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资源稀缺性的路面养护措施综合效益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侨 姚康 +1 位作者 黄梦雨 倪富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430,共14页
为提高道路工程中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建立养护措施综合效益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方法,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life-cycle cost assessment,LCCA)理论,引入了资源稀缺性的评价指标,并基于存量... 为提高道路工程中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建立养护措施综合效益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方法,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life-cycle cost assessment,LCCA)理论,引入了资源稀缺性的评价指标,并基于存量稀缺、进口稀缺和技术稀缺3个评价维度,建立了适用于路用材料的项目级资源稀缺性评价体系,同时,将该指标量化为货币当量计入成本清单中。依托江苏省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数据,将资源稀缺性、经济效益、性能发展3个维度统一,定量分析了再生类、铣刨重铺类和罩面类共3类、12个常见养护措施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资源稀缺性,再生类养护措施旧料利用率较高,具有极佳的资源合理性;EC A-10薄层罩面处治厚度薄、耗材量小,与普通罩面相比能节省50%左右的资源;铣刨料直接废弃、石料来源选择不当将导致额外支出10%~20%的当量成本。考虑综合效益,各养护方案与施工特性(如施工工期、施工水平、工艺先进性等)相关的成本效益接近60%,其中用户间接的经济损失占比超过30%,直接由施工工期决定。因此,建议谨慎选择材料来源及去向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浪费,优化养护施工流程以降低用户的间接经济损失,提高施工水平以降低用户的直接油耗开支,开展科学养护决策以降低政府投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life-cycle cost assessment LCCA) 资源稀缺性 成本评估 养护措施 养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资源稀缺性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德敏 李世龙 何凯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55,共3页
基于传统范式上对资源稀缺性的量度具有诸多缺陷,市场机制在旧有生产方式上对资源利用的自我调节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良策。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及其理念下的资源稀缺性问题的分析,指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资源稀缺... 基于传统范式上对资源稀缺性的量度具有诸多缺陷,市场机制在旧有生产方式上对资源利用的自我调节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良策。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及其理念下的资源稀缺性问题的分析,指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资源稀缺性表征指标不足以完整地反映资源稀缺性,因此有必要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来思考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稀缺性 可持续发展 中国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经济学中“资源稀缺性”假设的思考——兼论资源配置问题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俊山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文针对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这样一种流行说法展开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意义在于,生产关系是直接决定社会经济的运行、组织、结构的因素,因此,从生产关... 本文针对理论界关于"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这样一种流行说法展开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意义在于,生产关系是直接决定社会经济的运行、组织、结构的因素,因此,从生产关系分析入手,可以科学地揭示经济活动各个侧面的经济规律。资源配置的一定方式本质上也是由相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本文深入分析了西方经济学以"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欲望无穷"为基本假设,以"效率"为选择依据提出的资源合理配置理论。本文指出了"资源稀缺性"假设中的逻辑含混、错误及虚构性,并指出,只有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生产关系分析入手,才能科学地认识当今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稀缺性假设 生产关系研究 生态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稀缺性是一条普遍法则——兼与周肇光同志商榷 被引量:12
4
作者 樊宝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0,共3页
资源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用来满足欲望的物品以及用来生产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稀缺性在西方经济学中被视为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实际上,资源稀缺性是一条普遍法则,不仅西方国家存在着资源稀缺性问题,而且我国同样... 资源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用来满足欲望的物品以及用来生产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稀缺性在西方经济学中被视为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实际上,资源稀缺性是一条普遍法则,不仅西方国家存在着资源稀缺性问题,而且我国同样也存在着这一问题。正确认识资源所具有的稀缺性,有利于我们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资源节约观,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肇光 资源稀缺性 欲望 资源短缺 科学发展观 技术进步 计划生育政策 环境保护 西方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稀缺性视角的农村居民地下水开发利用行为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昕 田静晶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丰富农户地下水开发利用行为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地下水资源有效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水资源稀缺性和农村居民地下水开发利用行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梳理了水资源稀缺性的概念及内涵、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原因、稀缺性与农... 丰富农户地下水开发利用行为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地下水资源有效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水资源稀缺性和农村居民地下水开发利用行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梳理了水资源稀缺性的概念及内涵、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原因、稀缺性与农户用水行为及效率的关系、地下水管理政策的设计等相关研究内容。研究发现,稀缺性感知作为农户地下水利用行为的重要指标长期被忽视,且尚未就其概念达成共识;稀缺性感知对农户地下水开发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尚待检验;基于农户行为响应的地下水管理政策优化路径需要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稀缺性 农户用水行为 农户用水效率 地下水管理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源的使然性而非实然性——重审现代经济学的资源稀缺性假设
6
