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构建骨肉瘤预后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及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1
作者 黄子艳 蔡洋杰 +2 位作者 王榀天 唐海军 李波香 《广西医学》 2025年第2期254-262,共9页
目的 基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构建骨肉瘤预后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并分析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基于GSE162454数据集中6名骨肉瘤患者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鉴定CAFs亚群并筛选CAFs亚群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针对CAFs的DEGs,使... 目的 基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构建骨肉瘤预后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并分析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基于GSE162454数据集中6名骨肉瘤患者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鉴定CAFs亚群并筛选CAFs亚群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针对CAFs的DEGs,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基因聚类,并利用cor函数筛选得出CAFs的免疫基因(IG_CA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模型分析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的基因,用于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性能。使用xCell、MCPcounter和CIBERSORT算法评估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采用qRT-PCR分析IG_CAFs在人类成骨细胞(h FOB1.19)、骨肉瘤细胞系(143B、SA0S2、HOS和MG63)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912个CAFs的DEGs,6个IG_CAFs(BCAR1、BMP1、IFITM3、RGS5、SERPINE2和TUSC1)是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的基因,风险评分预测模型=(-0.120×BCAR1)+(0.039×BMP1)+(-0.005×IFITM3)+(-0.119×RGS5)+(0.013×SERPINE2)+(0.112×TUSC1)。该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在测试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中的预测性能良好。在3个免疫浸润算法中,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与hFOB1.19细胞相比,BCAR1、TUSC1、RGS5、BMP1、IFITM3和SERPINE2在4种骨肉瘤细胞系中存在差异表达。结论 基于SERPINE2、BMP1、TUSC1、RGS5、IFITM3和BCAR1构建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对骨肉瘤患者预后的预测性能较好,这6个IG_CAFs可能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来影响免疫微环境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骨肉瘤 单细胞RNA测序 预后 风险评分预测模型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临床评分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2
作者 吴森泉 莫伟良 李少媚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建立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临床评分预测模型,从而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脓毒症休克的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以脓毒症入院的部分脓毒症患者82例,根据患者是否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将其... 目的建立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临床评分预测模型,从而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脓毒症休克的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以脓毒症入院的部分脓毒症患者82例,根据患者是否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将其分为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变量指标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寻找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根据截断值对连续变量进行二分类资料转换,运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对脓毒症休克有预测价值的指标,根据各变量的β回归系数设立相应分值建立脓毒症休克预测模型。最后将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以脓毒症入院的64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12μg/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81mg/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7三项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模型方程:Y=2.471×PCT+1.76×CRP+1.009×NLR,截断值为2.62,即Y≥2.62时预示脓毒症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可能性大,模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5%、63.6%、85.9%。验证队列的验证结果为:敏感度88.2%、特异度83.3%、准确度85.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脓毒症休克临床评分预测模型简单易行,对于早期识别脓毒症患者是否进展为脓毒症休克有一定的价值,为临床及时救治脓毒症休克的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临床评分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预后评分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3
作者 陆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99-0102,共4页
建立艾滋病(AIDS)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患者预后的评分预测模型并对其临床预测能力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收集89例(建模组)AIDS合并AI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经验选择17个治疗前对患者预后有恶化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 建立艾滋病(AIDS)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患者预后的评分预测模型并对其临床预测能力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收集89例(建模组)AIDS合并AI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经验选择17个治疗前对患者预后有恶化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统计学差异者纳入Logisic回归分析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设立相应分值,并建立预后的评分预测模型。用独立的19例(验模组)患者资料进行评价预后评分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建立了由5个危险因素组成的预后评分预测模型:分别为低血压(4分)、乳酸脱氢酶>440U/L(2分)、氧合指数<300mmHg(2.5分)、巨细胞病毒DNA阳性(2.5分)、真菌D葡聚糖检测阳性(3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95%CI(0.910,0.993),P<0.001〕,约登指数最大时的最佳预测值为(5分)(灵敏度为97.2%,特异度为 78.9%),评分≥5分预计预后恶化。评价此模型的阳性预测值为77.78%,阴性预测值为70.00%,总正确率为73.68%。结论 5个因素建立的AIDS合并AIP预后评分预测模型简单易行,能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急性间质性肺炎 预后 评分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分析的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评分预测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温凌字 陈曦 +3 位作者 雷毅 冷硕 赵国峰 邓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9-923,共5页
