及其父母,采用抛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舍曲林治...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父母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青少年NSSI患者及其父母,采用抛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父母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父母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6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观察两组疗效,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儿童感知婚姻冲突量表及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测评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内及组间各因子评分差异。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冲突频率、冲突强度、认知威胁、冲突内容、自我归因、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教育成效、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父母责任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冲突频率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父母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显著降低青少年NSSI患者的自伤频率及严重程度,在改善青少年NSSI患者父母教育子女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外控力及儿童感知到的婚姻冲突等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父母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舍曲林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小峰 王小兰 +3 位作者 傅薛标 李文雪 王雪莲 简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龙岩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龙岩市第三医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IMB模型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出院时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视觉量表(AH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项评分的变化;患者出院时,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精神病理、总分评分分别为(13.29±2.09)分、(8.21±1.20)分、(17.31±2.41)分、(40.89±4.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8±2.03)分、(10.28±1.44)分、(20.45±2.50)分、(46.98±4.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HRS、HAMA、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分别为(15.28±2.11)分、(42.21±3.10)分、(52.18±4.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2±2.42)分、(46.33±2.98)分、(56.28±4.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QL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社会、精力和动机、症状和副作用评分为(12.09±2.41)分、(23.28±3.09)分、(11.20±2.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8±2.18)分、(29.35±3.41)分、(14.28±2.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满意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顽固性幻听,减轻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患者的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顽固性幻听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生活质量 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共病失眠1例
11
作者 刘敏 赵瑞 +4 位作者 陈敏 苏日娜 魏婉婷 姚萍 吕东升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6期572-575,共4页
本文报道1例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显示存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尝试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因感觉戴带呼吸机后入睡更加困难而放弃,后仅接受团体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失眠症状得到... 本文报道1例以失眠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显示存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尝试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因感觉戴带呼吸机后入睡更加困难而放弃,后仅接受团体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失眠症状得到改善,OSA也由重度降为轻度。这一案例提示:(1)由于失眠与OSA具有较高的共病率,在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对OSA的评估;(2)CBT-I能够通过改善失眠,缓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失眠共病(COMISA)患者的夜间呼吸暂停和日间嗜睡症状,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应重视CBT-I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失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12
作者 张洁 宁静 时新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96例进行研究,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8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均给予团体认... 目的分析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96例进行研究,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8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均给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48 h内(T0)和完成治疗48 h内(T1)的各项观测指标或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T1时刻的各项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心理弹性和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老年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地黄汤加味结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价值体会
13
作者 赵荣 姚存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25-0028,共4页
探讨对老年失眠进行干预过程中开展百合地黄汤加味+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获益情况。方法 在1年之中抽取该次研究的翼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病例。以2023年05月-2024年03月为具体时间阶段。病例抽选时,需要具备失眠的诊断要求,且年龄不能低于60... 探讨对老年失眠进行干预过程中开展百合地黄汤加味+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获益情况。方法 在1年之中抽取该次研究的翼城县中医医院收治病例。以2023年05月-2024年03月为具体时间阶段。病例抽选时,需要具备失眠的诊断要求,且年龄不能低于60岁。全部样本中,明确与以上要求相符者,筛选60份。为进一步确定联合方案应用在此类病患中的总体情况,借助于奇偶分组手段,将对照研究落实到位。其中30例经由抽取后,归至参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其余样本统计结果为30份,组成一个小组,定义为试验组,联合百合地黄汤加味、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统计不同小组围治疗期的各项数据,明确最终干预效果。结果 在联合疗法落实的情况下,促使试验组病患的睡眠指数量表获取的评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本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也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 老年失眠病患接受相关临床干预(百合地黄汤加味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情况下,临床症状、睡眠情况等,均有良好的改善。同时,此种治疗方案还可减少患者治疗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均较高,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失眠 百合地黄汤加味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化疗期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苏娅丽 王丕琳 +2 位作者 刘均娥 赵越 杨申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1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化疗期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化疗的乳腺癌失眠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化疗期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化疗的乳腺癌失眠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为期6周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4个维度及PSQI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化疗期乳腺癌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对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化疗 乳腺癌失眠患者 睡眠质量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腕踝针全程干预癌性疼痛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国娣 陈聪 +4 位作者 顾静 张露岚 夏红莲 潘雪梅 徐东娥 《护理与康复》 2020年第11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腕踝针全程干预癌性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止痛;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进...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腕踝针全程干预癌性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止痛;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止痛;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治疗进行止痛;观察3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腕踝针治疗进行止痛。干预4周后,比较4组焦虑、抑郁评分及即时镇痛效果、24 h NRS最高值。结果干预后4组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34,P<0.001;F=4.762,P=0.003)。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分别发生爆发痛14、15、16、14例次。爆发痛发生10 min后,对照组0例次得到缓解,观察1组5例次得到缓解,疼痛缓解率为33.3%,观察2组8例次得到缓解,疼痛缓解率50.0%,观察3组9例次得到缓解,疼痛缓解率64.3%;爆发痛发生60 min后,所有患者得到缓解。干预后4组的24 h NRS最高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86,P<0.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腕踝针全程干预癌性疼痛,能够减轻癌痛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爆发痛镇痛效果,降低24 h NRS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腕踝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前列腺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丹 李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7年第1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前列腺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行前列腺癌手术病人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团体...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前列腺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行前列腺癌手术病人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后两组病人焦虑、抑郁发生率,评价两组术后控尿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结果]对照组发生焦虑11例,发生抑郁15例,高于观察组(5例、9例);对照组SDS与SAS评分分别为(51.73±3.67)分、(55.21±4.62)分,观察组为(40.71±4.92)分、(38.46±3.27)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发生尿频11例,发生尿失禁13例,平均尿失禁持续时间为(2.57±0.72)d,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为(78.54±8.13)分,高于对照组(67.26分±7.69分)。[结论]在前列腺癌手术病人的护理中加入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能够缓解病人抑郁、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尿频、尿失禁发病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护理 焦虑 抑郁 尿频 尿失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心理及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贾悦 仇晓溪 魏萍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年第11期4214-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心理及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64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BT疗...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心理及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64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BT疗法。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CBT治疗依从性、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病人完成CBT治疗依从性、SAS得分、SDS得分、造口相关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造口自我效能感水平,帮助其重建对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直肠癌 永久性结肠造口 心理健康 自我管理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高职医学生失眠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燕 吴静 田彦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构建高职医学生失眠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自愿报名的67名被试分为实验组(37名)和对照组(30名),对实验组实施5次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 目的构建高职医学生失眠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自愿报名的67名被试分为实验组(37名)和对照组(30名),对实验组实施5次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完成时,除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外,实验组PSQI量表其余各成分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除睡眠效率外,实验组PSQI量表其余各成分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除睡眠效率外)干预前后不同时间之间睡眠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可应用于失眠者,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干预性研究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轻度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28
19
作者 马彩娥 《中国康复》 2019年第7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治疗干预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轻度抑郁症患者120例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2组均进行3周治疗,2组治...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治疗干预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轻度抑郁症患者120例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2组均进行3周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Williams自传体记忆(AMT)实验范式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QLQ-C30)量表对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2组B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AMT积极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AMT消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LQ-C30里面的生理功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治疗干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自传体记忆概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症 生活质量 概括化自传体记忆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耿彩虹 王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8期1370-1371,共2页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效果。方法: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均用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观察组加用GCBT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AD-7... 目的:观察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CBT)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效果。方法: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均用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观察组加用GCBT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AD-7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WHOQOL-BREF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CBT联合丁螺环酮片治疗GAD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症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盐酸丁螺环酮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