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翻译中的诗学与译者主体性 |
胡作友
冯悦
|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2
|
汉语作为方法:从早期文字记录看汉语诗学的当代价值 |
张晶
刘璇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当代反腐题材戏剧创作的新突破——莫言话剧《鳄鱼》的空间诗学 |
黄大军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再论《世说新语》的诗学价值——谢安“雅人深致”说新解 |
刘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1980—1990年代诗歌场域与诗学论题的转变——以出版物为线索 |
张桃洲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玄释之道:中国佛教本体诗学的二重本原 |
刘运好
|
《学术界》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李洱小说论兼及一种创作诗学的探索 |
樊迎春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数字人文与文学批评的互文性表达及AI生成式诗学构建 |
蒋济永
王磊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诗学二型:儒家人文诗教与道家生命诗学 |
刘昆庸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5 |
0 |
|
10
|
纪昀诗学观的内在述理脉络与相关意见探析 |
郭鹏
景峻洋
|
《晋阳学刊》
|
2025 |
0 |
|
11
|
从古典学到后现代诗学:西方集句诗一瞥 |
潘静如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5 |
0 |
|
12
|
马克思文化思想前后的发展及其诗学路径研究 |
温玉林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3
|
民族志写作范式流变——以《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为例 |
殷娟
陈雨亭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5 |
0 |
|
14
|
论宣王中兴与王官诗学的裂变 |
李鹏
|
《保山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5
|
船山“意势”之诗学美学思想研究 |
张颖
|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6
|
逃逸的诗学:论黄锦树《大象死去的河边》中的马华主体性 |
何杏枫
古昀翰
|
《华文文学》
|
2025 |
0 |
|
17
|
金代经学与诗学关系研究 |
潘链钰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诗人批评家与1990年代以来的诗学建构 |
范云晶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奇趣”的遨游:苏轼对北宋文化与诗学的双向建构 |
潘链钰
|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文学性”的复权及其游移——论陆耀东的实证诗学 |
吴宝林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