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联合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骨密度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陈立娟 李斌 杨丽昕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1-735,共5页
目的观察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rhGH组采用0.15 U/kg·d剂量的rhGH治疗,... 目的观察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rhGH组采用0.15 U/kg·d剂量的rhGH治疗,综合组在rhGH基础上联合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指标、IGF-1、骨代谢、血钙、血磷、维生素D水平,并统计两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个月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积分、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治疗12个月较rhGH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IG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12个月IGF-1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治疗6、12个月较rhGH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骨代谢、血钙、血磷、维生素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个月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钙、血磷、维生素D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治疗12个月较rhGH组更高(P<0.05)。综合组累计不良反应与rhG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联合rhGH可改善特发性矮小症儿童改善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b_(12)口服液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症 骨代谢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儿童保健护理干预结合赖氨肌醇维B12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严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探讨标准化的儿童保健与赖氨酸维生素B12结合对于特异性身材过小的孩子们的影响。方法 我们选取了120个患有IS的孩子作为实验样本,他们被分成两个小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并实施护理干预,另一组则是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标准的儿... 探讨标准化的儿童保健与赖氨酸维生素B12结合对于特异性身材过小的孩子们的影响。方法 我们选取了120个患有IS的孩子作为实验样本,他们被分成两个小组,一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并实施护理干预,另一组则是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标准的儿童保健措施和赖氨基维生素B12疗法,对比这两组孩子的成长状况如他们的骨龄、骨密度、身高等生长速度以及骨代谢指数、甲状腺的功能以及家长的满意程度。结果 使用这种新的治疗方案后,试验中的孩子们骨龄、骨密度、身高等方面的增长显著优于控制组(p < 0.05),并且他们的生长速度和家长们对此的态度也有所提升(p < 0.05)。结论 这个新颖的儿童保健策略配合赖氨酸维生素B12可以有效地治疗身材过小的孩子,有助于他们的骨骼发育,同时也能改善他们的甲状腺功能,从而获得更高的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生长速度 肌醇b12 标准化儿童 健康照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联合赖氨肌醇维B_(12)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琳 李维佳 +2 位作者 刘芳 李亚 白青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联合赖氨肌醇维B 12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IS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联合赖氨肌醇... 目的:探讨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联合赖氨肌醇维B 12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IS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联合赖氨肌醇维B_(12)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情况(骨龄、骨密度、身高、生长速率),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碱性磷酸酶(B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骨龄、骨密度、身高、骨代谢指标及FT_(3)、FT_(3)/FT_(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长速率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性儿童保健护理联合赖氨基醇维B_(12)对ISS患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儿骨骼生长,改善患儿的甲状腺功能,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生长速率 肌醇b_(12) 规范性 儿童保健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钦云峰 郎妍 钟亚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535-538,I0002,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说明书,挖掘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的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厌食症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治疗小...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说明书,挖掘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的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厌食症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靶点。利用蛋白互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基于共有靶点,采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芯片进行分析,得到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关键通路。结果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中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赖氨酸、肌醇和维生素B_(12),共预测出40个靶基因,其中有13个靶基因与厌食症极为密切,主要涉及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分子。结论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可能发挥类似于谷氨酸的作用,通过激活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来改善小儿的厌食症,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协同起效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儿童 厌食 肌醇b_(12)口服液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肌醇维B_(12)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儿胃肠动力、营养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的作用
5
