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根尖周区骨腔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詹斌 叶杨 +2 位作者 张梅 余聃 常雪梅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利用外科手术造成的犬牙根尖周区骨腔缺损模型,观察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后骨组织再生修复的效果。方法:应用外科手术造成4只犬双侧1、2、3磨牙根尖区骨腔缺损分别为10 mm×10 mm,3个月后双侧进行根尖周刮治术,一侧应用胶原... 目的:利用外科手术造成的犬牙根尖周区骨腔缺损模型,观察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后骨组织再生修复的效果。方法:应用外科手术造成4只犬双侧1、2、3磨牙根尖区骨腔缺损分别为10 mm×10 mm,3个月后双侧进行根尖周刮治术,一侧应用胶原膜为实验组,另一侧未用为对照组,分别于3、6、12月拍摄X线片,观察骨腔愈合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骨腔缺损于3月后愈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可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根尖周区骨腔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组织再生 诱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根尖周区 骨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炎 被引量:2
2
作者 詹斌 叶扬 +2 位作者 余聃 张梅 常雪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炎,以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牙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牙种植体周翻瓣刮治的同时运用胶原膜覆盖种植暴露面和骨面,观察种植体... 目的: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炎,以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牙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牙种植体周翻瓣刮治的同时运用胶原膜覆盖种植暴露面和骨面,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情况和种植体的稳固性。结果:经过一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发现炎症未复发,种植体稳固性提高,种植体周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结论: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可用于牙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周围炎 诱导组织再生技术 临床疗效 治疗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用于牙种植的实验研究——扩大牙种植适应症 被引量:1
3
作者 詹斌 叶扬 +2 位作者 余聘 张梅 常雪梅 《医学科技》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扩大牙种植适应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拔除狗前磨牙的同时,造成颊侧骨板缺损,即刻种植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或纯钛种植体,并运用胶原膜覆盖颊侧种植体暴露面和骨面,现察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情况。... 目的:为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扩大牙种植适应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拔除狗前磨牙的同时,造成颊侧骨板缺损,即刻种植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或纯钛种植体,并运用胶原膜覆盖颊侧种植体暴露面和骨面,现察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经过一年的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大多数种植体稳固。结论: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扩大牙种植适应症乃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可行方法,但对相关因素的控制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组织再生 牙种植 适应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用于牙种植的实验研究Ⅱ——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4
作者 詹斌 叶扬 +2 位作者 余聃 张梅 常雪梅 《医学科技》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狗的前磨牙区种植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或纯钛种植体,并手术造成颊侧骨板缺损和感染,然后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 目的:为临床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狗的前磨牙区种植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或纯钛种植体,并手术造成颊侧骨板缺损和感染,然后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一年的放射学和临床观察,种植体周围炎症消失,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再生,种植体松动度减小。结论:应用膜诱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提高治疗效果,应重视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组织再生 种植体周围炎 牙种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诱导组织再生骨植入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丽 向庆 +1 位作者 代燕 杨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第三代骨修复和植入材料除了要满足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等要求,同时还要求具备骨传导、骨诱导和可控降解等特性,以实现骨组织的诱导再生。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骨植入材料的分类、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拓扑结构、可控降解、组... 第三代骨修复和植入材料除了要满足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等要求,同时还要求具备骨传导、骨诱导和可控降解等特性,以实现骨组织的诱导再生。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骨植入材料的分类、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拓扑结构、可控降解、组织诱导再生、加工制备及表面处理等方面对近年来可诱导组织再生骨植入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最新动态进行了阐述,提出可控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可能是未来骨植入材料加工制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活性陶瓷与多孔钛基体高质量结合,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对骨植入体进行降解速率调控,将是实现骨植入材料组织诱导再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植入材料 诱导组织再生 可控降解 增材制造 表面复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子凡 杨淑慎 郭欧燕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7-19,共3页
以2个小麦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不同取胚方式、诱导培养基中不同2,4-D浓度、分化培养基中不同2,4-D浓度与KT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直接成苗/根率及再生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刮胚法的再生苗率最高、直接成苗... 以2个小麦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不同取胚方式、诱导培养基中不同2,4-D浓度、分化培养基中不同2,4-D浓度与KT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直接成苗/根率及再生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刮胚法的再生苗率最高、直接成苗/根率最低;在2个基因型条件下,2,4-D浓度在2 mg·L-1条件下,愈伤组织出愈率均最高;在分化培养基中,MS+2,4-D 2 mg·L-1+KT 2 mg·L-1其再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愈伤组织 诱导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3课题“智能型生物可吸收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与电刺激定向诱导组织再生”顺利通过验收
