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检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信号
1
作者 刘靖 叶国菊 +6 位作者 王启明 刘尉 赵大方 孙骏 李国亮 王新敏 李明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10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充分挖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实现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为信号验证和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引入模糊数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的模糊语义信息进行量化,构建模糊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FBCPNN)法,与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BC... 目的充分挖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实现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为信号验证和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引入模糊数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的模糊语义信息进行量化,构建模糊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FBCPNN)法,与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对比分析一致性,并分析复方骨肽的信号检测结果。结果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信号检测,FBCPNN法检测到11454个信号,其中新的(说明书中未出现)信号共534个,BCPNN法检测到10915个信号,其中新的信号545个。FBCPNN与BCPNN法相比较,灵敏度为0.9103,特异度为0.9766,约登指数为0.8869。结论基于不确定信息的FBCPNN法可充分利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不确定信息,有效地实现不良反应信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检测 模糊数 语言变量 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统计推理的故障定位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柳永坡 吴际 +3 位作者 金茂忠 杨海燕 贾晓霞 刘雪梅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715,共9页
故障定位的目的是帮助程序员寻找引发失效的原因或故障位置,以加快调试过程.故障和失效间的关系往往非常复杂,难以直接描述故障到失效的转化.最新的研究多采用差异分析的方法,基于可疑模式,构建故障推理贝叶斯网络,其节点由可疑模式及... 故障定位的目的是帮助程序员寻找引发失效的原因或故障位置,以加快调试过程.故障和失效间的关系往往非常复杂,难以直接描述故障到失效的转化.最新的研究多采用差异分析的方法,基于可疑模式,构建故障推理贝叶斯网络,其节点由可疑模式及组成可疑模式方法的调用者构成;定义了贝叶斯网络的构建算法、各个相关概率的定义及BBN中各个边的条件概率计算公式.提出基于该BBN的推理算法,推理得到包含故障的模块,并计算得到每个模块包含故障的概率.提出了评价方法,详细设计了参数调整与定位性能的关系实验和定位结果分析实验.实验数据表明,该故障定位方法取得了平均0.761的定准率和0.737的定全率,定位结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差异分析 可疑模式 贝叶斯置信网络 故障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概率赋值的新型贝叶斯异常检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金舒 刘凤玉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6期58-63,共6页
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决策与贝叶斯方法的异常检测模型,该模型将系统中与安全相关的事件进行分类,并以模糊隶属度函数的形式给出各类事件发生异常的实时置信度。异常检测系统综合某时刻所有实时概率取值,做出贝叶斯决策。同简单使用阈值... 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决策与贝叶斯方法的异常检测模型,该模型将系统中与安全相关的事件进行分类,并以模糊隶属度函数的形式给出各类事件发生异常的实时置信度。异常检测系统综合某时刻所有实时概率取值,做出贝叶斯决策。同简单使用阈值方法的贝叶斯入侵检测模型相比,采用了模糊概率赋值的贝叶斯异常检测模型,在提高对问题描述的精确性同时,由于它对多种类型安全相关事件提供支持而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可以更全面地对更复杂的系统行为进行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系统 异常检测 模糊概率赋值 贝叶斯置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维莫非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4
作者 刘敬如 王世恒 +1 位作者 陈敏 陆程灿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对维莫非尼在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提取维莫非尼上市以来的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 目的:对维莫非尼在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提取维莫非尼上市以来的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报告,联合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 ROR)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CPNN)筛选维莫非尼的ADE信号,同时将得到的ADE信号与药品说明书进行比对,挖掘潜在可疑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获得维莫非尼ADE信号314个,累及25个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 SOC),主要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等。共挖掘到32个说明书中未明确记录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乳酸脱氢酶升高、痤疮样皮炎、肉状瘤病、发育不良痣等。结论:维莫非尼上市后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与药物说明书具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潜在可疑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患者接受维莫非尼治疗期间,临床医师对该部分不良反应要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莫非尼 报告比值比法 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 不良事件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FAERS的贝伐珠单抗相关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5
作者 庞培杰 殷鑫 +1 位作者 刘天宇 贾映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4期109-113,共5页
目的 促进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以贝伐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借助OpenVigil 2.1在线工具进行数据挖掘;采用报告比值... 目的 促进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以贝伐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借助OpenVigil 2.1在线工具进行数据挖掘;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联合检验ADE信号,利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25.1中的首选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DE信号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 共获得以贝伐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60 675份,涉及患者60 675例,上报地区主要为北美洲(48.78%)和亚洲(29.00%);严重ADE报告中,以死亡报告数最多(14 358例,23.66%)。605个PT信号涉及ADE报告20 127份(患者20 127例),可归入21个SOC,信号数排前3的SOC分别为胃肠系统疾病(89个),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肿瘤,68个)及眼器官疾病(66个);ADE例数排前3的SOC分别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 059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2 813例)和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2 235例)。ADE报告例数排前5的PT分别为疾病进展(1 279例)、高血压(1 072例)、贫血(585例)、骨髓抑制(583例)和蛋白尿(569例)。结论 临床医师在用药期间除关注贝伐珠单抗的常见ADE外,应重点关注其导致的高血压、蛋白尿、骨髓抑制、出血、胃肠穿孔、间质性肺病等严重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芦可替尼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楠 冯柯臻 +1 位作者 岳宝森 崔玮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5期113-118,共6页
