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宋中兴诗人群体论纲
1
作者 曾维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6,共6页
顺应宋室南渡后社会经济、政治、学术文化与文学本身的发展,南宋中兴诗坛形成道学诗人、激进官宦诗人、保守官宦诗人及江湖诗人等不同诗人群体,独具体系和纲目。中兴诗人群体诗歌创作活跃,时代特色鲜明,展示出新的丰富多元的诗学面貌与... 顺应宋室南渡后社会经济、政治、学术文化与文学本身的发展,南宋中兴诗坛形成道学诗人、激进官宦诗人、保守官宦诗人及江湖诗人等不同诗人群体,独具体系和纲目。中兴诗人群体诗歌创作活跃,时代特色鲜明,展示出新的丰富多元的诗学面貌与社会文化意蕴。南宋诗歌的发展与中兴,并非少数著名作家活动的结果,而是中兴诗人群体共同创造的局面,也不仅是文学自身传承演变的结果,还与宋室南渡后近百年间社会文化变迁、士林风貌演变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中兴时期 道学诗人群体 激进官宦诗人群体 保守官宦诗人群体 江湖诗人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粤东客籍诗人群体及其创作
2
作者 郭真义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近代粤东客籍诗人群体是 19世纪末形成的一个地域性文学集团 ,它是以黄遵宪、丘逢甲为中心 ,靠共同的客家情结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维系 ,他们的诗歌创作风格各异 ,对岭南近代诗坛乃至近代文学都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 文学集团 诗派 诗人群体 近代粤东客籍诗人群体 客家情结 诗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河朔庙堂诗人群体诗学思想述略 被引量:5
3
作者 代亮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1-28,共8页
清初河朔地区的庙堂诗人,政治立场相同,宗法程朱的学术倾向亦较为接近,文字交往频繁,并且互相称誉品题,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意识。他们论诗以颂美上政为旨归,大力扬扢雅颂之音,崇尚温柔敦厚,顺应了新朝文治的现实需要,也促进了"文... 清初河朔地区的庙堂诗人,政治立场相同,宗法程朱的学术倾向亦较为接近,文字交往频繁,并且互相称誉品题,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意识。他们论诗以颂美上政为旨归,大力扬扢雅颂之音,崇尚温柔敦厚,顺应了新朝文治的现实需要,也促进了"文治"的进一步繁荣。在清初唐宋诗之争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他们固守唐诗的典范地位,对宋诗不无指摘;既认肯明代七子的成就,又破除其狭隘的视野,扩大师法范围,进而倡扬以"性情"为根柢,力求自出机杼。河朔庙堂诗人群体在诗坛的号召力,并不亚于同时同地的遗民诗人,影响了清初诗学思想发展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河朔庙堂诗人群体 诗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海宁查氏家族闺阁诗人群体——以稀见稿本《海昌查氏诗钞》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文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83,共11页
清代浙江海宁查氏家族是一个享有盛誉的文化望族,一门红妆闺秀也是一个活跃的诗歌群体。其创作题材突破传统闺阁之音,延伸到自然与社会的广袤空间,在情感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上取得新的超越,表现出觉醒的女性意识和关注民生疾苦的厚重思想... 清代浙江海宁查氏家族是一个享有盛誉的文化望族,一门红妆闺秀也是一个活跃的诗歌群体。其创作题材突破传统闺阁之音,延伸到自然与社会的广袤空间,在情感表达的深度与广度上取得新的超越,表现出觉醒的女性意识和关注民生疾苦的厚重思想内涵。其艺术风格既沿袭柔婉纤美传统,又不失清雅韶秀特质,还不时发出沉郁遒劲的变声异调。查氏家族闺阁诗人群体的创作,为研究清代女性诗歌的特点和女性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及重要的文本,其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海宁查氏家族闺阁诗人群体 《海昌查氏诗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宋中兴时期道学发展与道学诗人群体的形成 被引量:2
5
作者 曾维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29,共6页
宋室南渡前后,道学南传,至南宋中兴时期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学理层面深入拓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派;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加强对释道思想的清理,进一步巩固道学地位;在政治层面加强与政治和帝王之学的联系,强化道学内圣外王双向发展的实学性质... 宋室南渡前后,道学南传,至南宋中兴时期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学理层面深入拓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派;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加强对释道思想的清理,进一步巩固道学地位;在政治层面加强与政治和帝王之学的联系,强化道学内圣外王双向发展的实学性质;在文献层面加强道学文本的整理与传播。在道学发展过程中,道学诗人围绕学术、政治和文学上的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争鸣,形成密切的关系网络,促使道学诗人群体形成,为南宋中兴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宋诗发展演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道学 道学诗人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理学诗人群体与江西诗派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利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5,共12页
