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数字经济与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创新
1
作者 钟昌标 《学术交流》 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势必会掀起又一轮经济理论革命,这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理论创新机会。相较于数字技术在应用领域的研究,在经济学理论层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可谓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古典农业孤立国理论、工业区位...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势必会掀起又一轮经济理论革命,这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理论创新机会。相较于数字技术在应用领域的研究,在经济学理论层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可谓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古典农业孤立国理论、工业区位论以来一直在指导和解释农业、工业的布局实践,但直到克鲁格曼把地理区位模型化,才进入以边际为主导的主流经济学。区位因子(资源)长期影响微观主体的生产和商业选择,数据作为第四要素,大大降低了固定区位因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而学界对与之相关理论的关注还不够。本文在学术史回溯中寻绎空间资源配置的理论逻辑。通过考察区位论与数字经济科学源流演化与互动融合的发展脉络,揭示出资源空间配置的逻辑源于“空间选择”与“成本最低”两大标志性学术概念的碰撞;再者,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为导向,从空间维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给中国学者提供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两条路径实现创新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资源空间配置理论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转移支付、资源空间配置与相对贫困缓解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文杰 韦玮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62,共13页
中央转移支付是均衡地区间财力的重要手段,统筹资源空间配置是驱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生力量,二者均是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动能。将资源空间配置纳入到相对贫困分析框架,探讨中央转移支付缓解相对贫困的主要路径。基于CFPS数据库及... 中央转移支付是均衡地区间财力的重要手段,统筹资源空间配置是驱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生力量,二者均是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动能。将资源空间配置纳入到相对贫困分析框架,探讨中央转移支付缓解相对贫困的主要路径。基于CFPS数据库及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央转移支付、资源空间配置与相对贫困缓解间的作用机制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有助于缓解相对贫困;资源空间配置是中央转移支付促进相对贫困缓解的重要机制。中央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及北方地区相对贫困缓解的提升作用更大。收敛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相对贫困缓解的区域收敛性客观存在,中央转移支付已成为促进其区域收敛的“助推器”。据此,提出深化中央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改革,统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建立健全转移支付监督评价体系,进而有效缓解相对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转移支付 资源空间配置 相对贫困缓解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半参数下的空间变系数MGWR模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宋晓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7,共7页
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效率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对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协调作用.在纳入环境规制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用MGWR模型对金融资源配置和绿色技术创... 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效率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对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协调作用.在纳入环境规制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用MGWR模型对金融资源配置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关系进行模拟估值.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资源对发达地区的创新推动力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但发达地区显现出物质资本过度深化带来的创新边际弹性逐步递减态势,欠发达地区仍处于该弹性的递增阶段;环境规制对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贡献率高于欠发达地区,并且在发达地区2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欠发达地区2者为负向关联;知识技术存量是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人力资本投入,而研发经费投入的推动力较微弱,本地经济发展程度对技术创新起着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空间配置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空间分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资源空间配置的动力机制研究
4
作者 李颖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89,共5页
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为集聚力与分散力合力的替代变量,对区域资源空间配置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潜在全要素生产率既定的情况下,对现实要素生产率拉力的实现路径是短期调整技术效率、长期调整规模效率;欠发达区域和外围区域应从... 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为集聚力与分散力合力的替代变量,对区域资源空间配置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潜在全要素生产率既定的情况下,对现实要素生产率拉力的实现路径是短期调整技术效率、长期调整规模效率;欠发达区域和外围区域应从政策制度调整、技术选择与创新、区域资源空间配置动力机制实现的市场交易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动力机制 资源空间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资源空间配置的权重缺水率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宋 伍永刚 +1 位作者 顾巍 林占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8,31,共4页
为了在水资源空间配置过程中体现用户公平和避免"平均主义",结合权重和缺水率2项因子提出需水单元权重缺水率的概念,并以各需水单元权重缺水率相等且最小为优化目标分别建立了不考虑回水时的权重缺水率分水模型和考虑回水时... 为了在水资源空间配置过程中体现用户公平和避免"平均主义",结合权重和缺水率2项因子提出需水单元权重缺水率的概念,并以各需水单元权重缺水率相等且最小为优化目标分别建立了不考虑回水时的权重缺水率分水模型和考虑回水时的权重缺水率分水模型,使得水资源空间配置更合理。模型中引入需水权重因子,以综合反映需水单元的重要性、需水的迫切性、用水效益以及缺水导致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分水过程中充分利用各上游需水单元排向下游的回水量,大幅度降低了各需水单元的缺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资源空间配置 缺水率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导向下的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对土地生长空间演进规律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磊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30,共9页
研究目的:从土地生长演化过程探究土地资源优势区竞争到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理论规律,提出主体功能区战略理念下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管控重点,为中国国土空间管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理论演绎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生长是社会属性... 研究目的:从土地生长演化过程探究土地资源优势区竞争到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理论规律,提出主体功能区战略理念下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管控重点,为中国国土空间管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理论演绎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生长是社会属性范畴的一种社会过程,受市场推力和政府拉力共同作用,可分为自发生长、优势区演进和主体功能引导三大空间演化阶段。从优势区竞争到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集中体现在政府有效干预下优势区有序发展促使地域空间主体功能特性显化,属政府主体行为直接参与的结果。同时,主体功能区是优势区地域空间功能分工调控行为方式的衍生,具备效率比较优势。研究结论:主体功能区既是基于土地生长动态演进的优势区竞争结果,也是新时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战略重点。功能分区理念下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应重点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府际纵横关系和效率与公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优势区 主体功能区 土地生长 演进阶段 管控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源空间配置观 被引量:6