目的 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芦可替尼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1年11月16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芦可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联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及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 目的 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芦可替尼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1年11月16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芦可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联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及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挖掘其ADE信号。结果 共筛选出芦可替尼相关ADE报告13 885份,男女比例为1.24∶1,上报国家/地区以北美洲报告数量最多(68.78%)。共挖掘到195个ADE风险信号,涉及14个系统器官分类(SOC),主要包括各类检查(53个)、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45个)、感染及侵染类疾病(24个)等,主要表现为贫血(1486次)、血红蛋白降低(1330次)、血小板计数降低(1 312次)等。共挖掘到30个感染信号及20个肿瘤相关ADE风险信号,发生频次排名前3的感染信号为带状疱疹(288次)、结核病(127次)、疱疹病毒感染(26次),发生频次排名前3的肿瘤信号为第2种原发恶性肿瘤(298次)、皮肤癌(246次)、鳞状细胞癌(150次),在药品说明书中均已提及。结论 挖掘到的芦可替尼ADE信号、涉及SOC与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临床使用芦可替尼前应做好患者感染、皮肤癌、淋巴瘤的风险评估及用药教育与指导工作,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液系统、感染及肿瘤相关指标,通过调整药量、中断治疗避免发生严重ADE,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可替尼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培唑帕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7
作者 游宏勇 李卫平 王强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培唑帕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获取2009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以培唑帕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ADE信号...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培唑帕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获取2009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以培唑帕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ADE信号进行挖掘。结果共得到ADE报告24141份,检测到ADE信号273个,共涉及21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其中各类检查(62个,22.71%)、胃肠系统疾病(41个,15.02%)、肝胆系统疾病(17个,6.23%)等涉及信号数较多。首选语(PT)报告例数排前3的分别为腹泻(4065例)、食欲减退(1648例)、高血压(1395例);ADE信号强度排前3的为肛门直肠溃疡、毛发颜色改变、睫毛脱色。结论培唑帕尼ADE信号挖掘结果与其药品说明书记载基本一致。对于培唑帕尼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部分ADE,如肿块(多部位)、黄视症等,目前虽尚无研究证实与使用该药有直接关联,但临床使用时也需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唑帕尼 药品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贝叶斯置信递进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左甲状腺素钠片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8
作者 陈崇泽 周甜雨 +2 位作者 孙思曼 郭姝姝 靳洪涛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2期1425-1431,共7页
目的分析和挖掘左甲状腺素钠片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收集自2015年第... 目的分析和挖掘左甲状腺素钠片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收集自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以左甲状腺素钠片为首要怀疑药物有关的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n,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贝叶斯置信区间神经传播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Interval Neural Propagation Network Method,BCPNN)和多重伽马-泊松收缩估计法(Multi-item Gamma Poisson Shrinker,MGPS)筛选ADE的有效信号。结果共收集到以左甲状腺素钠片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271356例,主要报告人群为女性(198219份,73.05%);报告年龄分布以18~85岁患者居多(62.46%);挖掘出左甲状腺素钠片ADE信号5991个,排除非ADE信号后得到3371个信号,累及系统-器官20个。报告例次数排名前5位的首选术语(PT)是疲劳(22511例次)、恶心(17591例次)、腹泻(16400例次)、头痛(15043例次)和呼吸困难(12866例次)。报告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PT是新生儿坏疽(ROR=267.57,IC_(025)=4.66)、支气管结石症(ROR=187.30,IC_(025)=267.57)、谐音联想(ROR=107.03,IC_(025)=267.57)、反式三碘甲腺原氨酸升高(ROR=89.19,IC_(025)=4.42)、游离甲状腺素指数下降(ROR=80.27,IC_(025)=4.38);对产生ADE信号进行二次筛选,新生儿风险信号强度排名前3位的PT分别为新生儿坏疽、新生儿肠扩张、新生儿甲状腺毒症;结石风险信号强度排前3位PT分别为支气管结石症、脑结石、鹿角状结石;共发现说明书未记载的ADE信号146个,主要表现在各类检查、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良性和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等。结论左甲状腺素钠片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有潜在新生儿、结石、感染及继发性肿瘤ADE风险,建议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患者进行临床多学科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甲状腺素钠片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贝叶斯置信区间神经传播网络 多重伽马-泊松收缩估计法 自发报告 不相称性分析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曾露 王璐 魏安华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5期607-611,共5页
