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回音壁谐振模的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江俊峰 刘铁根 +3 位作者 李海伟 惠荣庆 刘琨 张以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76-3080,共5页
光学生物传感器在新药研制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重点对基于回音壁谐振模的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器做了评述。根据谐振腔结构将传感器分为三类。基于微球的生物传感器由于微球腔的高品质因子而成为最初研究的重点,已实验研究了对... 光学生物传感器在新药研制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重点对基于回音壁谐振模的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器做了评述。根据谐振腔结构将传感器分为三类。基于微球的生物传感器由于微球腔的高品质因子而成为最初研究的重点,已实验研究了对蛋白质分子、病毒和细菌的传感响应,建立了基于单光子谐振能量和微扰理论的理论模型;基于微盘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利用成熟的平面光刻微加工技术,传感构想提出更早,但直到回流热处理技术的应用才使得微盘品质因子大幅提高,从而实现了单分子测量;基于微环的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的谐振模式,有利于信号探测,已采用聚合物,氮化硅,以及硅基二氧化硅等材料制作成功,作为其在三维上的扩展,微管式传感器由于能够将光通道和流体通道合二为一而在近年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音壁谐振模 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 微球 微盘 微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VRM非轴对称虚共焦腔谐振模的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国英 吕百达 +2 位作者 孔繁龙 蔡邦维 黄永忠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5-71,共7页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出了等效空间频谱传输法并计算了一维变反射率镜(1DVRM)非轴对称虚共焦腔板条激光器的谐振模,与均匀反射率镜(URM)和二维旋转对称变反射率镜(2DVRM)非轴对称虚共焦腔作了比较。在计算中考虑...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出了等效空间频谱传输法并计算了一维变反射率镜(1DVRM)非轴对称虚共焦腔板条激光器的谐振模,与均匀反射率镜(URM)和二维旋转对称变反射率镜(2DVRM)非轴对称虚共焦腔作了比较。在计算中考虑了腔的非轴对称性和激活介质的增益饱和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轴对称 虚共焦腔 谐振模 激光器 F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周期特异介质光子晶体异质结的谐振模 被引量:1
3
作者 席锋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3-667,共5页
一维异质结光子晶体包含两个基本单元结构,其中每个单元都由一种特异介质和常规介质层叠构成。利用传输矩阵法,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两种不同异质结光子晶体的透射谱。在1.0~10.0 GHz频率范围内,(AB)6(CD)4结构的透射谱中出现了三个光子带... 一维异质结光子晶体包含两个基本单元结构,其中每个单元都由一种特异介质和常规介质层叠构成。利用传输矩阵法,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两种不同异质结光子晶体的透射谱。在1.0~10.0 GHz频率范围内,(AB)6(CD)4结构的透射谱中出现了三个光子带隙,但带隙中没有谐振模;而在((AB)6(CD)4)2结构的透射谱中,在三个光子带隙内均出现谐振模。在第一带隙内,随着入射角的增大,TE波和TM波的谐振模数目均减少且谐振模发生频移。其中对于TE波,在2.40 GHz附近出现了全向谐振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特异介质 异质结 光子带隙 全向谐振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C的太赫兹全介质单向导模谐振超表面
4
作者 吴佳奕 欧阳春梅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96-101,共6页
提出一种具有高Q值的全硅结构超表面,由上下两层硅方柱构成,可通过调节上下两层结构的x方向错位距离,打破面外σ_(z)对称性,在不同晶格矢量k_(x)处实现完美连续域束缚(BIC)态、偏振敏感的准BIC态和单向导模谐振(UGR)态的自由调控。值得... 提出一种具有高Q值的全硅结构超表面,由上下两层硅方柱构成,可通过调节上下两层结构的x方向错位距离,打破面外σ_(z)对称性,在不同晶格矢量k_(x)处实现完美连续域束缚(BIC)态、偏振敏感的准BIC态和单向导模谐振(UGR)态的自由调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提出的超表面工作在动量空间,结构对于实空间入射光的空间位置没有严格的限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分别打破结构几何对称性和外界入射角度对称性后,准BIC可获得10^(3)~10^(4)量级的Q值,产生的准BIC能量泄露可通过磁偶极子的不完全相消干涉解释。通过改变上下两层横向间距,可在偏离Γ点的位置实现最大单向辐射度为97.5%的单向辐射。该工作在生物化学传感、高性能通信、高效光栅耦合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超表面 全介质 连续域束缚态(BIC) 单向导谐振(U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涂覆的空心微泡腔回音壁谐振模气体传感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译泽 江俊峰 +4 位作者 刘琨 王双 王逸璇 陈鑫 刘铁根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6-242,共7页
