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代州县诉讼结构的成因
1
作者 邓建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72,217,共13页
清代健讼之风加剧,贱讼与健讼成为州县诉讼的矛盾性结构。该诉讼结构受高调的儒家意识形态支配,私人利益在官场话语中缺乏应有地位,为维持私人利益而启动的诉讼容易失去正当性。首先,在官方表达中,出色官员总是比法制和组织机制重要,似... 清代健讼之风加剧,贱讼与健讼成为州县诉讼的矛盾性结构。该诉讼结构受高调的儒家意识形态支配,私人利益在官场话语中缺乏应有地位,为维持私人利益而启动的诉讼容易失去正当性。首先,在官方表达中,出色官员总是比法制和组织机制重要,似乎只要“得人”,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其次,受州县官过度集权的影响,“一人政府”模式下正印官无力及时审结大量案件;再次,受“薄赋敛”的财税政策支配,州县衙门长期缺乏足够司法经费,无力应对诉讼量暴增的局面。官方对民众健讼之风的压制成为案件尘积困境下的贱讼策略。但官员对健讼之道德评判掩盖制度僵化的缺陷,制度之反思、调整与优化缺乏动力,州县诉讼的对立结构持续存在并日益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贱讼 健讼 诉讼结构 州县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一个亟待澄清的概念 被引量:3
2
作者 孙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8-57,共10页
我国在共时性语境下展开的刑事诉讼结构研究容易遮蔽一个历时性形成的问题:现代刑事诉讼结构与其理论基础浑然一体,其制度表达服务于西方由来已久的程序正义观;我国当下的刑事诉讼结构与我国的理论传统在整体上也是协调一致的,其制度表... 我国在共时性语境下展开的刑事诉讼结构研究容易遮蔽一个历时性形成的问题:现代刑事诉讼结构与其理论基础浑然一体,其制度表达服务于西方由来已久的程序正义观;我国当下的刑事诉讼结构与我国的理论传统在整体上也是协调一致的,其制度表达基本上服务于我国当下日遭否定的实体本位说。家庭本位观决定了我国古代刑事诉讼中追诉者对被追诉者进行追诉、审问的两面结构。集体优位观决定了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国家专门机关对被追诉者进行犯罪追诉的简单结构和当下刑事诉讼的畸形结构。我国当下的刑事诉讼结构亟待实现现代化,需要充分确立被追诉者的基本权利,取消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的监督权,在审判前程序中确立中立性裁判者的法律地位,实现追诉权与裁判权的分离。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现代化需要以"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结构 两面结构 简单结构 畸形结构 刑事诉讼结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结构再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葛天博 胡俊华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45-146,共2页
诉讼目的内在动机与价值追求造就了诉讼结构必然成为诉讼法学研究对象的逻辑结果。行政诉讼作为我国三大诉讼之一,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实现方式,由于参加行政诉讼的主体的前在特别地位殊差,使得重新剖析和认识行政诉讼结构,成为行政诉讼... 诉讼目的内在动机与价值追求造就了诉讼结构必然成为诉讼法学研究对象的逻辑结果。行政诉讼作为我国三大诉讼之一,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实现方式,由于参加行政诉讼的主体的前在特别地位殊差,使得重新剖析和认识行政诉讼结构,成为行政诉讼领域首先要梳理的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结构 行政诉讼结构 权利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目的新论——以行政诉讼结构转换为维度 被引量:19
4
作者 谭宗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6,共7页
行政诉讼目的是国家基于行政诉讼性质所确立的制度目标,它具有可预期性、人为设计性等特点。而行政诉讼性质由行政诉讼结构所决定。在行政诉讼结构转换中,作为行政诉讼主体结构部分的原告和法院以及被告、行政主体通过身份转换,对行政... 行政诉讼目的是国家基于行政诉讼性质所确立的制度目标,它具有可预期性、人为设计性等特点。而行政诉讼性质由行政诉讼结构所决定。在行政诉讼结构转换中,作为行政诉讼主体结构部分的原告和法院以及被告、行政主体通过身份转换,对行政诉讼目的的构建产生根本性的功能意义。通过对四重关系的考察和行政诉讼结构转换的阐述,本文论述了行政诉讼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目的 行政诉讼结构 四重关系 身份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刑事诉讼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裴苍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40,共4页
从1964年美国法学家赫伯特·帕卡发表“刑事程序的两个模式”一文以来,距今已整整三十年。三十午间,刑事诉讼的结构问题一直是各国诉讼法学界研究的重点。帕卡所提出的两个模式是指“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所谓“犯罪... 从1964年美国法学家赫伯特·帕卡发表“刑事程序的两个模式”一文以来,距今已整整三十年。三十午间,刑事诉讼的结构问题一直是各国诉讼法学界研究的重点。帕卡所提出的两个模式是指“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所谓“犯罪控制模式”是把刑事程序的重心放在抑制犯罪、维护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益上。在这一模式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程序 三角结构 刑事诉讼结构 三方组合 审判机关 被告人 大程序 线结构 刑事司法程序 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被害人主体性与诉讼结构关系思辨 被引量:2
6
作者 贲国栋 秦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9,共5页
被害人主体性价值是刑事诉讼制度走向文明和民主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被害人主体性与现代刑事诉讼控辩平等对抗、审判居中裁判的诉讼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之处。为此,应当赋予被害人相对独立的诉讼地位,并通过制度设计,协调其与控诉机... 被害人主体性价值是刑事诉讼制度走向文明和民主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被害人主体性与现代刑事诉讼控辩平等对抗、审判居中裁判的诉讼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之处。为此,应当赋予被害人相对独立的诉讼地位,并通过制度设计,协调其与控诉机关之间的配合与制约关系,并与被告人有关正当程序权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主体性 诉讼结构 诉讼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双三角诉讼结构下被害人的量刑参与 被引量:4
