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意诉讼担当视域下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实施权之论
1
作者 包冰锋 宋雨霏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1-79,共9页
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业主委员会以自己名义为业主共有利益实施诉讼属于任意诉讼担当。为明晰业主委员会作为适格当事人的资格审查条件,应在此基础上对业主委员会的任意诉讼担当类型进行细分辨定,根据物业服务纠纷的类似必要共同诉讼性质以... 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业主委员会以自己名义为业主共有利益实施诉讼属于任意诉讼担当。为明晰业主委员会作为适格当事人的资格审查条件,应在此基础上对业主委员会的任意诉讼担当类型进行细分辨定,根据物业服务纠纷的类似必要共同诉讼性质以及尊重业主的真实意思,应认定业主委员会为仅需部分业主授权即可的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型任意诉讼担当。以此为前提,还需明确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实施权的取得条件、权利内容、效力范围等,如此方案的选择有利于解决业主委员会提起诉讼、实施诉讼、获得判决全过程的诉讼实施权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主委员会 诉讼实施权 任意诉讼担当 物业服务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成逻辑——基于诉讼实施权配置的视角
2
作者 李渊 丁巍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非实体权利义务归属主体以公益性诉讼实施权,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一般性规范基础。公益性诉讼实施权配置应当遵循“权利—公益”的论证逻辑。个人信息之“公益”作为抽象价值层面的利益形态,倚重于具... 《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非实体权利义务归属主体以公益性诉讼实施权,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一般性规范基础。公益性诉讼实施权配置应当遵循“权利—公益”的论证逻辑。个人信息之“公益”作为抽象价值层面的利益形态,倚重于具体工具层面的个人利益而存在,主要指表征扩散性利益的“共益”。公益代表人担当诉讼的正当性基础为纠纷管理权与诉的利益,契合补充性与限定性已基本完成正当性基础层面的论证。围绕“两造对立”的诉讼构造,程序设计的周延是为平衡程序正义与解纷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公益 诉讼实施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实施权配置论——以群体性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忠顺 《东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6期142-156,共15页
世界各国现存的主流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揭示着共通的诉讼实施权配置原理。诉讼实施权原则上配置给实体权利义务归属主体,只有存在足够充分且正当事由的情形下方可考虑将其配置给非实体权利义务归属主体。在具体决定向哪些非实体权利义... 世界各国现存的主流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揭示着共通的诉讼实施权配置原理。诉讼实施权原则上配置给实体权利义务归属主体,只有存在足够充分且正当事由的情形下方可考虑将其配置给非实体权利义务归属主体。在具体决定向哪些非实体权利义务归属主体以何种方式配置何种诉讼实施权时应当严格遵循比例原则,并通过程序特则确保两造对抗的基本诉讼构造得以维系、实体权利主体最低限度的程序正义得以保护以及双方当事人平等诉讼地位不因诉讼实施权非常态配置而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实施权 群体性纠纷 补充性原则 比例原则 程序保障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诉讼实施权配置问题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忠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65,共4页
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群体性纠纷可以通过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和公益诉讼机制得到解决,但共同诉讼解决群体性纠纷的功能十分有限,代表人诉讼的适用效果欠佳,公益诉讼只能在群体性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竞合的范围内有限度地解决部分群体... 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群体性纠纷可以通过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和公益诉讼机制得到解决,但共同诉讼解决群体性纠纷的功能十分有限,代表人诉讼的适用效果欠佳,公益诉讼只能在群体性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竞合的范围内有限度地解决部分群体性纠纷。群体性纠纷涉及多数人利益,为了合理利用司法审判资源、提高纠纷解决实效、保障公民裁判请求权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只有在实体权利主体严重缺乏诉讼动力和诉讼能力,非实体权利主体对诉讼结果具有更大的合理期待利益的情形下,对诉讼实施权作非常态配置才具有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纠纷 当事人适格 诉讼实施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管理人的诉讼实施权配置研究--从实体与程序的双重维度切入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学在 赵贝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41,共11页
