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654.E光纤谱衰减性能测试研究
1
作者 杨郭杰 王震 +1 位作者 吴磊 薛鹏鹏 《现代传输》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本文讨论了光纤衰减的测量规范,并基于截断法测量G.654.E光纤的谱衰减。讨论了光纤中高阶模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设计了几种高阶模滤除方式,应用于不同厂家的G.654.E光纤,最终提出较优的谱衰减测量方案。
关键词 谱衰减 G.654.E 截断法 高阶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谱衰减关系和理想化反应谱模型的我国规范谱长周期段研究
2
作者 聂利英 冯江江 +2 位作者 林浩然 王康 汪基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相对于我国各行业抗震规范反应谱下降段呈现的多样性,欧美规范谱基于理想化反应谱模型,其长周期下降段的规定形式统一,且由第二特征周期TD确定。基于理想化反应谱模型,TD的确定与位移谱形态、“结构所需周期范围”等概念相关。基于我国... 相对于我国各行业抗震规范反应谱下降段呈现的多样性,欧美规范谱基于理想化反应谱模型,其长周期下降段的规定形式统一,且由第二特征周期TD确定。基于理想化反应谱模型,TD的确定与位移谱形态、“结构所需周期范围”等概念相关。基于我国区划图研究中大量采用NGA数据库的地震动记录及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表达地震强度的现状,以理想化反应谱模型为我国规范谱模型,以NGA数据库BSSA 14公式为工具,对TD建议值等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想化反应谱模型与TD计算公式的阐述,明确欧美规范谱长周期下降段的衰减指数1、2是由理想化反应谱模型定义决定的确定性参数,此时长周期下降段函数由TD唯一确定;其次,在NGA数据库提供的地震动衰减关系中,比选出与我国规范考虑因素吻合性最好的BSSA 14公式,并以其作为基于地震动记录统计的反应谱公式,分析位移谱曲线形态类型及由于位移谱谱值截取周期Tcut不同而引起的位移谱曲线形态类型随震级、距离、场地类别的分布变化;最后,基于BSSA 14,考虑“结构所需周期范围”,给出以我国规范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为参照的TD建议值。此研究可为我国抗震规范谱长周期下降段的研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化反应模型 第二特征周期TD 地震动反应谱衰减关系 结构所需周期范围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谱衰减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琳莹 康玉成 +3 位作者 杨世信 李春生 甘露 宋志佗 《现代传输》 2014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大量的实验测试数据,探讨了光纤中高阶模对于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谱衰减测试准确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 高阶模 谱衰减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652.D光纤谱衰减模型的构建与研究
4
作者 周辉智 熊涛 +4 位作者 王冬香 祁庆庆 胡古月 喻煌 刘骋 《现代传输》 2021年第4期35-39,共5页
谱衰减模型法作为GB/T 15972.40中B类光纤衰减的替代测试方法,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我司收集181盘不同厂家的G.652.D光纤,利用PK2200分别测试出181盘光纤的衰减谱数据,利用181盘数据构建出多个谱衰减模型矩阵,并对构建出的矩阵进行了精度... 谱衰减模型法作为GB/T 15972.40中B类光纤衰减的替代测试方法,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我司收集181盘不同厂家的G.652.D光纤,利用PK2200分别测试出181盘光纤的衰减谱数据,利用181盘数据构建出多个谱衰减模型矩阵,并对构建出的矩阵进行了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181盘光纤构建的谱衰减模型精度较高,由1310nm、1383nm、1550nm、1625nmnm矩阵的精度最高,适宜在商业环境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衰减模型 衰减 G.652.D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鉴别山茶油掺假
5
作者 林伟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215-223,共9页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结合聚类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山茶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花生油5种植物油的快速鉴别模型,...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结合聚类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山茶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花生油5种植物油的快速鉴别模型,及山茶油掺假模型。