目的分析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因素,构建破裂风险评分模型预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75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瘤体破裂47例(破裂组),未破裂28例(未破裂组)。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 目的分析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因素,构建破裂风险评分模型预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75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瘤体破裂47例(破裂组),未破裂28例(未破裂组)。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形态学相关参数,构建破裂风险评分预测模型。结果破裂组、未破裂组动脉瘤深度(Hmax)、动脉瘤高度(Hp)、动脉瘤宽度(W)、入射夹角(IFA)、流出角(OFA)、长宽比(AR)、AR面积比、瘤体高度与宽度比(HWR)、子囊及其规则与否等动脉瘤形态参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max(β=1.328,OR=3.773,P=0.043)、IFA(β=0.076,OR=1.079,P=0.003)、AR(β=2.086,OR=8.055,P=0.049)为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构建动脉瘤破裂风险评分预测模型,破裂风险评分总分(R)=1.3×(Hmax)+0.1×(IFA)+2.1×(AR)。R经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ROC下面积为0.982,R=19为最佳截断值。结论 Hmax、IFA、AR值是预测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破裂风险评分预测模型,R>19提示动脉瘤可能破裂,R值越大破裂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瘤 破裂危险因素 形态学 风险评分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评分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5
作者 宋浩森 李世朋 +1 位作者 季敏 乔兵兵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2330-2335,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构建新型评分预测模型对HCC术前是否合并MVI进行预测,并对其预测效率加以验证。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的587名HCC患者的...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构建新型评分预测模型对HCC术前是否合并MVI进行预测,并对其预测效率加以验证。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的587名HCC患者的临床数据,依照手术日期分为训练集301例和验证集286例。借助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在训练集中探究影响MVI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并以之构建评分预测模型,而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并于验证集中施以验证。结果 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肿瘤最大直径、甲胎蛋白(AF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谷丙转氨酶(ALT)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构建的评分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95%CI:0.704~0.812),最佳cut-off值为7.5时,敏感度为56.47%,特异度为84.08%。在验证集中预测MVI的AUC则为0.743(95%CI:0.681~0.805),敏感度为61.68%,特异度为79.33%。结论 基于生化参数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评分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术前MVI的发生,并有助于临床医生更为便捷地对HCC患者进行个体化和精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危险因素 评分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预测评分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黄沂徐 黄宇 皮光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儿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的预测因素,并建立服务于四川地区的IVIG无反应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3年四川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KD患儿临床...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儿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的预测因素,并建立服务于四川地区的IVIG无反应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2023年四川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K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IVIG有反应患儿940例,IVIG无反应患儿7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VIG无反应发生的预测指标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衡量模型效能并利用独立数据集验证该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Hb、血肌酐、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PLT计数与KD患儿发生IVIG无反应密切相关(P<0.05),以上述指标建立预测评分模型:PLR>199,赋值0.4分;Hb≤116 g/L,赋值4分;AST>58 U/L,赋值0.2分;血肌酐>38μmol/L,赋值3.9分;PLT计数≤275×10^(9)/L,赋值0.3分。应用该预测评分模型对KD患儿进行评分,确定总分>4.3分提示IVIG无反应高危。该模型预测IVIG无反应的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65.7%,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0.688~0.805)。结论以PLR、Hb、血肌酐、AST、PLT计数为评分项目构建的预测评分模型对四川地区IVIG无反应型KD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 预测评分模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食管癌手术医院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超 阎勋会 +1 位作者 王书会 薛凤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0,44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医院感染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为预防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236例,根据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医院感染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为预防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236例,根据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食管癌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并根据回归系数对所得危险因素赋值建立术后医院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区分度和拟合度)。结果23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50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19%。糖尿病、术前中性粒细胞水平≥75%、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8 d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风险预测评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Hosmer-Lemeshow检验P=0.236。结论根据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评分模型对术后医院感染有较高的预测风险价值,便于快速识别术后医院感染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评分模型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风险的预测分析