作者 李杏红 李衡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520-2525,共6页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B_(12)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儿胃肠动力、营养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FD病儿分为两组,各42例。对...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B_(12)联合复方消化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儿胃肠动力、营养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FD病儿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复方消化酶治疗,观察组予以赖氨肌醇维B_(12)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胃肠动力学指标、胃肠激素[胃动素、生长抑素(SS)]及5-羟色胺(5-HT)水平、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转铁蛋白(TRF)]、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IGF-Ⅰ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41/42)较对照组80.95%(34/42)高(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胃窦收缩幅度[治疗2周后:(51.65±5.00)mm比(48.32±3.85)mm]、胃窦收缩频率、餐后3 h胃排空率、餐后3 h肠排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胃动素、5-H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SS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治疗2周后:(39.20±4.13)g/L比(36.68±5.65)g/L]、PA、TRF、IGF-Ⅰ[治疗2周后:(112.57±14.20)μg/L比(76.12±11.58)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B_(12)联合复方消化酶能改善FD病儿胃肠动力,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改善病儿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复方消化酶 肌醇b_(12) 胃肠动力学 5-羟色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肌醇维B_(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广斌 林少珠 叶中绿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4期583-584,共2页
目的:探讨赖氨酸肌醇维B_(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符合小儿厌食症临床诊断标准的103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片,1~3岁,1次1片,1日2次;4~7岁,1次1.5... 目的:探讨赖氨酸肌醇维B_(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符合小儿厌食症临床诊断标准的103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片,1~3岁,1次1片,1日2次;4~7岁,1次1.5片,1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浙江安贝特药业有限公司),5ml/次,2次/ d。均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b12口服液 厌食症 小儿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必利和肌苷及赖氨肌醇维生素B_(12)治疗儿童抽动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清芬 赵德运 +2 位作者 张古英 李现力 孔祥武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2666-2666,共1页
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该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我院采用硫必利(泰必利)、肌苷并辅以赖氨肌醇维... 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该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我院采用硫必利(泰必利)、肌苷并辅以赖氨肌醇维生素B12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患儿138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必利 肌苷 肌醇生素b12 抽动症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亚萍 徐盼玲 王萌萌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明确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的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小儿厌食症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明确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的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小儿厌食症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靶点。利用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基于共有靶点,采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芯片进行分析,得到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关键通路。结果: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中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赖氨酸、肌醇和维生素B12,共预测出40个靶基因,其中有13个靶基因与小儿厌食症的关系密切,主要涉及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分子环节。结论: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可能发挥类似于谷氨酸的作用,通过激活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提高神经兴奋性,从而改善患儿的厌食症状,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协同起效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肌醇生素b12口服液 小儿厌食症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肌醇维B12、维生素D3与rhGH对特发性身材矮小患儿血清25(OH)D、IGF-1、IGFBP-3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葛盘春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探究赖氨肌醇维B12、维生素D3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身材矮小(ISS)患儿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ISS患儿,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rhGH治疗,观察组在rhGH... 目的:探究赖氨肌醇维B12、维生素D3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身材矮小(ISS)患儿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ISS患儿,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rhGH治疗,观察组在rhGH治疗基础上另外给予赖氨肌醇维B12、维生素D3治疗,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情况、骨代谢指标、血清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身高(Ht)、生长速度(GV)、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t、体重、GV、HtSD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低于对照组,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骨碱性磷酸酶(BAP)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6%、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B12、维生素D3结合rhGH可改善ISS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b12 生素D3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身材矮小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中维生素B_(12)及肌醇的含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珊珊 吴琼珠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7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建立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中维生素B12和肌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及示差折光检测器,ODS柱和氨基柱分别测定维生素B12和肌醇含量。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3:87)用磷... 目的:建立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中维生素B12和肌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及示差折光检测器,ODS柱和氨基柱分别测定维生素B12和肌醇含量。流动相分别为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3:87)用磷酸调节pH至3.0,乙腈-水(70:30);检测波长分别为361nm和210nm;流量:1.0mL·min^-1;进样体积:20μL。结果:维生素B12和肌醇浓度分别在1.52~6.08μg·mL^-1和5.02~20.06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5%(RSD=0.76%)和99.4%(RSD=1.39%)。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中维生素B12和肌醇的会号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b12口服溶液 生素b12 肌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增加肠道钙吸收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涛 楚冬梅 +1 位作者 郭玉雁 于红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5期4490-4491,共2页