遗产管理人制度是我国《民法典》新增之规定,旨在确保遗产管理的公正与效率。为遗产管理人配置诉讼实施权具有现实必要性,合乎遗产权利归属主体权益保障及国家司法效益诉求之需。基于遗产管理活动的职务关系性质,遗产管理人享有诉讼实... 遗产管理人制度是我国《民法典》新增之规定,旨在确保遗产管理的公正与效率。为遗产管理人配置诉讼实施权具有现实必要性,合乎遗产权利归属主体权益保障及国家司法效益诉求之需。基于遗产管理活动的职务关系性质,遗产管理人享有诉讼实施权的实体法基础是具有“固有权”性质的管理权,程序原理则为法定诉讼担当。为确保遗产管理人能够妥当地行使诉讼实施权,一方面,应当以遗产管理人是否由继承人担任为界分,对其在具体遗产纠纷诉讼中的诉讼实施权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应明确遗产管理人的诉讼承继人地位,进而对《民事诉讼法》第153、154条中关于一方当事人死亡时的处理规则进行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管理人 诉讼实施权 管理处分 遗产纠纷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检察机关的诉讼实施权和角色定位——基于民事公益诉讼本质的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占善刚 施瑶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79,共10页
在涉及公共利益的侵权纠纷中,公共利益本身并非侵权的对象,也不是诉讼的客体。民事公益诉讼本质上仍为对受侵害的民事权益予以救济的诉讼。我国立法并未赋予检察机关救济公共利益的实体请求权,其只能基于法定的诉讼担当获得公益诉讼实... 在涉及公共利益的侵权纠纷中,公共利益本身并非侵权的对象,也不是诉讼的客体。民事公益诉讼本质上仍为对受侵害的民事权益予以救济的诉讼。我国立法并未赋予检察机关救济公共利益的实体请求权,其只能基于法定的诉讼担当获得公益诉讼实施权。在纯粹的环境利益受损的诉讼中,检察机关并无诉讼实施权。现行法律体系下,具有多重角色的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与民事诉讼中的普通原告并无二致。相关司法解释给予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特殊的身份以及程序优遇,有违平等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诉讼实施权 法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烈权益诉讼中的诉讼实施权配置问题研究——兼论保护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路径抉择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忠顺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4期44-52,共9页
英烈权益诉讼属于死者权益诉讼的特殊类型,英烈近亲属不仅享有私益性诉讼实施权,也享有公益性诉讼实施权,其提起的英烈权益诉讼属于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融合的情形。检察机关对侵害英烈权益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应当遵循谦抑原则,英烈... 英烈权益诉讼属于死者权益诉讼的特殊类型,英烈近亲属不仅享有私益性诉讼实施权,也享有公益性诉讼实施权,其提起的英烈权益诉讼属于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融合的情形。检察机关对侵害英烈权益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应当遵循谦抑原则,英烈没有近亲属或者英烈近亲属不行使公益性诉讼实施权的,检察机关才具备行使公益性诉讼实施权的条件。相对于司法保护途径而言,英烈权益的行政保护更为及时和高效,检察机关应当确立"行政公益诉讼优先于民事公益诉讼"的办案原则,并通过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私益诉讼 诉讼实施权 法定诉讼担当 行政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实施权配置的模式构建 被引量:24
8
作者 黄忠顺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91,共17页
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仅对谁有权提出或者抗辩诉讼请求问题进行静态研究,没有同时解决重复赋权引起的诉讼实施权竞合问题。而诉讼实施权配置理论不仅从动态的角度重新归纳和拓展赋权模式,还对赋权模式引发的复数诉讼实施权竞合问题的解决... 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仅对谁有权提出或者抗辩诉讼请求问题进行静态研究,没有同时解决重复赋权引起的诉讼实施权竞合问题。而诉讼实施权配置理论不仅从动态的角度重新归纳和拓展赋权模式,还对赋权模式引发的复数诉讼实施权竞合问题的解决进行模式构建。诉讼实施权的赋权模式可以区分为实体法定赋权、实体意定赋权、程序法定赋权、程序意定赋权等四种基本模式。固有诉讼实施权与新设诉讼实施权之间的关系协调模式可以区分为替代性诉讼实施权配置模式与共享性诉讼实施权配置模式,而复数新设诉讼实施权的关系协调模式可以分为排他性诉讼实施权配置模式和复合性诉讼实施权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实施权 当事人适格 法定诉讼担当 意定诉讼担当 诉讼信托
原文传递
诉讼实施权配置的基本范畴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忠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83,共12页