7
作者 梁琦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共7页
本文提出“空间合理配置资源”这一新的理念。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我国区域非均衡发展问题首先必须树立这一观念。生产要素集聚的源头是历史和偶然因素或预期的影响,这里的历史既包括人文历史,也... 本文提出“空间合理配置资源”这一新的理念。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我国区域非均衡发展问题首先必须树立这一观念。生产要素集聚的源头是历史和偶然因素或预期的影响,这里的历史既包括人文历史,也包括自然环境史——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历史是大自然和人类悠久的积淀和演化,尊重历史是科学的态度。空间资源配置应该具有历史观,且与区域自然优势协调,但不唯地理决定论。树立空间资源配置观还应有新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资源配置 产业 生产要素 集聚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导向下的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被引量:1
8
作者 吉冠秋 《中国土地》 2020年第12期47-49,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导向下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动力机制、演进特征和作用机理,探究其内在规律,提出相应管控要点,以期为我国产业一体化发展区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用途管制 产业一体化 资源空间配置 演进特征 发展导向 国土空间 管控要点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河市自然资源空间配置林地林权变化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忠成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第5期78-80,共3页
长期以来,漠河市与西林吉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凸显,已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形势。2020年4月,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正式启动,这场改革将彻底改变国有林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漠河市与西林吉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凸显,已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形势。2020年4月,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正式启动,这场改革将彻底改变国有林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漠河市与国有林区政企分置改革同步进行,机构改革后有必要对政企合一体制下共同管理的自然资源进行重新区划界定,从而引起林地林权发生变化。文章就漠河市自然资源区划界定成果及林地林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该市国有林区改革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空间配置 林地林权变化 国有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导向下的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10
作者 毛志强 《区域治理》 2020年第24期17-17,共1页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当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通过区域内产业的优化布局实现分工与协作,发挥区域内产业比较优势,避免恶性竞争,从而提高区域发展效率,实现产业的高效发展、共...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当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是通过区域内产业的优化布局实现分工与协作,发挥区域内产业比较优势,避免恶性竞争,从而提高区域发展效率,实现产业的高效发展、共同繁荣。土地资源是产业布局时空变化的空间载体。产业一体化过程中带来的各类用地需求变化的增加,将会激发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如不及时干预,将制约区域发展效率。因此,需要对产业一体化发展区域的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掌握相关动因机制与规律,有效引导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更好地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的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一体化 发展导向 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地区竞争与资源空间配置扭曲 被引量:112
11
作者 杨继东 罗路宝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22,共18页
本文通过整理中央和省级政府"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提及的重点产业,使用2007—2014年工业土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了重点产业政策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1)重点产业政策容易引发资源空间配置... 本文通过整理中央和省级政府"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提及的重点产业,使用2007—2014年工业土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了重点产业政策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1)重点产业政策容易引发资源空间配置扭曲。在空间分布上,重点产业政策导致相关产业的地理熵指数增加21%。(2)地区间竞争是导致重点产业政策引发资源空间配置扭曲的重要原因。地区竞争越激烈,地方保护主义越强,空间扭曲越严重,且重点产业政策引发的资源空间配置扭曲存在显著的政治周期性。(3)资源空间配置扭曲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提高市场化程度、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减弱政府竞争的影响,进而减弱重点产业政策对资源空间配置的扭曲。这些结果说明,在中国特定的体制下,在实行某种产业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地方政府间竞争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产业政策 土地出让 资源空间配置 地区竞争
原文传递
县域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管制策略——以江苏赣榆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海 陈磊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24-2436,共13页
从县域出发,深化主体功能区概念应用,探究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其管制策略对深化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与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关系,借助C-D生产函数考察江苏赣榆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并... 从县域出发,深化主体功能区概念应用,探究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其管制策略对深化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与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关系,借助C-D生产函数考察江苏赣榆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并差别化提出管制策略。研究表明,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质是"以地为本",功能区划理念下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应遵循边际净收益相等的转化度,具有增进用地效率、减少自发优势竞争效率损失的可能。对赣榆区研究发现,不同主体功能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存在过量配置,具有帕累托改进空间,其根源在于现行土地计划管理缺乏弹性机制调节指标,造成实际落地中的空间错配。因此,赣榆区应从全区统筹主体功能定位,协调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优化开发区"革新土地空间结构,转变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重点开发区"助力城镇工业化进程,确保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限制开发区"着力粮经产品安全,创新农业生产用地经营模式"、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空间红线,探索农旅生态用地结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治理 主体功能区 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 管制策略 赣榆区
原文传递
资源空间配置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基础理论构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充霖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105,共8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基础理论研究的缺陷,论证了城镇化作为资源空问配置过程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从公众的资源空间配置行为出发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约束条件、目标函数、运行机制与规划原理,提出了一个基于公众资源空间配置行为...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基础理论研究的缺陷,论证了城镇化作为资源空问配置过程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从公众的资源空间配置行为出发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约束条件、目标函数、运行机制与规划原理,提出了一个基于公众资源空间配置行为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基础理论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空间配置 中国新型城镇化 基础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非均衡配置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史恩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5,共3页