方法采集山茶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和花生油5种植物油共99份样品,并按照不同质量百分比(掺伪5%~95%)将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1:1玉米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掺入到山茶油中,获得掺假山茶油样品196份,采集600~4000 cm-1波段的红外光谱信息,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PCA-LDA)、K最近邻分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以及数据驱动型簇类独立软模式分类(data driven soft independent modelling of class analogy,DD-SIMCA)模型,并比较各方法建模效果,确定最优识别模型。结果各样品组红外吸收光谱非常类似,具有相似的特征峰数、峰位置和峰形。DD-SIMCA建立的鉴别模型能将山茶油和其他类别植物油样本完全分开;PLS-DA、PCA-LDA和KNN模型判别经分析比较,发现利用PLS-DA和PCA-LDA模型在5种植物油的分类中校正集和预测集中的各样本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很接近,除了花生油以外其余种类植物油的校正集和预测集样本的识别率和预测正确率均为100.0%;ATR-FTIR结合PLS的计量学方法能够准确进行山茶油掺假定量分析,可用于掺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可靠,最低检出限可达5%。结论ATR-FTIR结合聚类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对山茶油掺假的高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 山茶油 掺假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无损鉴别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淑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50-2458,共9页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纸标准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参考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红外峰位及部分纸样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确认纸样中的所有红外谱峰归属;并采用分波段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相似度极高的谱图进行比对分析,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4000~1800、1800~1500、1500~1200和1200~600cm^(-1)四个波段的谱图特征;同时对4cm^(-1)精度的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1500~1200和1200~900cm^(-1)两个波段的二阶导数谱图特征;最后通过红外结晶指数及其他峰高和峰面积比值计算结果实现对纸类更细致的区分。应用上述方法对16个盲测样品进行了有效性测试,红外分析结果与显微纤维鉴别结果一致,初步证明了该方法在中国传统手工纸无损纤维鉴别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应用ATR-FTIR无损分析法可对麻、桑构皮、檀皮、瑞香皮和竹几大类原料的传统手工纸纤维类型作出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对于混料的宣纸也同样适用;但对于显微分析也难以鉴别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原料如桑、构皮之间的精细鉴别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中国传统手工纸 纤维鉴别 无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衰减来源的G.652.D光纤谱矩阵分析和优化
7
作者 刘泰 李婧 +3 位作者 韩超 张立岩 李婷婷 王晨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目的】文章面向光纤研发制造和光系统开发,结合单模光纤的衰减来源对G.652.D单模光纤衰减谱的数值特性和光纤衰减谱特性矩阵进行研究,以分析优化光纤衰减谱模型的数学表达方式,提升对光纤衰减谱的数字化建模能力。【方法】ITU-T G.650... 【目的】文章面向光纤研发制造和光系统开发,结合单模光纤的衰减来源对G.652.D单模光纤衰减谱的数值特性和光纤衰减谱特性矩阵进行研究,以分析优化光纤衰减谱模型的数学表达方式,提升对光纤衰减谱的数字化建模能力。【方法】ITU-T G.650.1(2020)标准给出了通过谱衰减模型法计算G.652.D单模光纤衰减谱的样例矩阵。文章结合光纤衰减来源分析论证了谱衰减模型法可以对应4个波长的衰减谱特性矩阵近似计算得到光纤衰减谱且误差较低的原因,结合衰减来源计算得到形式优化的衰减谱特性矩阵,并对1 000个样本光纤的衰减谱测试数据进行验算分析。【结果】文章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在G.652.D光纤的衰减谱特性矩阵对应波长与光纤的主要衰减来源有良好对应关系时,谱衰减模型法能够以较小的误差近似计算光纤衰减谱;(2)结合光纤衰减来源计算了G.652.D单模光纤的衰减谱特性矩阵,该矩阵在形式上相比仅由数据计算得到的特性矩阵更能够反映光纤的衰减机理;(3)对样本光纤衰减谱测试数据的验算分析验证了新矩阵可以同样以较小的误差有效地计算光纤样本的衰减谱。【结论】文章研究得出,谱衰减模型法能够用于近似计算光纤衰减谱的原因是,衰减谱特性矩阵的对应波长与光纤的主要衰减来源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结合衰减来源可以计算优化特性矩阵,新矩阵能够反映光纤的衰减机理并经验算可以同样以较小误差有效地计算光纤样本的衰减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G.652 衰减 特性矩阵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声衰减谱测量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粒度分布的方法
