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实验性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天娥 王秀琴 +3 位作者 曾晓蓓 李宝红 张华 孙海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为,脾气虚胃溃疡过程中大脑神经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 目的: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中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为,脾气虚胃溃疡过程中大脑神经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白介素-2的活性均显著增强;放射免疫测定也显示下丘脑SST的分泌活性增强。结论:(1)大鼠实验性脾气虚胃溃疡期间,大脑局部神经、内分泌及免疫活动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2)高级神经中枢参与脾气虚合并胃溃疡疾病过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胃溃疡 证病结合模型 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大鼠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的脏器组织病理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邹世洁 邹外一 +2 位作者 陈小野 佟彤 王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983-98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司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司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钳夹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35周或51周。观察心、肺、肝、脾、肾、胸腺、十二指肠、空肠、气管、颌下腺等脏器的组织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均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变性(坏死)改变方面以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炎症改变以肾虚CAG组较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方面,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明显;脾虚CAG组和肝郁CAG组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依次是: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脾虚CAG组>CAG组。结论本实验重视慢性造模的证病结合模型脏器组织病理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病结合模型 大鼠 脏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宏观症征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邹世洁 陈小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宏观症征的改变。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耗气破...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宏观症征的改变。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钳夹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35-51周。结果:各CAG证病结合模型在症状、舌象、体重、身长、尾长、Lees指数、腹膜后脂肪湿重和指数、体温、食量和饮水量、口腔pH值、胃液pH值等方面出现与衰老、虚证、肝郁、发育、代谢、胃粘膜萎缩等相关的变化。结论:本实验重视慢性造模的证病结合模型宏观症征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CAG 证病结合模型 宏观症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小野 邹世洁 +2 位作者 佟彤 樊雅莉 张宇鹏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 :建立新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 ,并观察其实验 3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方法 :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模型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 ,脾... 目的 :建立新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 ,并观察其实验 3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方法 :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模型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 ,脾虚证模型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肝郁证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肾虚证模型采用MTU溶液饮用法。总造模期 35周。造模结束后光镜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结果 :CAG模型各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 ,而炎证和纤维化程度相对较轻。组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胃粘膜萎缩的程度上 ,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严重。肝郁CAG组胃粘膜萎缩程度较轻。结论 :本实验在完善CAG证病结合模型方面作了尝试 ,并以之初步观察了证、病和证病结合在胃粘膜病理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CAG证病结合模型 胃粘膜 萎缩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思路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小野 邹世洁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2年第3期35-37,41,共4页
目的 使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更好地模拟临床病、证和症病结合的实际。造模方法的设计思路 :①慢性造模 :“慢性”并非仅为疾病的一个简单性质 ,由于它为时间维度 ,而使疾病病理立体化。所以 ,本实验证、病和症病结合... 目的 使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更好地模拟临床病、证和症病结合的实际。造模方法的设计思路 :①慢性造模 :“慢性”并非仅为疾病的一个简单性质 ,由于它为时间维度 ,而使疾病病理立体化。所以 ,本实验证、病和症病结合模型均选择较长的造模时间。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动物胃粘膜均未见出血及溃疡、糜烂 ,各脏器组织不以渗出、坏死为主要病理。②CAG造模 :癌前病变乃至癌变只是虚证的结果和终点 ,致癌物质只是致虚物质的特例。因此 ,我们尽量采用一般的致CAG因素而非致癌物质来诱发肠化病理。在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评价上还注意与CAG相关的机体整体性变化。③证候造模 :脾虚证、肝郁证、肾虚证造模方法均为较成熟方法 ,又均据本实验要求和预试验结果 ,延长了造模时间。④证病结合造模 :临床未将肾虚证作为CAG的主要证候 ,我们依据对肾虚证本质的反重演律理解 ,认为CAG ,特别是有癌前病变的CAG其病理本质应是肾虚证。并注意了病与证的造模因素应尽量达到有机结合 ,包括 :CAG造模因素与虚证造模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鼠 CAG 证病结合模型 造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脏器组织病理观察
6
作者 邹世洁 陈小野 +1 位作者 佟彤 王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I0058-I0058,共1页