7
作者 雷连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8,共4页
以定罪与量刑作为逻辑划分的双三角诉讼结构,在保留控、辩、审三方基本诉讼架构的同时,突显了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分离,实现了量刑程序的诉讼化,提升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从诉讼对抗性、被害影响陈述、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等各方面... 以定罪与量刑作为逻辑划分的双三角诉讼结构,在保留控、辩、审三方基本诉讼架构的同时,突显了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分离,实现了量刑程序的诉讼化,提升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从诉讼对抗性、被害影响陈述、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等各方面来看,双三角结构下被害人量刑参与具有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角诉讼结构 被害人 定罪与量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案登记制下民事初次送达程序研究——基于一审普通程序初次送达诉讼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邬小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148,共9页
作为"审理前的准备"程序中的一个法定步骤,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正受到来自立案程序改革以及庭前准备程序改革的双重冲击。"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前置"的程序样式开始在各地法院改革中初见端倪。现行法框架下的起诉与... 作为"审理前的准备"程序中的一个法定步骤,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正受到来自立案程序改革以及庭前准备程序改革的双重冲击。"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前置"的程序样式开始在各地法院改革中初见端倪。现行法框架下的起诉与受理制度由于缺乏初次送达程序的支撑仍旧保持着法院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内核,体现的是原告与法院之间双边的审判法律关系。现行的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构造两造之间对抗性程序、筛选和分流案件等核心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在内容上前后矛盾,不仅使得起诉条件中"被告的条件"的认定标准变动不居,也使得民事初次送达程序与起诉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易变性的特质。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两造之间诉讼风险分配上体现的是"以原告为本位"的立法体例,有违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登记制 民事初次送达程序 诉讼结构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起诉与受理制度 诉讼风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诉讼结构 被引量:4
9
作者 荣晓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8-55,共8页
我国民事诉讼结构理论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正确认识。民事诉讼社会性的增强、民事诉讼模式论研究的启示和我国民事司法环境现状存在的缺陷都表明,我国民事诉讼一审普通程序的诉讼结构,应当是以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 我国民事诉讼结构理论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正确认识。民事诉讼社会性的增强、民事诉讼模式论研究的启示和我国民事司法环境现状存在的缺陷都表明,我国民事诉讼一审普通程序的诉讼结构,应当是以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作互动为基础、以检察院专门监督为保障的放射状诉讼结构。这种诉讼结构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民事诉讼基本法律关系,推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和我国民事检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状诉讼结构 民事诉讼 协作互动 专门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修改应以调整诉讼结构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进保 张宇琼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6-62,共7页
我国刑事诉讼结构一直呈现强职权主义倾向。为改变这一模式下控、辩、审三种职能失衡所进行的庭审方式改革,又带来侦查、起诉结构中的强职权主义与审判结构中的弱当事人主义之间的冲突。据此,刑事诉讼法修改应继续将调整诉讼结构作为切... 我国刑事诉讼结构一直呈现强职权主义倾向。为改变这一模式下控、辩、审三种职能失衡所进行的庭审方式改革,又带来侦查、起诉结构中的强职权主义与审判结构中的弱当事人主义之间的冲突。据此,刑事诉讼法修改应继续将调整诉讼结构作为切入点,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把改革向前延伸,以构建完善和谐的新型诉讼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结构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折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结构与社会环境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贵翔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9-94,共6页