7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29-429,共1页
日前,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智能型生物可吸收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与电刺激定向诱导组织再生”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在国际上首先将生物可吸收的导电高分子共聚物与电刺激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骨科... 日前,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智能型生物可吸收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与电刺激定向诱导组织再生”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在国际上首先将生物可吸收的导电高分子共聚物与电刺激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骨科修复,开发了电活性智能骨修复材料、骨科固定融合器件和电刺激增强骨再生等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组织再生 电刺激技术 纳米复合材料 导电高分子 生物可吸收 智能型 验收 骨修复材料
原文传递
功能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基骨组织再生诱导膜的制备及其在大鼠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一鸣 赵云 +3 位作者 韩梅 章雨秋 米方林 王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2-531,共10页
目的制备具有抑制纤维化及抑菌作用的功能化复合静电纺丝纤维膜,初步探究其对大鼠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负载环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奥硝唑及纳米羟磷灰石(n-HA)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膜作为诱... 目的制备具有抑制纤维化及抑菌作用的功能化复合静电纺丝纤维膜,初步探究其对大鼠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负载环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奥硝唑及纳米羟磷灰石(n-HA)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膜作为诱导骨组织再生作用的功能层(GBRL);通过流延法制备具有支撑作用及隔离不同功能层作用的致密膜层(BL);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抑制纤维化作用的聚(对氧环己酮-L-苯丙氨酸)纤维膜作为抑制纤维化功能层(AFL)。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形态进行表征观察,应用细胞计数盒(CCK)-8法研究不同功能层对MC3T3-E1及L929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抑菌圈测试法研究复合膜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的抑制作用。构建大鼠下颌骨骨缺损模型,研究复合膜对骨缺损组织的修复作用,并与临床常用的胶原口腔修复膜的修复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纤维功能层,GBRL层可支持MC3T3-E1细胞增殖,AFL层可抑制L929细胞的增殖;负载奥硝唑的复合膜可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增殖;多种复合膜均可诱导大鼠缺损颌骨进行重建,其中同时负载奥硝唑及n-HA的复合膜具有最优异的修复效果,且效果优于胶原口腔修复膜。结论以同时负载奥硝唑及n-HA的静电纺丝膜作为GBRL层的复合膜,具有优异的抑菌及诱导骨组织再生的作用,且效果优于临床常用胶原口腔修复膜,是一种极有潜力应用于诱导牙周疾病所致缺损骨再生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抑制纤维化 抑菌 组织再生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祖兵 A.NormanCranin MarkC.Mehrali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索生物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BGTRM)对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成的作用。方法8只犬一侧种植体顶部覆盖BGTRM膜,另一侧为未放BGTRM膜的对照组,于4周、3月、6月处死动物,以X线、组织学和计算机测量手段观察和比较两组种植体周骨质... 目的探索生物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BGTRM)对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成的作用。方法8只犬一侧种植体顶部覆盖BGTRM膜,另一侧为未放BGTRM膜的对照组,于4周、3月、6月处死动物,以X线、组织学和计算机测量手段观察和比较两组种植体周骨质形成的情况。结果四周时,BGTRM组种植体周骨质的量和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六月时,两组骨质形成已无明显差异。结论BGTRM具有促进种植周骨质形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膜 诱导组织再生 种植体周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基质蛋白诱导牙周组织再生应用基础研究》通过专家鉴定
1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6-526,共1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束蓉教授牵头完成的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市教育基金会资助的项目《釉基质蛋白诱导牙周组织再生应用基础研究》,通过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关键词 诱导牙周组织再生 应用基础研究 釉基质蛋白 专家鉴定 上海交通大学 市卫生局 教育基金会 上海市 人民医院 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3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阴彦林 李化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050-9054,共5页
背景:国外学者将红骨髓和生成因子复合即时植入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已经获得满意效果。由于不需体外培养过程,只要在抽取红骨髓后与支架生成因子复合并立即植入,被称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带蒂筋膜瓣... 背景:国外学者将红骨髓和生成因子复合即时植入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已经获得满意效果。由于不需体外培养过程,只要在抽取红骨髓后与支架生成因子复合并立即植入,被称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方法构造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并验证其优势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2/2009-02在河北北方学院及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取自体红骨髓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混合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造骨缺损模型,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物,右侧为带蒂筋膜瓣实验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4,8,12,16周各取6只兔,进行X射线检查和吸光度比测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结果:①X射线检查:16周,对照组骨缺损周边植入物初步形成骨干结构,骨皮质不连续,髓腔不通;实验组正常骨干结构形成,骨髓腔完全再通。②组织学观察:16周,对照组植入物内血管长入较少和发育较成熟的骨小梁,骨髓腔未通;实验组植入物已吸收降解,完全由新骨替代,成熟骨结构形成,骨髓腔再通。③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术后4,8,12,16周实验组的骨小梁的体积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④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实验组各时间段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膜诱导骨再生和血管化双重作用,对修复大段骨缺损是可行的,在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提高成骨的质和量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动物模型 带蒂筋膜瓣 诱导组织再生 自体红骨髓 骨形态发生蛋白 血管化 组织工程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R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的骨结合定量组织学研究