8
作者 张明峰 吴博 +2 位作者 侯光昊 周蕾 王学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在提高析氧反应速率、降低制氢成本等方面具备巨大优势,其粒度大小直接影响催化活性位点的有效暴露面积和本征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LDHs电催化析氧反应的活性时间和催化效...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在提高析氧反应速率、降低制氢成本等方面具备巨大优势,其粒度大小直接影响催化活性位点的有效暴露面积和本征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LDHs电催化析氧反应的活性时间和催化效率.因此,实现对LDHs粒度分布的在线检测对LDHs的合成控制与活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LDHs粒度小、形貌特殊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超声衰减谱在线测量其在悬浮体系中粒度分布(PSD)的方法,该方法在LDHs粒度表征领域的应用尚属首次.利用超声衰减谱法对LDHs悬浮体系粒度分布进行测量的最大难点是传统ECAH模型需要首先已知难以获得的体系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物性参数.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引入遗传算法(GA)对模型进行优化,解决了超声衰减谱法的难点,通过CoFeAl-LDH悬浮体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CA-GA-BP神经网络能有效对LDHs在悬浮体系中的粒度分布进行在线预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峰形重合度高,峰高偏差小,两者的均方误差MSE为0.1497,模型拟合优度R2=0.9768,说明该方法可作为在线测量LDHs粒度分布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超声衰减 粒度分布在线检测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检测血液样本在疾病筛查及诊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吴忻禹 张陆成 黎永青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35-340,共6页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无创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中显示出巨大潜力。该技术记录样本中分子的振动光谱,提供生物...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无创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中显示出巨大潜力。该技术记录样本中分子的振动光谱,提供生物样品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化学结构信息,可用于疾病筛查和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在地中海贫血、艾滋病毒感染、乳腺癌、卵巢癌和脑瘤等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提示该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疾病的快速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相结合,以定量法分析人外周血样品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等地中海贫血筛查指标,筛查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到100.0%和95.3%。采用ATR-FTIR光谱技术,基于遗传算法的线性判别分析法,分析血液样本红外图谱中1653 cm-1(酰胺Ⅰ带)、1558 cm-1(酰胺Ⅱ带)、1506 cm-1(环基)和901 cm-1(磷酸二酯伸缩带)处的特征峰,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妇血液样本的辨别准确率为8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92%。采用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法对乳腺患者血液ATRFTIR光谱进行识别,其灵敏度与特异度高达92.3%与87.1%此外,ATR-FTIR光谱技术还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其他方面,如细胞和组织学样本的检测、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类等。ATR-FTIR光谱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环境干扰、样本污染等挑战。未来,随着ATR-FTIR光谱技术的优化、发展,其有望在更多疾病的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 临床血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示踪单原子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严靖 倪嘉琪 +2 位作者 孙宏丽 苏陈良 刘彬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32-52,共21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子催化CO_(2)RR的动态演变过程提供了有利方法.