理学诗派代表了通俗化、理性化的追求,江西诗派呈现出精致化、技巧化的倾向。南渡之际,武夷理学诗人群体前期的核心人物是杨时、陈瓘,后期的核心人物是刘子翚和朱松。而李处权、张嵲等跨越两派,代表了理学诗派与江西诗派的合流。江西诗... 理学诗派代表了通俗化、理性化的追求,江西诗派呈现出精致化、技巧化的倾向。南渡之际,武夷理学诗人群体前期的核心人物是杨时、陈瓘,后期的核心人物是刘子翚和朱松。而李处权、张嵲等跨越两派,代表了理学诗派与江西诗派的合流。江西诗派的骨干成员吕本中、谢逸、曾几等本身就是理学家,理学诗人更是"宋人主理"的代表。在与江西诗人的互动中,武夷理学诗人摒弃了道学腐气,以自然清秀的诗风创立了理学诗派中的清雅一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理学诗人群体 江西诗派 陈瓘 刘子翚 吕本中 李处权 张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观官制度与北宋后期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振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148,共8页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退居许洛两地的旧党士人大多具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身份印记,有着相似的政治立场和晚年生命体验。司马光与韩维长期领任宫观官期间,分别在洛阳和许昌...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退居许洛两地的旧党士人大多具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身份印记,有着相似的政治立场和晚年生命体验。司马光与韩维长期领任宫观官期间,分别在洛阳和许昌组织了由名臣诗人构成的耆老会,逐渐将诗歌酬唱作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心。徽宗即位后,苏辙提举太平宫,卜居许昌,其宫观官身份完美地将道士、农夫、居乡官吏三种面相集合在一起,成为“颍滨遗老”形象塑造的重要元素。此后的许昌诗社是北宋具有旧党属性的最后一个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观官制度 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嵩山崇福宫 司马光 韩维 苏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观官制度与北宋后期颍昌诗人群体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振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共13页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文人居乡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制度通道,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颍昌诗人多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经历,宫观官成为他们晚年的重要身份印记。退居颍昌的“元祐党人”逐渐将诗歌酬...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文人居乡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制度通道,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颍昌诗人多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经历,宫观官成为他们晚年的重要身份印记。退居颍昌的“元祐党人”逐渐将诗歌酬唱作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心,韩维晚年领任宫观官里居颍昌期间,发起和组织了由名臣诗人构成的耆英会。徽宗即位后,苏辙提举太平宫移居颍昌,宫观官身份集合了他晚年自我写真中标举的道士、农夫、居乡官吏三种面相,并最终促成了“颍滨遗老”形象的定型。而此时由苏辙邀约的苏门成员群体追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可视为他们公布于世的归隐宣言。北宋末期活跃在颍昌地区的许昌诗社承传了这种慕陶精神和苏门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观官制度 颍昌诗人群体 嵩山崇福宫 韩维 苏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末诗人群体的聚合类型及其分化重组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7,共7页