作者 朱富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资源的稀缺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出发点。由此,经济学才会集中于优化资源配置以满足无限需求这一技术问题,进而才会被视为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实际上,所谓稀缺性资源主要是指在特定时空下可以为人们所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指自然禀赋(天... 资源的稀缺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出发点。由此,经济学才会集中于优化资源配置以满足无限需求这一技术问题,进而才会被视为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实际上,所谓稀缺性资源主要是指在特定时空下可以为人们所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指自然禀赋(天然资源)。随着人类能力的提升,可以被利用的自然禀赋会不断增加,从自然禀赋未被利用到能够利用的过程就是资源创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源并非天然而是使然,资源并不是稀缺的而是不断增长的。至于资源的增长限度,则取决于人类的利用能力,进而取决于人类的劳动投入以及劳动的有效性。因此,稀缺性劳动的配置才是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学研究的根本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稀缺性 经济学假设 自然禀赋 资源创造 劳动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稀缺性与制度起源:一个佛教的经济学观点
7
作者 姚文捷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99-103,共5页
制度起源于资源稀缺性的不断提高。佛教认为,资源稀缺性的本质内涵是人的懒惰习性所导致的生态循环失律状态。制度致力于对资源稀缺性的缓解,是以人的懒惰习性为约束标的的,而这种约束力却是在私有化无序发展的状态下,通过使劳动生产成... 制度起源于资源稀缺性的不断提高。佛教认为,资源稀缺性的本质内涵是人的懒惰习性所导致的生态循环失律状态。制度致力于对资源稀缺性的缓解,是以人的懒惰习性为约束标的的,而这种约束力却是在私有化无序发展的状态下,通过使劳动生产成为必要的谋生手段来实现的。制度按照其需求层次的不断扩展逐步得以构建、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在一个制度体系中,私有产权制度创生于私有化无序发展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中,进而以国家制度的创生为需求来保障自身的稳定性。国家制度的建构以税收为必要的生产成本,而税收的来源反过来又以私有产权制度的稳定性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起源 资源稀缺性 生态循环失律 产权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源稀缺性和经济增长成本
8
作者 郑志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44-47,共4页
1、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是在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被作为经济科学的重要问题引起重视的。远古社会的狩猎经济、采集经济所面对的是一个几乎可看作“无限”的资源环境。后来,人们不断地迁徙居住地,大概是以此来解决局部地域的资源有... 1、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是在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被作为经济科学的重要问题引起重视的。远古社会的狩猎经济、采集经济所面对的是一个几乎可看作“无限”的资源环境。后来,人们不断地迁徙居住地,大概是以此来解决局部地域的资源有效性约束,然而这时生存空间及相应的资源的“无限性”似乎依然存在。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成本 资源稀缺性 经济科学 资源环境 资源稀缺 环境成本 有用物 经济活动 资源有效 前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的稀缺性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及激励问题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欢迎 阎薇 陈亚光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3-45,共3页
要素的稀缺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联,此乃稀缺的动态性。要素的稀缺性由市场决定。一个完善、建全的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重要保证。所谓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实质上就是一个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在... 要素的稀缺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联,此乃稀缺的动态性。要素的稀缺性由市场决定。一个完善、建全的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重要保证。所谓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实质上就是一个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其谈判势力与地位的提升,引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安排,而这种剩余索取权安排是在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并认为在一个现代经济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点是要处理好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剩余索取权 人力资本 资源稀缺性 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N8高纯石英矿产资源的稀缺性是大家的信心所在——访成都理工大学汪灵教授
10
《中国粉体工业》 2024年第6期58-60,共3页
始于2017年的全国石英大会,创造并保持了国内单品种非金属矿物材料会议的最大规模纪录,极大地促进了产学研的交流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融合协作。一年一度的石英盛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与晴雨表,新技术、新产品、新观点的闪耀,引... 始于2017年的全国石英大会,创造并保持了国内单品种非金属矿物材料会议的最大规模纪录,极大地促进了产学研的交流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融合协作。一年一度的石英盛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与晴雨表,新技术、新产品、新观点的闪耀,引领着行业潮流也壮大了石英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推进了全体石英人共享硅时代发展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矿物材料 成都理工大学 产学研 高纯石英 产业链 资源稀缺 风向标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资源的稀缺性分析
11
作者 万毅 余炜 +1 位作者 池建淮 杨松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药品研究开发和药品生产、营销企业如何寻找有市场前景的品种,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紧迫问题,药品资源的稀缺性是取得市场成功的关键。药品资源稀缺性的分析主要包括产品技术性、经济性和营销学。
关键词 药品研发 药品营销 资源稀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耗竭资源的稀缺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玥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第12期40-40,39,共2页
本文分析了耗竭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稀缺性成本的含义,认为耗竭性资源稀缺性成本的存在应具备物质意义上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或机会,反应资源稀缺性的价格由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开采成本组成。
关键词 耗竭资源 资源稀缺性 稀缺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部职位资源的稀缺性及缓解思路
13
作者 龚和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3-44,共2页
资源稀缺性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研究供求矛盾的一个概念,这个稀缺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干部职位的稀缺性,是指干部职位的供给量远远小于其需求量。职位供给量是指政府部门能提供的职位数量,职位需求量是指党... 资源稀缺性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研究供求矛盾的一个概念,这个稀缺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干部职位的稀缺性,是指干部职位的供给量远远小于其需求量。职位供给量是指政府部门能提供的职位数量,职位需求量是指党政领导人才对干部职位的需求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稀缺性 职位 干部 经济学方法论 党政领导人才 需求数量 供求矛盾 行政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期管理稀缺性资源的适应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锋 邢会歌 《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8期160-161,共2页