本文总结了原位红外光谱在电催化CO_(2)RR研究中的应用: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化学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表面增强机制;详细探讨了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在研究原子级金属催化剂催化CO_(2)/CORR反应动态演变过程的关键作用;简述了原位红外谱图确定界面水的相关信息以及电极局部pH值的定量方法.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加深了对CO_(2)RR反应机制的理解,揭示了催化剂结构、电解质种类、分子吸附方式等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调控规律.尽管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电催化CO_(2)RR的复杂性,学者对该反应的认知仍不够全面和深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下:(1)精准辨识CO_(2)RR关键中间体/生成物.特别是当中间体/生成物的特征峰与其他峰重叠时,精准识别相关特征峰将极具挑战.一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原位光谱技术分辨率;另一方面,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为中间体/生成物混合特征峰的精准识别提供了有效方案,此类算法能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光谱中特征信息的智能、精准提取;(2)深入解析CO_(2)RR机理和复杂的反应路径.目前,研究者尚难以通过直接实验手段明确CO_(2)RR路径.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是明确CO_(2)RR中间体和反应途径的可行方案,能够进一步指导反应条件优化和催化剂结构设计;(3)建立工况下的原位CO_(2)RR机理研究方案.膜电极组件(MEA)电解槽通过使用膜直接连接阴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阳极,有效解决了H型反应器的局限性,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然而,基于MEA的工况条件CO_(2)RR机制研究鲜有报道.因此,需要开发工况条件下的原位电化学光谱技术,以探究三相界面分子尺度关键中间体/生成物动态演变,并建立工况条件的CO_(2)RR催化构效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工况下的选择性、转化效率,以及实现更高价值的多碳产品的规模生产,并进一步指导高效反应器设计.综上,本文详细综述了原位红外光谱在电化学CO_(2)RR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电催化CO_(2)RR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对广大科研工作者利用原位红外光谱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催化CO_(2)RR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还原 单原子催化剂 电化学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 反应动态演变过程 界面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光谱和微束X-射线荧光能谱技术检验汽车修补漆
11
作者 肖文怡 宋小娇 +2 位作者 陈昊霖 王俊杰 陈舒涵 《实验与分析》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满足交通肇事案件及肇事逃逸案件快速侦破的实战需求,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IR)和微束X射线荧光能谱技术(Micro XRF)的汽车修补漆检验方法。采集了6个品牌48种不同汽车修补漆,使用ATR-IR对其所含有机成分及... 为满足交通肇事案件及肇事逃逸案件快速侦破的实战需求,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IR)和微束X射线荧光能谱技术(Micro XRF)的汽车修补漆检验方法。采集了6个品牌48种不同汽车修补漆,使用ATR-IR对其所含有机成分及主要助剂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分析,使用XRF分析了其所含无机元素种类和相对含量。ATR-IR分析结果表明,修补漆样本的主要成膜物质有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及苯乙烯改性丙烯酸树脂3类,色料和填料为二氧化钛、大红粉、甲苯胺红等。Micro XRF结果显示,样本中可检出到1至7种不同元素。结合两者分析结果,可以对样品进行区分。该研究为涉车案件中油漆物证的比对检验和溯源分析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手段,并为相关物证鉴定提供了方法参考和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修补漆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 微束x-射线荧光能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宽带超声衰减谱表征纳米颗粒粒度的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呼剑 苏明旭 +2 位作者 蔡小舒 侯怀书 董学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85-2991,共7页