对唐末诗人群体进行梳理与考察,可以发现,相同的生存状态是其最为关键的构成因素。应举、归隐、入幕、为官是唐末诗人最为普遍的生存方式,唐末诗人群体也相应地分为应举诗人群、隐逸诗人群、幕府诗人群、台阁诗人群等聚合类型。由于身... 对唐末诗人群体进行梳理与考察,可以发现,相同的生存状态是其最为关键的构成因素。应举、归隐、入幕、为官是唐末诗人最为普遍的生存方式,唐末诗人群体也相应地分为应举诗人群、隐逸诗人群、幕府诗人群、台阁诗人群等聚合类型。由于身处乱世,大多数诗人羁旅漂泊,行踪不定,因此,这些群体并不稳定,往往随着诗人生存环境的变动而分化裂变,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群体。唐末诗人群体分化、重组的主要趋势是向着隐逸诗人群和幕府诗人群发展,这与儒道衰微、皇权解体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 诗人群体 聚合类型 分化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载诗歌及关中理学诗人群体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利民 《北方论丛》 2021年第5期140-151,共12页
张载"苦心力索"的学术气象,表现出希腊式的不断求索的知性精神。其诗中充溢着的观念、道德和理致可以和他的生活及其他著述互相参证。张载对历史、文化的思索及其人生考量在其《八翁吟》等诗歌中有鲜明的呈现。而其《古东府... 张载"苦心力索"的学术气象,表现出希腊式的不断求索的知性精神。其诗中充溢着的观念、道德和理致可以和他的生活及其他著述互相参证。张载对历史、文化的思索及其人生考量在其《八翁吟》等诗歌中有鲜明的呈现。而其《古东府》的写作是被规定了具体内容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反映,它与庙堂空间的表演仪式相联系。张载具有北方文人的乐府观念,他选择古体杂言句式创作《古东府》,是想以北方文学的慷慨声韵改变六朝以来南风熏染出的"卒卑"意调,以北方的拙重深厚、质直贞刚革除南方的绮艳清举与浮浅鄙俗。张载及其弟子蓝田吕氏和李复等形成了一个关中理学诗人群体。这个群体诗歌创作的着眼点落实在性情和德器上,具有尚理致、尚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关中理学诗人群体 关学 张横渠体 古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吴中四士”及吴越诗人群体的诗歌创作——兼论其对盛唐山水诗的贡献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瑞芳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8-41,共4页
"吴中四士"及吴越诗人群体创作的诗歌,大多以吴越山水为题材,相对齐梁山水诗来说,吴越山水诗体现出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不仅选取日常景物入诗,而且,人的主观情"兴"主动融入山水,这是山水诗表现艺术的一大飞跃,为山... "吴中四士"及吴越诗人群体创作的诗歌,大多以吴越山水为题材,相对齐梁山水诗来说,吴越山水诗体现出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不仅选取日常景物入诗,而且,人的主观情"兴"主动融入山水,这是山水诗表现艺术的一大飞跃,为山水诗在盛唐的全面繁荣做了充分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四士 吴越诗人群体 山水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玲珑山馆”诗人群体考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盛良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小玲珑山馆 徽商 扬州二马 诗人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贾诗人群体的诗歌艺术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琳琳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姚贾诗人群体是继韩孟、元白两诗派之后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其创作观主思尚格,五律是其标志性的创作体式。姚贾诗人群体诗歌的语词特征、抒情特征、意境的呈现等方面代表了该群体的风格类型。他们艺术的重要缺陷在于其诗歌缺乏变化,表... 姚贾诗人群体是继韩孟、元白两诗派之后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其创作观主思尚格,五律是其标志性的创作体式。姚贾诗人群体诗歌的语词特征、抒情特征、意境的呈现等方面代表了该群体的风格类型。他们艺术的重要缺陷在于其诗歌缺乏变化,表现为诗歌意象、句式、诗意的雷同和格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贾诗人群体 诗歌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诗人群体及文学生态考论
14
作者 余和生 郑莲香 《鄱阳湖学刊》 201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历史上鄱阳湖由于名称的不一致,造成了诗人诗作主题表述的分散,鄱阳湖之歌似乎唱得不是那么响亮。只要稍加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以鄱阳湖为中心,逐渐向鄱阳湖走来的环鄱阳湖流域诗人群体、环鄱阳湖外围诗人群体... 历史上鄱阳湖由于名称的不一致,造成了诗人诗作主题表述的分散,鄱阳湖之歌似乎唱得不是那么响亮。只要稍加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以鄱阳湖为中心,逐渐向鄱阳湖走来的环鄱阳湖流域诗人群体、环鄱阳湖外围诗人群体以及环鄱阳湖湖畔诗人群体,也都在鄱阳湖留下过足迹,挥写过不少有关鄱阳湖的不朽诗篇。研究鄱阳湖地域文化及其文学生态,或可彰显鄱阳湖应有的文学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鄱阳湖 诗人群体 文学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诗人群体及文学流派考论
15