8
作者 毛善骏 刁奕竹 +4 位作者 吴浩然 崔嘉航 张艺聪 毛先海 周后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45-551,共7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构建“术前-术中”两位一体评分模型,在术前预测LPD术后胰瘘发生风险,并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及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76例... 目的探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构建“术前-术中”两位一体评分模型,在术前预测LPD术后胰瘘发生风险,并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及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76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在术后发生B级及以上胰瘘(B级胰瘘28例,C级胰瘘2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术后恢复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基于术前数据估计术中数据,进而构建“术前-术中”两位一体评分模型预测胰瘘发生风险。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P<0.001)、血小板计数(P<0.001)、胰腺质地(P=0.003)、胰管直径(P<0.001)、术中出血量(P<0.001)为影响胰瘘发生的显著因素。基于年龄、血小板计数、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这4个术前指标数据,采用MissForest算法预估术中出血量,预测术后胰瘘准确率达89.2%(157/176)。基于术前数据和估计出的术中数据,构建LPD术后胰瘘风险评分模型,最终预测效能较好,AUC值达0.79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术前-术中”两位一体评分模型能够基于患者术前身体指标以及估计出的术中出血量,较为准确地预估出LPD术后胰瘘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危险因素 评分预测模型 MissFores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水地区成人痤疮发病危险因素及其风险评分预测模型研究
9
作者 徐凤菊 张弛 陈何欢 《中国校医》 2023年第3期187-189,210,共4页
目的分析响水地区成人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为预防本地区成人痤疮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响水县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成人痤疮患者150例作为病例组,以门诊招募的150例成人非痤疮患者... 目的分析响水地区成人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为预防本地区成人痤疮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响水县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成人痤疮患者150例作为病例组,以门诊招募的150例成人非痤疮患者作为对照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痤疮家族史(OR=2.074,95%CI:1.130~3.807)、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3 h(OR=3.351,95%CI:1.823~6.163)、经常晚睡(OR=2.262,95%CI:1.227~4.171)、喜爱高脂饮食(OR=1.928,95%CI:1.058~3.514)、油性皮肤(OR=1.822,95%CI:1.082~3.069)、便秘(OR=2.285,95%CI:1.022~5.108)、负性生活事件(OR=2.336,95%CI:1.101~4.958)是本地区成人痤疮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进行风险值赋分,结果显示,构建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判断痤疮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最佳截断值为5分,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60.67%。结论本地区成人痤疮患者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评分超过5分,痤疮发病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痤疮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评分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清淋 张国强 +2 位作者 占强 聂贺 唐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4217-4222,共6页
背景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是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病因之一,而住院时间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诊疗和管理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但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分析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测... 背景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是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病因之一,而住院时间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诊疗和管理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但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分析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测评分模型,为临床干预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2019年从无锡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出院的PUB住院患者485例,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其中2/3的病例纳入训练集,1/3的病例纳入测试集。以住院时间的第75百分位数为分界点(>8 d),将全部患者分为超长组和正常组。采用回退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依据回归系数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分,制定预测评分模型。分别绘制预测评分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485例患者中训练集323例,其中超长组75例,正常组248例;测试集162例,其中超长组34例,正常组128例。回退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810,95%CI(1.567,5.040)〕、白细胞计数(WBC)和/或中性粒细胞分数(NE)升高〔OR=2.491,95%CI(1.310,4.738)〕、Forrest Ⅲ级以上溃疡〔OR=1.960,95%CI(1.098,3.498)〕、输血〔OR=3.367,95%CI(1.664,6.812)〕、合并肾功能不全〔OR=4.809,95%CI(1.456,15.884)〕是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评分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AUC为0.77〔95%CI(0.71,0.84)〕,在测试集中预测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AUC为0.76〔95%CI(0.66,0.86)〕,最佳界值均为2.45分。结论年龄≥60岁、WBC和/或NE升高、Forrest Ⅲ级以上溃疡、输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是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依据危险因素制定了一种具有较高辨别力的简单易行的预测评分模型,具有为优化PUB患者住院评估及管理提供参考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住院时间 危险因素 预测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推荐预测模型优化方案及数据离散化算法
11
作者 张戈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年第4期248-253,共6页
