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2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新闻: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匡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电视新闻 语言叙述 解说词 新闻语言 新闻专题 主体性作用 画面语言 新闻内容 语言符号 电视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想伙伴与儿童语言叙述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程利国 林其羿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对假想伙伴的理论成果以及假想伙伴与儿童语言叙述能力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未来对该领域的研究应采用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并注重假想伙伴这一心理现象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假想伙伴 教育心理学 语言叙述能力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叙述及其指向——论余华小说的“寻找意识”
3
作者 张立群 《艺术广角》 2009年第2期65-68,42,共5页
长篇小说《兄弟》的出版,使作家余华再度成为争论的焦点。这种争论特别是意见上的分歧,无疑表明当前语境下文学批评自身存在着多向维度:至少,《兄弟》肯定是因为触及到了某些东西,才会为本不景气的文学拨响音符。盲目以“偷窥”、... 长篇小说《兄弟》的出版,使作家余华再度成为争论的焦点。这种争论特别是意见上的分歧,无疑表明当前语境下文学批评自身存在着多向维度:至少,《兄弟》肯定是因为触及到了某些东西,才会为本不景气的文学拨响音符。盲目以“偷窥”、“性欲”来评判《兄弟》势必会遮蔽小说时时浮现的兄弟亲情;但从另一方面上讲,“偷窥”的童年视角以及“子代父业”的潜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语言叙述 《兄弟》 意识 指向 文学批评 长篇小说 童年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中语言叙述的重要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冷雪梅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5期65-66,共2页
本篇论文主要分析在声乐表演中语言叙述的重要性,以及应该从哪几方面去做好语言叙述,并以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为对象详细分析。
关键词 语言叙述 歌词表达 肢体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文学的语言叙述重大历史事件
5
作者 管飞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1年第12期121-121,共1页
《红船启航》,丁晓平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在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和红船的同类书籍中,本书用报告文学的优势、生动的文学语言展示"红船启航",独树一帜。作者紧扣历史发展的渊源,精心构思。"红船劈波行"&q... 《红船启航》,丁晓平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在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和红船的同类书籍中,本书用报告文学的优势、生动的文学语言展示"红船启航",独树一帜。作者紧扣历史发展的渊源,精心构思。"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两篇,上下连贯,前后融合。上卷以王会悟开场,写中共一大的召开,历史细节的铺陈转换非常有功力,可读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细节 语言叙述 中共一大 报告文学 文学语言 重大历史事件 王会悟 可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的语言叙述及其流变
6
作者 韩文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69-73,79,共6页
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语言是文学的主体形式.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依赖语言和叙述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心理活动以及作品人物的喜怒哀乐等直接传递给读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没有语言的叙述,就不可能存在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所以高尔基... 文学是一种语言现象,语言是文学的主体形式.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依赖语言和叙述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心理活动以及作品人物的喜怒哀乐等直接传递给读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没有语言的叙述,就不可能存在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所以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为文学大家族中最主要成员之一的小说,就是语言加叙述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体 语言叙述 作品人物 小说语言 读者欣赏 海派小说 叙述语言 白话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审美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学视野下中国现代散文叙述形态及语言研究
7
作者 蔡逸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82-85,90,共5页
中国现代散文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依托现代话语而创作的文学散文,它相对于中国古代散文而言具有凸显的现代性特征,其创作需要建立在合理叙事的基础上。现代散文叙述有多样化的特色和风格,其中谋篇布局、组合方式体现了叙述形态,而话语特... 中国现代散文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依托现代话语而创作的文学散文,它相对于中国古代散文而言具有凸显的现代性特征,其创作需要建立在合理叙事的基础上。现代散文叙述有多样化的特色和风格,其中谋篇布局、组合方式体现了叙述形态,而话语特色、叙事语体则表现了叙述语言的运用特点。阐述中国现代散文的概念内涵,分析多元化的叙述形态及丰富的叙述语言,从而为中国现代散文叙述问题的研究提供学术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叙述形态 叙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声小说演播者对叙述语言的把握
8
作者 董骞 《声屏世界》 2024年第23期27-29,共3页