目的挖掘达比加群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其临床使用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联合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综合标准法(MHRA)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 目的挖掘达比加群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其临床使用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联合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综合标准法(MHRA)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对FAERS中201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上报的达比加群酯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相关ADR信号分布及信号强度,并深入分析不同部位出血相关ADR情况。结果共筛选出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例次155881例,ADR信号783个,映射到27个系统器官,最多的系统器官为胃肠系统,排名前三的强信号分别为胃肠出血、脑血管意外和出血。药品说明书未收载的ADR包括有脑血管意外、跌倒、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肾损伤、房颤等。同时得到出血相关ADR数31669例,以胃肠系统,神经系统、血管和淋巴系统等出血为主。结论达比加群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出血相关ADR,尤其是胃肠出血,同时应警惕说明书中未记录的ADR,并做好相关事件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 比例失衡法 综合标准法 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欢欢 章轶立 +2 位作者 谢雁鸣 郭政亿 王志飞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5期284-289,共6页
目的发现基于SRS数据的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预警信号,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基于仙灵骨葆口服制剂2004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21日的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对自发呈报系统数据以及背景数据中出现频次最多的10种不良反应表现(皮... 目的发现基于SRS数据的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预警信号,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基于仙灵骨葆口服制剂2004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21日的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对自发呈报系统数据以及背景数据中出现频次最多的10种不良反应表现(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寒战、胃功能紊乱、头晕、发热、过敏反应、气胸)采用报告率比例法(PRR)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分析,并应用倾向评分法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结果2种计算方法均出现预警信号的ADR表现是恶心、呕吐、胃功能紊乱和头晕;而头晕在倾向评分控制了混杂因素之后,预警信号消失。结论恶心、呕吐、胃功能紊乱是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预警信号。该结果是否与仙灵骨葆口服制剂有直接关系,由于SRS数据的局限性,还需结合多方面研究以形成综合性证据,为临床合理使用及降低风险提供更可靠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口服制剂 药物警戒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率比例法 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hybrid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CPT-based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potential using Bayesian belief networks 被引量:5
11
作者 MAHMOOD Ahmad TANG Xiao-wei +2 位作者 QIU Jiang-nan GU Wen-jing FEEZAN Ahm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00-516,共17页
Discernment of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is a complex and non-linear procedure that is affected by diversified factors of uncertainties and complexity.The Bayesian belief network(BBN)is an effective tool to present a ... Discernment of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is a complex and non-linear procedure that is affected by diversified factors of uncertainties and complexity.The Bayesian belief network(BBN)is an effective tool to present a suitable framework to handle insights into such uncertainties and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a hybrid approach method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BN model based on cone penetration test(CPT)case history records to evaluate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potential.In this hybrid approach,naive model is developed initially only by an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technique using domain knowledge(DK).Subsequently,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ive model are embedded as DK in the K2 algorithm to develop a BBN-K2 and DK model.The results of the BBN models are compared and validated with the availabl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and C4.5 decision tree(DT)models and found that the BBN model developed by hybrid approach showed compatible and promising results for liquefaction potential assessment.The BBN model developed by hybrid approach provides a viable tool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s to assess sites conditions susceptible to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This study also presents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BBN model based on hybrid approach and the most probable explanation of liquefied sites,owing to know the most likely scenario of the liquefaction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esian belief network cone penetration test seismic soil liquefaction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structural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FDA数据库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士超 王靖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85-1491,共7页