刑事诉讼结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的传统文化、国民性格、政治制度、司法组织制度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贱诉讼、轻权利、有罪推定、家长制、中庸之道等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以及中国人的过分忍耐、消极避世、崇古、顺从... 刑事诉讼结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的传统文化、国民性格、政治制度、司法组织制度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贱诉讼、轻权利、有罪推定、家长制、中庸之道等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以及中国人的过分忍耐、消极避世、崇古、顺从等消极方面的传统人格,都制约着中国刑事诉讼结构的设计;政治权力的运作机制与刑事诉讼结构却是一致的;刑事诉讼结构的正常运行也需要相应的法院、检察机关、律师等组织制度的保障。因此,以刑事诉讼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中国现行审判方式的改革应当考虑诸种社会环境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结构 政治权力 中庸之道 传统文化 检察官 检察机关 辩护律师 政治制度 社会环境 法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抗诉监督的诉讼结构——以新民事诉讼法为背景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小海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8-215,共8页
民事抗诉监督的诉讼结构问题涉及到对民事抗诉制度的合理性评价,值得深入研究。"四边形结构论"、"三棱锥结构论"和"棱形结构论"等现有理论,都存在类似的思维定势上的基本不足。民事审判检察监督其实属于... 民事抗诉监督的诉讼结构问题涉及到对民事抗诉制度的合理性评价,值得深入研究。"四边形结构论"、"三棱锥结构论"和"棱形结构论"等现有理论,都存在类似的思维定势上的基本不足。民事审判检察监督其实属于概括性意涵,通过民事抗诉制度得到整体表达与功能实现,民事抗诉监督结构分析应当直接面向民事抗诉制度之整体,无需预设所谓检法之间的"监督线"。新民事诉讼法框架下,民事抗诉制度之整体属于五阶构造。前四阶属于检察阶段,其为申请抗诉一方当事人和被申请一方当事人平等对立、检察机关居中审查的等腰三角形关系结构。第五阶属于审判阶段,其为当事人两造对席、法院居中审判的等腰三角形关系结构,检察机关在审判阶段的程序角色是形式性的而非实质性的。总之,民事抗诉监督的诉讼结构为"双等腰三角形"结构。这一结构符合诉讼结构的原型,同样具备公正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抗诉 法律监督 制度构造 诉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我国行政诉讼结构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炉安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2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 诉讼结构 当事人主义 职权主义 调查权 法国行政法院 法官 人民法院 行政权 行政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刑事诉讼结构——一个亟待澄清的概念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记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94-101,共8页
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自由主义。西方自由主义决定了现代刑事诉讼结构中逐步实现了追诉权与裁判权的严格分离,被追诉者的基本权利得到立法确认并最终由中立的裁判者予以落实。在现代刑事程序中,被追诉者成为诉讼主体,他的... 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自由主义。西方自由主义决定了现代刑事诉讼结构中逐步实现了追诉权与裁判权的严格分离,被追诉者的基本权利得到立法确认并最终由中立的裁判者予以落实。在现代刑事程序中,被追诉者成为诉讼主体,他的诉讼利益获得承认,以往的国家利益出现分化,构成了以被追诉者诉讼利益为核心的分层结构。被追诉者的诉讼利益始终要高于追诉方代表的国家或社会利益、裁判方代表的公正利益,形成了现代刑事诉讼的利益结构。不同的诉讼利益由不同的主体来维护,各方主体以权利制约权力、权力约束权力的方式参与到刑事诉讼的主要过程和关键环节中来,利益结构决定了主体上的"三方结构"和主体间的行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自由主义 现代刑事诉讼结构 被追诉者的诉讼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事诉讼结构理论的考察和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恒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92,共7页
以诉讼行为为主线的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结构理论,是一种凸显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理想类型。我国形成中的当事人主导型民事诉讼结构理论,借鉴了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结构理论的许多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应保障人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司法体制改... 以诉讼行为为主线的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结构理论,是一种凸显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理想类型。我国形成中的当事人主导型民事诉讼结构理论,借鉴了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结构理论的许多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应保障人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司法体制改革需要,应建构弘扬人文精神,证明———判断为基本范畴的民事诉讼结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类型 诉讼行为 证明-判断 人文精神 民事诉讼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影响下行政公益诉讼结构重塑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达奇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7期103-116,共14页