近年来,耳朵经济复苏,有声小说也在蓬勃发展。有声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叙述语言的支撑,它能补充故事背景,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交代必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先阐述了有声小说中叙述语言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有声小说演播者对叙述语言把握不当... 近年来,耳朵经济复苏,有声小说也在蓬勃发展。有声小说的创作离不开叙述语言的支撑,它能补充故事背景,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交代必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先阐述了有声小说中叙述语言的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有声小说演播者对叙述语言把握不当的常见表现,最后明晰了有声小说演播者在表达叙述语言时的角色定位,旨在帮助有声小说演播者创作出优秀的有声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小说 叙述语言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无声处呐喊——从叙述语言看《包身工》的新闻性
9
作者 贺玲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7期60-62,共3页
夏衍在报告文学《包身工》一文中通过多样的叙述语言集中体现新闻特性。数字对比再现包身工们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微薄的薪资待遇,体现客观性;称呼准确描绘包身工们遭受野蛮压榨和残忍迫害的画面,展现真实性;词语移用融通主观评判,营造耐... 夏衍在报告文学《包身工》一文中通过多样的叙述语言集中体现新闻特性。数字对比再现包身工们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微薄的薪资待遇,体现客观性;称呼准确描绘包身工们遭受野蛮压榨和残忍迫害的画面,展现真实性;词语移用融通主观评判,营造耐人寻味的艺术氛围的同时表达对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严厉批判,增强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语言 新闻特性 客观性 真实性 可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试题语言叙述中的几个问题
10
作者 李世杰 黄智英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0,共2页
纵观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有很多试题在语言表述上存在疏漏,值得商榷。
关键词 中考试题 语言叙述 中考数学试卷 语言表述
原文传递
《暴风雨》叙述语言隐喻分析
11
作者 闫柯菲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X期35-36,共2页
《暴风雨》作为莎士比亚生命终结最后一部完成著作,其中描写的纯真爱意,和谐友谊成为当时社会发展标杆,但资本主义社会利益熏黑,将著作中所描述的社会成为任用永恒的向往。正如莎士比亚对于风暴的描写一般,社会发展中勾心斗角与阴暗勾... 《暴风雨》作为莎士比亚生命终结最后一部完成著作,其中描写的纯真爱意,和谐友谊成为当时社会发展标杆,但资本主义社会利益熏黑,将著作中所描述的社会成为任用永恒的向往。正如莎士比亚对于风暴的描写一般,社会发展中勾心斗角与阴暗勾结永远不可避免的将会存在,但正义与勇气,和谐与亲善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借由风暴表达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唾弃,并代表着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任何一部文学著作其主题中皆蕴含着一定的文学艺术,不同的文字表达方式,代表的寓意也不尽相同,语言与文字相同,是人类精神社会的直观表达方式,自古文人墨客皆运用语言与文字,向人们展示着其精神世界的真实感受,借由语言与文字探索人类内心之中的阴暗,用文学力量照亮人们前行道路。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暴风雨》中的叙述语言隐喻,分析其语言中深刻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雨》 语言叙述 分析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自适和超越——张洁叙述语言的变易及其艺术追求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景丹 王凤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8-152,共5页
与传统小说相比较 ,张洁小说在叙事角度方面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限知叙事的运用和小说视角的转换两个方面。在叙述方式上 ,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十分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样的结构模式 ,形成了情绪化和中断顺叙直接评论的结构模式。张... 与传统小说相比较 ,张洁小说在叙事角度方面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限知叙事的运用和小说视角的转换两个方面。在叙述方式上 ,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十分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样的结构模式 ,形成了情绪化和中断顺叙直接评论的结构模式。张洁在其叙述语言的变易中实现了她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洁 叙述语言 叙述视角 叙述方式 叙述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会馆看边疆经济开发中的民间力量及商业史叙述语言的选择——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1-170,共10页
17世纪至20世纪初,粤、湘、赣、闽等省商人在广西建立了260多个会馆,为边疆经济开发组建了日益强大的队伍,改变了经济结构,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会馆这种民间力量的形成与发展,与移民运动有着密切联系。在运作过程中,其... 17世纪至20世纪初,粤、湘、赣、闽等省商人在广西建立了260多个会馆,为边疆经济开发组建了日益强大的队伍,改变了经济结构,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会馆这种民间力量的形成与发展,与移民运动有着密切联系。在运作过程中,其民间力量的基本属性始终没有改变。商业史的叙述,应以会馆存留的民间文献作为主要依据,同时,还应以会馆系统及建筑功能、商业价值观普及和民族经济融合程度等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边疆地区 会馆 民间力量 商业史 叙述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语言的叙述与描写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恪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13,共13页
从中外理论比较的角度探讨叙述语言与描写语言的特征、功能、含义及文体建构,特别从理论深度去触摸叙述与描写的结构形态及其运用,透彻地阐释了形式语言学中两大表现方法。
关键词 叙述语言 描写语言 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语言、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以电视剧《潜伏》为个案的叙述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萌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9-82,共4页