诉讼实施权配置现象无法完全通过民事权利配置理论得以阐释,亟需从程序法的角度探析诉讼实施权非常态配置的基本原理。诉讼实施权配置的实质内涵在于保障权利主体积极自由、义务主体与不特定主体消极自由以及提高司法资源运用效益。诉... 诉讼实施权配置现象无法完全通过民事权利配置理论得以阐释,亟需从程序法的角度探析诉讼实施权非常态配置的基本原理。诉讼实施权配置的实质内涵在于保障权利主体积极自由、义务主体与不特定主体消极自由以及提高司法资源运用效益。诉讼实施权配置理论的运用有助于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个别诉讼与集体诉讼相协作、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相融合、正当程序保障与纠纷解决效率相兼顾。诉讼实施权配置存在实体法定赋权、实体意定赋权、程序法定赋权、程序意定赋权等四种模式。诉讼实施权非常态配置与传统民事诉讼制度之间的协调机制应当成为诉讼实施权配置理论构建不可或缺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实施权 形式当事人 实质当事人 诉讼担当 当事人适格
原文传递
公益性诉讼实施权配置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忠顺 李琛 《探求》 2013年第4期25-33,共9页
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创设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该规定受到"宜粗不宜细"立法思路的影响而显得过于原则,尤其是对"机关"、"有关组织"依据法定诉讼担当法理而分别享有的公益性诉讼实施权之间的关系尚未... 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创设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该规定受到"宜粗不宜细"立法思路的影响而显得过于原则,尤其是对"机关"、"有关组织"依据法定诉讼担当法理而分别享有的公益性诉讼实施权之间的关系尚未有明确规定。基于法经济学"成本—效率"分析结果,在公益诉讼实施权的顺位方面,检察机关应优先于行政机关,而行政机关优先于有关组织,并可考虑增设与本案诉讼标的不存在直接利害关系的民众作为最后顺位诉讼实施权人。为了贯彻法经济学基本原理在纠纷解决学领域的运用,宜鼓励备位诉讼实施权人以适当的方式参加到诉讼程序中,并允许被告在主位诉讼中提起不侵权确认之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性诉讼实施权 法经济学范式 波斯纳定理 霍布斯定理
原文传递
金融产品僵局复合利益保护视角下公益诉讼实施权主体辅助参诉机制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萌萌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随着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金融消费公共利益的保护至关重要。公共利益的损害始于私益的损害,当个人利益或个人权利受侵害现象具有经济秩序或者社会正义的普遍性和典型性意义时,转化为公... 随着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金融消费公共利益的保护至关重要。公共利益的损害始于私益的损害,当个人利益或个人权利受侵害现象具有经济秩序或者社会正义的普遍性和典型性意义时,转化为公共利益。因此,当私益受到损害转化为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私益的损害,亦存在公共利益受损的可能,在尚未达到公共利益时即为复合利益。单纯的私益诉讼程序可以保护金融消费者私益不受损害,但难以达到保护公共利益的效果,金融消费领域公益诉讼虽然作为保护金融公共利益的方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但由于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次生性、隐匿性强,仅依靠公益诉讼程序保护公共利益往往存在滞后性。因此,复合利益的保护既是私益和公益保护的空白地带,亦是金融消费公共利益保护的潜在发现阶段。金融产品的僵局状态正是处于私益向公益的转化期,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产品僵局下的救济现状,对金融消费领域利益再界定为私益、公益和复合利益,并试图探索复合利益下的救济路径。长久以来,以公益诉讼预决事实支持私益诉讼延续展开的观点已获得较为持久和深入的学术探讨,并为司法解释所认可[1],但反向地借由私益诉讼实现对公共利益救济的思路却罕有学者关注。笔者通过在私益诉讼中引入公益诉讼实施权主体辅助参诉,在保护复合利益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公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产品僵局 复合利益 公益诉讼实施权主体辅助参诉
原文传递
再论诉讼实施权的基本界定 被引量:21
12
作者 黄忠顺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82,共15页
域外法治国家和地区均从宪法的高度保障公民诉诸诉讼的裁判请求权,并在民事诉讼法上具体保障当事人的诉讼实施权。诉讼实施权与裁判请求权、当事人适格、诉的利益、纠纷管理权等之间的关系需要厘清,诉讼实施权应界定为为了保护本人或者... 域外法治国家和地区均从宪法的高度保障公民诉诸诉讼的裁判请求权,并在民事诉讼法上具体保障当事人的诉讼实施权。诉讼实施权与裁判请求权、当事人适格、诉的利益、纠纷管理权等之间的关系需要厘清,诉讼实施权应界定为为了保护本人或者他人的实体权益,具备诉的利益的纠纷管理权主体以自己的名义主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或者特定法律事实的权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实施权 当事人适格 诉的利益 纠纷管理
原文传递
间接利害关系人诉讼实施权配置模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忠顺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76,共15页
