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REI地球模型负荷勒夫数数值计算的新进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汪汉胜 许厚泽 李国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82-189,共8页
基于Longman和Farrell的表面负荷形变理论,深入研究计算SNREI弹性地球模型表面负荷勒夫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取得新的进展:采用了一种新的代换方法─r ̄n因子法,比传统的无量纲化法简单易行,且能达到很高的计算... 基于Longman和Farrell的表面负荷形变理论,深入研究计算SNREI弹性地球模型表面负荷勒夫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取得新的进展:采用了一种新的代换方法─r ̄n因子法,比传统的无量纲化法简单易行,且能达到很高的计算精度;确立了检验表面边界条件、微分方程积分线性性和计算结果的收敛性,用于评价数值计算结果精度的有效准则;给出了PREM地球模型的一组高精度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REI地球模型 负荷勒夫数 因子代换 计算评价准则 值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勒夫数的渐近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俊义 宁津生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19-123,共5页
通过求解负荷勒夫数满足的微分方程的渐近解研究负荷勒夫数的渐近表达式。得出的结论比Farrell的经典结论精确一个数量级。
关键词 负荷勒夫数 微分方程 渐近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勒夫数渐近表达式的直接证明 被引量:6
3
作者 郭俊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5-512,共1页
负荷勒夫数h'_n、l'_n、和k'_n用以表征地球在表面点负荷作用下的变形.当n→∞时,h'_n、nl'_n和nk'_n的渐近值均为常数,这是Farrell通过比较Boussinesq问题的解与地球在表面负荷作用下变形的... 负荷勒夫数h'_n、l'_n、和k'_n用以表征地球在表面点负荷作用下的变形.当n→∞时,h'_n、nl'_n和nk'_n的渐近值均为常数,这是Farrell通过比较Boussinesq问题的解与地球在表面负荷作用下变形的球函数级数展开式得出的.本文直接由负荷勒夫数满足的微分方程推导出了它们的渐近表达式,方法更为直观和简明,而且更易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勒夫数 渐近值 直接证明 地球 质量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勒夫数渐近值解析表达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江存 潘尔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21-3531,共11页
地表质量负荷引起的地球变形问题是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负荷勒夫数的计算和收敛的负荷格林函数的构建是模拟地球负荷形变的基础,其中当球谐阶数趋于无穷大时负荷勒夫数的渐近值,在格林函数计算中发挥重要的作... 地表质量负荷引起的地球变形问题是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负荷勒夫数的计算和收敛的负荷格林函数的构建是模拟地球负荷形变的基础,其中当球谐阶数趋于无穷大时负荷勒夫数的渐近值,在格林函数计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表质量负荷的边值问题,然后简要回顾了目前已有的计算负荷勒夫数渐近值三种方法的推导过程,最后给出推导渐近值解析表达式的一种新方法.新方法运用求解地球变形边值问题的解析解方法,以及一种高效传播矩阵方法,建立地表边界条件与高阶负荷勒夫数之间的直接联系,解出了负荷勒夫数渐近值解析表达式.本文的解析表达式更准确地描述了负荷勒夫数的渐近特征.新方法仅涉及常系数常微分方程组的基解矩阵及基础的矩阵运算,原理简单易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质量负荷 负荷勒夫数 渐近值 解析解 传播矩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负荷格林函数的压强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勇 李英冰 郭俊义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7-580,共4页
定义了大气压强负荷勒夫数 ,给出了大气压强引起的地球变形格林函数的表达式 。
关键词 大气压强 负荷勒夫数 格林函 压强效应 地球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龙格-库塔法在地球变形模拟中的应用
6
作者 秦明 徐建桥 +3 位作者 周江存 刘清超 龚立卓 杨伟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10,共15页
