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述谓性“这/那个+谓词性成分+(的)” 被引量:8
1
作者 金晶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92,共10页
文章通过句法、语义特征两方面的考察发现,汉语里存在具有谓词性语类特征的"这/那个+谓词性成分+(的)"。该格式与程度意义密切相关,其中的谓词性成分必须是本身就具备等级性(gradability)的形容词、状态动词,或是在状态、结... 文章通过句法、语义特征两方面的考察发现,汉语里存在具有谓词性语类特征的"这/那个+谓词性成分+(的)"。该格式与程度意义密切相关,其中的谓词性成分必须是本身就具备等级性(gradability)的形容词、状态动词,或是在状态、结果领域能够被投射到具有程度意义的属性维度上的动词;其中"这/那个"之后的谓词性成分没有发生名物化,指示词的语法功能也与"指示/指别"无关,而是体现出强化程度意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词 谓词性成分 等级性 程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字句中“得”前谓词性成分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豫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论述“得”字句中“得”前的V(谓词性成分)。全文分为三部分:(1)V位置上的词语。指出V位置上多数是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但也不能忽略在V位置上还有多音节(包括双音节)的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2)V位置上词语的句法... 本文论述“得”字句中“得”前的V(谓词性成分)。全文分为三部分:(1)V位置上的词语。指出V位置上多数是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但也不能忽略在V位置上还有多音节(包括双音节)的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2)V位置上词语的句法分类。根据V的句法功能,把V分为及物动词性词语、不及物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上大类。(3)V位置上词语的语义分类。根据V所联系的主事动元的性质,把V分为动作谓词、经验谓词和性状谓词三类;根据V所联系的动元的数量,把V分为一价谓词、二价谓词和三价谓词三类。本文还统计了V的各种类型的数量,从中可以看出“得”字句中V位置上各类谓词性词语的运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字句 谓词性成分 词性词语 形容词性词语 现代汉语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谓词性成分的界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德岁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11,共3页
谓词性成分是指具有陈述、述谓功能的词或短语,不能以词性来判断。谓词性成分应包括动词和形容词的光杆形式与复杂形式,同时也包括整个的主谓短语以及以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比况短语则是一种非典型的谓词性成分。
关键词 谓词性成分 界定 陈述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与形态因素对谓词性成分作主、宾语功能的制约
4
作者 张德岁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6,183-184,共7页
谓词性成分的音节数量和结构方式等节律形态制约着它们充当主、宾语的功能。就音节数量而言,单音节谓词的光杆形式用作主语时受到的限制较多,但可以相对自由地用作宾语;双音节动词与形容词在词汇化过程中都实现了功能的增值,它们一般可... 谓词性成分的音节数量和结构方式等节律形态制约着它们充当主、宾语的功能。就音节数量而言,单音节谓词的光杆形式用作主语时受到的限制较多,但可以相对自由地用作宾语;双音节动词与形容词在词汇化过程中都实现了功能的增值,它们一般可以单独用作主、宾语。同时,谓词的复杂形式,随着其语义内涵的增加,指称性也相应增强,用作宾语的频率和自由度更高。就结构方式来说,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在结构类型上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谓词性主语中定中结构占绝对优势,谓词性宾语中动宾结构所占比例最大。统计结果表明谓词性主语的指称性强于谓词性宾语,在句法上指称性愈强的结构愈容易出现在主语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性成分 节律与形态 音节数量 结构方式 主、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语谓词性成分转指的形式分化
5
作者 汪大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37-141,共5页
上古汉语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谓词性成分的转指,从而使谓词性成分的转指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并从隐性走向显性。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用"者"和"所"指代转指对象。2.转指的对象用名词具体化。3.语... 上古汉语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谓词性成分的转指,从而使谓词性成分的转指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并从隐性走向显性。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用"者"和"所"指代转指对象。2.转指的对象用名词具体化。3.语音的分化。4.文字的衍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性成分 转指 形式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无标记转指
6
作者 汪大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9-74,共6页
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存在无标记转指现象,有些转指是一种临时性的用法,有些转指则产生了新的名词。从转指和名词化的关系看,谓词性成分的无标记转指可以分为临时转指、彻底转指两类。通过对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无标记转指现象的考察,... 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存在无标记转指现象,有些转指是一种临时性的用法,有些转指则产生了新的名词。从转指和名词化的关系看,谓词性成分的无标记转指可以分为临时转指、彻底转指两类。通过对上古汉语中谓词性成分无标记转指现象的考察,可以深化我们对名词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谓词性成分 转指 名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讷 石毓智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54,共15页
