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独症儿童象征性游戏干预的研究综述
1
作者 徐云 张潘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17期25-29,共5页
象征性游戏(Symbolic Play)是帮助儿童学习与他人互动,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孤独症儿童在虚拟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和象征性物体的使用,可以逐渐加深对社会角色、社交规则的理解,从而促进自身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通过研... 象征性游戏(Symbolic Play)是帮助儿童学习与他人互动,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孤独症儿童在虚拟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和象征性物体的使用,可以逐渐加深对社会角色、社交规则的理解,从而促进自身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通过研究综述,以综合性小组游戏、LEGO?疗法、视频示范及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调节干预法等策略为切入点,探索象征性游戏在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干预中的运用,以期提供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象征性游戏 社交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性游戏测试的心理测量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红 史惟 +5 位作者 徐秀娟 王素娟 周水珍 丁艳华 徐秀 李慧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SPT)的信度、效度和项目难度等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共有484名幼儿,年龄13—72个月,平均(33.4±12.3)个月,参加了此项研究,包括正常组30名,年龄15—38个月,平均(25.4±7.1)个月;脑性... 目的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SPT)的信度、效度和项目难度等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共有484名幼儿,年龄13—72个月,平均(33.4±12.3)个月,参加了此项研究,包括正常组30名,年龄15—38个月,平均(25.4±7.1)个月;脑性瘫痪(脑瘫)组138例,年龄13—63个月,平均(30.1±11.3)个月;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316例,年龄15—72个月,平均(36.2±12.2)个月。以484名被测试幼儿的SPT测试结果为样本进行内在信度研究;随机选取12名幼儿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4—11d);随机选取18名幼儿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3名评分者间);分别以30名正常组幼儿的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SID-Ⅱ)和87脑瘫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幼儿的雷妮语言发育量表(RDLS-Ⅲ)的测试结果为效标,确定SPT的平行效度;通过分析相同月龄段正常幼儿、脑瘫幼儿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幼儿的SIT相当月龄差异来确定SPT的结构效度(样组间差异分析);对484名被测试幼儿的SPT测试结果进行Rasch分析,确定SPT的24个测试项目在此样本群中的项目难度顺序,同时与原著提供的项目难度顺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PT有良好的内在信度(克朗巴赫a系数为0.8972);同时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449,95%CI:0.8086—0.9841)和评分者间信度(ICC=0.9972,95%CI:0.9926—0.9990);与BSID-Ⅱ原始分值之间的Pearsonr分别为0.7554和0.7185,与RDLS-Ⅲ原始分值之间的Pearsonr为0.7650;脑瘫组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各随机抽取30例15—38个月的患儿,SIT测试时的实际月龄与正常组幼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脑瘫组和精神发育/语言发育迟缓组的SPT相当月龄明显落后于正常幼儿,通过本研究样本群重新确定的项目难度顺序与原著提供的难度顺序保持良好的一致性(Spearmanr=0.9240)。结论SPT测试具有令人满意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包括良好的内在信度、重测信度、评分者间信度、平行效度、结构效度和稳定的项目难度顺序,可以用来测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 评估 信度 效度 项目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的典型行为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攀攀 徐冲锋 +3 位作者 高文婷 刘聪聪 耿立蒙 刘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的典型行为特点,并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SPT)在孤独症早期识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以语言问题就诊的儿童260例,确诊孤独症患儿193例为观察组,健康儿...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的典型行为特点,并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SPT)在孤独症早期识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以语言问题就诊的儿童260例,确诊孤独症患儿193例为观察组,健康儿童67例为对照组,均行SPT,探讨孤独症儿童SPT中的典型行为特点,并对SPT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适应性及个人社交进行评分,与SPT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孤独症儿童SPT评估Cronbachα系数为0.835~0.935,SPT总分以及以物代物、虚构属性、虚构客体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607,P<0.001)。观察组SP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9.615,P<0.001)。SPT总分与GDS适应性和个人社交发育商均呈正相关(r>0.609,P<0.001)。结论孤独症儿童典型行为可以在象征性游戏中得到体现,SPT可以为孤独症早期识别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象征性游戏 典型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象征性游戏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香 李姗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幼儿主体性是幼儿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特性,其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象征性游戏是2—6岁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其对幼儿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方面的发展,幼儿参与象征性... 