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等温淬火对GCr15Si1Mo钢贝氏体转变及磨损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超凡 杜三明 +5 位作者 傅丽华 付壁聪 张永振 高元安 花铝东 郑晓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3-984,共12页
纳米贝氏体轴承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然而长时间的等温转变周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难题.为了加速GCr15Si1Mo轴承钢纳米贝氏体转变,本文中以常规一步(190℃)等温淬火工艺作为对比,设计了1种复合三步(157℃+190℃+250℃)等温淬火工艺... 纳米贝氏体轴承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然而长时间的等温转变周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难题.为了加速GCr15Si1Mo轴承钢纳米贝氏体转变,本文中以常规一步(190℃)等温淬火工艺作为对比,设计了1种复合三步(157℃+190℃+250℃)等温淬火工艺,并对试验钢进行了不同工艺下的热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洛氏硬度仪等对GCr15Si1Mo轴承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UMT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形貌轮廓仪对试验钢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等温淬火工艺从纳米贝氏体的孕育期和转变期两阶段对其转变进行加速,当转变相当含量贝氏体(53%~55%)时其相转变时间较常规等温淬火工艺缩短了5 h,明显提高了贝氏体转变效率;与常规等温淬火工艺相比较,复合等温淬火工艺材料微观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明显降低,且块状残余奥氏体大量转变为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材料的冲击韧性明显提高,但随复合等温淬火时间的延长,材料的冲击韧性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复合等温淬火工艺参数为157℃×5 min+190℃×2.0 h+250℃×1.0 h时,材料的强韧性匹配和耐磨性最佳,且其耐磨性明显也优于常规等温淬火工艺下材料的耐磨性.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等温淬火和常规等温淬火处理后试验钢的磨损机制均以磨粒磨损为主,但复合等温淬火工艺下材料的磨粒磨损程度有所减轻并伴随轻微的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等温淬火 轴承钢 贝氏体转变 微观组织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变形条件对一种Cr-Mn-Mo-B钢连续冷却贝氏体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星逸 刘文昌 +2 位作者 郑炀曾 管秀发 刘月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43,共4页
用THERMECMASTOR-Z试验装置研究了热变形条件对一种Cr-Mn-Mo-B钢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及其产物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变形温度对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的影响是非单调的,不同温度区间其变化规... 用THERMECMASTOR-Z试验装置研究了热变形条件对一种Cr-Mn-Mo-B钢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及其产物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变形温度对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的影响是非单调的,不同温度区间其变化规律不同,这一影响取决于热变形后奥氏体发生再结晶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转变 热变形 连续冷却转变 合金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转变过程的阶段性及类调幅分解 被引量:7
3
作者 程巨强 康沫狂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1,共3页
含有阻碍碳化物析出的合金元素的钢 ,贝氏体转变过程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准贝氏体阶段和典型贝氏体阶段 ,准贝氏体阶段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 ,典型贝氏体阶段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碳化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间隙型 65Si... 含有阻碍碳化物析出的合金元素的钢 ,贝氏体转变过程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准贝氏体阶段和典型贝氏体阶段 ,准贝氏体阶段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 ,典型贝氏体阶段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碳化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间隙型 65Si2MnMo合金及置换型Ni2 8Mn合金贝氏体转变过程存在间隙原子 (C)和置换原子 (Ni)的类调幅分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转变 阶段性 类调幅分解 碳化物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Cr-Mn-Mo-B钢冷却速度对其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纪朝辉 李星逸 +1 位作者 孟祥才 王素梅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1年第11期474-476,共3页
用THERMECMASTOR Z试验装置及H 80 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一种Cr Mn Mo B钢热变形后中途改变冷却速度对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连续冷却过程中 。