12
作者 吴群 陈必胜 +1 位作者 姜晓钟 陶长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0-461,共2页
目的:研究诱导组织再生(GTR)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的骨界面形成。方法:将Ti75种植体植入犬新鲜拔牙创,左侧置GTR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12周组织切片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GTR技术能促进骨再生及完全性融合。... 目的:研究诱导组织再生(GTR)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的骨界面形成。方法:将Ti75种植体植入犬新鲜拔牙创,左侧置GTR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12周组织切片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GTR技术能促进骨再生及完全性融合。结论:GTR技术是提高即刻种植成功率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组织再生 即刻种植 骨界面 口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评价
13
作者 张劭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42-045,共4页
观察口腔粘膜组织诱导骨再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2例需做种植牙的病人,随机分成41例,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观察组则在种植过程中应用口腔修复膜进行引导。并对其骨再生的成功率、骨生长指数、副反应等指标进行... 观察口腔粘膜组织诱导骨再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2例需做种植牙的病人,随机分成41例,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观察组则在种植过程中应用口腔修复膜进行引导。并对其骨再生的成功率、骨生长指数、副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97.56%的成功率和80.49%的成功率(P<0.033);实验组的成骨细胞厚度、骨高度、横向及垂直方向的成骨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3);治疗组出现2例副反应,与对照组1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3)。结论 口腔医用薄膜用于指导牙齿种植,可有效地提高骨再生的成功率,并能有效地促进新骨的形成,并且副作用小。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膜材料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再生成功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种植牙诱导再生 口腔粘膜组织诱导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再生技术与牙周再生医学
14
作者 陈发明 张憬 张旻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5,共1页
牙周炎是一种导致牙周支持组织进行性丧失的全球流行性疾病,是成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当前,治疗和预防牙周生理结构(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丧失主要依赖于传统机械、抗炎手段和一系列的诱导组织再生策略,包括引导组织再生、植... 牙周炎是一种导致牙周支持组织进行性丧失的全球流行性疾病,是成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当前,治疗和预防牙周生理结构(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丧失主要依赖于传统机械、抗炎手段和一系列的诱导组织再生策略,包括引导组织再生、植骨材料、外源性生长因子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一些组织工程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支持组织 再生医学 再生技术 外源性生长因子 自体 诱导组织再生 引导组织再生 流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牙髓联合病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寰 章锦才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1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牙周—牙髓联合病损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而临床医生对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判断觉得非常困难。牙髓病和牙周病的治疗有何相互关系?如何治疗牙周—牙髓联合损害?牙髓治疗对牙周组织再生愈合有何影响?本文将简略介绍这些方面新的研... 牙周—牙髓联合病损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而临床医生对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判断觉得非常困难。牙髓病和牙周病的治疗有何相互关系?如何治疗牙周—牙髓联合损害?牙髓治疗对牙周组织再生愈合有何影响?本文将简略介绍这些方面新的研究结果和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牙髓联合病损 长结合上皮 诱导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网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新刚 郑玉蓉 +2 位作者 李齐寅 孙华凤 韩春茂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组织工程支架是天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ces,ECM)的人工模拟物,可诱导组织再生或修复替代受损组织/器官。支架材料的选择对构建组织工程支架而言是十分关键的。支架材料通常分为天然材料及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具有许多优... 组织工程支架是天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ces,ECM)的人工模拟物,可诱导组织再生或修复替代受损组织/器官。支架材料的选择对构建组织工程支架而言是十分关键的。支架材料通常分为天然材料及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特点,例如可控的机械强度,可重吸收性及非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 再生医学 天然细胞外基质 应用 诱导组织再生 支架材料 合成材料 受损组织
原文传递
脂肪组织提取物促进组织工程室内脂肪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子敬 袁耀东 +2 位作者 石岩 常强 高建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组织工程室模型中脂肪组织提取物对血管和脂肪新生诱导的影响.方法 健康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4只,取兔腹股沟脂肪垫,经培养、离心、过滤后得到脂肪组织提取物(adipose tissue extract,ATE),应用组织工程室技术在兔背部... 目的 初步探讨组织工程室模型中脂肪组织提取物对血管和脂肪新生诱导的影响.方法 健康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4只,取兔腹股沟脂肪垫,经培养、离心、过滤后得到脂肪组织提取物(adipose tissue extract,ATE),应用组织工程室技术在兔背部左、右则建立2个组织工程室模型.1周后根据工程室内是否加入ATE分为2组:实验组为兔背部右侧工程室加入0.2 ml ATE,对照组为左侧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注入后3d和1、2、3、4、7周取出标本,每个时间点8只,观察大体形态、体积,行HE染色,CD31检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每个时间点左、右两侧脂肪瓣的体积及毛细血管数目行配对£检验.结果 注入ATE后,实验组新生组织体积为(5.12±0.22) ml,较对照组的(4.90±0.15) ml明显增大,早期血管新生和数量明显增多,注入ATE后l周总的毛细血管的数量最高,并且实验组[(72.80±9.67)个]较对照组[(51.40±6.09)]个多,中期新生组织边缘更早出现血管周围的脂肪新生,后期新生组织最外层包膜厚度更薄,减少对内部脂肪新生的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E能促进组织工程室中脂肪和血管新生,同时减轻包膜挛缩对组织新生的抑制,诱导大体积脂肪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脂肪组织提取物 诱导组织再生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Callus induction from leaves of different paulownia species and its plantlet regeneration 被引量:6
18