目的证实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同笑)增加肠道钙吸收的作用,探讨钙缺乏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天津市塘沽区70例健康儿童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服用同笑5 mL/次,3次/d,4周,对照组同期空白对照,前后2次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测定尿液标... 目的证实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同笑)增加肠道钙吸收的作用,探讨钙缺乏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天津市塘沽区70例健康儿童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服用同笑5 mL/次,3次/d,4周,对照组同期空白对照,前后2次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测定尿液标本中的钙浓度、原子吸收法检测末梢血钙,测定尿钙浓度及末梢血钙值。结果实验前2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4周后实验组尿钙浓度为(1.583±1.157)mmol/L,对照组为(0.987±0.765)m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梢血钙实验组为(2.037±0.480)μmol/L,对照组为(1.787±0.225)μmol/L,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笑有增加肠道钙吸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缺乏 钙吸收 肌醇b12口服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B_(12)、B族维生素混合物及其与赖氨酸、蛋氨酸联用对奶牛采食行为、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12
作者 刘腾阳 张驰 +3 位作者 李栩 赵芸君 王夕虎 李怀志 《草食家畜》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叶酸、B_(12)(钴胺素)、B族维生素混合物(简称BV混合物)及其与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蛋氨酸联用对奶牛采食行为、血细胞参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日均产奶量(44.1±5.9)kg/d和泌乳日龄(60±38)d相近的5...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叶酸、B_(12)(钴胺素)、B族维生素混合物(简称BV混合物)及其与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蛋氨酸联用对奶牛采食行为、血细胞参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日均产奶量(44.1±5.9)kg/d和泌乳日龄(60±38)d相近的5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五组: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叶酸100 mg/头/d)、Ⅲ组(B_(12)175 mg/头/d)、Ⅳ组[(BV混合物:硫胺素150 mg+核黄素150 mg+烟酸3000 mg+泛酸475 mg+吡哆素120 mg+生物素20 mg+叶酸100 mg+B_(12)175 mg)/头/d]和Ⅴ组[BV混合物+过瘤胃赖氨酸20 g+过瘤胃蛋氨酸10 g/头/d]。通过T检验,各组间产奶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间饮水、反刍、行走及静卧行为未见异常,Ⅴ组采食量明显提高;Ⅱ、Ⅲ、Ⅳ、Ⅴ组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但在数值上均有提高(P>0.05);Ⅱ、Ⅳ、Ⅴ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但在数值上均有提高,淋巴细胞分别提高14.63%、12.86%、16.72%,中性粒细胞分别提高19.85%、16.85%、10.67%,血小板分别提高2.96%、8.11%、5.21%(P>0.05);Ⅱ组红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提高0.15%;Ⅱ组较Ⅲ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提升21.74%,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叶酸、B_(12)、BV混合物、BV混合物+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蛋氨酸,奶牛采食行为未见异常,且均对奶牛血细胞参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b_(12) b生素混合物 过瘤胃 过瘤胃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中赖氨酸与维生素B_(12)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清春 吕竹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1期34-35,37,共3页
目的建立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中赖氨酸与维生素B12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口服液中盐酸赖氨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B12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16︰84)用磷酸调节pH=3.3为流动相,流... 目的建立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中赖氨酸与维生素B12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口服液中盐酸赖氨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B12的含量,色谱条件为C18柱,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16︰84)用磷酸调节pH=3.3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0nm。结果电位滴定法测定口服液中盐酸赖氨酸的回归方程为V=0.1055G-0.3425,r=0.9996。精密度试验的RSD%为0.44%,溶液稳定性试验的RSD%为0.59%,低中高三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4%、100.08%、99.71%,3批样品含量测定分别为100.72%、99.45%和99.76%;测定维生素B12的回归方程为A=0.8407C-0.0425,r=0.9998,精密度试验RSD为0.99%,溶液稳定性试验RSD为1.08%,最低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是0.12μg/mL和0.40μg/mL,低中高三个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8.20%、99.00%和99.07%,对3批样品的检测结果分别是100.81%、99.43%、98.25%。结论本研究测定盐酸赖氨酸和维生素B12的方法均准确可行,可用于本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b12口服溶液 电位滴定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肌醇维B_(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庆辉 安玉凤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B_(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F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赖氨肌醇维B_(12)治疗。两组...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B_(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F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赖氨肌醇维B_(12)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胃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胃半排空时间短于治疗前,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胃半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vs. 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B_(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F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胃肠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肌醇b_(12) 莫沙必利 胃动力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韦彦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03-504,共2页