关键词 热变形 贝氏体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 Cr-Mn-Mo-B钢 冷却速度 相变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合金预贝氏体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嵘 程巨强 康沫狂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4-16,共3页
用扫描俄歇显微探针,X射线衍射及扫描透射电镜对Fe-Ni合金预贝氏体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等温时,奥氏体内出现了成分偏聚,形成了贫Ni区和富Ni区,贝氏体在贫Ni区形成。
关键词 贝氏体 贝氏体转变 铁-镍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Si2Mn钢贝氏体转变过程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忠圻 王昭洪 吴忍畊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42-48,共7页
本文观察了60Si2Mn钢等温贝氏体形态,测定了残余奥氏体量、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并间接地测定了碳在残余奥氏体中分布的相对均匀性。结合计算出的To、Ae_3线,讨论了贝氏体转变过程和贝氏体/奥氏体界面上碳分布及其对长大过程的控制作用。... 本文观察了60Si2Mn钢等温贝氏体形态,测定了残余奥氏体量、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并间接地测定了碳在残余奥氏体中分布的相对均匀性。结合计算出的To、Ae_3线,讨论了贝氏体转变过程和贝氏体/奥氏体界面上碳分布及其对长大过程的控制作用。贝氏体转变是以切变方式形成贝氏体亚单元,长大方式取决于α/γ界面上γ侧的碳浓度与Ae_3线上C~/γ值的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SiZMn钢 贝氏体转变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MnV钢贝氏体转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殷光虹 《钢管》 CAS 2010年第2期23-28,共6页
通过膨胀仪方法,研究了25MnV钢在模拟2种无缝钢管控轧控冷试验工艺条件下的贝氏体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在终轧温度较高,轧后快速冷却到390~485℃再缓冷的情况下,可获得硬度大于22HRC的全贝氏体组织。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贝氏体组织N80... 通过膨胀仪方法,研究了25MnV钢在模拟2种无缝钢管控轧控冷试验工艺条件下的贝氏体转变行为。结果表明,在终轧温度较高,轧后快速冷却到390~485℃再缓冷的情况下,可获得硬度大于22HRC的全贝氏体组织。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贝氏体组织N80钢级套管是可行的,此项研究成果为开发贝氏体非调质热处理钢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贝氏体 控轧控冷 贝氏体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r3Mo3W2V钢贝氏体转变的研究
8
作者 李忆莲 刘仲娥 +1 位作者 雷建国 李麦欣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4-17,共4页
以国产新型热作模具钢3Cr3Mo3W2V为试验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分析了3Cr3Mo3W2V钢贝氏体的组织类型、形态及转变机制,为该钢在生产上广泛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贝氏体 马氏体 热作模具钢 贝氏体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化温度对Cr-Mn-Mo-B钢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
9
作者 李星逸 刘文昌 +2 位作者 郑炀曾 管秀发 刘月华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1998年第2期3-4,共2页
用Formarstor-F膨胀仪并配合显微镜研究了一种Cr-Mn-Mo-B钢加热时不同的奥氏体化温度对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用钢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随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贝氏体转变 连续冷却 贝氏体 转变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转变孕育期及初期的类调幅分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嵘 王六定 +3 位作者 程巨强 张喜燕 武晓雷 康沫狂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对几种合金的贝氏体转变孕育期及初期的研究发现 ,在该期间存在着类似调幅分解的溶质原子的扩散偏聚过程 ,形成了溶质原子的贫化区和富集区 ,为进一步转变准备条件。
关键词 类调幅分解 贝氏体转变 孕育期 合金 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钢中等温贝氏体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华文君 赵振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142-145,共4页