古汉语的句子中心动词与其宾语之后,仍有一个句法位置,可以容纳另外一个谓词性成分,这包括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介词短语、时间词、数量词,“如”字修饰语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句法位置慢慢地消失了,用于其中的谓词性成分发生... 古汉语的句子中心动词与其宾语之后,仍有一个句法位置,可以容纳另外一个谓词性成分,这包括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介词短语、时间词、数量词,“如”字修饰语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句法位置慢慢地消失了,用于其中的谓词性成分发生了重要的语序变化,由此而给汉语的句法结构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这种变化对促使量词语法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词 谓词性成分 语法化 介词短语 数量结构 宾语位置 现代汉语 《世说新语》 句法位置 动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谓词性成分充当远宾语的双宾语构造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小荫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72-76,共5页
本文从语义语法范畴角度探讨了谓词性成分充当远宾语的双宾语构造的类型,并对述语动词的语义类及述语、近宾语和远宾语三者间的语义、语法关系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文章首先把此类双宾构造分为内容类和原因类两大类型,又根据述语动词... 本文从语义语法范畴角度探讨了谓词性成分充当远宾语的双宾语构造的类型,并对述语动词的语义类及述语、近宾语和远宾语三者间的语义、语法关系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文章首先把此类双宾构造分为内容类和原因类两大类型,又根据述语动词的语义语法特点分出若干小类,其中属于内容类的有陈说义(告知义、答复义)、询问义、祈使义、评论义、疑信义、控制义等,属于原因类的有评论义、爱憎义、谅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构造 谓词性成分 远宾语 近宾语 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只”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的条件及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振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9期77-78,共2页
“只”是副词,其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时需要一些条件,并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将对“只”的语义指向动词或形容词、一般性谓词性成分时需要的条件和出现的规律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副词 语义指向 谓词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书信集》中谓词性成分后“于”的考察
10
作者 高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本文考察了鲁迅《书信集》中所有的"谓+于"(谓词性成分+于)用例。从其结构类型、"于"的功能及使用频率方面来说明谓词性成分后的"于"在《书信集》中的运用情况及其对语言口语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鲁迅 《书信集》 谓词性成分 “于”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县客家方言“打+谓词性成分”词语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秋珺 《龙岩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6-22,共7页
现代汉语对"打V"一类的词语中的"打"多定性为词缀,但从梅县客家方言中的"打+谓词性成分"结构的能产性、位置、语义、语法化程等方面进行考察,将它定性为类词缀更为合适,而这类词语的结构方式则为偏正结... 现代汉语对"打V"一类的词语中的"打"多定性为词缀,但从梅县客家方言中的"打+谓词性成分"结构的能产性、位置、语义、语法化程等方面进行考察,将它定性为类词缀更为合适,而这类词语的结构方式则为偏正结构。形成这类词语的特点既有认知上原因也有所结合的语言成分的性质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县客家方言 “打” 谓词性成分 语法意义 语汇意义 词汇意义 类词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名词+之+谓词性成分”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丽嘉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左传》中含有“名词+之+谓词性成分”结构的用例共530处。此结构可根据表义功能和语法功能分为两种类型,即词组化结构和宾语前置结构,而词组化结构为主要类型。含有词组化结构的词组有一种充当限制性状语的句法功能。宾语前置可以出... 《左传》中含有“名词+之+谓词性成分”结构的用例共530处。此结构可根据表义功能和语法功能分为两种类型,即词组化结构和宾语前置结构,而词组化结构为主要类型。含有词组化结构的词组有一种充当限制性状语的句法功能。宾语前置可以出现在否定句中,可以出现在疑问句中,也可以出现在肯定句中且可以不需要特殊词的提示,另外宾语前置句的三类格式在是否与句首和句末语气词共现这一方面体现的特点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名词+之+谓词性成分”结构 词组化 宾语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语谓词性成分的名化问题
13
作者 胡力文 《武陵学刊》 1996年第2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谓词性成分 名词化 名物化 古汉语 形式标记 形容词性短语 主宾语 语义结构 语法位置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 被引量:193
14
作者 郭锐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2-175,共14页