目的观察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与葡萄糖酸锌片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用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疗程4周,观察2组患儿的疗... 目的观察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与葡萄糖酸锌片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用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疗程4周,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为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联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显著提高了患儿的食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b12口服溶液 葡萄糖酸锌片 厌食症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彦瑄 王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5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儿科门诊就医,明确诊断的多发性抽动症60例,应用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78.3%),未发...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儿科门诊就医,明确诊断的多发性抽动症60例,应用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78.3%),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槐杞黄颗粒、肌苷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槐杞黄颗粒 肌苷 肌醇b12口服液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肌醇维生素B_(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_(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赖氨肌醇维...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生素B_(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赖氨肌醇维生素B_(12)口服溶液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胃排空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胃排空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肌醇维生素B_(12)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儿童 莫沙必利 肌醇生素b_(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赖氨酸维B_(12)颗粒中维生素B_(12)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18
作者 陈霞飞 简淑娟 +1 位作者 欧阳珠 林凤屏 《海峡药学》 2024年第6期55-57,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方法测定赖氨酸维B_(12)颗粒中维生素B_(12)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以C_(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甲醇-0.028 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3.5)(20∶80)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36... 目的建立HPLC方法测定赖氨酸维B_(12)颗粒中维生素B_(12)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以C_(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甲醇-0.028 mol·L^(-1)磷酸氢二钠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3.5)(20∶80)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361 nm处测定维生素B_(12)含量。流速为1.0 mL·min^(-1),进样体积为100μL。结果维生素B_(12)浓度在0.2~5.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5.80%(n=9)。按此方法分析了3个厂家5个批次样品,样品中维生素B_(12)的测定值为标示量的43.8%~93.3%,同时进行了含量均匀度评价试验。结果显示,某些批次样品中的维生素B_(12)存在含量偏低、含量均匀度结果不符合规定的现象,表明厂家的生产工艺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本法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赖氨酸维B_(12)颗粒中维生素B_(12)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b_(12)颗粒 生素b_(12) 含量测定 含量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赖氨酸维B_(12)颗粒中香草醛的含量
19
作者 田海燕 刘娟 +1 位作者 刘维彬 刘洪海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赖氨酸维B_(12)颗粒中香草醛含量的方法。方法:取赖氨酸维B_(12)颗粒1.0 g,置10 mL刻度离心管中,加水1 mL溶解后,涡旋1 min,加甲醇至刻度后,继续涡旋1 min进行提取。采用Agilent C 18(250 mm×4.6 mm,5μm)色谱...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赖氨酸维B_(12)颗粒中香草醛含量的方法。方法:取赖氨酸维B_(12)颗粒1.0 g,置10 mL刻度离心管中,加水1 mL溶解后,涡旋1 min,加甲醇至刻度后,继续涡旋1 min进行提取。采用Agilent C 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检测波长为277 nm。结果:本方法香草醛检出限为0.2μg·g^(-1),浓度在1.962~49.04μg·mL^(-1)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低、中、高三水平回收率在91.86%~101.61%之间,RSD为2.9%(n=9)。测定样品6批,A企业4批,香草醛含量在55.18~79.55μg·g^(-1),B企业和C企业均未检出。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赖氨酸维B 12颗粒中香草醛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_(12)颗粒 香草醛 含量 HPLC法 辅料 矫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乐定透皮贴片联合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疗效研究
20
作者 姜志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可乐定透皮贴片联合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对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儿童抽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36)、对照组(n=36)。对... 目的:探讨采取可乐定透皮贴片联合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对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儿童抽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36)、对照组(n=36)。对照组患儿采取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儿则采取可乐定透皮贴片联合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美国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变化,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YGTSS评分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对于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清NSE、DA、5-HT、NE的测定结果,均较治疗前低,而且观察组指标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组间的差异(P>0.05)。结论:采取可乐定透皮贴片联合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对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效果满意,可调节机体神经递质水平,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抽动症 可乐定透皮贴片 肌醇b12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