目的挖掘并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相关不良反应(ADR)的风险信号。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数据库2005年4月1日-2021年10月16日的GLP-1RA相关ADR数据,采用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进... 目的挖掘并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相关不良反应(ADR)的风险信号。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数据库2005年4月1日-2021年10月16日的GLP-1RA相关ADR数据,采用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4.0版药物ADR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DR进行分类和描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GLP-1RA相关的ADR报告175719份、ADR阳性信号140个,涉及艾塞那肽(ADR报告77027份,ADR阳性信号31个)、度拉糖肽(ADR报告45329份,ADR阳性信号26个)、利拉鲁肽(ADR报告42748份,ADR阳性信号32个)、司美格鲁肽(ADR报告8844份,ADR阳性信号27个)、利司那肽(ADR报告1771份,ADR阳性信号24个)。按照SOC分类,GLP-1RA致ADR涉及胃肠系统及肝胆系统、神经系统、泌尿及肾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给药部位。胃肠系统中,以(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较高,其风险高低排序依次为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司那肽;肝胆系统的ADR信号以胆石症较高,其风险高低排序依次为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度拉糖肽。神经系统中,味觉障碍发生风险较高;与度拉糖肽、利司那肽相比,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司美格鲁肽更易引发头痛、头晕。泌尿及肾脏系统中,与艾塞那肽、度拉糖肽、利司那肽相比,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更易诱发急性肾损伤。内分泌系统中,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其风险高低排序依次为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免疫系统中,利司那肽致荨麻疹发生风险较高,利拉鲁肽、度拉糖肽未出现相关ADR风险信号。艾塞那肽、度拉糖肽致给药部位ADR的风险较高,而司美格鲁肽致相关ADR的风险较低。临床在使用GLP-1RA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血糖,并关注突发上腹疼痛的患者;若发生相关ADR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 药品不良反应 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 信号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PNN预警技术的喜炎平注射液致荨麻疹信号检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超 徐玉茗 +3 位作者 周鹃 万凯化 李穗 袁兴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921-1924,共4页
目的:对江西省自发呈报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数据库中喜炎平注射液引起荨麻疹的信号进行数据挖掘及预警分析。方法:收集江西省自发呈报系统2004-2016年连续监测的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利用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法计算喜炎... 目的:对江西省自发呈报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数据库中喜炎平注射液引起荨麻疹的信号进行数据挖掘及预警分析。方法:收集江西省自发呈报系统2004-2016年连续监测的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利用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法计算喜炎平注射液引起荨麻疹的信息成分(IC)值,分析信号IC值及其区间逐年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2004-2016年间江西省ADR报告328 324例,经BCPNN法检测喜炎平注射液引起荨麻疹的信号IC值为1.10(IC值下限为0.65,上限为1.54),即显示有信号;各年信号IC值分布为-0.87~1.65。结论:BCPNN法结果提示荨麻疹是喜炎平注射液的预警信号,且风险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预警精度随报告数量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 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 信号检测 自发呈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拉糖肽药物警戒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遵平 吴利利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777-781,共5页
目的对度拉糖肽上市后安全性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OR和BCPNN 2种方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1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收集的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及分析。利用SPSS 23.0分析性别、年龄及给药剂量对主要累及系统AD... 目的对度拉糖肽上市后安全性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OR和BCPNN 2种方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1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收集的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及分析。利用SPSS 23.0分析性别、年龄及给药剂量对主要累及系统ADR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729311份报告,首要怀疑度拉糖肽的报告有25523份;ROR和BCPNN法同时挖掘出95个度拉糖肽的安全警戒信号,其中说明书中未提及的可疑ADR信号有26个。累及11个系统,胃肠系统ADR最多。与其他系统ADR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剂量对胃肠系统ADR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60岁以上居多,给药剂量多为0.75 mg/周。度拉糖肽致严重ADR报告共计2065例,占比为8.09%。结论对度拉糖肽安全警戒信号进行挖掘与评价,提示临床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高风险人群,可预防ADR发生,降低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拉糖肽 报告比值法 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 药物警戒 信号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PNN法对依洛尤单抗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遵平 吴利利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38-643,共6页
目的对依洛尤单抗上市后安全性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CPNN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15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收集的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及分析。结果首要怀疑依洛尤单抗的报告有71020份;其中女性(53.93%)多于男性... 目的对依洛尤单抗上市后安全性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CPNN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15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收集的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及分析。结果首要怀疑依洛尤单抗的报告有71020份;其中女性(53.93%)多于男性(41.19%),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64.77%),给药剂量和频次以140 mg每2周1次为主,上报ADR数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97.55%);BCPNN法挖掘出105个安全警戒信号,累及14个系统,以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的报告数和信号数最多,其次是呼吸系统和各种肌肉骨骼病。说明书中未提及新的ADR信号有65个。眼睑疖、牙齿感觉减退、血尿酸异常、极低LDL-C、听力减退、睡眠障碍、呆滞等为新的ADR信号。严重ADR报告有3121例,以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最多,得到49个信号,累及11个SOC。结论临床使用依洛尤单抗时,可重点关注老年女性患者,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者;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密切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当合并使用他汀类药物时,警惕肌病发生风险;适当培训注射技术,可降低注射部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洛尤单抗 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 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非酰胺、氯巴占和大麻二酚儿童抗癫痫的安全性评价
16
