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在我国原产地的引种驯养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德忠 罗宁 +1 位作者 谷景和 张国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9-311,共3页
从国内数次引种饲养实践及国外动物园饲养情况分析,赛加羚羊人工饲养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应激综合症。今后如能解决捕捉、运输、饲养等一些重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饲养成活率将会逐渐提高。
关键词 赛加羚羊 引种 驯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东沙窝地区赛加羚羊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吕晨阳 金崑 王秀磊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936,共6页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是一种濒危动物,在我国已近50年未发现野生种群。为了其野生种群的恢复,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国外引入进行人工饲养,现已经达到一百余只。武威东沙窝地区曾是赛加羚羊的历史分布...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是一种濒危动物,在我国已近50年未发现野生种群。为了其野生种群的恢复,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国外引入进行人工饲养,现已经达到一百余只。武威东沙窝地区曾是赛加羚羊的历史分布区,现为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与繁育中心所在地。通过对该中心半散放种群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对植被、地形等数据的分析,显示不考虑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时,最适宜与适宜的面积分别为30.87 km2和23.25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076%和23.404%;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时,最适宜与适宜的面积分别减少了4.903%和3.268%,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对东沙窝地区赛加羚羊潜在生境适宜性影响较小。结果表明该地区比较适宜作为赛加羚羊野外放归后的栖息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赛加羚羊放归时的存活率,建议对东沙窝地区进行适当的生境改造及保护;在适宜性强的斑块之间建立廊道,在繁殖季节和冬季补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东沙窝地区 赛加羚羊 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 GIS 人类活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引种区植被特征研究 Ⅱ.植物群落结构及主要植物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荣堂 陈本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在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于1988~1993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一步研究了赛加羚羊引种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观察了30种植物的物候期,用常规方法化验了72种植物的营养成分,从植被特征出发,综合评价其对赛加羚羊的适宜性。
关键词 赛加羚羊 植被特征 植物群落 植物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被毛及毛纤维特征对其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汪玺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4-59,共6页
通过对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的被毛特征、毛纤维类型、结构、长度、密度、细度及强伸度的观察测定,结果为:赛加羚羊毛纤维均为有髓毛,其髓质发达,鳞片小呈蛇鳞状,被毛主要部位毛长仅2.91cm,密度为192... 通过对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的被毛特征、毛纤维类型、结构、长度、密度、细度及强伸度的观察测定,结果为:赛加羚羊毛纤维均为有髓毛,其髓质发达,鳞片小呈蛇鳞状,被毛主要部位毛长仅2.91cm,密度为1920根/cm2,毛纤维直径可达103.7μm而单纤维强伸度在15g重锤下为0。并指出:以上种种特性使赛加羚羊具有较强的回避天敌和抵御寒冷气候的能力,均与栖息地环境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 赛加羚羊 被毛 毛纤维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在半放野状态下的繁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红军 赵建友 +5 位作者 何志清 牛永秀 卢伟 王兆君 张春林 李岩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为探明赛加羚羊在半荒漠地区半放野状态下的繁殖规律,通过资料分析与现场观察,研究了近30年来饲养于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赛加羚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赛加羚羊的产仔率126.67%,产羔成活率87.72%,死亡淘汰率18.03%,存活率81... 为探明赛加羚羊在半荒漠地区半放野状态下的繁殖规律,通过资料分析与现场观察,研究了近30年来饲养于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赛加羚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赛加羚羊的产仔率126.67%,产羔成活率87.72%,死亡淘汰率18.03%,存活率81.97%;发情周期21.46 d±2.59 d;雌羚羊7月龄性成熟,情期受胎率86.61%,妊娠期140.73 d±2.25 d,每胎产1~2仔,双胎率56.14%;羔羊初生体重2 882.32 g±45.93 g、体长45.56 cm±0.54 cm,雌、雄羔间初生体重与体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羔羊初生体重与体长存在相关性(r=0.313,P<0.01)。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比了半放野状态下与人工圈养状态下赛加羚羊的繁殖情况,发现半放野状态下其产仔率、产羔成活率、存活率、双胎率和羔羊平均体重等主要繁殖性能指标均比圈养状态下高;此外,赛加羚羊自引入后对所在半荒漠地区气候环境进行了一个适应过程,发情期逐渐提前,由刚引进初期的12月中旬逐渐提前到11月中下旬,分娩盛期也相应提前,由刚引进初期的5月中上旬逐渐提前到4月中下旬,到5月初已基本结束产羔。