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易金属气管套管试堵管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戴琳 王红 黄媛媛 《中国临床护理》 2022年第9期594-594,共1页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为了解除呼吸困难而施行的一种常见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中。由于气管切开术后,可能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气管软骨环塌陷等多种并发症[1],因此,当患者术后病情平稳,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时,可...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为了解除呼吸困难而施行的一种常见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中。由于气管切开术后,可能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气管软骨环塌陷等多种并发症[1],因此,当患者术后病情平稳,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减少时,可考虑早期拔除气管套管。拔除金属气管套管前需要进行堵管试验,以测试患者呼吸功能是否正常。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堵管材料为橡皮塞、引流袋接头、输液器莫菲氏滴管或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黑色活塞等。但是,由于临床上不同患者所用金属气管套管的型号不同,常出现堵管材料与气管套管不匹配的现象,存在堵管不严密、漏气,经常因为患者剧烈咳嗽将堵管物喷出脱落。另外,在堵管过程中患者还易出现憋闷、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开放气道,以免导致窒息[2]。针对以上情况,科室自行设计了一种简易金属气管套管试堵管装置,该堵管装置制作简单,安全方便,效果可靠。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金属气管套管 试堵管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佩丽 罗在琼 潘爱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3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堵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堵管材料(用棉签... 目的观察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3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堵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堵管材料(用棉签外缠绕胶布后消毒)进行直接堵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拔管的例数和平均气管切开带管天数。结果观察组成功拔管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的平均带管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更适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堵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 气管切开 堵管 拔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切试堵管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气切拔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玲 蓝德祥 +1 位作者 官琦 王群有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0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气切)手术后拔管困难,通过试堵管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气切拔管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0例脑外伤后气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气切)手术后拔管困难,通过试堵管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气切拔管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0例脑外伤后气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试堵管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试堵管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拔管成功率及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拔管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拔管时间(2.28±1.09)d短于对照组的(3.32±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切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需要进行拔管,而拔管前进行试堵管训练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缩短患者拔管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试堵管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套管患者试堵管可调帽塞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金慧玉 黄建萍 黄叶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6期729-730,共2页
气管切开术( traceotomy )系切开颈段气管前壁,使患者经过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是临床治疗和抢救重危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而采用的重要急救技术。通过气管切开,可以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或取出不能经喉... 气管切开术( traceotomy )系切开颈段气管前壁,使患者经过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是临床治疗和抢救重危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而采用的重要急救技术。通过气管切开,可以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或取出不能经喉取出的较大的气管内容物,它使得气道开放,有利于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气管内滴药、加压给氧等,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取得重危患者救治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气管切开后,在患者脱离重危期病情好转,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前,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对气管切开套管进行逐渐试堵管,试堵管的目的在于观察患者是否可以脱离气管切开套管,安全顺利的过渡到正常的口鼻呼吸,最终封闭气管切开创口。试堵管过程中,常需密切观察24~72 h,在患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无咳嗽发热症状时方可拔管[2]。试堵管是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一项重要的环节。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用于气管切开套管试堵管的规范器械,大多采用自制的软木塞、橡皮塞、棉纤头及利用无菌安瓿、胃管帽等作为气管切开套管试堵管器械使用[3-4]。但是,软木塞或橡皮塞自行制作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棉纤头易产生棉絮纤维刺激呼吸道引起患者呛咳,以上代用物品都有掉入气管内的危险,既不规范也无法达到无菌的要求,且不能根据需求准确的调整试堵管管面积的大小,不利于提高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存在着医疗护理的差错事故隐患。因此,有必要针对气管切开套管试堵管方法和器械进行改进。本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研究的气管切开套管试堵管可调帽塞,结构简单、可根据临床医疗护理需求,直接套接在气管切开套管外口上,用以准确的调整气管切开套管的试堵管面积大小,提高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提升重危救治质量,增加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推广 气管切开套管 通气量 试堵管 可调帽塞
原文传递
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曲胜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9年第3期18-18,共1页