为研究纳米颗粒粒度的表征,在'长波长'条件下,通过提高超声波频率、增加频带宽度以及提高纳米颗粒悬浊液中超声波检测的稳定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纳米级颗粒粒度分布的准确测量。实验中,采用中心频率50MHz宽频超声换能器,通过缓... 为研究纳米颗粒粒度的表征,在'长波长'条件下,通过提高超声波频率、增加频带宽度以及提高纳米颗粒悬浊液中超声波检测的稳定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纳米级颗粒粒度分布的准确测量。实验中,采用中心频率50MHz宽频超声换能器,通过缓冲块内一次回波校验和变声程方法,以体积分数0.5%的纳米银-水悬浊液为验证性测量对象,获得了频率为25~62MHz的宽带声衰减谱。粒度反演过程中,采用McClements&BLBL理论模型结合最优正则化算法,将实测声衰减谱进行反演计算获得了纳米银颗粒的粒度分布,并证实了在50MHz频率下的理论测量下限可以达到5nm。与CPS离心沉降纳米颗粒测量仪、TEM图像等结果相比较,表明超声衰减谱法测量纳米颗粒的结果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粒度分布 高频超声 超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衰减谱和相速度的颗粒粒径测量 被引量:26
13
作者 章维 苏明旭 蔡小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8-904,共7页
超声波在颗粒两相体系中传播,包含了大量颗粒粒径信息,结合理论模型,通过提取超声波有效衰减谱和相速度谱分析了颗粒的粒径分布。实验中,对体积分数为10%的3种不同粒径分布的聚苯乙烯-水悬浊液,通过双样法和插入取代法(单样法)分别获得... 超声波在颗粒两相体系中传播,包含了大量颗粒粒径信息,结合理论模型,通过提取超声波有效衰减谱和相速度谱分析了颗粒的粒径分布。实验中,对体积分数为10%的3种不同粒径分布的聚苯乙烯-水悬浊液,通过双样法和插入取代法(单样法)分别获得宽带超声波衰减谱与相速度谱,以ECAH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分别用Twomey、ORT和Davidon-Fletcher-Powell优化算法,反演出悬浊液颗粒粒径分布。测量结果与显微镜图像法结果进行对比,中位径误差小于15%,表明了利用超声波衰减谱法(UASA)和相速度谱法(UPVSA)测量悬浊液颗粒粒径分布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衰减 相速度 粒度分布 模型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颗粒悬浊液超声衰减谱与声速谱测量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侯怀书 苏明旭 蔡小舒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7,共7页
将短时傅里叶变换应用于超细颗粒两相介质中超声脉冲信号处理和时频谱联合分析,采用变声程方式,提出了一种对超细颗粒两相介质声衰减谱与声速谱同时测量的方法,并对平均粒径281nm的ZnO-H2O悬浊液超声衰减谱与声速谱进行实验研究。
关键词 超声 短时傅里叶变换 衰减 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极化电位衰减谱测井电极系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伟男 余钦范 +2 位作者 童茂松 丁柱 姜亦忠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1-375,共5页
现有的激发极化测井仪器只有简单排列的电极系,只能测量激发电场断开瞬间的二次场电位的衰减值,因此只能利用极化率参数来定性评价地层性质.本文设计一种激发极化电位衰减谱测井电极系,采用阵列式组合结构,电极之间彼此绝缘,测井仪器通... 现有的激发极化测井仪器只有简单排列的电极系,只能测量激发电场断开瞬间的二次场电位的衰减值,因此只能利用极化率参数来定性评价地层性质.本文设计一种激发极化电位衰减谱测井电极系,采用阵列式组合结构,电极之间彼此绝缘,测井仪器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极系来激发地层和采集数据,可以采集到整条激发极化二次场电位衰减谱,所包含的信息量远远大于现有的激发极化率测井.激发极化二次场电位衰减谱经过拟合可以得到弛豫时间谱,通过分析弛豫时间谱可以确定渗透率、孔隙结构等地层参数.根据这套电极系研制的测井样机已经取得了满意的现场试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 衰减 石油测井 电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衰减谱法颗粒粒径测量中遗传算法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汪雪 苏明旭 蔡小舒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8-153,159,共7页
在超声衰减谱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的反问题求解中,反演算法至关重要,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全局最优化算法,其参数优化对于颗粒粒径分布反演效果极其关键.从最大代数、种群尺度、交叉和变异概率等参数优化角度,对于服从3种典型分布函数的颗粒... 在超声衰减谱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的反问题求解中,反演算法至关重要,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全局最优化算法,其参数优化对于颗粒粒径分布反演效果极其关键.从最大代数、种群尺度、交叉和变异概率等参数优化角度,对于服从3种典型分布函数的颗粒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当最大代数为300、种群尺度为60、交叉概率范围为0.4~0.85、变异概率为0.045~0.08时,获得的反演结果与设定值较吻合.在此优化参数下的数值算例和对两种玻璃微珠-甘油悬浮液样品的实验超声衰减谱反演,进一步验证了此优化参数下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衰减 颗粒粒径测量 反演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化银微晶中光电子衰减谱的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晓苇 韩理 +2 位作者 耿爱丛 杨少鹏 傅广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7-789,共3页