作为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思潮,中国的叙述学(叙事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叙述学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影视、绘画以及法律等诸多领域。电视剧《潜伏》的收视率屡创新高,堪称近年来少有的谍战佳作,其热播引人深思... 作为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思潮,中国的叙述学(叙事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叙述学理论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影视、绘画以及法律等诸多领域。电视剧《潜伏》的收视率屡创新高,堪称近年来少有的谍战佳作,其热播引人深思。该剧巧妙地采用了类型融合的叙述策略,主要体现在叙述语言、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上。本研究结合叙述学和电影学中的叙述理论,不仅对该剧的叙述语言和叙述视角进行了审美解读,而且从线索、主题、时空、情节和人物等方面对该剧的叙述结构加以阐释和归纳,指出该剧的热播主要归功于幽默睿智的语言,"限知、平视"的视角,"信仰、爱情"交织的主题,详略得当的时空幅度,曲折离奇的情节以及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 叙述学分析 叙述语言 叙述视角 叙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叙述语言变异:从激情叙述到冷叙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20,共5页
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激情叙述的特征,冷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说在叙述风格方面的语言变异特征。语言学转向前后的小说叙述风格有过修辞策略的调整:激情叙述→冷叙述,... 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激情叙述的特征,冷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说在叙述风格方面的语言变异特征。语言学转向前后的小说叙述风格有过修辞策略的调整:激情叙述→冷叙述,分析这种调整,可以彰显冷叙述的语言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述语言变异 激情叙述 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本色化叙述语言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郎晓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98-100,共3页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从主人公霍尔顿所呈现的本色化叙述语言:粗俗语和俚语入手,借用心理学、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一叙述语言所折射的心理,以揭示文本的成长主题。
关键词 本色化叙述语言 成长主题 粗话 俚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小说的叙述语言与视角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选勤 《写作》 2001年第11期5-7,共3页
叙述语言包括叙述的语调和词汇、句法、修辞上的一系列特征,在小说中它表现为叙述者的言语风格及对所叙事物的情感态度。叙述者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叙说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也可以从人物的主观视角说出人物的观察感受和意识活动,于是叙... 叙述语言包括叙述的语调和词汇、句法、修辞上的一系列特征,在小说中它表现为叙述者的言语风格及对所叙事物的情感态度。叙述者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叙说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也可以从人物的主观视角说出人物的观察感受和意识活动,于是叙事中便出现了多重意识主体或“声音”。小说中的叙述语言与人物视角及各自的转换可以构成多种复杂的关系,不同的关系表现为不同的叙述策略并具有特定的审美效果,它是小说创作中极其重要的写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语言 小说 叙述 叙事 莫言 人物视角 叙述策略 句法 语调 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鹿原》叙述语言新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孝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3-69,共7页
《白鹿原》的叙述语言别具一格。为了渲染环境,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需要,陈忠实先生交替运用明快畅达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言,质朴浑厚的关中方言书面语言,古奥典雅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形式多样,韵味独特,带给读者丰富多彩的阅读... 《白鹿原》的叙述语言别具一格。为了渲染环境,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需要,陈忠实先生交替运用明快畅达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言,质朴浑厚的关中方言书面语言,古奥典雅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形式多样,韵味独特,带给读者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叙述语言 民族共同语 关中方言 古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叛与决裂”——康拉德小说的叙述语言
20
作者 朱安博 杜明业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7,共6页
康拉德选择用英语而非母语进行创作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是一种英勇的背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与自己所不满的社会现实的决裂。结合康拉德所处的具体的历史语境和复杂的文化背景,选取具体的文本来分析他在小说创作语言上所体现出的... 康拉德选择用英语而非母语进行创作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是一种英勇的背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与自己所不满的社会现实的决裂。结合康拉德所处的具体的历史语境和复杂的文化背景,选取具体的文本来分析他在小说创作语言上所体现出的困惑以及语言中体现的不确定性和象征性。这种语言风格也显示了他对现实的思考与困惑,在当今文化多元的语境下,对康拉德小说语言研究凸显了它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叙述语言 背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