关键词 CAG证病结合模型 脏器组织 理观察 大鼠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织 模型实验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宏观症征观察
7
作者 邹世洁 陈小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I0057-I0057,共1页
关键词 CAG证病结合模型 宏观 大鼠 临床辨 中医学 动态观 大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模型大鼠代谢组学分析
8
作者 丁涛 于小亚 +5 位作者 刘博 关延坤 刘宁 王鑫 纪凤兰 徐惠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通过尿液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由冠脉结扎^(+)控食^(+)力竭游泳诱导的气虚血瘀型心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方法将通过冠脉结扎诱发心肌缺血成功的动物,每日力竭游泳,连续4周;试验结束前10 d开始连续注射肾上腺... 目的通过尿液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由冠脉结扎^(+)控食^(+)力竭游泳诱导的气虚血瘀型心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方法将通过冠脉结扎诱发心肌缺血成功的动物,每日力竭游泳,连续4周;试验结束前10 d开始连续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L·kg^(-1),制备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试验结束时,采集大鼠宏观体征数据、微观的血液和心肌中相关因子的变化,收集尿液作代谢组学研究;心脏做病理。结果模型大鼠体质量降低、心率减慢、血流量降低、抓力减弱;静止时间延长、运动时间降低;脉搏振幅降低、频率增加;舌正面R值增加、耳廓R、G、B值增加;模型大鼠血浆中NTpro-BNP、hs-CRP增加,CD4^(+)、CD4^(+)/CD8^(+)降低,cAMP、cGMP升高,心肌组织中cTnI、cTnT含量增加;心、肺体质比增加,肝重降低;病理可见心肌染色不均、间质水肿,甚至纤维化;尿液代谢组学结果可见,模型组与空白组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2387个,主要涉及赖氨酸降解、酪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代谢途径,这些代谢途径与L-肾上腺素、N-乙酰-D-半乳糖胺、N6-(L-1,3-二羧基丙基)-L-赖氨酸等化合物关联最强。结论由冠脉结扎^(+)控食^(+)力竭游泳构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表现出气虚血瘀证候的宏观体征和相应的微观变化,筛选出的代谢通路与机体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密切相关,气虚血瘀证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是L-肾上腺素、N-乙酰-D-半乳糖胺、N6-(L-1,3-二羧基丙基)-L-赖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结合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结扎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9
作者 孙朝辉 李雁丹 +2 位作者 李钦 解海雪 魏淑芳 《中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30-34,40,共6页
目的:探究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考察其可行性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60万IU/kg)构建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并通过证... 目的:探究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考察其可行性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60万IU/kg)构建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并通过证候评价、病理学观察及生化指标检测,对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进行评价。结果:模型组大鼠实验后证候总积分高于实验前(P<0.05),且模型组大鼠实验后证候总积分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3/s、30/s、50/s、100/s、180/s)、红细胞刚性指数及聚集指数均高于空白组;模型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中层厚度高于空白组(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结论:该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病证结合模型符合痰瘀互结证候的变化特点及动脉硬化病理、生理表现特点,与人类动脉硬化的表现特点具有相似性,造模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互结 结合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制备及病证结合研究进展
10
作者 马春霞 陈振东 田旭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6-1625,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针对NAFLD的特效药物。因此,建立理想动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针对NAFLD的特效药物。因此,建立理想动物模型在NAFLD发病机制的明确、特效药物研制及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近五年来,除NAFLD动物模型被热议外,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更新、发展,与NAFLD相关的病证结合模型也相继增多,现将近五年来常用的NAFLD动物模型及其制备和评价方法作一总结,以期为同道在今后NAFLD动物模型制备及病证结合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动物模型 结合模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梁爱华 丁晓霜 +3 位作者 李文 薛宝云 王金华 杨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两种因素联合造模,制备一种方法简便、稳定的血瘀证和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Ca造模组。造模组动物先每只给予Ca 5 mgip,16 h后给予LPS 50μg.kg-1iv,以注...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两种因素联合造模,制备一种方法简便、稳定的血瘀证和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Ca造模组。造模组动物先每只给予Ca 5 mgip,16 h后给予LPS 50μg.kg-1iv,以注射LPS时作为试验的0 h。于造模后24 h观察血栓形成,于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分批观察微循环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稳定、重复性良好的血栓形成模型,不需剖杀动物在尾部即可肉眼观察和定量测量血栓。该模型还表现出微循环障碍以及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异常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还由于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表现出凝血指标延长。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明显的血瘀证客观指标的改变。模型早期动物血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6明显增高,故该模型符合炎症诱导的热毒血瘀证特点。结论: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稳定的热毒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结合动物模型 血瘀 细菌内毒素 角叉菜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40