文章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各省市各年度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综合得分,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空间非均衡配置非常显著;实证检验发现金融资源空间非均衡配置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入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同样证明了这一... 文章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各省市各年度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综合得分,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空间非均衡配置非常显著;实证检验发现金融资源空间非均衡配置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入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同样证明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源空间配置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资源空间配置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贺曲夫 侯金彤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114,166,共5页
中央转移支付对资源空间配置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利用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30个两位数制造行业工业土地出让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工业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显... 中央转移支付对资源空间配置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利用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30个两位数制造行业工业土地出让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工业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显著促进了资源空间配置的集聚,并且这种集聚效应在产业集聚程度较低的地区作用力更明显;消费和投资对转移支付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转移支付的作用效果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土地出让 资源空间配置 面板分位数模型
原文传递
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理论基础探析
16
作者 罗华玲 李劲松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0年第6期4-8,共5页
探析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理论基础,为后续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调控策略提供逻辑线索,为统筹协调区域义务教育发展,控制区域差异扩大,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辅之调研信息,系统分析义务教育资源空间... 探析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理论基础,为后续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调控策略提供逻辑线索,为统筹协调区域义务教育发展,控制区域差异扩大,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辅之调研信息,系统分析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属性确定依据,明确公共产品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空间公正理论、教育公平理论、正义理论和地理学理论(中心地理论、服务业区位论、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以及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等)为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研究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资源空间配置 理论基础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地区竞争与资源空间配置扭曲
17
作者 杨继东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4期156-156,共1页
产业政策制定初衷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产业政策的效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关于产业政策的具体效果,需要严谨的科学评估。通过整理中央和省级政府“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提及的重点产... 产业政策制定初衷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产业政策的效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关于产业政策的具体效果,需要严谨的科学评估。通过整理中央和省级政府“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提及的重点产业,使用2007-2014年工业土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了重点产业政策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容易引发资源空间配置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出让 微观数据 资源空间配置 产业政策 优化资源配置 五年规划 扭曲 科学评估
原文传递
新产业革命推动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云毅 赵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78,共11页
21世纪以来,伦敦、纽约和东京在中心城区进行高密度开发,这是新产业革命进程中市场机制推动的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新产业革命是以信息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用机器部分解放和强化人的智力的产业革命。集聚经济的匹配、共享、知识溢出机制... 21世纪以来,伦敦、纽约和东京在中心城区进行高密度开发,这是新产业革命进程中市场机制推动的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新产业革命是以信息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用机器部分解放和强化人的智力的产业革命。集聚经济的匹配、共享、知识溢出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知识密集型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更倾向集聚到大城市。然而,中国目前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政策尚未认识到高密度人口集聚对新产业革命的重要意义。现行严格限制特大城市人口的政策压抑了知识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唯有破解城市规划理念误区才能把握新产业革命机遇。本文以北京为例,提出应在10号线轨道交通枢纽车站进行站城一体化开发,建设城市活力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业革命 城市空间资源配置 集聚经济 活力中心区 站城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与绿色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素兰 张碧 +2 位作者 刘翔 于丽娟 杨莉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11期67-74,共8页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保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阐述了中国空...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保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阐述了中国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重要地位与国土空间治理作用机理,以空间规划理论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研究提出了四川省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与绿色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推动水土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生态安全型土地利用模式和确保水资源安全与区域协调发展模式是四川省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与绿色发展的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 绿色发展 模式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产业空间资源配置策略探讨——以深圳市坪山区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潘晶 古海波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4-50,共7页
产业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产业空间作为劳动力、资本、创新技术等供给侧要素的载体,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存量发展时期,城市产业空间供需问题突出,传统产业空间规划难以有效支撑产业的转型发展,而国土空间规... 产业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产业空间作为劳动力、资本、创新技术等供给侧要素的载体,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存量发展时期,城市产业空间供需问题突出,传统产业空间规划难以有效支撑产业的转型发展,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旨在实现从传统空间规划向资源配置与监督实施的转变。文章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型要求,提出城市产业空间资源配置的策略,包括关注全域全要素的潜力评估、结合产业转型趋势的规模预判、尊重资源使用效率的空间匹配及推动资源向资产转变的空间保障等方面,并以深圳市坪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为例,探讨坪山区产业空间资源配置和空间保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发展时期 国土空间规划 供需问题 产业空间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