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
1
作者 周骏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 对比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心内科安装心内起搏器的65例患者资料,根据所植入的起搏器型号不同分为无导线起搏器(LPM组,n=30)与传统单腔起搏器(传统组,n=3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 目的 对比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心内科安装心内起搏器的65例患者资料,根据所植入的起搏器型号不同分为无导线起搏器(LPM组,n=30)与传统单腔起搏器(传统组,n=3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LPM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导线阻抗均在理想范围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PM组患者主诉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相比传统单腔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不仅性能可靠,且操作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单腔起搏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和术后压迫制动时间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
2
作者 方建梅 郑铱焓 +3 位作者 丁恒 陈丽微 张莉莉 张万里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和术后压迫制动时间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1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将患者分为A组(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B组(抗凝治疗)和C组(抗血小... 目的探讨术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和术后压迫制动时间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1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将患者分为A组(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B组(抗凝治疗)和C组(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术后压迫制动时间将患者分为<2 h组、3~10 h组和≥11 h组;并根据药物剂量、INR水平等进一步细分亚组,分析各组出血事件的概率。结果术前不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χ^(2)=3.086,P=0.214)和术后压迫制动时间(χ^(2)=4.176,P=0.124)与患者术后出血事件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不同剂量(χ^(2)=2.999,P=0.223)和华法林INR不同水平(χ^(2)=2.843,P=0.092)的患者出血事件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双抗血小板药物患者比单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概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2,P=0.002)。结论术前使用不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和术后压迫制动时间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出血事件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术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和适当缩短压迫制动时间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制动时间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解文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6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5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 目的:观察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65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生命质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6MWT距离均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MBI、CQQ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可改善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延长6MWT距离,提高生命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 心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与经静脉置入单腔起搏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范剑峰 方译 +4 位作者 刘建清 温灿 熊鹏辉 郑春华 彭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5-837,共3页
目的 分析Micra无导线起搏器(LP)与单腔经静脉起搏器(TV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因心动过缓于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置入起搏器患者91例,置入Micra LP的患者23例作为LP组,以及同时期置入TVP的患... 目的 分析Micra无导线起搏器(LP)与单腔经静脉起搏器(TV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因心动过缓于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置入起搏器患者91例,置入Micra LP的患者23例作为LP组,以及同时期置入TVP的患者68例作为TV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心脏功能、术中和术后各项起搏参数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P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短于TVP组[(46.57±5.39)min vs(52.37±6.91)min,P<0.01;(8.75±3.01)min vs(9.45±2.10)min,P<0.01]。LP组EF值改善显著优于T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2组起搏器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VP组术后4例患者出现囊袋血肿,与L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ra LP置入手术操作微创,手术成功率高、时间较短,安全性高,起搏参数稳定,显著减少导线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并发症 Micra无导线起搏器 经静脉单腔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变化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能 邢强 汤宝鹏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2期97-101,共5页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会缩短起搏器寿命或使设备无法运行。文献表明,固定牢靠是获得良好阈值的前提条件,炎症和纤维化可能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的原因。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是定量和定性心肌瘢痕和纤维化的非侵入...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会缩短起搏器寿命或使设备无法运行。文献表明,固定牢靠是获得良好阈值的前提条件,炎症和纤维化可能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升高的原因。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是定量和定性心肌瘢痕和纤维化的非侵入性金标准,研究显示使用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可以改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有望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过程相结合,指导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最佳部位,避免植于瘢痕及纤维化心肌区域,以期获得良好电学参数,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阈值 心脏延迟钆增强核磁显像 炎症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6岁儿童经颈内静脉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护理
6
作者 刘旸 王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总结1例6岁儿童经颈内静脉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准备;术中的主要问题及护理配合;术后管理。经过密切的护理配合,该例患儿成功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未发生脑功能损害和器械栓塞等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0... 总结1例6岁儿童经颈内静脉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术前准备;术中的主要问题及护理配合;术后管理。经过密切的护理配合,该例患儿成功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未发生脑功能损害和器械栓塞等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0天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儿童 颈内静脉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用于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并发不良情绪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宁佳丽 王海迪 +3 位作者 吴倩 张莹 陈春艳 陈祖琨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758-761,共4页