研究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临床资料,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前,采用传统的堵管材料直接进行堵管,观察组患者则... 研究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临床资料,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前,采用传统的堵管材料直接进行堵管,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堵管,将两组患者的拔管成功率和平均带管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拔管成功率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平均带管时间(24.79±1.64)d短于对照组的(29.78±2.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堵管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拔管成功率,缩短患者的带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 气管切开 堵管 拔管成功率 带管时间
原文传递
假性堵管试漏技术和空冷双堵管技术在加氢装置高压空冷上的应用
6
作者 刘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年第20期190-191,共2页
本文通过介绍Ⅱ加氢裂化装置高压空冷泄漏的处理过程,创新性地提出了高压空冷的假性堵管试漏技术和空冷双堵管技术,为加氢装置高压空冷的泄漏处理提供了完整的、可靠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加氢 高压空冷 假性堵管漏技术 空冷双堵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患者堵管材料的改进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静 王建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9期93-94,共2页
目的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率。方法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堵管问题一直是护理工作比较关注的,传统的堵管方法存在很多缺陷,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堵管的材料,能够克服传统堵管材料的缺陷,使气管切开患者得到很好的堵管,减少堵管并发症,改善... 目的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率。方法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堵管问题一直是护理工作比较关注的,传统的堵管方法存在很多缺陷,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堵管的材料,能够克服传统堵管材料的缺陷,使气管切开患者得到很好的堵管,减少堵管并发症,改善预后。结果通过对试堵管材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堵管的安全性及拔管的成功率(90.67%)。结论改进的气管切开堵管材料是有效的、可靠的、安全的、确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试堵管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套管堵管中一种新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程芳 陈希兰 胡健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30期4332-4333,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血凝酶瓶塞制作堵管用具在血凝酶瓶塞进行气管切开处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31日27例气管套管堵管患者使用新式堵管器进行渐进式堵管,观察堵管效果,作为创新组;另取2016年前使用传统堵管器材... 目的探讨利用血凝酶瓶塞制作堵管用具在血凝酶瓶塞进行气管切开处堵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31日27例气管套管堵管患者使用新式堵管器进行渐进式堵管,观察堵管效果,作为创新组;另取2016年前使用传统堵管器材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插管到拔管的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创新组均未出现以前咳出、木屑棉签絮刺激呼吸道引起呛咳、呼吸困难等不适反应,堵管成功,顺利拔管;对照组中咳出2例、木屑刺激呼吸道呛咳2例、呼吸困难1例,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创新组插管到拔管时间为(2.1±0.8)d,短于对照组的(4.5±1.2)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管前的试堵管应用新式堵管器进行渐进式堵管操作方便、取材方便、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节约成本及不必要的开支,可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套管 试堵管 新式堵管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堵管技术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佩丽 洪静芳 +2 位作者 龚孝军 王重菇 宋倩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堵管技术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因颅脑疾病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直接拔管技术组20例、常规拔管技术组20例、个性化堵管技术组20例。直接拔管技术组在病人... [目的]探讨个性化堵管技术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因颅脑疾病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直接拔管技术组20例、常规拔管技术组20例、个性化堵管技术组20例。直接拔管技术组在病人具备拔管指证后直接拔管;常规拔管技术组在病人具备拔管指证后按常规先试堵管24~48h后再拔管;个性化堵管技术组在病人没有达到拔管指证前,但达到试堵管指证时即改变吸氧途径并实施试堵管,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实施个性化的堵管流程后再拔管。拔管后对3组病人拔管后的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SpO2)、再次插管率、气管套管带管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个性化堵管技术组病人呼吸困难发生率、SpO2<90%发生率分别为0,5%,带管时间为(15.00±5.27)d;直接拔管技术组呼吸困难发生率、SpO2<90%发生率分别为30%、50%,带管时间为(29.00±4.10)d;常规拔管技术组呼吸困难发生率、SpO2 <90%发生率分别为15%、30%,带管时间为(23.00±4.31)d,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堵管技术可有效缩短气管切开病人的带管时间,减少拔管对病人呼吸的影响,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堵管技术 拔管 试堵管装置 呼吸困难 带管时间 血氧饱和度 再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对其堵管期间通气潜力及堵管时间的影响
10
作者 郑景森 唐永红 +1 位作者 刘小亚 盛志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5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究对接受试堵管处理的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对其堵管期间通气潜力及堵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医院康复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68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探究对接受试堵管处理的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对其堵管期间通气潜力及堵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医院康复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68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4例/组)。在为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套管前,对其均进行试堵管处理。在进行试堵管处理期间,对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的堵管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堵管时间、通气潜力指标(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生存质量、气管拔管的成功率、感染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深吸气量、生存质量评分、气管拔管的成功率、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堵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试堵管处理的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的效果较好,可减短其堵管时间,降低其感染率,提高其通气潜力、气管拔管的成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堵管处理 气管切开 呼吸训练 通气潜力 堵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