间接利害关系人通常只能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活动,但直接利害关系人缺位、怠于行使诉讼实施权或者其提起的诉讼案件已经审结的,间接利害关系人的实体权益无法通过依附型诉讼实施权获得司法救济。立法机关认为确有必要向间接利害关系... 间接利害关系人通常只能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活动,但直接利害关系人缺位、怠于行使诉讼实施权或者其提起的诉讼案件已经审结的,间接利害关系人的实体权益无法通过依附型诉讼实施权获得司法救济。立法机关认为确有必要向间接利害关系人提供司法救济但又无法合理期待直接利害关系人将诉讼实施权移转给间接利害关系人的,只能考虑采取独立型诉讼实施权的法定配置模式。独立型诉讼实施权的法定配置模式需要遵循比例原则,在创设型赋权与代位型赋权、形式赋权与实质赋权、实体赋权与程序赋权之间进行合理权衡,并妥善处理复数新设诉讼实施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利害关系 公益诉讼 诉讼实施权 代位诉讼 撤销诉讼
原文传递
论我国当事人适格的判断——兼谈《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的解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国欣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规定的“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本质上是实体当事人概念,这使得我国当事人适格的研究背景与德日颇为不同。从当事人适格的理论功能看,现有研究将第122条第1项解读为我国当事人适格标准是不妥当的;只有...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规定的“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本质上是实体当事人概念,这使得我国当事人适格的研究背景与德日颇为不同。从当事人适格的理论功能看,现有研究将第122条第1项解读为我国当事人适格标准是不妥当的;只有对《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进行低阶化解释,我国才有探讨当事人适格的理论空间。从文义和体系的角度解释《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项的“本案”和“利害关系”,可以有效降低我国的起诉条件,并创造出当事人适格探讨的理论空间。以比较法上当事人适格判断标准的四个学说为基础,结合我国现代型诉讼的处理模式,可分析并论证管理处分权说作为我国当事人适格判断标准的妥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适格 正当当事人 利害关系 诉讼实施权 管理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复数侵权责任主体间的法定诉讼担当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建国 黄忠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侵权责任形态的设置是我国侵权责任法实现填补受害人损失、预防损害再发生、惩罚恶意侵权人以及保障行为自由等多重功能的关键所在。立法者在《侵权责任法》中煞费苦心构建的数人侵权责任形态体系却因程序法配套理论研究滞后而难以在司... 侵权责任形态的设置是我国侵权责任法实现填补受害人损失、预防损害再发生、惩罚恶意侵权人以及保障行为自由等多重功能的关键所在。立法者在《侵权责任法》中煞费苦心构建的数人侵权责任形态体系却因程序法配套理论研究滞后而难以在司法实践中得以贯彻执行。在解释论上,法定诉讼担当的运用能够在坚持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基础,兼顾一次性纠纷解决理念的实现与复数侵权责任主体最低限度程序正义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主体 诉讼实施权 法定诉讼担当 程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者权益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忠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9,共9页
死者权益诉讼并非为了死者利益,而是为了死者近亲属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死者近亲属享有诉讼实施权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其继承了死者生前取得但尚未来得及行使的侵权请求权及其自身因侵权行为而受有损失。该诉讼实施权的行使往往兼具私... 死者权益诉讼并非为了死者利益,而是为了死者近亲属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死者近亲属享有诉讼实施权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其继承了死者生前取得但尚未来得及行使的侵权请求权及其自身因侵权行为而受有损失。该诉讼实施权的行使往往兼具私人执法属性。实际垫付人对侵权人、死者近亲属享有请求偿还必要费用的请求权基础极为复杂,但其享有诉讼实施权的正当性基础均体现为其系实体权利归属主体。公益代表人属于职务当事人,构成补充性法定诉讼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 诉讼实施权 法定诉讼担当 法定诉讼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理论反思与规范解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国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6,共10页
