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郑志军
-
机构
上海海关学院科研处(研究所)
-
出处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4年第5期97-116,共20页
-
文摘
关税纳税义务因何产生,归属于何种主体,是关税法的基本问题。关税课税客体,在税法理论上有"应税行为"和"经济财产"类型之分,"应税行为"模式下根据不同行为类型又分为"进出口"和"报关"模式,"经济财产"模式下又区分为"所有权"和"占有(权)"模式。不同的课税客体类型,可依据一定的归属原则,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从而确定不同的关税纳税义务人。各国关税法或海关法对关税纳税义务人的不同规定,正是不同的关税课税客体及归属理论和立法思想的产物。我国关税法律实践中关于关税纳税义务归属问题的争议,根源在于"关税纳税义务的产生"这一问题上的认识模糊,应恪守税收法定主义,回归到《海关法》的立法本意中来。对海关法中相关规定的理解,应结合其历史渊源、立法目的及规范文义进行综合考察,借用概念的税法解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限度,以维护法律的安定性和法律秩序的统一性。
-
关键词
关税
课税客体
经济财产
应税行为
归属
纳税义务人
-
Keywords
Customs duty
Object of taxation
Taxable property
Taxable behavior
Ascription
Obligatory duty payer
-
分类号
F752.5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税法实质课税原理解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许安平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6-219,共4页
-
文摘
实质课税来自于税收立法的财政收入目的,要求课税客体应具有经济意义,以课税客体利益之归属人为纳税人,按照税法文字的经济意义解释税法。
-
关键词
实质课税原理
课税客体
税法解释
-
Keywords
the economic substance doctrine
object of tax
interpretation of tax law
-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刍议国际避税中主体转移和客体转移的效应
- 3
-
-
作者
李健
-
出处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6-28,共3页
-
文摘
国际避税是跨国纳税人利用其所在国家和地区税收制度的差异,通过种种财务上或经营管理上的精心安排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跨国纳税人总税额的目标.一般说来,在某个课税权主体国家的统一国内税法管辖下,一定课税主体和课税客体所承担的税负是既定的.为了达到国际避税的目的,就得通过课税主体和客体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的途径来实现.
-
关键词
居住国
国际避税
纳税义务
主体转移
跨国纳税人
避税效应
课税主体
课税客体
跨国公司
一般财产税
-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论环境收入税
被引量:12
- 4
-
-
作者
李慧玲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127,共9页
-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税费问题研究"(编号04ZC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环境税主要包括收回成本型环境税、提供刺激型环境税和增加收入型环境税三种类型,而环境收入税是增加收入型环境税的主要税种。为贯彻"受益者付费原则",我国在开征排污税、污染产品税等环境税的同时,也应开征环境收入税。环境收入税应以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销售(营业)收入的的单位和个人作为其纳税义务人,以应税收入为其计税依据,适用税率为比例税率。
-
关键词
环境税
环境收入税
征税主体
纳税主体
课税客体
税率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taxes
environmental income tax
tax collector
taxpayer
tax rate
-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论税法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25
- 5
-
-
作者
朱大旗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0-34,共5页
-
-
关键词
法定原则
赋税负担
税法基本原则
实质课税原则
税法体系
纳税人
课税主体
法定主义
课税客体
经济个体
-
分类号
D922.22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国际避税的性质与经济效应
- 6
-
-
作者
徐曙娜
-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
-
出处
《浙江财税与会计》
1995年第5期38-39,共2页
-
文摘
国际避税的含义在《国际税收词汇》中记载,是指利用合法的方法,由人员或资金的转移或非转移跨过租税的疆界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现在一般通用的国际避税定义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异和有关税收协定的条款,采取变更其经营地点或经营方式等种种公开合法手段,以谋求最大限度减轻国际纳税义务的行为。 国际避税与国内避税、国际偷税相比较,有其自身的性质特点:
-
关键词
国际避税
避税行为
国际贸易
经济效
国际投资
国民收入再分配
跨国纳税人
反避税
课税客体
政府与纳税人
-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国际避税与反避税浪潮溯源
- 7
-
-
作者
吕鹏
史亚妮
-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
-
出处
《财会月刊》
1995年第10期7-7,共1页
-
文摘
一、国家税收的技术特征是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的共同基点 从本质上讲,税收是一种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即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对社会产品(国民收入)进行的强制性、无偿性的分割和占有。税收对国家财政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经济杠杆。
-
关键词
反避税
国际避税
纳税人
避税行为
课税客体
课税主体
税务当局
反避税措施
国税
低税国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公平税负”小议
- 8
-
-
作者
叶子荣
-
机构
西南财大财政系
-
出处
《改革》
1987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所谓公平绝非平均主义,它是指人们在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公平通常表现为制定方针政策和处理问题时,合情合理,不偏不袒。'天公平而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
关键词
公平税负
税收负担
税收制度
心理要求
税收政策
方针政策
主体税种
国家财政收入
课税对象
课税客体
-
分类号
F81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名词解析
- 9
-
-
-
出处
《吉林财税》
1995年第9期39-39,共1页
-
文摘
名词解析税基: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包括实物量与价值量两类。前者如土地的亩数、房屋的问数等.后者如商品的销售收入金额、所得额冬征税对象:亦称"课税对象"、"课税客体"。税法规定的必须征税的客观对象。它表明国家对什么样的标的物征税,与纳税人、税率等共...