12
作者 郭书文 孟庆刚 王硕仁 《中医药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4,共3页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研究思路 结合模型 中医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梅洁 李鸿泓 +8 位作者 王少君 刘红 于峥 潘静华 赵宏艳 李艳 付小卫 宋长恒 鞠大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6-838,844,共4页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动物模型,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卵巢切除法建立肾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在此基础上灌胃给予200%大黄浓煎液以建立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并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检...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动物模型,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卵巢切除法建立肾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在此基础上灌胃给予200%大黄浓煎液以建立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并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检测大鼠胫骨的骨量、骨形成及骨吸收情况以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脾虚模型组和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均毛色不光、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行为迟缓、喜聚堆、弓背蜷缩、稀便等与临床脾虚证相似的证候特征。与假手术组相比,肾虚及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胫骨TBV%显著降低,TRS%、TFS%、OSW、MAR和mAR显著增高,而脾虚模型组则无明显差异。与肾虚模型组相比,脾肾两虚模型组TBV%的降低,TRS%和TFS%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去卵巢能够造成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而单纯给予大黄浓煎剂可造成大鼠脾虚但不能导致骨质疏松症。若将去卵巢和灌胃给予大黄2种方法合用,可造成大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且发病程度较单纯去卵巢明显加重。该模型有明显的脾虚证候特征,且其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与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似,能反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特点,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结合动物模型 脾肾两虚 骨组织形态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模型:动物模型、二维细胞模拟及三维类器官模型
14
作者 钱足平 陈勇 +2 位作者 冉燕 达静静 查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32-3640,共9页
背景:近几年来,人类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肾类器官及糖尿病肾病啮齿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受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发病机制复杂,并且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需要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开发更灵活和综... 背景:近几年来,人类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肾类器官及糖尿病肾病啮齿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受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发病机制复杂,并且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需要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开发更灵活和综合的方法,从而发现强有力的临床前证据,以支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目的:从动物模型、二维细胞培养模拟及三维类器官模型等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和思路。方法:以“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模型,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类器官,肾脏类器官,糖尿病肾病细胞模型,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中文检索词,“Diabetes,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ic kidney diseases,diabetic nephropathy models,diabetic nephropathy animal models,organoids,diabetic and organoids,diabetic and kidney organoids,kidney organoids,diabetic nephropathy cell models,diabetic nephropathy syndrome combined animal model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最终纳入10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糖尿病肾病体内模型和体外模型是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有力工具。动物模型可以观察到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二维细胞培养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新兴的肾类器官填补了二维和整体水平之间的空白,无种属差异且一定程度模拟了人肾脏的复杂性。随着类器官技术的不断发展,肾类器官有望为探索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和药物筛选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 肾脏类器官 糖尿类器官 细胞模型 动物模型 中医结合糖尿模型 工程化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银颗粒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荣华 郭姗姗 +9 位作者 耿子涵 孙静 时宇静 包蕾 鲍岩岩 高英杰 张贵民 关永霞 崔晓兰 王道涵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2期1123-1128,1154,共7页