出于公益维护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证券诉讼规定》时,为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添加了许多公益色彩。“公益目标”和“私益内核”的双重影响,使得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性质不明,不仅导致投保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界限不清,... 出于公益维护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证券诉讼规定》时,为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添加了许多公益色彩。“公益目标”和“私益内核”的双重影响,使得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性质不明,不仅导致投保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界限不清,还导致特别代表人诉讼和普通代表人诉讼的关系紧张。以民事诉讼学界对“公共利益”“私益诉讼维护公益”的研究为依据,可论证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性质是私益诉讼。在此基础上,一方面,结合任意诉讼担当理论,可准确界定特别代表人诉讼中法院、投保机构和投资者的关系,厘清投保机构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界限,并重新解释《证券诉讼规定》第21条和第22条。另一方面,结合普通共同诉讼理论,可重新界定并消除特别代表人诉讼和普通代表人诉讼的紧张关系,并重新解释《证券诉讼规定》第32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纠纷 共同诉讼 代表人诉讼 诉讼担当 诉讼实施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起诉顺位的设置
18
作者 郑璐璐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5-42,共8页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了公益诉讼的客观范围,列举并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但并未明确诸适格原告之间的起诉顺位。为应对由此造成的诉讼程序启动困难、诉讼资源分配不当和有碍法律体系内在协调性...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了公益诉讼的客观范围,列举并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但并未明确诸适格原告之间的起诉顺位。为应对由此造成的诉讼程序启动困难、诉讼资源分配不当和有碍法律体系内在协调性等风险,应当将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起诉顺位明确为“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检察机关”,以提升民事公益诉讼这一救济路径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民事公益诉讼 起诉顺位 诉讼实施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诉讼担当的类型化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肖建国 黄忠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4-62,共9页
在我国,任意诉讼担当理论上的研究尚还没有全面展开,这必然导致在理论运用层面存在诸多疑难问题有待于学者加以解决。同时,由于任意诉讼担当理论本身处于理论模糊阶段,因而对任意诉讼担当的适用进行系统化研究的时机尚不成熟。基于此,... 在我国,任意诉讼担当理论上的研究尚还没有全面展开,这必然导致在理论运用层面存在诸多疑难问题有待于学者加以解决。同时,由于任意诉讼担当理论本身处于理论模糊阶段,因而对任意诉讼担当的适用进行系统化研究的时机尚不成熟。基于此,我们只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个案层面对任意诉讼担当适用的类型化问题进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任意诉讼担当 诉讼实施权 团体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角色困境及其合理解脱--以2018年《检察公益诉讼解释》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占善刚 王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105,共8页
检察机关一般通过"抗诉"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以实现民事法律监督职能,但因立法赋予其民事公益诉讼直接起诉资格而引发了角色冲突。司法解释虽将检察机关定位为"公益诉讼起诉人",但这绝非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之应然结果。... 检察机关一般通过"抗诉"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以实现民事法律监督职能,但因立法赋予其民事公益诉讼直接起诉资格而引发了角色冲突。司法解释虽将检察机关定位为"公益诉讼起诉人",但这绝非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之应然结果。公益诉讼中若存在不特定多数之受害人,应肯认检察机关基于任意诉讼担当形成的"原告"身份;若不存在受害人而仅为维护将来之扩散利益,检察机关乃是固有的当事人适格。基于民事诉讼构造之原理,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过程中不得以国家强制力作为证据方法;而以受害人是否实际存在为标准重塑检察机关诉讼实施权的来源及实现方式,是走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角色困境之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检察公益诉讼解释》 角色困境 原告 扩散利益 诉讼担当 诉讼实施权 重复起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