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9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缘缝合联合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截趾术后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韩李念 王君 倪子樵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坏疽(Diabetic foot gangrene,DFG)截趾术后创面皮缘缝合联合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患者创面愈合进程及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按...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坏疽(Diabetic foot gangrene,DFG)截趾术后创面皮缘缝合联合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患者创面愈合进程及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截趾术后采用创面皮缘缝合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及血清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hs-CRP、PC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创面细菌转阴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60.00%(P<0.05);术后3个月,两组瘢痕状态评分较治疗28 d时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创面皮缘缝合联合VSD治疗,能有效控制DFG截趾术后患者创面感染,进而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促进创面愈合及瘢痕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 截趾术 皮缘缝合 负压引流技术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修复的疗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李江怀 梁延军 +1 位作者 范学敏 吴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82-286,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创面修复治疗的疗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进行创面修复治疗的10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创面修复治疗的疗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进行创面修复治疗的10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予VSD治疗,观察组予rh-bFGF联合VSD治疗。观察记录2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总换药次数、引流管更换数、住院时间、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为80·77%(42/5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总换药次数、引流管更换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2组血清TNF-α、CRP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8/5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FGF联合VSD技术在创面修复治疗中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同时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修复外科手术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猫犬咬伤伤口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王连馥 黄立嵩 +1 位作者 杨金红 王旭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42-1144,共3页
犬咬伤是造成皮肤破损、组织撕裂、出血和感染等危害最普遍的动物伤害之一。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因被猫犬咬伤而就医[1]。动物致伤80%~90%是由犬咬伤所致,其次是猫咬伤,占5%~15%[2-3]。狗咬伤和猫... 犬咬伤是造成皮肤破损、组织撕裂、出血和感染等危害最普遍的动物伤害之一。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因被猫犬咬伤而就医[1]。动物致伤80%~90%是由犬咬伤所致,其次是猫咬伤,占5%~15%[2-3]。狗咬伤和猫咬伤引发感染的比例分别为3%~18%和28%~80%[4]。1猫犬咬伤创面的处理传统上,猫犬咬伤创面的处理包含20%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min,以达到有效冲洗。随后,对伤口进行消毒、清创、预防感染,在伤口清洁或感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对创面进行闭合或减张。猫犬咬伤伤口情况复杂,最常见如穿刺伤、划伤、撕裂伤、贯通伤等。大型犬可导致撕脱伤、贯通伤,甚至致死性损伤,并且常伴发重要的神经、血管、肌腱、韧带、骨骼损伤[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猫咬伤 犬咬伤 伤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徐磊 文大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40-0043,共4页
以手足外伤手术患者为例,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探讨效果。方法 患者共72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A(传统换药治疗)、B(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组。比对治疗效果,并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A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情... 以手足外伤手术患者为例,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探讨效果。方法 患者共72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A(传统换药治疗)、B(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组。比对治疗效果,并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A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情况、炎性因子指标<A组(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确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外伤手术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传统换药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二次手术率的影响
5
作者 徐军志 沈岳辉 蒋星海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7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二次手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及二次手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VSD处理,参照组采用常规换药处理。比较两组感染创面修复优良率、创面引流量、换药次数、创面痊愈所用时间、总治疗时间、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WBC]、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感染创面修复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 d,两组创面引流量均少于治疗前,但治疗后3、5、7 d,研究组创面引流量均多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换药次数少于参照组,创面痊愈所用时间、总治疗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IL-8、WBC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3、5、7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应用于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中,能下调炎症因子表达,促使创面快速愈合,减轻痛感,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外伤 创面修复 二次手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行负压引流技术的四肢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美玲 宋婷 李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6期140-143,共4页
目的对负压引流技术后四肢创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接受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152例四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优质护... 目的对负压引流技术后四肢创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接受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152例四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患肢肿胀周径差、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程度(2.04±0.82)分、患肢肿胀周径差(1.63±0.37)mm,均小于对照组的(3.94±1.04)分、(4.36±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7、37.292,P均<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患者负压引流技术后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肢肿胀与心理不良情绪,从而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 负压引流技术 优质护理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陈兴超 邹永刚 +2 位作者 高振华 赵旭 魏建仝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术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术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率、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感染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临床疗效 住院时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盐类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亚茹 史志刚 +2 位作者 祝晶 闫芳芳 王熙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29-032,共4页
分析慢性伤口患者者采取藻酸盐类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慢性伤口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负压引流技术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负压引流基... 分析慢性伤口患者者采取藻酸盐类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慢性伤口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负压引流技术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负压引流基础上联合藻酸盐类敷料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及伤口换药频率、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比对照组好,甲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换药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伤口护理中,藻酸盐类敷料联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水平,方法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盐类敷料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慢性伤口护理 疼痛 愈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张玉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25-0128,共4页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0例骨外科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外科护理中应用...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0例骨外科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外科护理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干预,可进一步提升其干预效果,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骨外科 炎症反应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0
作者 周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12-0115,共4页
探究手足外科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手足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愈合率、满意度相比,实验组较高;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 探究手足外科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手足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愈合率、满意度相比,实验组较高;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改善效果明显。结论 手足外科患者予以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护理,可加快患者创面愈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足外科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11
作者 王晴 雷盼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分析评估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处理中的效果,以及该技术对改善患者病情和加速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2月16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 分析评估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处理中的效果,以及该技术对改善患者病情和加速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2月16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在引流治疗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者则在引流治疗的基础上行全面护理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有差异。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患者依从度等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特别适用于那些有基础健康问题的患者。该技术的采用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显著降低换药的频率,降低对患者伤口的干扰,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慢性创面修复 应用 护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探讨