提出了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空心二氧化硅薄壁微泡腔的光纤气体传感器。将氧化石墨烯涂覆于熔融加压流变成型的薄壁微泡腔内壁,使其整体的有效折射率对于气体吸附敏感。通过拉锥光纤倏逝场在薄壁微泡腔激发出回音壁谐振模,其中心波长与有效... 提出了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空心二氧化硅薄壁微泡腔的光纤气体传感器。将氧化石墨烯涂覆于熔融加压流变成型的薄壁微泡腔内壁,使其整体的有效折射率对于气体吸附敏感。通过拉锥光纤倏逝场在薄壁微泡腔激发出回音壁谐振模,其中心波长与有效折射率(气体体积分数)对应,据此实现腔内气体体积分数的传感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氨气的体积分数在0~40×10-6的范围内时,提出的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响应呈线性,其传感灵敏度为0.73×106 pm,分辨率为1.9×10-6。当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10-6时,传感器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是294 s和329 s。空心微腔结构一方面可以作为敏感单元,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作为气体通道,避免了外部气室的使用或额外气体通道的封装,极大地提高了传感系统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回音壁谐振模 氧化石墨烯
原文传递
基于环形多模谐振器的双频滤波功分器设计
6
作者 王传云 夏婷婷 +1 位作者 樊启磊 张喜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3,97,共4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环形多模谐振器的零点可控双频滤波功分器。通过微扰加载,实现双频滤波器功能;利用枝节加载,提高了带宽和带外选择性;采用融合设计方法,将该滤波器与功分器进行集成,完成双频滤波功分器设计;通过在输出端口间引入电阻...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环形多模谐振器的零点可控双频滤波功分器。通过微扰加载,实现双频滤波器功能;利用枝节加载,提高了带宽和带外选择性;采用融合设计方法,将该滤波器与功分器进行集成,完成双频滤波功分器设计;通过在输出端口间引入电阻,提高端口间隔离度。为了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设计、加工和测试了该功分器,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当功分器S_(11)<-10 dB时,工作频段分别为2.14~2.52 GHz和4.54~4.84 GHz,端口间隔离度最大达到4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 环形多谐振 枝节加载 滤波功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多模谐振器的双频滤波天线设计
7
作者 蒋铁珍 王建华 +1 位作者 安琪 王安琪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多模谐振器的双频滤波天线,其滤波谐振器采用阶跃阻抗谐振(SIR)来进行枝节末端分流结构小型化设计,可以灵活控制两个频段的中心频率。与加载开路短截线的矩形单极子天线相比,集成设计构成滤波天线,其工作在ISM频段(...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多模谐振器的双频滤波天线,其滤波谐振器采用阶跃阻抗谐振(SIR)来进行枝节末端分流结构小型化设计,可以灵活控制两个频段的中心频率。与加载开路短截线的矩形单极子天线相比,集成设计构成滤波天线,其工作在ISM频段(工业、科学和医学频段),两通带外引入3个辐射零点,实现了工作频段的高选择性,增益分别为1.60 dBi和4.03 dBi。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反射系数、峰值增益和辐射方向图与设计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具有较好的滤波和辐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天线 谐振 单极子天线 双频段 辐射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回音壁谐振模径向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江俊峰 张晶 +5 位作者 刘铁根 刘琨 于哲 张学智 刘文辉 陈文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8-302,共5页
理论分析了微管回音壁谐振模(WGM)不同径向模式下的光场分布对传感灵敏度的影响。通过改变入射光角度,利用棱镜耦合的方法在微管中激发出不同的径向模式,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水溶液进行传感实验,分别获得了不同径向模式的传感灵敏度... 理论分析了微管回音壁谐振模(WGM)不同径向模式下的光场分布对传感灵敏度的影响。通过改变入射光角度,利用棱镜耦合的方法在微管中激发出不同的径向模式,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水溶液进行传感实验,分别获得了不同径向模式的传感灵敏度。结果表明传感灵敏度受径向模式数影响较大,由28阶WGM径向模式下的2.725nm/RIU(折射率单元)提高到38阶径向模时的24.464nm/RIU,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学 径向 灵敏度 微管 回音壁谐振模
原文传递
亚波长圆环形分解复用器谐振模分离研究
9