说明赛加羚羊在繁殖上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与同亚科动物相比,具有性成熟早而寿命短(4~5岁)、受胎率和繁殖成活率高、交配季节后淘汰率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半放野状态 繁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生态适应性研究──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荣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历史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项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作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历史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项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作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中的别特帕克达拉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类型介于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与荒漠草原之间,更相似于荒漠草原。认为赛加羚羊同其它生物种一样,有其特定的生态位,但随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保证生态效能的充分发挥,赛加羚羊必须与环境统一,途径有三,其中在生态环境基本相似的区域内引种才是可行的。甘肃武威地区便是这种区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生态适应性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引种区植被特征研究 Ⅰ.植物区系特征及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荣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5-70,共6页
通过对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所在地──武威东沙窝及其周围地区植物区系调查,共获22科、84属、116种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藜科和豆科为主,占68.97%。以草本、、强旱生、中温、阳性、沙生等为主要生态型。以亚洲中... 通过对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所在地──武威东沙窝及其周围地区植物区系调查,共获22科、84属、116种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藜科和豆科为主,占68.97%。以草本、、强旱生、中温、阳性、沙生等为主要生态型。以亚洲中部成分、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为主要地理成分。植物类群接近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植物类群,而且多数类群可被羚羊采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 赛加羚羊 植物区系 植被特征 药用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资源保护管理的国际公约与国家政策 被引量:6
8
作者 孟智斌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7期3-5,共3页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作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条约中约束力最强的公约,对中药行业影响很大。该公约对其175个缔约国具有同样法律约束力,对大量使用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的中药走向世界,甚至一些药品的存亡,都会产生很大...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作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条约中约束力最强的公约,对中药行业影响很大。该公约对其175个缔约国具有同样法律约束力,对大量使用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的中药走向世界,甚至一些药品的存亡,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赛加羚羊为例,简要介绍了其有关生物学特性和粗略解读了CITES有关决议、决定的有关背景和含义,同时辅述以我国相关政策,以期为有关人员了解相关事项之参考。此外提出一些基于个人理解基础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CITES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赛加羚羊种群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红军 陈岩辉 +5 位作者 卢伟 何志清 赵建友 李岩 张万福 赵之旭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第11期78-80,共3页
赛加羚羊自引入国内后,经过多年精心繁育,虽种群已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繁殖率,但种群大小还未突破瓶颈。本文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研究影响种群扩繁的主要因素除了赛加羚羊寿命短之外,场地承载容量、春季青黄草转换、交配期体... 赛加羚羊自引入国内后,经过多年精心繁育,虽种群已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繁殖率,但种群大小还未突破瓶颈。本文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研究影响种群扩繁的主要因素除了赛加羚羊寿命短之外,场地承载容量、春季青黄草转换、交配期体能巨耗、疫病以及种源引入困难也是影响种群壮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半放野状态 种群壮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保护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应杰 张春林 王红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年第9期9-11,共3页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是一种珍稀的野生动物,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里海以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和蒙古国境内。在我国境内曾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及甘肃北部的荒漠、半荒漠和荒...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是一种珍稀的野生动物,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里海以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和蒙古国境内。在我国境内曾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及甘肃北部的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带,但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经多方调查,野外再没有发现其踪迹,认为赛加羚羊野生种群在我国已经绝迹。目前,武威作为全国唯一的赛加羚羊人工繁育基地,已有30年的养殖历史,积累了一定的人工养殖经验,但也存在种源退化、疫病防控难度大、科研水平低等问题。本文分析其保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种引进改良、科学研究、分群饲养、合作开发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保护 发展 武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红蛋白在赛加羚羊脑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