一、前言 300M钢是一种具有较好韧性、较好疲劳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的超高强度钢。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可获得不同的组织,达到不同的强度级别,以适应不同重要受力构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如油淬热处理后可用作飞机起落架,等温处理后能用作飞... 一、前言 300M钢是一种具有较好韧性、较好疲劳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的超高强度钢。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可获得不同的组织,达到不同的强度级别,以适应不同重要受力构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如油淬热处理后可用作飞机起落架,等温处理后能用作飞机大梁。目前300M钢已陆续应用于我国各种机型的起落架上。为了进一步发挥300M钢的潜力,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对300M钢的TTT曲线进行了测定,并对相应的等温组织,尤其是重点对贝氏体的形态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便为300M钢的使用者提供选择热处理规范的重要依据。 二、试验用材料及方法 1.试验用钢 本试验用钢为抚顺钢厂生产的双真空熔炼300M钢,炉号210099,化学成分列于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转变 超高强度钢 试验用钢 抗应力腐蚀性能 真空熔炼 热处理规范 飞机起落架 油淬 等温处理 强度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转变和贝氏体钢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全真 闫启栋 +1 位作者 徐锦锋 曾艺成 《铸造工程》 2020年第2期6-13,共8页
介绍了贝氏体的转变机制和形成条件,以及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简述了合金元素在贝氏体钢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贝氏体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影响贝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因素,以便为贝氏体钢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贝氏体 贝氏体转变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贝氏体钢中贝氏体转变的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Guang Xu Feng Liua +1 位作者 Li Wang Haijiang Hu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4期40-40,共1页
用高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超级贝氏体钢中贝氏体的形核和生长。直接观察贝氏体转过程的形貌。而且做贝氏体转变的热模拟试验,用膨胀测量法记录。贝氏体钢的贝氏体转变过程在热机械拟器上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膨胀测量法... 用高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察超级贝氏体钢中贝氏体的形核和生长。直接观察贝氏体转过程的形貌。而且做贝氏体转变的热模拟试验,用膨胀测量法记录。贝氏体钢的贝氏体转变过程在热机械拟器上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膨胀测量法组合的新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转变 定量分析方法 贝氏体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热模拟试验 原位观察 测量法 模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4-2高速钢中的贝氏体转变
14
作者 俞学节 徐祖耀 《上海钢研》 1993年第1期29-36,共8页
用TEM研究了6-5-4-2高速钢经1250℃奥氏体化后于300及250℃等温形成的上、下贝氏体结构,所见两种贝氏体的最终形态都由亚片长大结合而成。上、下贝氏体的宏观惯习面都接近(110)γ,Fe_3C析出始于γ/α相界面。在下贝氏体中发现了相间沉... 用TEM研究了6-5-4-2高速钢经1250℃奥氏体化后于300及250℃等温形成的上、下贝氏体结构,所见两种贝氏体的最终形态都由亚片长大结合而成。上、下贝氏体的宏观惯习面都接近(110)γ,Fe_3C析出始于γ/α相界面。在下贝氏体中发现了相间沉淀的形态特征。两种贝氏体中存在的长大台阶,表明贝氏体长大属台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贝氏体转变 相间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钢中贝氏体转变的低温动力学
15
作者 Thomas Sourmail 杨维宇 《现代冶金(内蒙古)》 2014年第4期63-70,共8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定量分析和讨论了在高碳、高硅(100Cr6钢和相近级别)中各元素对贝氏体转变低温(220—250℃)动力学的影响。第一步,不仅是奥氏体化温度,而且是奥氏体化时间严重影响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于是,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定量分析和讨论了在高碳、高硅(100Cr6钢和相近级别)中各元素对贝氏体转变低温(220—250℃)动力学的影响。第一步,不仅是奥氏体化温度,而且是奥氏体化时间严重影响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于是,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评估这个内容,确保后续比较是有意义的。第二步,评估Cr,Mn,Mo和Si的影响。C,Mn,Cr和Mo的相关作用和计算的驱动力在数量上表现地非常一致,而C是最强烈抑制贝氏体相变的。尽管Mn有较强烈的影响,但Mn和Cr的影响级别很相似。随着Si含量的增加,Si是连续地降低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和Mn或Cr相比,Si没有确定的门槛值,比Mn或Cr的影响要强。讨论Si的作用,现在可接受的机制和目前已公开的观点相矛盾。在研究条件下(碳含量,温度)有一个新的可能性来讨论Si是如何影响动力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转变动力学 轴承钢 高碳 高硅钢 100Cr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贝氏体转变——第一部分 Fe—C—X合金系中贝氏体的不完全转变
16
作者 程健康 《国外金属热处理》 1995年第6期40-52,37,共14页
引言 贝氏体在三十年代曾被广泛研究过,但由于光学显微镜在解决转变产物精细结构上的困难,对钢中贝氏体结构的研究停滞了一段时间,随后又集中研究了贝氏体相变的动力学特性,发现贝氏体相变具有几个突出特性:C曲线不同于珠光体变,其C曲... 引言 贝氏体在三十年代曾被广泛研究过,但由于光学显微镜在解决转变产物精细结构上的困难,对钢中贝氏体结构的研究停滞了一段时间,随后又集中研究了贝氏体相变的动力学特性,发现贝氏体相变具有几个突出特性:C曲线不同于珠光体变,其C曲线的最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贝氏体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贝氏体转变对中碳微纳结构钢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万响亮 胡锋 +3 位作者 成林 黄刚 张国宏 吴开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03-1511,共9页