稀缺是价值的来源,稀缺性资源的市场供需状况是其价值的现实表现形式,稀缺性资源的价值,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应该反映经济行为主体对稀缺性资源的预期。面对稀缺性资源的短期失调、周期波动、长期趋势,可持续的跨期管理应该是一种适应机... 稀缺是价值的来源,稀缺性资源的市场供需状况是其价值的现实表现形式,稀缺性资源的价值,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应该反映经济行为主体对稀缺性资源的预期。面对稀缺性资源的短期失调、周期波动、长期趋势,可持续的跨期管理应该是一种适应机制,体现管理灵活性和政策稳定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缺资源 跨期管理 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饭店资源稀缺性问题探讨——以中国名山上的饭店为例
15
作者 陈雪琼 《饭店现代化》 2006年第5期56-59,共4页
饭店,尤其是名山上的饭店在开发时存在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稀缺现象,严重阻碍了其发展。由于名山的特殊定位及社会意义,名山上的资源对于饭店发展显得极为有限。随着游客对饭店的需求不断增加,名山饭店的开发与发展不断提到日事议程上来。
关键词 饭店产品 中国名山 客源市场 资源稀缺性 开发与发展 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居民 资源 客人 供应品
原文传递
空间稀缺性——公共政策地理研究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17
16
作者 罗静 曾菊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2-725,共4页
空间稀缺性是人类经济活动空间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与空间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产生空间稀缺性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发展了应对空间稀缺性的各种措施,如以技术进步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空间扩展应对空间稀... 空间稀缺性是人类经济活动空间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与空间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产生空间稀缺性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发展了应对空间稀缺性的各种措施,如以技术进步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空间扩展应对空间稀缺性、优化空间组合应对空间稀缺性、通过政府管制应对空间稀缺性等。经济地理学应该致力于空间稀缺性研究,并从空间稀缺性的视角发展公共政策地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地理学 空间稀缺 经济地理学 资源稀缺性 空间价值 社会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理性下的资源安全制度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德敏 杜健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69,共6页
循环经济是基于资源稀缺性理论产生并发展的,其思想可追溯至中国的远古时代,而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则是西方发达国家首先阐述并实践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循环经济是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所能找到的最理想的经济发展形态,它的持续... 循环经济是基于资源稀缺性理论产生并发展的,其思想可追溯至中国的远古时代,而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则是西方发达国家首先阐述并实践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循环经济是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所能找到的最理想的经济发展形态,它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法律规范的明确指引与切实保障。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8年8月29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文章描绘了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障下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图景,以各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为基点,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区域循环有序与微观消费的生态和谐。基于资源稀缺性的理论背景与现实基础来探讨循环经济与资源稀缺性的互动关系模型,强调了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效应下循环经济的制度正当性。在互动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从社会各行动主体的行为惯性、制度安排与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循环经济模式下资源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稀缺性 循环经济促进法 循环经济 资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稀缺性与企业权力安排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江 叶林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2,共3页
分析已有的企业权力理论,认为传统的权力理论由于受到了资本至上的观点和现行法律规定的束缚,从而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对企业权力安排的看法,即组成企业的各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或替代程度是决定其拥有者在企业的... 分析已有的企业权力理论,认为传统的权力理论由于受到了资本至上的观点和现行法律规定的束缚,从而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对企业权力安排的看法,即组成企业的各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或替代程度是决定其拥有者在企业的权力安排的博弈中所处地位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权力 资源稀缺性 稀缺方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优化利用的线性规划分析
19
作者 王在峰 辛永训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95-95,共1页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以资源节约和提高效率为主的运行时代。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始终是矛盾的。从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线型规划在解决此问题中的应用,最终得出一个小结论。
关键词 资源稀缺性 线规划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宜性—稀缺性—多样性”的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光龙 周俏薇 +2 位作者 孙传谆 王珏 柯钦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45-255,共11页
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引入一个基于土地利用多宜性、土地资源稀缺性和需求多样性的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新框架,系统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以中等为主,占比高... 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引入一个基于土地利用多宜性、土地资源稀缺性和需求多样性的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新框架,系统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以中等为主,占比高达43.67%;其次为高冲突(29.80%),低冲突区域所占比例最小(26.53%)。2)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呈现显著的城乡差异特征。高冲突区集中在城镇和城乡过渡地带,尤其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惠州市、江门市以及肇庆市;中冲突地区广泛分布在乡镇生产生活区域;低冲突区分布在土地利用适宜性低的山地丘陵地区。3)土地利用高冲突区域耕地和生态用地适宜性高,并且土地资源稀缺性普遍较高;中冲突区主要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性、人类需求多样性高导致。在国土空间利用及相关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潜在的土地利用冲突,建立土地利用冲突预警机制,并纳入相关规划监督实施体系,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冲突 土地利用多宜 土地资源稀缺性 需求多样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