光电子在卤化银材料潜影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电子衰减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卤化银的晶体结构。采用光学与微波双共振技术 ,测量了自由光电子和浅俘获光电子的衰减谱 ,得到了卤化银中电子陷阱的密度和深度分布。以自由光电... 光电子在卤化银材料潜影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电子衰减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卤化银的晶体结构。采用光学与微波双共振技术 ,测量了自由光电子和浅俘获光电子的衰减谱 ,得到了卤化银中电子陷阱的密度和深度分布。以自由光电子寿命为纽带 ,通过分析掺杂卤化银晶体中电子陷阱的分布情况 ,可以确定浅电子陷阱掺杂剂的最佳掺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化银微晶 光电子衰减 晶体结构 电子陷阱 自由光电子 浅俘获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子波衰减谱的碳酸盐岩烃类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勤华 张虎权 +1 位作者 代冬冬 杨丽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2-506,共5页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根据含油气地层对地震波高频成分吸收增强、吸收系数增大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地震子波衰减谱的烃类检测技术。该技术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去噪的基础上,应用复倒谱匹配法分别求取目的层上、下沿层时窗内的地震子波谱,进而求...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根据含油气地层对地震波高频成分吸收增强、吸收系数增大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地震子波衰减谱的烃类检测技术。该技术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去噪的基础上,应用复倒谱匹配法分别求取目的层上、下沿层时窗内的地震子波谱,进而求取上下时窗地震子波衰减谱。通过衰减谱进行碳酸盐岩储层烃类检测。在Y2井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实际应用中,与基于目的层的烃类检测技术相比较,该技术敏感性较高,能够有效地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分布,对井位部署和油气增储上产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子波衰减 复倒匹配法 烃类检测 碳酸盐岩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极化电位衰减谱的连续测井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伟男 余钦范 +1 位作者 姜亦忠 童茂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14-216,共3页
原有的激发极化测井仪只能采集到激发电场断开瞬间的二次场电位的衰减值,采集不到完整的激发极化电位随时间的衰减谱。本文介绍一种自行研制,且能够连续记录激发极化电位衰减谱的测井方法,该方法采用阵列式组合的电极结构,通过单片机控... 原有的激发极化测井仪只能采集到激发电场断开瞬间的二次场电位的衰减值,采集不到完整的激发极化电位随时间的衰减谱。本文介绍一种自行研制,且能够连续记录激发极化电位衰减谱的测井方法,该方法采用阵列式组合的电极结构,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极系来激发和采集数据,可以采集到完整的激发极化电位衰减谱。应用该方法研制的样机已经采集到了完整的激发极化电位随时间的衰减谱,所包含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的激发极化测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 测井方法 测井仪器 阵列电极系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压力波动功率谱指数衰减与阵发性混沌行为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贵兵 石炎福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根据功率谱低频发散与阵发性混沌本质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压力波动信号的功率谱指数衰减,并结合互信息函数分析,证实了流态化动力学所具有的阵发性混沌特性. 研究表明,随气速增加,压力波动层流区时间长度逐渐缩短,混沌越来越频繁地阵发... 根据功率谱低频发散与阵发性混沌本质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压力波动信号的功率谱指数衰减,并结合互信息函数分析,证实了流态化动力学所具有的阵发性混沌特性. 研究表明,随气速增加,压力波动层流区时间长度逐渐缩短,混沌越来越频繁地阵发,最终通向完全混沌状态. 此外,研究了层流区时间长度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表明层流区时间长度随气速增加呈指数衰减,流态化动力学呈现出I型阵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 压力波动 功率指数衰减 阵发性混沌 层流区时间长率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