11
作者 刘霞 郑丽平 +2 位作者 杜晓华 王玉娇 吴亚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赛加羚羊(Saiga antelope)是小种群栖息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的国家及世界濒危保护动物,其野生种群极为罕见。为了探讨赛加羚羊的低氧耐受性与脑红蛋白(NGB)的相关性,以1只因难产而死的雌性赛加羚羊为对象,各组织样品重复取样3次,对... 目的赛加羚羊(Saiga antelope)是小种群栖息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带的国家及世界濒危保护动物,其野生种群极为罕见。为了探讨赛加羚羊的低氧耐受性与脑红蛋白(NGB)的相关性,以1只因难产而死的雌性赛加羚羊为对象,各组织样品重复取样3次,对赛加羚羊脑组织在适应低氧过程中脑红蛋白的分布情况与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NGB在赛加羚羊脑组织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下丘脑、海马、梨状叶、扣带回、纹状体和丘脑中分布特征和表达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NGB在赛加羚羊脑组织的各部位均有阳性表达,在大脑皮质顶叶、额叶、颞叶和枕叶中发生阳性反应的细胞多为颗粒细胞和马丁诺蒂细胞;海马中的颗粒细胞层、锥体细胞层和分子细胞层均可见NGB的阳性表达,其中锥体细胞层阳性反应着色最强;梨状叶和下丘脑中的NGB阳性表达主要发生在多型细胞中;NGB在扣带回的颗粒细胞和胶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中;NGB在纹状体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颗粒细胞;NGB在丘脑中的阳性表达可见于多型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且多型细胞的阳性物质着色明显。Real-time PCR结果表明,NGB在赛加羚羊脑组织不同区域中均有表达,在大脑皮质的额叶中表达量最高,顶叶表达量次之,且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脑组织其余区域(P<0.05);其中,海马、下丘和丘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区域(P<0.05);梨状叶表达量显著高于颞叶、枕叶、扣带回和纹状体(P<0.05);颞叶和枕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扣带回和纹状体(P<0.05);在扣带回和纹状体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结论赛加羚羊脑组织不同区域NGB的表达在长期适应低氧环境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差异,额叶和顶叶对低氧具有相对最高的耐受度,海马等次之,纹状体对低氧耐受度相对最弱,这可能与脑组织不同区域的特定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脑组织 表达与定位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赛加羚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的分子生物学鉴别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璐 白素英 徐艳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为了解决以往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鉴别方法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分辨率低的问题,在mtDNA的12S rRNA基因易变区设计了2对赛加羚羊特异性引物Saiga A和Saiga B,通过PCR扩增和常规电泳检测,分别得到127 bp和320 bp的片段,进而可通过这两... 为了解决以往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鉴别方法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分辨率低的问题,在mtDNA的12S rRNA基因易变区设计了2对赛加羚羊特异性引物Saiga A和Saiga B,通过PCR扩增和常规电泳检测,分别得到127 bp和320 bp的片段,进而可通过这两个片段的有无来特异性检出赛加羚羊的DNA。引物Saiga A和Saiga B的最小检出量为1.0 ng DNA,稳定性和特异性好、灵敏度很高,可以应用于赛加羚羊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12S RRNA 物种鉴定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在武威的饲养繁殖
13
作者 孟晓岚 赵建友 《甘肃畜牧兽医》 2014年第8期79-80,共2页
通过对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引进的赛加羚羊饲养繁育情况的观察分析,得知其从刚开始有效引进的12只发展到现在的171只,种群具有良好的繁育能力,并对武威半荒漠气候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 赛加羚羊 武威 饲养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驱虫药及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寄生虫病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春林 周应杰 柳胜贤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6期54-57,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驱虫药和不同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种群寄生虫感染的影响,从而指导赛加羚羊繁育过程中寄生虫病用药,以达到更好地保护赛加羚羊种群的目的。研究采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伊丙净对赛加羚羊种群进行春秋两季驱虫,采用伊维...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驱虫药和不同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种群寄生虫感染的影响,从而指导赛加羚羊繁育过程中寄生虫病用药,以达到更好地保护赛加羚羊种群的目的。研究采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伊丙净对赛加羚羊种群进行春秋两季驱虫,采用伊维菌素对赛加羚羊种群进行不同频率驱虫,通过采集粪便经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漂浮后观察,检测不同药物和不同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肠道寄生虫的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半散养赛加羚羊种群主要感染的寄生虫为艾美耳球虫、毛首线虫、类圆线虫、细颈线虫、莫尼茨绦虫、囊尾蚴。使用伊维菌素驱虫时线虫减少率最大为92.30%,球虫为76.30%;使用阿苯达唑驱虫时线虫减少率最大为95.56%,球虫为60.00%;使用伊丙净驱虫时线虫减少率最大为92.68%,球虫为33.33%。2020年驱虫前后感染率等指标明显低于2018年、2019年,间隔两周连续驱虫后感染率低于10%,驱虫前感染率降低为60%。研究表明,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伊丙净均可有效控制赛加羚羊寄生虫,长期使用同一种驱虫药会造成药效降低,交替使用3种驱虫药且间隔2周的重复驱虫可更好地控制半散养赛加羚羊种群寄生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寄生虫 伊维菌素 阿苯达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积武 赵崇学 +3 位作者 鲁守炜 李岩 许兴降 张贵林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6年第6期45-47,共3页