幼儿主体性是幼儿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特性,其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象征性游戏是2—6岁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其对幼儿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内容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方面的发展,幼儿参与象征性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发展,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幼教工作者应当提升象征性游戏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价值认识,重视并鼓励幼儿的象征性游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主体性发展 象征性游戏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解读象征性游戏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际 罗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8期27-30,共4页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课程。吴增强和蒋薇美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体验和感悟,以互助、自助为机制,并且要体现活动性、主体性、发展性等原则。为了有效实施...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课程。吴增强和蒋薇美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体验和感悟,以互助、自助为机制,并且要体现活动性、主体性、发展性等原则。为了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并使用大量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团体动力的形成,而这些活动和形式主要以教学游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性游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季忆婷 沈春 +6 位作者 范云 张婷 舒艳 陈亮亮 朱涛 李斐 徐明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象征性游戏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疾病早期识别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5年4月到2017年8月就诊的123例发育行为儿保科门诊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发育迟缓(GDD)儿童包括ASD伴GDD 36例、单纯GDD 30...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象征性游戏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疾病早期识别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5年4月到2017年8月就诊的123例发育行为儿保科门诊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发育迟缓(GDD)儿童包括ASD伴GDD 36例、单纯GDD 30例,57例不伴GDD儿童包括ASD不伴GDD 31例、原发性语言障碍(DLD)26例。比较各组间象征性游戏能力和Gesell婴幼儿发育水平,并探究象征性游戏能力的相关因素及对疾病的区分作用。结果在GDD儿童中,ASD伴GDD组象征性游戏检查(SPT)发展月龄低于单纯GDD组,且SPT发展月龄严重落后比例高于单纯GDD组。不伴GDD儿童中,ASD不伴GDD组SPT发展月龄低于DLD组,SPT发展月龄严重落后比例也高于D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SD儿童中,象征性游戏能力与儿童各能区的发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93~0.630,P<0.01),与ASD症状呈显著负相关(r=-0.390^-0.387,P<0.01)。二项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在GDD儿童中SPT发展月龄对单纯GDD和ASD伴GDD两类疾病具有区分效应(OR=0.39,95%CI:0.745~0.992,P=0.034);在不伴GDD的儿童中区分效应无显著性(P>0.05)。结论象征性游戏能力在ASD儿童中落后于发育水平相当的GDD和DLD儿童,且象征性游戏能显著区分伴有GDD的ASD,可为ASD早期识别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象征性游戏 早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性游戏在交往障碍儿童融合教育中的运用
7
作者 许丽萍 《现代特殊教育》 2021年第15期22-24,共3页
象征性游戏是2—7岁儿童的主要游戏方式。儿童在游戏中会通过譬喻、象征等方式,宣泄情绪,表达情感,增进交流,探索关系,表达愿望,获得愉悦。在交往障碍儿童融合教育中运用象征性游戏时,教师要做到自主游戏与设计游戏相结合、具象材料和... 象征性游戏是2—7岁儿童的主要游戏方式。儿童在游戏中会通过譬喻、象征等方式,宣泄情绪,表达情感,增进交流,探索关系,表达愿望,获得愉悦。在交往障碍儿童融合教育中运用象征性游戏时,教师要做到自主游戏与设计游戏相结合、具象材料和开放材料相结合、指导性和非指导性相结合;可遵循建立关系、放松宣泄、再次体验、再次创造、问题解决的流程实施交往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 交往障碍儿童 融合教育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性游戏促进学龄前盲童摸认盲文点位技能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萌萌 李丹 《现代特殊教育》 2021年第20期49-54,共6页
摸认盲文点位技能对盲童进入小学后学习盲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象征性游戏的方式对一名学龄前盲童进行摸认盲文点位的教学后,该盲童摸认盲文点位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且提升了对盲文的兴趣,具备了前盲文的基本技能。象征性游戏可以运用于... 摸认盲文点位技能对盲童进入小学后学习盲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象征性游戏的方式对一名学龄前盲童进行摸认盲文点位的教学后,该盲童摸认盲文点位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且提升了对盲文的兴趣,具备了前盲文的基本技能。象征性游戏可以运用于盲童前盲文技能教学,今后的研究可以探索提高学龄前盲童前盲文技能的其他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 学龄前盲童 前盲文技能 盲文准备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性游戏测试在儿童孤独症筛查中的价值
9