目的观察柴银颗粒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柴银颗粒(8.8、4.4、2.2 g/kg)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从证型外观表现、肺部炎症、肺组织中病毒核酸表达... 目的观察柴银颗粒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柴银颗粒(8.8、4.4、2.2 g/kg)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从证型外观表现、肺部炎症、肺组织中病毒核酸表达量、下丘脑c AMP及PGE-2含量、肺组织炎性因子含量以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百分比,系统评价柴银颗粒对模型的治疗机制。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下降,摄食及饮水量显著减少,嗜卧懒动甚则精神萎靡,毛色潮湿,扎堆少动,反应迟缓,食欲不振,纳呆,大便先期粘腻后期干结;柴银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柴银颗粒在高、中剂量小鼠肺指数显著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6.49%、21.06%;柴银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毒核酸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柴银颗粒3个剂量组PGE2及c AMP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柴银颗粒3个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肺组织SOD含量升高(P<0.05,P<0.01);柴银颗粒低剂量组小鼠外周血CD4^(+)T/CD8^(+)T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柴银颗粒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通过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降低小鼠肺组织病毒核酸表达量、抑制免疫炎性因子表达,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因子表达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对模型进行治疗,相关机制研究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客观的试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毒肺炎 柴银颗粒 结合模型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对中医药研究的意义及建模方法新思路 被引量:31
16
作者 崔轶凡 王庆国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446-448,共3页
证候动物模型在中医证候以及中药药理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发展水平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瓶颈;以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最适合中医药研究的技术平台,在研究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无监督方法,建立疾病的... 证候动物模型在中医证候以及中药药理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发展水平的滞后已经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瓶颈;以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最适合中医药研究的技术平台,在研究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无监督方法,建立疾病的证候诊断标准,可以保证纳入病例的客观性;以此为标准,从多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中选择出与临床最吻合的一种,再通过方证相应("证实")及方证相左("证伪")对动物模型的疗效反证,评价其可靠性,这种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思路与方法,既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能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去证实,将为疾病实验研究及中药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动物模型 结合模型 研究意义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杜中平 赵宏艳 +7 位作者 肖诚 刘梅洁 王燕 吕诚 吕爱平 王少君 滕静如 鞠大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4-1392,共9页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选用6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作脾虚动物模型,然后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选用6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作脾虚动物模型,然后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关节炎模型,观察脾虚证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方法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作的脾虚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红肿程度和关节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并且脾虚证CIA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眯眼,被毛枯疏无光泽,弓背蜷缩,踝关节红肿,倦怠、懒动,喜聚堆,饮食减少,体重下降,稀便等与临床脾虚证相似的症状;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脾虚证小肠黏膜功能受损:绒毛排列紊乱,数量减少,长短、宽窄不一,被覆上皮可见有多量杯状细胞,肠腔内可见多量剥脱、退变、坏死的绒毛碎片;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脾虚证CIA大鼠抗Ⅱ型胶原抗体明显升高,且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脾虚在RA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利血平方法制作的脾虚证RA动物模型,既有明显的脾虚症状,又有明显的RA特征,说明这种脾虚证RA病证结合模型,能够部份反映脾虚证RA病人的发病特点,具有可行性。利血平法制作的脾虚证CIA大鼠模型可以为RA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结合动物模型 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20
18
作者 纪冬琛 李昌煜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615-618,共4页
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价两个大方面,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制备中,病证种类的选择,造模动物的选择,造模因素的选择等环节;模型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指出病... 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价两个大方面,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制备中,病证种类的选择,造模动物的选择,造模因素的选择等环节;模型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指出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模型 模型制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证结合模型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天民 李辉 +1 位作者 金荣疆 张卫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99-1700,共2页
关键词 糖尿 结合模型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岳静 张亚楠 +3 位作者 季旭明 任莹 赵惠淳 王世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5-1097,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中医药研究特色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RA研究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且为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现就类风湿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结合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