作者 王柳 曾亚萍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1-205,共5页
设计了一种亚波长圆环形三通道金属-介质-金属(MIM)波导分解复用器。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在可见光到近红外频段研究了该结构的电磁传输特性,发现满足谐振条件的电磁波可以在圆环中发生多级谐振现象。通过优化出口通道在圆环上的位... 设计了一种亚波长圆环形三通道金属-介质-金属(MIM)波导分解复用器。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在可见光到近红外频段研究了该结构的电磁传输特性,发现满足谐振条件的电磁波可以在圆环中发生多级谐振现象。通过优化出口通道在圆环上的位置,成功实现了圆环二、三、四级谐振模式的分离功能。此外,圆环的谐振波长可以通过设置圆环的半径进行调制。该微结构对光波具有束缚与传输功能,解决了光信号谐振模式分离传输问题,在光集成与通信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亚波长结构 金属-介质-金属波导 分解复用器 谐振模 时域有限差分法
原文传递
基于包层模谐振的三包层石英特种光纤温度传感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兴虎 谢海洋 +3 位作者 杨传庆 张顺杨 付广伟 毕卫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5,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包层模谐振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它是通过将三包层石英特种光纤(TCQSF)两端分别与普通单模光纤(SMF)电弧熔接构成的SMF-TCQSF-SMF结构.根据耦合模理论,首先将TCQSF等效为三个同轴波导,按各波导模场的分布特点标量计算其传输... 提出了一种基于包层模谐振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它是通过将三包层石英特种光纤(TCQSF)两端分别与普通单模光纤(SMF)电弧熔接构成的SMF-TCQSF-SMF结构.根据耦合模理论,首先将TCQSF等效为三个同轴波导,按各波导模场的分布特点标量计算其传输模式的色散曲线,并深入研究其耦合长度与传输谱线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光纤的热光效应及热膨胀效应,分析计算该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最后选取耦合长度为一个拍长时的传感器进行温度传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35—95℃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其温度灵敏度为73.74 pm/℃,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因此,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灵敏度高、包层模激发可控等优点,可用于工业生产、生物医学等温度传感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层谐振 温度传感器 三包层石英特种光纤 耦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系统次同步谐振建模的电网边界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武晖 王龙 +3 位作者 宿端鹏 王丹辉 汪妮 孙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894-4903,5113,共10页
该文分析了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的自然谐振频率和该频率的驱动点电阻对次同步扭振模态电气负阻尼的影响,提出这2个参数是主导次同步扭振模态电气负阻尼的关键参数,定义了这2个参数关于电网元件阻抗参数的灵敏度指标。在这2个灵敏指标的... 该文分析了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的自然谐振频率和该频率的驱动点电阻对次同步扭振模态电气负阻尼的影响,提出这2个参数是主导次同步扭振模态电气负阻尼的关键参数,定义了这2个参数关于电网元件阻抗参数的灵敏度指标。在这2个灵敏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识别实际系统次同步谐振"研究区域"边界节点的定量方法。最后,文中应用新英格兰的10台机39节点和IEEE FBM次同步谐振计算标准模型改编了一个算例,应用该仿真算例从频域和时域分别验证了上述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次同步谐振 频率决定特性 研究区域边界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偶模分析法的四模谐振器结构的双通带带通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德伟 王树兴 +4 位作者 刘庆 周东方 张毅 吕大龙 吴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7-392,共6页
提出了一款基于四模谐振器的新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设计的四模谐振器基于微带线结构,由四个开路枝节和一个短路枝节组成.两次采用奇偶模分析法对该四模谐振器结构进行分析.该四模谐振器的每个模式能够实现独立调节,同时每两个模式形成... 提出了一款基于四模谐振器的新型双通带带通滤波器.设计的四模谐振器基于微带线结构,由四个开路枝节和一个短路枝节组成.两次采用奇偶模分析法对该四模谐振器结构进行分析.该四模谐振器的每个模式能够实现独立调节,同时每两个模式形成一个通带.采用源与负载耦合的馈电方式,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该滤波器具有四个传输零点和四个传输极点.测试结果表明,该双模双通带滤波器工作于2.08GHz和6.07GHz,3d B带宽分别为11.06%和7.74%.设计的滤波器具有紧凑的结构,只有0.28λg×0.11λg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通滤波器 双通带 谐振 奇偶分析法 高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模谐振器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虹 陈静 +1 位作者 刘云龙 杨浩澜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1-65,共5页