赛加羚羊(Salga tatarlca)亦称高鼻羚羊,为牛科、羚羊属,是草原及荒漠动物,夏季多居于荒漠地带,晚秋及冬季则在盐沼半荒漠地带群栖。赛加羚羊在我国已经绝迹,现有的均从国外引进,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赛加羚羊角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在我... 赛加羚羊(Salga tatarlca)亦称高鼻羚羊,为牛科、羚羊属,是草原及荒漠动物,夏季多居于荒漠地带,晚秋及冬季则在盐沼半荒漠地带群栖。赛加羚羊在我国已经绝迹,现有的均从国外引进,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赛加羚羊角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了满足国内医疗用药的需要,恢复我国赛加羚羊资源,甘肃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下称中心)于1988年承担了国家医药管理局'引进羚羊驯化研究'(下称羚羊)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生理生化指标 测定 野生动物 驯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对紫花苜蓿消化率的测定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国祺 许兴隆 +1 位作者 苏积武 郑玉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用全收粪法测定赛加羚羊对苜蓿青干草消化率。结果表明:赛加羚羊对苜蓿青干草的平均采食量为(8194±739)g/a·只;对苜蓿绝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有机质的消化率分别为(62... 用全收粪法测定赛加羚羊对苜蓿青干草消化率。结果表明:赛加羚羊对苜蓿青干草的平均采食量为(8194±739)g/a·只;对苜蓿绝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有机质的消化率分别为(6225±378)%、(1388±645)%、(4520±379)%、(7548±427)%、(4875±352)%、(7218±244)%与(689±396)%。与绵羊相比,赛加羚羊对粗脂肪的消化率只有138%,差异显著(P<005)其他营养的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用4NHCl不溶灰分法进行对比,发现消化率均高于全收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紫花苜蓿 消化率 采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赛加羚羊的繁殖观察(上) 被引量:4
17
作者 关超 谭峰 +2 位作者 张春宏 魏重涛 张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8-9,共2页
赛加羚羊达7月龄便性成熟,雌羚羊即可受精怀孕。每年12月中旬至来年2月是其发情配种季节,发情周期21.40±3.21天,怀孕期141.79±1.37天。雌羚羊受胎率80.95%;产羔率123.53%;羔羊成活率80.95%;存活率70.59%;羚羊羔雌雄比例为... 赛加羚羊达7月龄便性成熟,雌羚羊即可受精怀孕。每年12月中旬至来年2月是其发情配种季节,发情周期21.40±3.21天,怀孕期141.79±1.37天。雌羚羊受胎率80.95%;产羔率123.53%;羔羊成活率80.95%;存活率70.59%;羚羊羔雌雄比例为1∶1;雄羚羔平均初生体重2761.25±458.18克;雌羚羊羔平均初生体重2617.33±531.67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繁殖 羚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加羚羊的分娩行为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锋 关超 +2 位作者 张军 张春洪 魏重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9-11,共3页
通过实际观察和资料统计分析表明:赛加羚羊的产羔季节在每年5—6月份。分娩过程可分为开口期、产出期和胎衣排出期,各期时间分别为61.00±83.95、85.25±62.65、107.11±29.73分钟。若产双羔两个胎儿产出间隔时间为37.5(20... 通过实际观察和资料统计分析表明:赛加羚羊的产羔季节在每年5—6月份。分娩过程可分为开口期、产出期和胎衣排出期,各期时间分别为61.00±83.95、85.25±62.65、107.11±29.73分钟。若产双羔两个胎儿产出间隔时间为37.5(20—55分钟);两个胎衣排出间隔58.5(43—74)分钟。胎衣子叶型,纵向排列成数行。产单羔胎衣子叶数为78.60±35.58个;双羔胎衣子叶数46.17±11.72个,同胎两羔胎衣子叶数不等。产羔后恶露排出期5—1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加羚羊 分娩行为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赛加羚羊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学辉 《湖北畜牧兽医》 2013年第10期64-66,共3页
随着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半散养状态下的濒危物种赛加羚羊种群数量增大,现有活动场地显现出拥挤狭小的状况,加之保护中心区域内道路建设、旅游开发及人类活动日益增多的现状,给赛加羚羊生存环境及保护带来较大影响。在此情况... 随着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半散养状态下的濒危物种赛加羚羊种群数量增大,现有活动场地显现出拥挤狭小的状况,加之保护中心区域内道路建设、旅游开发及人类活动日益增多的现状,给赛加羚羊生存环境及保护带来较大影响。在此情况下,保护好赛加羚羊这一物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动物 保护中心 赛加羚羊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驯养成年赛加羚羊的行为观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锋 关超 +2 位作者 魏重涛 张春宏 张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12,共5页
作者首次报道成年赛加羚羊的采食饮水、反刍、运动、休息、排泄等行为,初步揭示了人工驯养成年赛加羚羊昼夜的活动规律,为饲养管理、繁殖推广、疾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人工驯养 赛加羚羊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