本研究基于k-NN算法建立了课程推荐预测模型.由于原始样本数据的局部不均衡和数据叠交性,预测模型在不进行任何参数调整和数据优化的情况下,模型预测评分并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套预测模型参数优化方案和样本数据优化方案... 本研究基于k-NN算法建立了课程推荐预测模型.由于原始样本数据的局部不均衡和数据叠交性,预测模型在不进行任何参数调整和数据优化的情况下,模型预测评分并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套预测模型参数优化方案和样本数据优化方案,包括最优k值选择算法设计、距离公式优化、数据离散化算法设计.本研究提出的"数据离散化算法"驱使kd树的分类空间排序按照我们期望的特征向量的权重排序,该算法对提升模型预测评分起到了积极作用.上述优化方案和算法设计使课程推荐预测模型的评分从0.67提升到0.85,预测结果的准确度提高了27个百分点,学生对课程推荐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N算法 最优k值选择 距离公式优化 数据离散化算法 预测模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快速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巨文盈 高旸 +2 位作者 何雨轩 左朦 吴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AACIS)经机械取栓术(MT)后快速神经功能改善(RNI)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RNI的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MT治疗的312例AACIS患...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AACIS)经机械取栓术(MT)后快速神经功能改善(RNI)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RNI的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MT治疗的312例AAC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RNI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赋分建立预测RNI的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在312例AACIS患者中,159例(50.96%)具有RN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病史(OR=0.518;95%CI 0.290~0.926;P=0.027)与Van Swieten评分(3~4分)(OR=0.537;95%CI 0.294~0.981;P=0.043)是AACIS患者经MT后影响RN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mTICI分级(2b级或3级)(OR=3.912;95%CI 1.706~8.982;P=0.001)是其独立保护因素。构建的AACIS患者MT术后RNI预测评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8(95%CI 0.565~0.690;P<0.001),最佳截断值为3分,敏感度为68.39%,特异度为52.98%。结论由AACIS患者糖尿病病史、术前Van Swieten评分、术后mTICI分级组成的预测评分模型对预测患者MT术后RNI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术 快速神经功能改善 预测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因子测定联合预后评分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肖辉 严国荣 +1 位作者 符明年 谢晓冬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080-2083,共4页
目的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联合急救系统风险预测模型(DAVROS)评分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急诊接受治疗的80例严重多... 目的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联合急救系统风险预测模型(DAVROS)评分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急诊接受治疗的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sTREM-1、MIP-1α、DAVROS评分、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血清sTREM-1、MIP-1α与其他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MIP-1α、DAVRO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8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存活54例,死亡26例,病死率32.50%。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在舒张压、收缩压、休克指数及致伤原因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死亡组患者外周血sTREM-1、MIP-1α及DAVRO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明显(P<0.05)。血清sTREM-1、MIP-1α与PCT、IL-6、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TREM-1、MIP-1α、DAVROS评分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948,高于上述单一指标的AUC值。结论血清sTREM-1、MIP-1α与严重多发伤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且联合DAVROS评分可提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预后 急救系统风险预测模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继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特点与DAVROS评分、MEWS评分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文君 余美红 方苏红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9期1615-1618,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继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临床特点、急救系统风险预测模型(DAVROS)评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变化,并分析严重多发伤继发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继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临床特点、急救系统风险预测模型(DAVROS)评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变化,并分析严重多发伤继发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继发AKI分为AKI组16例、非AKI组62例。记录两组临床特点资料、DAVROS评分、MEWS评分,并采用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分析严重多发伤继发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AKI组休克、使用造影剂、甘露醇用量及晶体液输注量≥4000 mL/24 h的患者明显多于非AKI组,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DAVROS评分、MEW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使用造影剂、甘露醇用量、晶体液输注量≥4000 mL/24 h、APACHEⅡ评分、DAVROS评分、MEWS评分均是严重多发伤继发AK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休克、使用造影剂、甘露醇用量、晶体液输注量≥4000 mL/24 h、APACHEⅡ评分、DAVROS评分、MEWS评分均是严重多发伤继发AKI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性肾损伤 急救系统风险预测模型评分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评分模型构建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冬冬 张尊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2例(均为发病后24 h内入院),其中SAP 36例,非SAP 176例,SAP发生率...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2例(均为发病后24 h内入院),其中SAP 36例,非SAP 176例,SAP发生率17.0%。通过医院病案系统收集其临床资料及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各项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其各自的回归系数分别给予赋值,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预测其SAP发生的评分模型(新SAP评分模型)。