作者 范国强 翟晓巧 +1 位作者 翟翠娟 毕会涛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9-214,276,共7页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five different species of Paulownia for callus induction from leaves. MS medium was adopted as basic medium, and from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NAA and BA the suitable media were dete...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five different species of Paulownia for callus induction from leaves. MS medium was adopted as basic medium, and from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NAA and BA the suitable media were determined for callus induction, bud differentiation, and root differentiation of five different species. MS+0.5NAA+4BA, MS+0.3NAA+2BA, MS+0.5NAA+4BA, MS+0.3NAA+6BA, and MS+0.3NAA+8BA were suitable media of callus inductions of leaves, respectively, for Paulownia tomentosa, Paulownia australis, Paulownia fortunei, Paulownia elongata and P. tmentosa x P. fortunei, and MS+0.3NAA+12BA, MS+0.3NAA+12BA, MS+0.5NAA+12BA, MS+0.5NAA+12BA, and MS+0.7NAA+12BA were suitable media for bud differentiation from leaf callus respectively for above five species. The rooting media was determined as 2MS+0.1NAA, 1/2MS+0.1NAA, 1/2MS, 1/2MS+0.3NAA, and 1/2MS+0.5NAA. Thes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data for breeding new fine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Paulownia protoplasts f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LOWNIA Callus induction Plantlet regeneration MEDIUM HORM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2,4-D and 6-BA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Hsien Rice 被引量:15
19
作者 苗春波 万志刚 孙丙耀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
[ 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2,4-D and 6-BA on callus cultiv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hsien rice. [ Method] 2,4-D and 6-BA were set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callus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 [ 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2,4-D and 6-BA on callus cultiv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hsien rice. [ Method] 2,4-D and 6-BA were set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callus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ediums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callus induction, seedling formation and regenerated seedlings rooting. [ Result] In the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treated with 0.5 mg/L 2,4-D, the callus induction effects on the varieties like Jiayu 948, Yanghui 559, Yangxian 6547, Zhong'erruanzhan, Minghui 86, Guanghui 998 and Zunxian 3 were the best; If 0.2 mg/L 6-BA was added into the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containing the optimum level of 2,4-D, there was no obvious effect on induction rate of callus, but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seedling of callus were inhibited; If the concentration of 6-BA was reduced appropriately in the differentiation medium, the seedling rate of callus would be not only no decreased but increased, meanwhile the quality of regenerated plants would be improved. [ Conclusion] The study results provided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asonable uses of 2,4-D and 6-BA in callus culture of hsien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ien rice CALLUS 2 4-D 6-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 through Callus Induc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冬梅 姜灵敏 +1 位作者 罗玉兰 覃仁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An efficie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is a preparation for 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 to diversify its flower color through ge-netic engineering. We firstly optimized the explants and ... An efficie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is a preparation for 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 to diversify its flower color through ge-netic engineering. We firstly optimized the explants and culture conditions on callus induction, hormone concentrations and dark period of culture time on bud differentia-tions in particular, with sterilized seedlings to establish the regeneration system of R. multiflora. It showed that callus induction frequency reached 100% after the ex-plants being cultured in dark for 21 d when MS was chosen to be the initial culture medium. The bud differentiation rate was 48% after cal i being cultured under dark for 8 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TDZ (1.5 mg/L) and NAA (0.05 mg/L). The cal i was used as the explants that were infected wit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harboring a DFR-RNAi construct.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reached as high as 50%.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ly efficient rose gene transformation system out-lined in this report is prerequisite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in rose flower col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 multiflora Callus induction Callus proliferation Genel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