高精度的地球变形理论模拟是理解地球变形过程、解释观测数据和反演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自适应龙格-库塔理论,发展了一种多初始解条件下的误差控制算法,并应用于地表负荷变形问题以及地球简正模的计算.该方法通过矩阵变换... 高精度的地球变形理论模拟是理解地球变形过程、解释观测数据和反演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自适应龙格-库塔理论,发展了一种多初始解条件下的误差控制算法,并应用于地表负荷变形问题以及地球简正模的计算.该方法通过矩阵变换实现截断误差的统一控制,从而获得精确的数值解.结果表明,对于均质模型1000阶负荷勒夫数的计算,自适应龙格-库塔法RK8(7)和RK5(4)相较于4阶龙格-库塔法(RK4),精度提升了约两个数量级,同时计算速度分别提高了20倍和5倍.对于PREM模型更高阶负荷勒夫数的计算,RK4方法的收敛性差,绝对误差最大为1×10^(-4)量级,而RK8(7)随着阶数的增加逐渐趋于渐近解.在对初始解和初始积分位置优化后,龙格-库塔法可将负荷勒夫数计算至1000万阶,精度至少达到1×10^(-7).当容许误差设置为1×10^(-6)时,RK8(7)计算的地球简正模本征周期的绝对误差基本在1×10^(-6) s,且在阶数为250时,其计算速度是RK4的17.42倍.最后,通过与Mineos结果的对比验证,本方法求解本征周期的精度至少达到1×10^(-3) s的量级.其中,Slichter模的本征周期与其他数值方法及观测周期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0055 h和0.0156 h,进一步说明了本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龙格-库塔 地球变形 负荷勒夫数 简正模 Slichter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谱元法计算SNREI地球的表面负荷变形 被引量:10
7
作者 廖彬彬 徐建桥 +1 位作者 孙和平 周江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82-2393,共12页
谱元法作为一种基于变分原理的数值方法,已经成为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对Martinec(2000)正演模拟表面负荷问题的谱-有限元方法进行改进.简单地介绍了谱元法计算负荷边值问题的相关理论,并推导了中性分层液体中的平衡... 谱元法作为一种基于变分原理的数值方法,已经成为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对Martinec(2000)正演模拟表面负荷问题的谱-有限元方法进行改进.简单地介绍了谱元法计算负荷边值问题的相关理论,并推导了中性分层液体中的平衡方程以及其对应的弱形式解.在地球半径方向上,采取高阶样条函数作为负荷解的基函数,并利用高斯-勒让德方法进行数值积分.均质地球模型数值试验表明,相较于Martinec的方法,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加快数值解的收敛速度.最后,利用PREM模型计算了SNREI地球的负荷勒夫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都非常好.本文方法获得的负荷勒夫数与采用传统龙格-库塔积分方法获得的结果相对误差在0.01%的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弱解 中性分层流体 SNREI地球 负荷勒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荷响应理论的水库蓄水后地表形变量计算及分析
8
作者 蒋甫伟 章思亮 +1 位作者 王科明 张传峰 《大坝与安全》 2020年第4期33-36,共4页
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安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地表形变是影响地质安全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关于地表形变响应的分析很少。通过计算水体负荷勒夫数,依据地表负荷响应弹性理论,对蓄水后地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形变量进行计... 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安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地表形变是影响地质安全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关于地表形变响应的分析很少。通过计算水体负荷勒夫数,依据地表负荷响应弹性理论,对蓄水后地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形变量进行计算,并对结果值进行定量分析,为地质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负荷勒夫数 负荷响应弹性理论 地表形变 水位变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盖消融对全球大地水准面变化与海面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汉胜 张赤军 《海洋测绘》 1995年第4期3-6,共4页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到2030年左右,大气中CO<sub>2</sub>的浓度将是上世纪工业发达前的2倍,全球气温将因此上升1.5~4.5℃。这可能对南极冰融产生一些影响,但目前还没有确实资料予以证实。本文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在今后50...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到2030年左右,大气中CO<sub>2</sub>的浓度将是上世纪工业发达前的2倍,全球气温将因此上升1.5~4.5℃。这可能对南极冰融产生一些影响,但目前还没有确实资料予以证实。本文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在今后50年左右的时间内,若南极冰盖将平均融化10m,冰融成水将使全球相对海平面普遍上升,平均约为30cm。由于地表负荷重新分布,地球的形状将会调整,因此研究该事件对全球大地水准面变化、特别是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相对海平面变化 冰盖消融 负荷勒夫数 格林函 南极冰盖 地球模型 时间尺度 新分布 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