作者 周畅 吕攀攀 +1 位作者 冯岩 刘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2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了解象征性游戏测试(SPT)在儿童孤独症筛查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广饶县人民医院儿科以语言问题就诊的患儿261例,确诊孤独症患儿194例为观察组[月龄(41.70±13.70)个月,女孩5... 目的了解象征性游戏测试(SPT)在儿童孤独症筛查中的作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广饶县人民医院儿科以语言问题就诊的患儿261例,确诊孤独症患儿194例为观察组[月龄(41.70±13.70)个月,女孩56例,男孩138例],语言发育迟缓67例为对照组[月龄(29.85±7.56)个月,女孩20例,男孩47例]。均做Gesell发育量表、SPT及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比较两组间Gesell儿童发育水平(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力5个能区)、象征性游戏能力和ABC评分,探讨SPT对儿童孤独症筛查的价值。采用χ^(2)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适应性评分为(50.41±15.46)分、大运动评分为(59.06±16.69)分、精细运动评分为(56.38±17.79)分、语言评分为(35.94±11.71)分、个人社交能力评分为(42.01±13.61)分、SPT测试发育月龄为(12.77±8.44)个月,适应性月龄为(20.08±7.59)个月,个人社交月龄为(16.89±6.77)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87±13.40)分、(83.49±13.40)分、(82.67±15.70)分、(57.34±12.23)分、(67.69±14.98)分、(19.06±7.04)个月、(23.08±6.13)个月、(20.37±6.84)个月],ABC评分为(90.94±13.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48±10.6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SPT测试原始分与Gesell测试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语言、个人社交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405、0.225、0.308、0.507、0.532,均P<0.001),与ABC呈负相关(r=-0.386)。观察组SPT测试原始分与ABC呈负相关(r=-0.211,P<0.001),对照组SPT测试原始分与ABC呈负相关(r=-0.346,P<0.001)。结论孤独症儿童的象征性游戏能力落后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象征性游戏测试可以为孤独症早期识别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象征性游戏测试 孤独症行为量表 语言发育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象征性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颂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第17期35-36,共2页
象征性游戏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提高语言能力,也能帮助其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因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不会自然地开始象征性游戏,所以教师可从建立友好游戏关系、示范物品使用方法、开展拟人游戏、教授象征性替代等策略着手,促其更好地参与象... 象征性游戏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提高语言能力,也能帮助其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因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不会自然地开始象征性游戏,所以教师可从建立友好游戏关系、示范物品使用方法、开展拟人游戏、教授象征性替代等策略着手,促其更好地参与象征性游戏,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象征性游戏 自闭症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象征性游戏研究的对比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颖怡 陶红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8-26,63,107,108,共12页
围绕“象征性游戏研究”,应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以2011—2021年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中的1126篇论文和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中的755篇论文为研究样本,对国内外象征性游戏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研究发现:... 围绕“象征性游戏研究”,应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以2011—2021年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中的1126篇论文和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中的755篇论文为研究样本,对国内外象征性游戏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研究发现:国外期刊作者的网络联系比国内更加紧密,且国外作者发表有关象征性游戏主题文章的频次稍高于国内作者。同时,通过关键词网络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研究集中在游戏指导策略和游戏意义研究等方面,国外研究较多地关注象征性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实践应用。对比分析国内外象征性游戏研究,国内在研究方法上应增多实证和量化研究;在研究内容上需加强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象征性游戏研究,此外,幼儿园本土化象征性游戏研究应着重投入实践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 可视化知识图谱 作者 关键词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性游戏测试在儿童语言发育异常临床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滕春 《中国农村卫生》 2021年第17期70-71,73,共3页