目前,我国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数量呈增长趋势。该文围绕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并发不良情绪的情况综述了并发不良情绪的研究现状、心理干预的作用机制、并发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预防及心理护理的方法,以及心理干预在植入心脏永久... 目前,我国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数量呈增长趋势。该文围绕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并发不良情绪的情况综述了并发不良情绪的研究现状、心理干预的作用机制、并发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预防及心理护理的方法,以及心理干预在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并发不良情绪方面的应用,以期为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 不良情绪 心理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8
作者 杨晓 彭海燕 李璐娜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AV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术后...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对DDD型起搏器治疗三度AVB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美托洛尔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持续用药3个月,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混杂因素,最终每组63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电图数据(静息心率、平均心率、QT间期离散度)、心脏标志物[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AD、LVEDD、LVMI时限值、静息心率、平均心率、QT间期离散度、BNP、cTnI、CK-M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接受DDD型起搏器治疗的三度AVB患者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脏标志物,并优化QT间期离散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DDD型起搏器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 QT间期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对心脏电学同步性的影响及安全性初步评价
9
作者 马继芳 周游 +6 位作者 赵永辉 杨海涛 臧小彪 胡娟 宋卫锋 王现青 付海霞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36例,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中位间隔组(n=16)和低位间隔组(n...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的可行性及其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36例,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中位间隔组(n=16)和低位间隔组(n=20),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电学同步性及手术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男性21例(58.3%),平均年龄(68±13)岁,两组患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6例患者共进行了61次植入尝试,两组在尝试次数、手术时间、起搏器参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位间隔组平均手术时间略短,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4±37)min vs.(105±35)min,P=0.09]。在电学同步性方面,低位间隔组与中位间隔组起搏状态下体表QRS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0±21.1)ms vs.(174.0±14.8)ms,P=0.20]。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未出现血管穿刺并发症、心脏穿孔及心包填塞等情况。术后平均随访(5.6±1.2)个月期间,未出现无导线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再入院。结论:无导线起搏器低位间隔植入对心脏电学同步性影响与中位间隔起搏相似,起搏部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阻滞 心肌穿孔 电学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强化保温对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低体温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王斌 梁玉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强化保温对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62例2022年01月-2023年12月拟在我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术中护理)和研究组(常规术中护理+术中强化保温措施),每组各8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讨术中强化保温对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62例2022年01月-2023年12月拟在我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术中护理)和研究组(常规术中护理+术中强化保温措施),每组各8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体温变化情况、炎症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3.70%,低于对照组18.52%(P<0.05);干预后,两组术前、术中、术后24 h体温情况比较,研究组术中和术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PCT、CRP、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升高幅度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3.70%,低于对照组14.81%(P<0.05)。结论在起搏器植入术中采取强化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避免出现低体温,有效抑制炎症因子产生,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大大降低了术中压力性损伤、寒战等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保温措施 起搏器植入术 炎症反应 低体温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11
作者 史梦燕 申文婷 《医药前沿》 2025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总结5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5例接受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观察等。结果5例患者在植入... 目的总结5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5例接受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观察等。结果5例患者在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后,术中测试阈值、感知良好,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最后康复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心动过缓 护理 心理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技术临床应用现状
12
作者 王燕 袁坤山 张海军 《医学综述》 2025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起搏器置入是慢性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最主要的方式,而最常见的经静脉心脏起搏器因导线及囊袋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无导线起搏器技术在临床应用且技术不断突破。... 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起搏器置入是慢性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最主要的方式,而最常见的经静脉心脏起搏器因导线及囊袋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无导线起搏器技术在临床应用且技术不断突破。无导线起搏器的适应证从单室起搏到房室同步起搏,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但现有临床试验数据与真实世界报道存在差距,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无导线起搏器 临床数据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摘除并重植1例报道
13