基于多模谐振器(MMR)理论,采用微带线-槽线混合结构,通过增加输入、输出之间耦合提高频率选择性,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频率选择性高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 基于多模谐振器(MMR)理论,采用微带线-槽线混合结构,通过增加输入、输出之间耦合提高频率选择性,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频率选择性高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通带覆盖了3.5~10.4 GHz之间的频段,并具有较好的带内带外性能。对该滤波器进行了实物加工和测试,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该滤波器拥有较好的性能,可应用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谐振 带通滤波器 微带线 HFSS 交叉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重要度指标的次同步谐振建模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武晖 王龙 +4 位作者 宿端鹏 王小宁 孙欣 王立春 谭伦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97-1803,共7页
传统次同步谐振建模方法没有识别建模边界的定量方法,这导致应用该方法获得的模型不能确保满足工程实际的精度要求。提出了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是决定次同步扭振模态电气负阻尼的主导因素。然后,应用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 传统次同步谐振建模方法没有识别建模边界的定量方法,这导致应用该方法获得的模型不能确保满足工程实际的精度要求。提出了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是决定次同步扭振模态电气负阻尼的主导因素。然后,应用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偏差定义了节点重要度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发展了一种定量识别次同步谐振建模边界的方法,能够保证模型精度,提高建模效率。最后应用修改的IEEE39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实际系统次同步谐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介质环谐振器的微波湿度检测模型
15
作者 彭烨 陈昌明 扬小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953-955,共3页
介绍了一种介质环谐振器的湿度检测模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TE_(011)模并不总是湿度检测的最佳模式,在40%的湿度检测范围内采用TM_(011)模会得到比较高的测量准确值;而在湿度大于100%的范围内,则宜使用覆盖范围广的HE_(211)模测试。
关键词 介质环谐振 系数矩阵 谐振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带三模谐振器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宇红 马哲旺 杨雪霞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5期148-153,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微带三模谐振器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设计。该滤波器由一个中心加载阶跃阻抗开路枝节的三模谐振器,及两组用于抑制谐波的新型哑铃型缺陷地结构组成。使用交指型馈电方式及在馈电处的地板开槽实现超宽带需要的的强耦合,利用缺... 提出一种基于微带三模谐振器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设计。该滤波器由一个中心加载阶跃阻抗开路枝节的三模谐振器,及两组用于抑制谐波的新型哑铃型缺陷地结构组成。使用交指型馈电方式及在馈电处的地板开槽实现超宽带需要的的强耦合,利用缺陷地结构抑制高次谐波实现良好的阻带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滤波器通带3dB相对带宽达到80%(4.06~9.48GHz),通带内插入损耗小于0.58dB,回波损耗大24dB,通带外10dB阻带覆盖到30GHz,通带两侧附近均有一个传输零点,获得了陡峭的通带边缘,较好地实现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授权的超宽带通信系统的频谱使用要求。该滤波器结构简单,谐振器自身尺寸小于中心频率下0.5λg×0.5λg。最小带线和最小缝隙宽度均不小于0.1mm,易于低成本加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滤波器 微带三谐振 缺陷地 阶跃阻抗 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谐振器的超宽带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南敬昌 袁晓娟 高明明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72-76,共5页