目的:探究象征性游戏测试在语言发育异常临床评估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本次对2018.1-2019.1期间我院进行语言障碍治疗的患儿实施抽取,例数为120,按照月龄进行阶段性抽取,14-23个月、24-33个月、34-43个月、>43个月每阶段抽取30例,对... 目的:探究象征性游戏测试在语言发育异常临床评估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本次对2018.1-2019.1期间我院进行语言障碍治疗的患儿实施抽取,例数为120,按照月龄进行阶段性抽取,14-23个月、24-33个月、34-43个月、>43个月每阶段抽取3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象征性游戏测试(SPT),将患儿实际月龄与象征性游戏测试月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本次患儿实际月龄与SPT测试结果对照结果显示,14-23个月、24-33个月、34-43个月、>43个月患儿的SPT测试月龄分别为14.52±2.51个月、16.62±5.23个月、19.32±5.92个月、20.71±4.93个月,合计18.33±2.45个月,患儿的实际就诊月龄合计35.32±5.21个月,SPT测试年龄普遍较低,与实际月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象征性游戏测试能够实现患儿的语言发育异常有效评估,实现影响患儿语言发育异常的因素鉴别,因此,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测试 语言发育异常 临床评估 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性游戏的课程化路径--美国“心智工具”干预项目的经验和启发
13
作者 钟晗玥 《教育参考》 2021年第4期56-62,共7页
象征性游戏是2—6岁幼儿的典型游戏形式之一,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有巨大的教学潜能。但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对象征性游戏的关注和探索仍有不足。美国“心智工具”干预项目以象征性游戏元素为特色,以表演游戏为主体,“... 象征性游戏是2—6岁幼儿的典型游戏形式之一,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有巨大的教学潜能。但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对象征性游戏的关注和探索仍有不足。美国“心智工具”干预项目以象征性游戏元素为特色,以表演游戏为主体,“玩中学”的课程经验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其项目理论、实践和影响对我国幼儿园象征性游戏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可行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 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心智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整干预模式及启示
14
作者 张帆 李予希 +1 位作者 王和平 刘春玲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第7期76-79,共4页
共同注意和游戏能力是社交沟通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能力。而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在这些方面几乎普遍延迟,难以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整干预作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对提升孤独症儿... 共同注意和游戏能力是社交沟通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能力。而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在这些方面几乎普遍延迟,难以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整干预作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对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共同注意和游戏能力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分析美国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整干预模式的实施过程,以及干预特点与成效等,提出要建立以家长为导向的干预模式,重视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核心能力发展,充分发挥儿童主体地位,设置自然情境化环境,与其他干预方法结合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共同注意 象征性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岁幼儿象征性游戏的观察研究
15
作者 温淑琪 《电脑乐园》 2019年第9期330-330,共1页
两个游戏片断都出现了以物代物的象征性认同,属于皮亚杰所分的象征性游戏类型而从柏顿的游戏社会性分类角度分析,这两 个游戏都属于联合的游戏。这两个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智力,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了儿童的语言和社会性。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 联合游戏 自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性游戏在18~36月龄儿童孤独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薇 聂晶 李婷婷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1期2440-2442,共3页
目的了解象征性游戏(SPT)在18~36月龄儿童孤独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有542例18~36月龄儿童参与该项研究,其中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117例为ASD组,语言发育迟缓组203例为对照组1;正常儿童222例为对照组2。3组均做SPT、Gesell智力... 目的了解象征性游戏(SPT)在18~36月龄儿童孤独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有542例18~36月龄儿童参与该项研究,其中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117例为ASD组,语言发育迟缓组203例为对照组1;正常儿童222例为对照组2。3组均做SPT、Gesell智力评估,比较各组问象征性游戏能力和Gesell婴幼儿发育水平,并探究象征性游戏能力的对ASD儿童的早期筛查作用。结果正常对照组的SPT发育年龄和智力发育年龄基本一致(t=-0.71、1.14、0.15,P>0.05)。语言发育迟缓组的智力发育年龄明显落后于实际月龄(t=3.39、7.98、13.13,P<0.05),年龄越大差异越明显;但SPT的发育年龄3岁前并没有明显落后(t=-0.796、-0.187,P>0.05),仅在30~35月龄组出现差异(t=-5.42,P<0.05)。结论 SPT操作简单,可为语言发育迟缓及ASD儿童的早期识别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象征性游戏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视频示范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象征性游戏干预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艳虹 任媛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9年第4期38-43,共6页