作者 余和生 徐志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环鄱阳湖诗人群体及其文学流派,指的是以鄱阳湖为创作对象的文人群体及其文学景观。鄱阳湖以其迷人的魅力,赢得过众多诗人们的缘情礼赞,形成了独特的鄱阳湖文学生态,聚集了环鄱阳湖畔而存在的文学流派,把他们描写鄱阳湖的诗作汇聚起来,... 环鄱阳湖诗人群体及其文学流派,指的是以鄱阳湖为创作对象的文人群体及其文学景观。鄱阳湖以其迷人的魅力,赢得过众多诗人们的缘情礼赞,形成了独特的鄱阳湖文学生态,聚集了环鄱阳湖畔而存在的文学流派,把他们描写鄱阳湖的诗作汇聚起来,大可以演奏一部洋洋洒洒、气势恢宏的鄱阳湖之歌,我们有必要作一些发掘性研究,以彰显鄱阳湖应有的文学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鄱阳湖 诗人群体 文学流派 文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春秋贵族诗人群体构成形态看诗歌创作方式的转变
16
作者 罗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150,共7页
西周时代的"献诗""采诗"制度是以服务于礼乐制度为目的的,而春秋时期这种制度则由服务于"辨妖祥"的宗教目的逐步转变为服务于"听于民"的政治目的。与这一转变相伴而生的就是由诗、乐、舞三因... 西周时代的"献诗""采诗"制度是以服务于礼乐制度为目的的,而春秋时期这种制度则由服务于"辨妖祥"的宗教目的逐步转变为服务于"听于民"的政治目的。与这一转变相伴而生的就是由诗、乐、舞三因素合一逐渐向诗与乐、舞二因素脱离的转变,使诗歌完全通过自己的语言符号所代表的语义发挥其社会政治功能,诗歌创作方式随之开始由集体创作逐渐转化为个人创作。正是贵族诗人群体构成形态的多元化,促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方式的重要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贵族阶层 诗人群体 构成形态 创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诗”的“偏至”与“文学的启蒙”——论“象征派”诗人群体的形成及思想特色
17
作者 陈旭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9,共8页
关键词 象征派 文学思潮 纯诗 偏至 诗人群体 诗史 诗歌流派 现象 启蒙 思想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河洛诗人群体的应制诗
18
作者 殷海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140,共8页
唐代河洛地区诗人众多,诗人群体构成复杂,诗歌创作内容异彩纷呈。应制诗人群体出现较早,它以君王为中心,在群体的形成和创作方面都有较高的自觉性。河洛诗人群体的应制诗包括政事应制、宴饮应制、游赏应制、礼拜应制、送别应制等内容。... 唐代河洛地区诗人众多,诗人群体构成复杂,诗歌创作内容异彩纷呈。应制诗人群体出现较早,它以君王为中心,在群体的形成和创作方面都有较高的自觉性。河洛诗人群体的应制诗包括政事应制、宴饮应制、游赏应制、礼拜应制、送别应制等内容。河洛应制诗折射了唐王朝的政治变迁和历史兴衰,推动了唐诗的发展成熟,它是唐代河洛地区人文风流的真实镜像,掀起了河洛诗人群体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河洛诗人群体 应制诗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期“江湖诗人群体”考论
19
作者 鹿苗苗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219,共8页
"江湖诗人群体"是清代中期不同于主流诗派的一个特殊诗群,这个群体因社会阶层的相近和飘零乞食的状态,诗群成员以远方寄声为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一些共性的诗歌群体,他们的诗作题材内容上多吟咏情志之作、... "江湖诗人群体"是清代中期不同于主流诗派的一个特殊诗群,这个群体因社会阶层的相近和飘零乞食的状态,诗群成员以远方寄声为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一些共性的诗歌群体,他们的诗作题材内容上多吟咏情志之作、情感上追求浓度与力度的融合、风格上多清新雄健之语,在清代中期学人之诗盛行之时颇显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诗人群体 “流而穷” 不拘流派 深于性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蕃唐诗之诗人群体、内涵特色综论
20
作者 顾浙秦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7-9世纪崛起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与中原大唐王朝之间,甥舅姻好、频繁的使臣交往以及征战、和盟种种事件,每每成为了唐人诗作的题材内涵,成为流派纷呈、瑰玮多姿的唐诗中别具特色的一类涉蕃诗作,本文在前辈学者整理研究的基础... 7-9世纪崛起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与中原大唐王朝之间,甥舅姻好、频繁的使臣交往以及征战、和盟种种事件,每每成为了唐人诗作的题材内涵,成为流派纷呈、瑰玮多姿的唐诗中别具特色的一类涉蕃诗作,本文在前辈学者整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较深入分析与探究,对涉蕃唐诗的时空界定、诗人群体、题材内涵、历史价值、文学特色等等方面予以综论,以期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这一视角从文学一面较形象地展现中国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古代历时演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建构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蕃唐诗 诗人群体 题材内涵 价值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