行政公益诉讼相关问题研究已成为诉讼制度领域新的学术支撑点,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行政公益诉讼迎来了新的转型,但是既有的观点多是从公益诉讼孤立制度出发得出问题与对策,而忽略了国家监察体制与行政公益诉讼两大几乎同时进... 行政公益诉讼相关问题研究已成为诉讼制度领域新的学术支撑点,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行政公益诉讼迎来了新的转型,但是既有的观点多是从公益诉讼孤立制度出发得出问题与对策,而忽略了国家监察体制与行政公益诉讼两大几乎同时进行的重大改革之间的关联,造成众多理论上的误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直接引发检察机关职权大幅度调整,可能导致检察机关的权力弱化、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地位下降以及案件数量不足等问题,但从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却可通过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回应,抓住行政公益诉讼改革的契机不断扩充监督职能实质内涵,以减少权力转移后造成的波动。为此,需要重塑行政公益诉讼结构,以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其结构重塑的理论基础,从确立司法公诉职权中心定位、将行政公益诉讼调查权调整至国家监察机关、重新厘定检察监督权、加强行政公益诉讼中个人利益保护等方面进行结构再造,以保证行政公益诉讼最佳效应的发挥,进而让行政公益诉讼结构回归正常轨道,以冀实现公益诉讼自身价值与程序价值的有效结合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 行政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诉讼结构 司法公诉 公共选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审判改革之诉讼结构调整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0-72,共3页
八十年代末期,我国法院系统开始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探索。改革的动因主要是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民事审判领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事案件总数逐年增加,特别是涉及财产关系性质... 八十年代末期,我国法院系统开始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探索。改革的动因主要是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民事审判领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事案件总数逐年增加,特别是涉及财产关系性质的经济纠纷的比重逐渐增大;二是法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结构 当事人 民事审判改革 法院 主导型 辩论原则 诉讼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程序 处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结构研究——一种结构主义的考察维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宗泽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9年第2期338-345,共8页
一、行政诉讼结构的概念与价值行政诉讼结构是"指由解决行政纠纷这一诉讼目的所决定的并由主要诉讼程序所体现的原告、被告、裁判者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①它是行政诉讼活动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在诉讼进程中的每... 一、行政诉讼结构的概念与价值行政诉讼结构是"指由解决行政纠纷这一诉讼目的所决定的并由主要诉讼程序所体现的原告、被告、裁判者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①它是行政诉讼活动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在诉讼进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或环节中控方、辩方和裁判方依据诉讼法则所呈现的权利义务配置关系",②决定了行政诉讼制度的基本构架和整个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运行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机关 刑事诉讼结构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 行政权 行政诉讼 结构主义 结构研究 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假诉讼的模型化识别及防范治理——基于诉讼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嵘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5-60,85,共7页
民事诉讼领域里虚假诉讼所涉及的诉讼结构主体,包括原被告、审判方以及关联方:监督方、律师、受害第三者。虚假诉讼原告的直接目的是取得法院生效的民事判决或调解书,最终目的是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虚假诉讼标的基本表现为财产权纠... 民事诉讼领域里虚假诉讼所涉及的诉讼结构主体,包括原被告、审判方以及关联方:监督方、律师、受害第三者。虚假诉讼原告的直接目的是取得法院生效的民事判决或调解书,最终目的是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虚假诉讼标的基本表现为财产权纠纷;虚假诉讼缺乏真实意义上的诉讼理由。虚假诉讼内涵的七大识别点,显露于构筑其模型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防范与治理虚假诉讼,要通过立法与制度,规范诉讼主体、审判方和律师,加强检察机关对虚假诉讼的监督,健全对受害第三者的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结构 虚假诉讼 模型识别 防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及其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传轩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4-46,共3页
在刑事诉讼结构这一问题的研究上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笔者认为 ,我国在刑事诉讼结构上应以职权主义模式为主、当事人主义模式为辅 ,要充分吸收两大模式的长处 ,尽快建立起一种有自己特色、科学合理的新型刑事诉讼结构模式。
关键词 刑事诉讼结构 模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