采用一步(300℃等温6 h)和两步(300℃等温2 h+250℃等温24 h)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中碳微纳结构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对不同热处理试样的显微组织、各相体积分数、大小角度晶界、有效晶粒尺寸与冲击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 采用一步(300℃等温6 h)和两步(300℃等温2 h+250℃等温24 h)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中碳微纳结构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对不同热处理试样的显微组织、各相体积分数、大小角度晶界、有效晶粒尺寸与冲击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一步贝氏体转变相比,两步贝氏体转变试样的冲击性能明显提高,-40℃冲击功从31 J提高到42 J,主要原因是第二步贝氏体转变时新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分割细化块状未转变奥氏体,减少贝氏体等温后淬火过程中块状马氏体形成,在冲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使裂纹分叉甚至阻止裂纹的扩展,显著提高样品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微纳结构钢 热处理工艺 两步贝氏体转变 残留奥氏体 冲击韧性
原文传递
等温转变对中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康彦 张志建 +1 位作者 胡锋 李化龙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9-215,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等温转变温度下低温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探索了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和稳定性对试验钢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拉伸及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等温转变温度下低温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探索了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和稳定性对试验钢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低温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拉伸及冲击断口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保持在1500 MPa以上,屈服强度由945 MPa下降至806 MPa,断后伸长率由14.0%下降至9.0%。等温转变温度对试验钢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和稳定性有明显影响,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上升,残余奥氏体从富碳细条状和薄膜状变成贫碳块状,在塑性变形初期,这种形态的残余奥氏体大量、快速地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为裂纹扩展提供了路径,从而降低了钢的韧性和塑性,使试验钢的拉伸和冲击断口的延性穿晶断裂特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贝氏体 贝氏体转变 TRIP 拉伸断口 冲击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预转变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虎生 康沫狂 《金属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10,共5页
运用扫描俄歇微区探针检测贝氏体预转变过程奥氏体晶界附近碳原子的分布,发现碳原子在晶界富集,近晶界区贫碳。建立了考虑晶界的贝氏体预转变热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晶界附近贫碳区的形成满足热力学条件。
关键词 贝氏体转变 贫碳区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45E板材心部贝氏体组织转变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骆春民 刘莹 +1 位作者 刘海英 张龙 《天津冶金》 CAS 2013年第4期54-57,共4页
应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分别做Q345E连铸坯心部与1/4处的临界转变温度测定,以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的对比试验,同时结合心部与1/4处化学成分分析、OPA金属原位成分偏析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比分析,研究Q345E钢... 应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分别做Q345E连铸坯心部与1/4处的临界转变温度测定,以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的对比试验,同时结合心部与1/4处化学成分分析、OPA金属原位成分偏析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比分析,研究Q345E钢的相变规律,分析因Q345E连铸坯心部与1/4处偏析差异对贝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研究指出Q345E连铸坯的中心成分偏析推迟了珠光体转变,使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向下方移动;为减小偏析对轧后相变组织的影响,Q345E板材轧后冷速控制在3℃/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E钢 CCT曲线 偏析 贝氏体组织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