12
作者 黄丽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92-0095,共4页
在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应用VSD负压引流技术,探讨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50例确诊为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主要对象,其就诊区间介于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按照随机方法完成50例患者的划分,... 在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应用VSD负压引流技术,探讨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50例确诊为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主要对象,其就诊区间介于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按照随机方法完成50例患者的划分,使其构成各25例的局面,予以常规引流治疗以及护理模式的组别以对照组进行命名;予以VSD负压引流技术以及强化护理的组别以观察组进行命名,据此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所获取的效果。结果 疗效评价结果反馈观察组归为显效、有效的总人数更多(P<0.05);观察组康复指标对比呈现更好状态(P<0.05);SF-36量表数据显示观察组水平更高(P<0.05);收集满意度呈现信息后行有效对比,观察组呈现满意度水平更高(P<0.05)。结论 面对开放性骨折伴随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时,临床可通过VSD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并按照强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二者能够尽可能降低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感知,缩短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促进个人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皮肤软组织缺损 VSD负压引流技术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在肠造口黏膜旁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冯丕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分析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在肠造口黏膜旁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肠造口黏膜旁感染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5例,封闭伤... 分析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在肠造口黏膜旁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肠造口黏膜旁感染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5例,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护理),两组患者年龄为34岁至74岁(平均52.3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对比,观察组在伤口管理、疼痛改善、创面愈合、整体干预评分为91.23±0.46、93.54±0.54、91.32±0.33、90.34±0.33,优于对照组86.54±0.43、88.32±0.43、85.34±0.43、84.54±0.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模式、服务态度评分为95.44±0.26、94.54±0.65、94.32±0.87,优于对照组90.76±0.17、89.65±0.89、87.31±0.96。结论 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在肠造口黏膜旁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经过对应的护理管理工作措施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症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等等,有利于综合性的优化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今后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 肠造口 黏膜旁感染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中临床应用探讨
14
作者 傅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94-0097,共4页
对于手足外科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作出探讨。方法 根据2022-02至2023-04期间,从本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选76例纳入研究调查,以患者自主参与意愿将其分为2组,每组患者人数均38例,采取常规治疗干预设为对照组,应用封闭式... 对于手足外科患者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作出探讨。方法 根据2022-02至2023-04期间,从本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选76例纳入研究调查,以患者自主参与意愿将其分为2组,每组患者人数均38例,采取常规治疗干预设为对照组,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设为观察组,将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疼痛状况、创面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我们将确保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以全面评估两组患者的状况,为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有益的参考。结果 接受干预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4.66±1.26)分和(4.67±1.29)分,经过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在经过特定的干预措施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VAS评分、愈合时间等,均为观察组优。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利于加快患者的创面愈合,有效规避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足外科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
15
作者 苏秋红 赵星 +2 位作者 云阳 杨莹 刘小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98-201,共4页
研究在手足外科术后护理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在我院手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术后护... 研究在手足外科术后护理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在我院手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术后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伤口愈合、感染控制、疼痛缓解、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表现优势。结果 观察组伤口面积缩小至50%所需时间平均为7.12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36天(P<0.05)。观察组结痂形成和脱落时间也分别比对照组提前了3.22天和4.14天(P<0.05)。在感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5.00%,远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1、3、7天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平均住院时间为11.45天,比对照组缩短了3.22天(P<0.05)。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的平均满意度为4.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分(P<0.05)。结论 该技术值得在手足外科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足外科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6
作者 孙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65-0068,共4页
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效果。方法 50例研究对象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患者中选取,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都需要接受常规的清创、换药等操作,观察组的25例患者... 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效果。方法 50例研究对象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患者中选取,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都需要接受常规的清创、换药等操作,观察组的25例患者增加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应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00%、96.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相对更好(P<0.05);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换药次数相对更少,创面愈合的更快,也更快出院,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8.00%,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相对更少(P<0.05)。结论 为存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的同时增加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慢性难愈性创面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封长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05-008,共4页
研究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0例骨创伤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 研究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0例骨创伤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外科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可提升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骨外科创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冲洗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
18
作者 邵明冰 马桓 田林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冲洗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3年1月于龙口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采取常... 目的:分析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冲洗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3年1月于龙口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试验组采取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时间指标、疼痛情况、创面异常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出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异常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冲洗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创面异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负压引流技术 糖尿病足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15
19
作者 吕小星 陈绍宗 +3 位作者 李学拥 李望舟 胡昭华 曹大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244-1245,共2页
目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清楚,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右耳用创面多孔闭合敷料,并给予负压引流,为治疗组;左耳创面不作封闭负压引流,其... 目的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尚未清楚,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的急性创面为模型,右耳用创面多孔闭合敷料,并给予负压引流,为治疗组;左耳创面不作封闭负压引流,其余处理同治疗组,为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4,6,8天分别利用干湿法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创周组织的含水量,同时用伊文氏蓝渗出法检测创周组织的血管通透性。结果封闭负压引流组创周组织含水量在2,4,6,8d均低于对照组(P<0.05);伊文氏蓝含量在第2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4,6,8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创周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水肿 血管通透性 创面 皮肤缺损 右耳 创周组织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54
20
作者 曹大勇 陈绍宗 +3 位作者 汤苏阳 胡昭华 宋玫 吕晓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期264-265,共2页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对人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血管生成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CD34犦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VAC治疗(-15.96kPa压力),分...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对人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血管生成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CD34犦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VAC治疗(-15.96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3,5,7d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CD34表达及其标记指数、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VEGF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偶见阳性表达,随VAC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出现VEGF阳性表达,标记指数增加(F=41.819,P<0.05)。CD34在VAC治疗后表达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强(F=21.691,P<0.05)。结论:VAC能明显增强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密度,促进慢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创面 血管生成 VAC 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