作者 谢婧 向秋蒙 +1 位作者 贾清艳 刘丽梅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的: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调研抗癫痫药物卢非酰胺、氯巴占、大麻二酚的不良事件,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FAERS数据库... 目的: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调研抗癫痫药物卢非酰胺、氯巴占、大麻二酚的不良事件,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18-2023年上报的儿童抗癫痫药物不良事件进行挖掘分析。结果:抗癫痫药物不良事件好发于5~12岁儿童,男性患儿多于女性;神经系统不良事件是最突出的问题,痫性发作数量最多;关联强度:大麻二酚>氯巴占>卢非酰胺。本研究意外地发现了新的信号,如肌张力减低、认知障碍、书写困难等。结论:本研究结果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且发现了抗癫痫药物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新信号,但需进一步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和阐明抗癫痫药物与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卢非酰胺 大麻二酚 氯巴占 报告比值比 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BN的航空公司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金灿灿 左洪福 +1 位作者 张营 白芳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8-596,共9页
在人、机、环境和管理(MMEM)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有关民航规则、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建立航空公司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量化其中的定性指标;基于贝叶斯置信网络(BBN)软件GeNIe... 在人、机、环境和管理(MMEM)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有关民航规则、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建立航空公司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量化其中的定性指标;基于贝叶斯置信网络(BBN)软件GeNIe完成了整个系统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的建立,将航空公司历史数据作为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的训练数据,获取节点概率表(NPT),建立航空公司风险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概率推理计算;通过环比分析确定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法 贝叶斯置信网络 GENIE 环比分析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安全级DCS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18
作者 郑晓 罗涵禹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 2021年第3期64-71,共8页
合理有效地定量评估核安全级DCS软件的可靠性是核电数字化控制系统研制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文章总结了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的理想特性和共同限制,调研了现有的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并将其分类进行描述,最后依据10个理想特性评... 合理有效地定量评估核安全级DCS软件的可靠性是核电数字化控制系统研制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文章总结了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的理想特性和共同限制,调研了现有的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并将其分类进行描述,最后依据10个理想特性评估现有的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核安全级DCS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的开发提供指导,为DCS模型评怙结果纳入反应堆PRA探索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风险评价 数字化控制系统(DCS) 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 贝叶斯置信网络 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
原文传递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动监测系统构建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晓燕 张海霞 葛卫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构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动监测系统,为临床提供用药安全信息,及时发现并快速上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实现基于该系统的ADR/ADE真实世界研究条件。方法:联合"触发器原理&q... 目的:构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动监测系统,为临床提供用药安全信息,及时发现并快速上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实现基于该系统的ADR/ADE真实世界研究条件。方法:联合"触发器原理"与"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挖掘医院信息系统的ADR/ADE信号,由药师负责建立规则、布局功能模块以及对效果进行评估验证,由软件工程师负责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结果:建立了较全面的监测规则,实现了实时预警与回顾性研究数据快速提取,完成了ADR/ADE主动监测平台的搭建。结论:ADR/ADE实时预警有利于及时处置,减少药品危害,并提高上报效能,快速筛选数据的功能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再评价提供便利,对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评价信息技术平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触发器 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 主动监测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舒血宁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特征及预警信号探测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薇 向永洋 +1 位作者 谢雁鸣 申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13-3018,共6页
舒血宁注射液为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为了解使用该药品后患者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特征,该研究对来源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后发生ADR的9601例报告进行分析,... 舒血宁注射液为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为了解使用该药品后患者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特征,该研究对来源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后发生ADR的9601例报告进行分析,其中严重ADR病例326例,占3.40%,从2005年起ADR报告数量逐年上升,至2009年第3季度达高峰,且ADR病例报告以每年第3季度数量为最多,发生ADR的患者年龄60—74岁为最多,共3348例,占34.87%,静脉滴注者共9391例,占97.81%,8431例患者单次用药剂量符合药品说明书,61.61%的患者ADR发生于用药当天。ADR表现前10位者分别为皮疹、瘙痒、头晕、心悸、寒战、过敏样反应、憋气、恶心、静脉炎和呕吐,损害涉及的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采用报告率比例法(PRR)及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对以上10种ADR信号进行分析,并应用generalizedboostedmodels(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后,PRR探测到的ADR信号为头晕、心悸、静脉炎和呕吐,BCPNN方法探测到的信号为头晕和静脉炎,同时发现患者在60~89岁时,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剂量越大越易发生静脉炎。该研究为舒血宁注射液ADR研究提供依据,为做好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自发呈报系统 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报告率比例法 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 倾向性评分 真实世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