从经典的多模谐振器出发,针对其插入损耗过大和阻带抑制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模谐振器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新结构。通过奇偶模分析方法对其谐振特性和耦合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ADS粗略仿真验证新结构的可行性,最后通过HFSS进行参... 从经典的多模谐振器出发,针对其插入损耗过大和阻带抑制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模谐振器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新结构。通过奇偶模分析方法对其谐振特性和耦合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ADS粗略仿真验证新结构的可行性,最后通过HFSS进行参数优化,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6.5 GHz、相对带宽约为120%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整体性能良好,带外衰减十分陡峭,在11.5 GHz处达到45.5 d B,阻带宽度很宽,且具有插入损耗小、结构紧凑和尺寸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滤波器 谐振 奇偶分析 谐振特性 插入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型双模谐振器的源负载耦合带通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雷涛 向天宇 张正平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9-1133,共5页
为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和高性能,提出了两款中心加载的E型双模谐振器,并对其进行了奇偶模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源负载耦合,采用ADS与HFSS软件进行了仿真与优化。开路支节加载与短路支节加载的E型双模谐振器分别比方环谐振器减少42.8%... 为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和高性能,提出了两款中心加载的E型双模谐振器,并对其进行了奇偶模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源负载耦合,采用ADS与HFSS软件进行了仿真与优化。开路支节加载与短路支节加载的E型双模谐振器分别比方环谐振器减少42.8%与52.6%。实测结果表明,设计的滤波器中心频率分别为4.22 GHz和3.75 GHz,相对带宽分别为33.6%和9.1%,带内插损分别为-0.9 dB和-1.9 dB,带外零点位置与计算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这两款滤波器不仅尺寸小、插损低,并且具有宽阻带、传输零点可调的优点,短路支节加载的双模滤波器在选择性与带外抑制方面性能更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微波电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通滤波器 E型双谐振 源负载耦合 传输零点 带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模谐振器的陷波超宽带小型化滤波器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明明 李春晨 +1 位作者 南敬昌 宋杨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3-709,共7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模谐振器的小型化陷波超宽带滤波器。该新型多模谐振器在超宽带通带范围内有6个谐振模式,通过并联平行耦合馈线耦合到输入和输出端口,其中3个谐振模式是由高阻抗短截线加载扇形低阻抗截面产生,而剩余的谐振模式是...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模谐振器的小型化陷波超宽带滤波器。该新型多模谐振器在超宽带通带范围内有6个谐振模式,通过并联平行耦合馈线耦合到输入和输出端口,其中3个谐振模式是由高阻抗短截线加载扇形低阻抗截面产生,而剩余的谐振模式是通过在高阻抗线上加载开路枝节和在扇形低阻抗截面刻蚀圆形槽形成。同时,为了避免无线局域网(WLAN)频段和国际电信联盟(ITU)频段对超宽带系统的干扰,在扇形面加载开路短截线,引入中心频率为5.48 GHz和8.3 GHz的陷波。最后,设计制作了一种超宽带陷波滤波器,实测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通滤波器 小型化 谐振 陷波特性 超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之一波长多模谐振的内嵌式三频滤波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虹 肖雄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7年第5期77-80,共4页
利用四分之一波长的多模谐振器(MMR),通过输入输出端共用短路过孔的方式,对高阻抗线进行部分弯折,分别设计了中心频率为2.4,3.5,5.2 GHz的单频滤波器。发现三款微带滤波器具有相同的高阻抗线和低阻抗线宽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内嵌的方式... 利用四分之一波长的多模谐振器(MMR),通过输入输出端共用短路过孔的方式,对高阻抗线进行部分弯折,分别设计了中心频率为2.4,3.5,5.2 GHz的单频滤波器。发现三款微带滤波器具有相同的高阻抗线和低阻抗线宽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内嵌的方式设计了一款WLAN频段(2.4,5.2 GHz)的双频滤波器和一款中心频率为2.2,3.6,5.5 GHz的三频段滤波器。三频滤波器的尺寸为11 mm×9 mm,满足小型化的要求。利用HFSS12软件设计并仿真。结果表明,双频段和三频段滤波器的S11和S21参数均达到标准,可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 内嵌式 三频段 滤波器 小型化 无线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