-
关键词
纳税人
应纳税额
征税对象
商品流转过程
名词
纳税环节
税率计算
计税基数
课税客体
税收制度
-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异同辨
- 10
-
-
作者
安福仁
-
出处
《中国税务》
1988年第7期29-30,共2页
-
文摘
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税收术语。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有人把二者等同视之,这是不妥的。这两个概念在质上的差别应予澄清。让我们从几个具体税种的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异同分析开始。说明它们的内在联系及本质上的差别。就产品税而言,它是国家对从事生产和进口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因此,产品税的课税对象无疑是产品,是纳入征税范围的产品。它包括企业生产的工业品。
-
关键词
计税依据
收入额
课税对象
课税客体
-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国际间对工资、利息、股息等项收入的税收处理
- 11
-
-
作者
安福仁
-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税务系
-
出处
《涉外税务》
CSSCI
1990年第8期10-12,共3页
-
文摘
对工资、利息、股息等项收入所得如何进行税收处理,是世界各国所得课税中的重要内容。工资、利息、股息等项收入所得,与企业的一般生产经营所得相比,具有特殊性,因而世界各国对其税收处理也不尽相同。一、工资收入的国际处理世界各国一般都对本国境内的个人工资收入课税,工资收入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课税客体。在国际上,当非居住国政府对跨国自然人来源于本国境内的工资所得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征税时,一般会遇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非居住国体现工资”;二是“非居住国不体现工资”。对这两种情况的工资收入,在税收处理上是不同的。
-
关键词
股息收入
跨国自然人
所得课税
居住国
生产经营所得
跨国纳税人
预提税
课税客体
自然人股东
抵免
-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董鼎荣
葛惟熹
王水根
-
机构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上海财经大学
-
出处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9-42,共4页
-
-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课税主体
课税客体
税负
税收优惠
-
分类号
F812.424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名义工资征税问题刍议
- 13
-
-
作者
邓之驹
-
机构
深圳市税务局第一分局
-
出处
《涉外税务》
CSSCI
1992年第3期35-35,共1页
-
文摘
我们在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收中往往碰到名义工资如何课税的问题,其中既有是否合法更有是否合理的问题。第一是课税主体难以确定。按现行规定,在计税时要把名义工资作为课税客体,但谁是课税主体呢?例如某外国企业的办事处通过劳动服务公司雇请一个中方人员,办事处每月向劳动服务公司支付工资3,000元(姑且称为名义工资),劳动服务公司支付给中方人员1,200元(实际工资),那么确定谁是课税主体呢?如果是劳动服务公司的话,他是服务企业并不是劳动者;如果是中方人员的话,他确实没有收过3,000元,怎能按3,000元纳税呢? 第二是义务扣缴单位难以确定。还以上例研究,如果以办事处为扣缴单位的话,他并不是实际工资的支付人,也不知道中方雇员的工资是多少。
-
关键词
征税问题
劳动服务公司
中方人员
外国企业
支付人
课税客体
个人工资
薪金收入
纳税义务人
服务企业
-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西方国家税制体系理论的发展(二)
- 14
-
-
作者
葛维熹
-
出处
《中国税务》
1985年第6期32-33,共2页
-
文摘
(二)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税系理论十九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在欧洲出现了一个由德皇威廉第一和铁血宰相俾斯麦用武力统一建成的德意志联邦帝国。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帝国,雄心勃勃,积极扩军备战,攫取外国殖民地,企图与老牌英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但是,鉴于国内阶级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加深,工人运动猛烈地开展起来,为了消除这一隐患,俾斯麦政府采取了软硬兼施的两手政策。它一面颁布了'社会党人非常法',对工人运动进行残酷镇压;另一方面制订了某些小恩小惠的社会立法,特别是社会保险制度,以用来欺骗劳动人民,抵制工人运动。俾斯麦曾为此而吹嘘说。
-
关键词
税制体系
课税客体
消费税
税制原则
收益税
瓦格纳
-
分类号
F811.4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西方国家税制体系理论的发展(四)
- 15
-
-
作者
葛惟熹
-
出处
《中国税务》
1985年第10期24-25,共2页
-
文摘
(二)是在经济上着眼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税系。凯恩斯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发生,是起因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资本主义国家要从宏观方面用税收进行干预,相应地也就必须着眼于调节社会的总需求。马斯格雷夫的三大税系,被认为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
关键词
税制体系
社会总需求
购买力
课税客体
-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税务用语小议
- 16
-
-
作者
王拙
-
出处
《中国税务》
1984年第2期32-32,共1页
-
文摘
课税主体、纳税人: '课'字具体运用到税收方而,具有赋税或者征收赋税的意思。因此,《清律、户律》上说'课者,税物之钱。'国家不论征什么税,也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征收,这项税收必须由一定的人来交纳,不论这个'人'是法人或者自然人。这个'人'既负交纳税收的义务,是国家征集税款的主体,不论这项税收的归宿如何,是由他负担或者转嫁给别人负担,站在国家这一征课方来说,这个负有交纳税收责任的'人',就是某项税收的'课税主体'。相反,如果站在纳税一方来说。
-
关键词
课税对象
课税客体
-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税率”小议
- 17
-
-
作者
王拙
-
出处
《中国税务》
1986年第2期49-49,共1页
-
文摘
税,照《辞源》的解释,系指'历代官府取于民者。'《辞海》的解释更简括:'国家的税收。'率,则指的是一定的标准或尺度,如效率、速率、生产率……等。把'税'和'率'两字组成一个词汇,叫做'税率',人们可能未考其始于何时,源于何典,但是其含义是什么,却是不难从字面上窥度的。
-
关键词
课税客体
集体企业所得税
-
分类号
F812.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