作者 袁华苑 杨宏波 +4 位作者 郭雨龙 付明鹏 乔宇 牛国栋 郭涛 《云南医药》 202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无导线起搏器是心脏起搏最新进展,国内应用尚处起步阶段。本文报道1例无导线起搏器故障成功摘除并重植入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83岁,因“胸闷、胸痛4年,头晕4月,晕厥2月”于2024年9月11日入院;患者4年前乘坐公交车时突感胸... 无导线起搏器是心脏起搏最新进展,国内应用尚处起步阶段。本文报道1例无导线起搏器故障成功摘除并重植入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83岁,因“胸闷、胸痛4年,头晕4月,晕厥2月”于2024年9月11日入院;患者4年前乘坐公交车时突感胸闷、胸痛,随即意识丧失,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行冠脉造影术并于右冠状动脉植入支架1枚,术后因自行停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术后5天再发胸痛,行冠脉造影示右冠动脉原支架近段100%闭塞,于右冠动脉植入2枚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应用 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姗姗 张梓楠 +3 位作者 魏颖俊 周静静 高冰洋 屈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康复科6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组间基线一般资料匹配的原...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功能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康复科6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组间基线一般资料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及吸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EDP联合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肺康复治疗。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_(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膈肌活动度(DE)、用力呼吸时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增厚分数(DTF)、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VC、FEV_(1)、FEV_(1)/FVC%、DTee、DTei和DE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FEV_(1)%pred、6MW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DTF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P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与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功能 体外膈肌起搏器 肺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5
作者 李家乐 周婷 +1 位作者 李觅 赵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人体内的能有效治疗特定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的电子仪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据统计,每年有900 000余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1]。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虽...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人体内的能有效治疗特定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的电子仪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据统计,每年有900 000余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1]。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虽然是一种介入手术,但也是一种有创操作,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囊袋感染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囊袋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CIED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导线拔除1例
16
作者 吴园园 徐吉喆 +2 位作者 王小娟 白明 牛小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94-495,共2页
1病例患者男性,86岁,主因“起搏器植入术后13年,发现囊袋破溃6月”入院。患者于13年前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于当地医院植入双腔永久性心脏起搏器。5年前起搏器电池耗竭,于当地医院行起搏器更换术。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起搏器植入术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器更换 囊袋破溃 导线拔除 无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泽 史雨晨 +4 位作者 何松原 王韶屏 李世英 程姝娟 柳景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房室同步率,探讨术后程控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房室同步率,探讨术后程控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程控和优化,记录房室同步率、电学参数和超声心动图等。结果共入选68例植入Micra AV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平均年龄(68.2±9.7)岁,其中男47例(69.1%)。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Micra AV,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阈值、感知、阻抗参数稳定;术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房室同步率分别为(75.2%比83.8%比9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cra AV作为心房机械感知,需要个性化来调整相关参数。术后随访程控和优化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Micra AV后的房室同步起搏和舒适度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程控 优化 房室同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钰 徐青 +1 位作者 陈玉宝 俞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或急诊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或急诊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式训练干预,试验组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两组均持续接受干预到出院,出院时进行效果评价。对两组膈肌功能、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膈肌活动度、膈肌增厚分数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间歇式训练干预AECOPD患者能显著改善膈肌功能,促进肺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体外膈肌起搏器 间歇式训练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方法及综合护理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慧卿 吴斌斌 +3 位作者 黄峥嵘 李卫华 张雪好 何德化 《循证护理》 2024年第3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度和情感差异,并总结相应的综合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病人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静脉组(F组)和肘正中静脉... 目的: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度和情感差异,并总结相应的综合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于我院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病人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静脉组(F组)和肘正中静脉组(M组),各68例。统计两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电极脱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舒适状况评价及情感评定,总结综合护理经验。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均成功,与M组比较,F组的电极脱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术后,与F组比较,M组GCQ评分更高(P<0.05),而SAS评分和SDS评分更低(P<0.05),相应的护理策略可以改善M组病人GC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F组GCQ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股静脉路径比较,经肘正中静脉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安全性更高、舒适度更佳且情绪更平稳,辅助于综合护理对病人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肘正中静脉 舒适度 心理 心脏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人工膨肺技术对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文娟 邵银进 +2 位作者 魏丽珠 康良鸣 申芳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人工膨肺技术(MHI)对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进行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研究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人工膨肺技术(MHI)对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进行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予以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DP、MHI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7、14、21、28 d的肺部感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8 d的膈肌移动度、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EDP联合MHI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风险,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器 人工膨肺技术 颈髓损伤 气管切开 肺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