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汇率-资本流动性的制度安排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祖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9,43,共6页
笔者通过拓广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突破了传统的“三元冲突”汇率制度安排理论的研究路径,考虑引入资本流动性相对强度系数的概念,又在固定汇率制下引入“冲销”干预政策因素,提出了一个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及不同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下... 笔者通过拓广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并突破了传统的“三元冲突”汇率制度安排理论的研究路径,考虑引入资本流动性相对强度系数的概念,又在固定汇率制下引入“冲销”干预政策因素,提出了一个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及不同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下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指数曲线的新假说,对汇率—资本流动性制度安排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综合有效性的影响问题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应尽可能地拥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考虑到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够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严重障碍,所以在近期财政政策的权重应大于货币政策,从而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保留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权,在加快放宽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的资本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制度选择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资本流动性 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时滞效应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巴曙松 《南方金融》 1999年第10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宏观金融调控 调控措施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宏观金融政策 商业银行体系 内部时滞 中间时滞 时滞效应 外部时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丽 《新疆金融》 1999年第8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传导机制 信用传导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 货币供应量 消费信贷 汇率传导 国有企业改革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调控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4
作者 李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50-54,共5页
宏观调控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李敏在经济活动中,中央银行常常将严控货币供应量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一项货币政策,又常常为促进经济的增长松动银根,扩大信用来调整紧的货币政策。然而在通货膨胀的环境里紧的货币政策往往使经济受到抑制... 宏观调控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李敏在经济活动中,中央银行常常将严控货币供应量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一项货币政策,又常常为促进经济的增长松动银根,扩大信用来调整紧的货币政策。然而在通货膨胀的环境里紧的货币政策往往使经济受到抑制,松的货币政策未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中央银行 宏观调控 货币供应量 治理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总量 财政赤字 利率政策 经济效益 税收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响
5
作者 李恩媛 《黑龙江金融》 2000年第5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中央银行 金融机构 货币需求 商业银行 金融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欧洲货币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6
作者 范雷 《福建金融》 1996年第2期10-11,共2页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范雷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总称,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民经济商品化、货币化和...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范雷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总称,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民经济商品化、货币化和信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整个国民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我国货币政策 货币发行 微观经济基础 国有企业 国民经济 货币供应量 经济增长 经济发行 财政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评估——基于货币状况指数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子联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36,共7页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梗阻"和"渗漏"效应使得政策效果与政策意图常常不一致,而包含货币信贷量在内的货币状况指数则能够对各种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本文的结论主要有四点:一是我国的汇率工具对经济增...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梗阻"和"渗漏"效应使得政策效果与政策意图常常不一致,而包含货币信贷量在内的货币状况指数则能够对各种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本文的结论主要有四点:一是我国的汇率工具对经济增长并不具有直接影响,但对物价水平则具有强于利率调控的政策力度;二是在常用的信贷、汇率和利率三种政策工具中,信贷不仅对经济增长更具政策力度,还在控制物价水平上更具影响力;三是在实际货币状况指数和名义货币状况指数中,实际货币状况指数的适用性更为优越;四是1992~2008年各年的货币政策在大部分年份是有效的,其中货币政策在2007年对经济增长无效,对通货膨胀有效,而在2008年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政策评估 货币状况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可 王红丽 阙跃辉 《金融》 2012年第3期143-150,共8页
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而一国货币政策是否具有独立性是该国货币政策工具能否有效运用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外部传导与内部反应两个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独立性方面:先从外部传导的角度,分析... 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而一国货币政策是否具有独立性是该国货币政策工具能否有效运用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外部传导与内部反应两个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独立性方面:先从外部传导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利率、日本利率和欧盟利率对中国货币供应量和中国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然后从央行的独立性和内部作用机制来分析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效性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国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最后结合分析得出的结论,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独立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国际间传导 向量误差纠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评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尹继志 《新疆金融》 1999年第12期14-18,共5页
关键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货币供应量 消费信贷 经济增长 不良贷款 基础货币 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10
作者 徐亚平 《学习论坛》 2007年第3期28-30,共3页
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是极其错综复杂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货币政策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下都能起到同样的调节作用。货币政策的效果会因经济运行中所面临问题性质的不同而有大有小甚至无效。
关键词 宏观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公众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11