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具有两方面的时间性——内在时间性和外在时间性,本文分析外在时间性。汉语谓词性成分的外在时间性(时状)有过程和非过程的对立,过程指谓词性成分实现为外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一个具体事件,这种谓词性成分一般带有"... 汉语中谓词性成分具有两方面的时间性——内在时间性和外在时间性,本文分析外在时间性。汉语谓词性成分的外在时间性(时状)有过程和非过程的对立,过程指谓词性成分实现为外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一个具体事件,这种谓词性成分一般带有"了、着、过、在、正在、呢"等时间性成分;非过程指谓词性成分不与时间流逝发生联系,只是抽象的表示某种动作、状态或关系。汉语中的不少语法限制都与过程和非过程的对立有关,而有一些现象则是谓词性成分的外在时间性和内在时间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句子是否指涉现实状况就与谓词性成分的外在时间性和内在时间性共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性成分 时间性 时间类型 现实状况 完句成分 过程结构 动态动词 非自主动词 静态动词 现代汉语
原文传递
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原因及规律 被引量:73
15
作者 姚振武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1-39,共9页
本文认为,"VP"名词化的实质是陈述转化为指称,其根本机制不在于有无形式标记,这一点可以通过有些"VP"不要任何形式标记而实现名词化和转指这一事实得到证明。无论是有形式标记的名词化还是无形式标记的名词化,都可... 本文认为,"VP"名词化的实质是陈述转化为指称,其根本机制不在于有无形式标记,这一点可以通过有些"VP"不要任何形式标记而实现名词化和转指这一事实得到证明。无论是有形式标记的名词化还是无形式标记的名词化,都可以用亚里斯多德范畴说的基本观点进行统一的解释,即在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代表现实世界"本体"范畴的名词性成分,才有可能用关于它的陈述来指称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化标记 形式标记 谓词性成分 指称作用 动宾结构 本体 动词 亚里斯多德 状态形容词 现代汉语
原文传递
汉语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的韵律问题再探讨
16
作者 洪爽 《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60-71,共12页
文章对汉语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的韵律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汉语状中结构的韵律模式并不复杂,可以通过句法结构的分析、语体差异的解读得到很好的解释:韵律模式的不同源于句法结构的不同,而语体的差异也会对韵律模式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 副词 谓词性成分 状中结构 韵律语法 语体
原文传递
新兴“谓词性成分+子”结构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齐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9,共8页
新兴“谓词性成分+子”结构表示言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属于评价态度标记语,句法功能多样。该结构来源于百度贴吧,其中大部分“谓词性成分+子”可以扩展为“谓词性成分+的样子”。当“样子”充当语用标记时,二者的句法、语用功能相同。... 新兴“谓词性成分+子”结构表示言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属于评价态度标记语,句法功能多样。该结构来源于百度贴吧,其中大部分“谓词性成分+子”可以扩展为“谓词性成分+的样子”。当“样子”充当语用标记时,二者的句法、语用功能相同。“样子”前定语的性质、感叹标记“好”的修饰和“样子”的语义泛化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性成分(“X”) 样子 语气词
原文传递
谈书面语中“动词性成分名词化”的语法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永娜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72-78,共7页
该文从语体语法的角度讨论了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构成机制,首先讨论了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结构类型;然后指出了动词的名词化凸显了由子状态所构成的整体空间范域,而忽略了对子状态的具体叙述,具有了泛时空化的特征,因而具有书面语体功能;... 该文从语体语法的角度讨论了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构成机制,首先讨论了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结构类型;然后指出了动词的名词化凸显了由子状态所构成的整体空间范域,而忽略了对子状态的具体叙述,具有了泛时空化的特征,因而具有书面语体功能;最后,讨论了该研究对于语体语法理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面正式语体 谓词性成分的名词化 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类型 泛时空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谓词到体词的转化谈汉语词典标注词性的必要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秀芳 《辞书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27-35,共9页
0.引论对比汉语词典和其他语言的词典,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汉语词典提供的语法信息特别少。我们以1993年版《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和... 0.引论对比汉语词典和其他语言的词典,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汉语词典提供的语法信息特别少。我们以1993年版《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和《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注词性 名词化 谓词性成分 汉语词典 词的转化 词性标注 语法信息 词典编纂 词汇意义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类联合结构的谓词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有胜 《衡水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22-23,共2页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和"类连词连接谓词性成分造成的联合结构是体词性的,但从句法性质出发,这种结构仍然是谓词性的,这种结构出现的原因是谓词表达功能复杂化和受外国语言尤其是印欧语系的影响。
关键词 “和”类连词 谓词性成分 联合结构 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