使用建立的新SAP评分模型对入组的所有病例进行评分,并将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AP的患者作为终点,利用SPSS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预测评分模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AP组与非SAP组患者年龄、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计划(OCSP)分型、卒中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吞咽困难以及白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16分(OR=18.380,95%CI:1.066~317.057)、心力衰竭(OR=24.371,95%CI:2.358~251.878)、吞咽困难(OR=54.383,95%CI:6.503~454.760)及NLR>6.82(OR=310.779,95%CI:37.176~2598.024)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危险因素(均P<0.05)。(3)构建的新SAP评分模型,该模型包括4个项目,即NIHSS评分(≥16分=1分;<16分=0分)、心力衰竭(是=1分;否=0分)、吞咽困难(是=1.5分;否=0分)和NLR(>6.82=2分;≤6.82=0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95%CI:0.921~1.000,P<0.05),该ROC曲线所对应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25分,对应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9.6%。结论NIHSS评分≥16分、心力衰竭、吞咽困难及NLR>6.8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之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新SAP评分模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之内)的SAP发生有较高准确性。当评分≥1.25分时,需警惕SAP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相关性肺炎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预测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联合神经网络的电影个性化推荐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敏 丁友东 +1 位作者 陈方灵 李筱 《现代电影技术》 2019年第11期25-30,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在个性化推荐业务上。本文在用户基本信息、电影元信息的基础上,融合点评文本、用户兴趣度的浏览行为、电影海报等多源信息,建立了一个基于联合神经网络的用户评分预测模型,并通过Adam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在个性化推荐业务上。本文在用户基本信息、电影元信息的基础上,融合点评文本、用户兴趣度的浏览行为、电影海报等多源信息,建立了一个基于联合神经网络的用户评分预测模型,并通过Adam优化方法拟合预测评分矩阵和真实评分矩阵,最后结合海报的相似度对候选推荐集中的电影做一个简单的分类,生成相似度最高的Top-N推荐列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评分的准确率较ConvMF提高了0.06%,列表排序的平均准确率达到72%,推荐结果的平均综合指标达到0.85,用户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推荐 显式信息 隐式信息 神经网络 评分预测模型 To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isk prediction score model for predicting occurrence of post-PCI vasovagal reflex syndrome: a single center study in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3
17
作者 Hai-Yan LI Yu-Tao GUO +4 位作者 Cui TIAN Chao-Qun SONG Yang MU Yang LI Yun-Dai CHE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09-514,共6页
Background The vasovagal reflex syndrome (VVRS) is common in the patiem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mion (PCI) However,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e risk for the VVRS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fulf... Background The vasovagal reflex syndrome (VVRS) is common in the patiem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mion (PCI) However,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e risk for the VVRS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fulfille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a Risk Prediction Score Model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s of VVRS in a large Chinese population cohort receiving PCI. Methods From the hos- pital electronic medical database, we idemified 3550 patients who received PCI (78.0% males, mean age 60 years) in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1, 2000 to August 30, 2016.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01OC)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The adverse events of VVRS in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PCI procedure than before the operation (all P 〈 0.001). The rate of VVR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in patients receiving PCI was 4.5% (4.1%-5.6%). Compared to the patients suffering no VVRS, incidence of VVRS involved the following factors, namely female gender, primary PCI, hypertension, over two stems im- plantation in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and the femoral puncture site.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y were independ- ent risk factors for predicting the incidence of VVRS (all P 〈 0.001). We developed a risk prediction score model for VVRS. RO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prediction score model was effectively predictive of the incidence of VVRS in patients receiving PCI (c-statistic 0.76, 95% CI: 0.72-0.79, P 〈 0.001). There were decreased evems of VVRS in the patients receiving PCI whos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ropped by more than 30 mmHg and heart rate reduced by 10 times per minute (AUC: 0.84, 95% CI: 0.81-0.87, P 〈 0.001). Conclusion The risk prediction score is quite efficient in predicting the incidence of VVRS in patients receiving PCI. In which, the following factors may be in- volved, the femoral puncture site, female gender, hypertension, primary PCI, and over 2 stents implanted in L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isk prediction score model Vasovagal reflex syndr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High-Resolution WRF Model Simulations of Surface Wind over the West Coast of India 被引量:1
18