作者 徐亚平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是极其错综复杂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货币政策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下都能起到同样的调节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指出货币政策的效果... 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是极其错综复杂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货币政策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下都能起到同样的调节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指出货币政策的效果会因经济运行中所面临问题性质的不同而有大有小,甚至无效。我国正处于一个改革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年代,宏观调控形势的变化很快,经济环境等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较大,为此,深入分析和探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关系,澄清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对于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逐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公众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
12
作者 韩知众 张启文 《黑龙江金融》 2000年第6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信用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 国有商业银行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消费信贷 货币供应量 国有企业改革 汇率传导 货币市场 利率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基于VAR模型
13
作者 毛聪玲 《投资与创业》 2017年第8期141-143,共3页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政策手段之一,研究其有效性,发挥货币政策服务宏观经济基本目标,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1—2017年的M1、M2和GDP的季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同时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政策手段之一,研究其有效性,发挥货币政策服务宏观经济基本目标,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1—2017年的M1、M2和GDP的季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同时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以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出了货币供给量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对产出仍具有较大冲击,但力度有所弱化的结论,并据此进行了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后美国与中国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济广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31,共5页
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结论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总体无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量的中间目标没有达到,降低利率的中间目标效果不显著,但形成通胀预期、通... 根据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结论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总体无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量的中间目标没有达到,降低利率的中间目标效果不显著,但形成通胀预期、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由于中国经济未处于衰退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消费投资的短期拉动中起到了配合作用,但信贷过度膨胀,推动产能过剩,形成严重的通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并似乎得小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5
作者 徐诺金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8年第3期20-24,43,共6页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效应信息在有关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之间的传导过程。传导机制理论在西方是货币供给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研究和探讨这一新课题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科...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效应信息在有关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之间的传导过程。传导机制理论在西方是货币供给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研究和探讨这一新课题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有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 货币供应量 我国货币政策 货币指标 专业银行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准备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
16
作者 张雪丽 《金融与经济》 1999年第11期5-7,共3页
关键词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中国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 资本市场 转型期 主要途径 马歇尔-勒纳条件 我国中央银行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及近期金融调控取向
17
作者 尹继志 《新疆金融》 2001年第4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中央银行 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市场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 金融调控 实施效果 西部大开发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与产出关系的实证检验及现实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尹怀恩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43-46,共4页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布滞后模型的阿尔蒙方法来考虑研究货币政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在短期(三年)内对产出有影响,但是长期内没有影响。并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在特定时期内对具...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布滞后模型的阿尔蒙方法来考虑研究货币政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在短期(三年)内对产出有影响,但是长期内没有影响。并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在特定时期内对具体领域的改革所起的“帕累托改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蒙方法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帕累托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是实现经济软着陆的重要举措
19
《山东金融》 1997年第5期3-4,共2页
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是实现经济软着陆的重要举措本刊评论员1993年下半年以来,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家实行了以控制社会总需求为目的的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适度从紧政策是十分正确的,... 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是实现经济软着陆的重要举措本刊评论员1993年下半年以来,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家实行了以控制社会总需求为目的的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适度从紧政策是十分正确的,较高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经济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适度从紧 重要举措 国有商业银行 宏观金融调控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金融机构 人民银行 金融宏观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元龙 《经济研究参考》 1999年第35期30-31,共2页
1.时滞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时滞大约在半年到九个月左右,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频繁操作大多是在1998年3月份以后,因此货币政策效应的产生,应当在1998年9月~12月之间,1999年初货币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1.时滞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时滞大约在半年到九个月左右,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频繁操作大多是在1998年3月份以后,因此货币政策效应的产生,应当在1998年9月~12月之间,1999年初货币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时滞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断,实际上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具有制约作用的、更为重要的是一些“非时滞性”因素,即来自货币政策金融环境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应 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 外汇占款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货币政策时滞 利率 时滞性 频繁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