视频示范是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象征性游戏干预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视频示范的含义与类型、视频示范对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作用机制及视频示范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象征性游戏干预中的应用特点,建议研究者未来多注重激发自闭谱系... 视频示范是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象征性游戏干预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视频示范的含义与类型、视频示范对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作用机制及视频示范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象征性游戏干预中的应用特点,建议研究者未来多注重激发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自发的象征性游戏行为,提升儿童象征性游戏行为的灵活性和精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示范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 象征性游戏
原文传递
象征性游戏测试在儿童语言发育异常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崔继华 章依文 +1 位作者 黄敏辉 严菊花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通过象征性游戏测试判断语言发育异常儿童的早期概念形成,以及用最简单方式处理符号,表达自我经验和想象的能力,探索其在儿童语言发育评估中的价值,并为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和语言治疗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1月... 目的通过象征性游戏测试判断语言发育异常儿童的早期概念形成,以及用最简单方式处理符号,表达自我经验和想象的能力,探索其在儿童语言发育评估中的价值,并为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和语言治疗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因语言问题就诊的263例儿童,男206例(78.3%),女57例(21.7%)。对所有儿童进行象征性游戏、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量表及ABC儿童孤独症量表测试。结果 263例儿童的象征性游戏测试的发育年龄明显落后于平均生理年龄,且4个年龄段的象征性游戏测试的发育年龄均显著落后于其平均生理年龄,随年龄增长,两者差距有增大的趋势。象征性游戏测试的原始分与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的4个能区的发育商(DQ)、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量表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01),与ABC儿童孤独症量表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01)。结论象征性游戏测试结果可以提示语言发育异常儿童的早期概念形成,以及用最简单方式处理符号,表达自我经验和想象的能力,有助于鉴别不同原因的语言发育异常,并为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和语言治疗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 语言发育 盖泽尔测试
原文传递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节干预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雪云 彭晓梅 黄汇 《幼儿教育》 2023年第3期51-55,共5页
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节干预模式针对自闭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进行干预,具有发展导向的理念,以儿童主导的游戏为基础,有利于提高融合教育质量,能够弥补目前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不足。本文介绍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 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节干预模式针对自闭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进行干预,具有发展导向的理念,以儿童主导的游戏为基础,有利于提高融合教育质量,能够弥补目前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不足。本文介绍共同注意、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节干预模式的优势、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为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 学前融合教育 共同注意 象征性游戏
原文传递
象征性游戏测试在儿童康复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20
作者 王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34-36,共3页
探讨和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在儿童康复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以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48例接受康复治疗的儿童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患儿中包括了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和脑性瘫痪儿童。全部儿童均接受象征性游戏测试,... 探讨和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在儿童康复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以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48例接受康复治疗的儿童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患儿中包括了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和脑性瘫痪儿童。全部儿童均接受象征性游戏测试,此外儿童分别接受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SID-Ⅱ)与雷妮语言发育量表(RDLS-Ⅲ)量表测试。对比儿童接受象征性游戏测试的平均月龄与实际平均月龄;另外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原始分与Gesell评分、BSID-Ⅱ原始分、RDLS-Ⅲ原始分、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的SPT月龄(16.87±6.03)个月显著低于患儿的实际月龄(35.13±13.36)个月,P<0.05;并且不同月龄范围的患儿测试所得的SPT月龄,均显著低于患儿的实际月龄,P<0.05。患儿的SPT原始分,与Gesell测试各维度得分,BSID-Ⅱ测试中智力量表和运动量表得分,以及RDLS-Ⅲ测试得分,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象征性游戏测试能够非常有效地反映康复儿童的智力、语言发育情况,作为具有较高准确度地测试评价工具,能够为儿童康复治疗提供可靠的评价结果,帮助制定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对患儿的成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性游戏测试 儿童康复 智力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