作者 S. VISHNU P. A. FRANCIS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5期458-463,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tatistical validation of the hindcasts of surface wind by a high-reso-ution-mesoscale atmospheric numerical model Advanced Research WRF (ARW3.3), which is set up to force the oper...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tatistical validation of the hindcasts of surface wind by a high-reso-ution-mesoscale atmospheric numerical model Advanced Research WRF (ARW3.3), which is set up to force the operational coastal ocean forecast system at Indian Na- tional Centre for Ocean Information Services (INCOIS). Evaluation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comparisons of day-3 forecasts of surface wind with in situ and remote-sens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predicts the surface wind fields fairly accurately over the west coast of India, with high skill in predicting the surface wind during the pre-monsoon season. The model predicts the diurnal variability of the surface wind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The model simulates the land-sea breeze cycle in the coastal region realistically, which is very clearly observed during the northeast monsoon and pre-monsoon season and is less prominent during the southwest monsoon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Arabian sea surface wind field valida- tion land-sea bree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mate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 by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1
19
作者 Juliana Aparecida Anochi Haroldo Fraga de Campos Velho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 Science》 2015年第5期207-213,共7页
In this work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climate forecasting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s built by training a neural network with available reanalysis data. In order to assess the model, the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consi... In this work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climate forecasting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s built by training a neural network with available reanalysis data. In order to assess the model, the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considers the use of data reduction strategies that eliminate data redundancy thus reduc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models.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onsidered the use of Rough Sets Theory principles in extrac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available data to achieve the reduction of redundancy among the variables used for forecasting purposes. The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climate prediction made with the use of the neural network based model.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conducted experimen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ology, presenting estimates similar to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Prediction Neural Networks Rough Sets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筛查模型评估与舌象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佩娣 钟子劭 +5 位作者 刘书君 叶振昊 李卓琳 魏素芬 张海燕 张北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97-2207,共11页
目的 比较三种常用结直肠癌的风险评分模型作为无创手段识别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效果,并评估中医舌象在模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瘤的患者,分为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采集临床基础资料和舌象图片,应用亚太地... 目的 比较三种常用结直肠癌的风险评分模型作为无创手段识别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效果,并评估中医舌象在模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瘤的患者,分为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采集临床基础资料和舌象图片,应用亚太地区结直肠肿瘤筛查(APCS)评分模型及其修订版(M-APCS)、结直肠肿瘤预测(CNP)评分模型进行评价,比较三种模型对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预测效果、不同程度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舌象特征的差异,以及各模型中舌象的异同。使用曲线下面积(AUC)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三个风险模型的区分度;使用克朗巴赫信度系数及Hosmer-Lemeshow进行校准度评价即一致性分析。结果 227例腺瘤患者中进展期腺瘤104例(45.82%);进展期腺瘤中腻苔者(70例,67.3%)高于非腻苔(34例,32.7%,P<0.05);对比非进展腺瘤,进展期腺瘤的非腻苔OR值为0.371 (0.204~0.673,P<0.01)。三个风险模型中,APCS高危组进展期腺瘤检出人数占比最高(63.3%),分别是中危组(42.6%)和低危组(31.1%)的1.49倍和2.04倍(P<0.01),M-APCS和CNP高危组的进展期腺瘤人数占比稍高于中风险组或低风险组(P>0.05)。各模型高危组的黄苔和腻苔占比高于中危组或低危组(P<0.05);三个模型的分组差异中,使用M-APCS模型比其他两个模型更容易分入高危组(P<0.01)。模型区分度评价中,三个模型均对进展期腺瘤具有一定的区分度(P<0.05),其中APCS的AUC为0.629 (95%CI:0.556~0.702),高于M-APCS (AUC为0.591)和CNP (AUC为0.586)。校准度评价中,三个模型的克朗巴赫信度系数为0.919 (>0.7),具有一致性;相关性矩阵中,APCS模型与M-APCS模型、CNP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4、0.717,M-APCS模型与CNP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73,Hosmer-Lemeshowχ^(2)值为2.552,P>0.05。结论 三个模型均具有识别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效能,且校准能力均较好,其中APCS的识别效能最高,但识别准确率均有待提升;中医舌象中的腻苔是进展期腺瘤的潜在预测指标之一,可考虑纳入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模型中以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进展期腺瘤 亚太地区结直肠肿瘤筛查评分模型 结直肠肿瘤预测评分模型 真实世界数据 舌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