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1
作者 边洋 白雨微 +1 位作者 赵君智 郭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2期4167-4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收治的84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根据不同起源部位分为左室起源组(56例)和右室起源组(28例)。比...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收治的84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根据不同起源部位分为左室起源组(56例)和右室起源组(28例)。比较两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左房前后径(LA)、右室前后径(R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肌缺血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乳酸脱氢酶(LDH)];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结果:左室起源组LA、LVESD、LVEDD高于右室起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起源组血清CK-MB、cTnI、NT-proBNP、LDH水平低于右室起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室性期前收缩病人LA、LVESD、LVEDD与心肌缺血损伤指标(CK-MB、cTnI、NT-proBNP、LDH)呈负相关(P<0.05)。心肌梗死组右心室、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左心室、左心室流出道、前壁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低于非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及心肌缺血情况有所差异,且心脏结构、功能变化与肌缺血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起源部位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息肉起源部位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萧璧君 王海青 +1 位作者 范静平 郎军添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4-285,共2页
目的:观察鼻息肉的起源部位,以探讨鼻息肉病因。方法:应用电动吸切器切除69例(112侧)鼻息肉的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112侧鼻息肉中起源于筛泡气房的15侧、鼻丘气房11侧、钩突... 目的:观察鼻息肉的起源部位,以探讨鼻息肉病因。方法:应用电动吸切器切除69例(112侧)鼻息肉的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112侧鼻息肉中起源于筛泡气房的15侧、鼻丘气房11侧、钩突15侧、中鼻甲气房11侧、中鼻甲息肉样变19侧、上颌窦口7侧、额隐窝5侧、筛漏斗5侧、多源者24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病因 起源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及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仇宝华 张红雨 曹艳君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6期2601-2604,共4页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无明显异常,发作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耐受性较好。目前射频消融术已经成为根治这类室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IVT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改变,通过心电图的精确定位有助于减少标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无明显异常,发作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耐受性较好。目前射频消融术已经成为根治这类室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IVT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改变,通过心电图的精确定位有助于减少标测时间、提高消融成功率。现对近年来心内膜、心外膜IVT的各种起源部位,以及心电图特征图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起源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及机制的诊断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石毓澍 《天津医药》 CAS 1991年第5期312-320,共9页
20年来临床电生理学的发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起源点及机制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些宝贵资料的累积反过来又丰富了心电图的解释。及至今日,可以说大部分 SVT 都可用12导心电图做出机制的诊断,只有一小部分情况尚须用电生... 20年来临床电生理学的发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起源点及机制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些宝贵资料的累积反过来又丰富了心电图的解释。及至今日,可以说大部分 SVT 都可用12导心电图做出机制的诊断,只有一小部分情况尚须用电生理学检查去明确。一、SVT 的类型S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诊断 起源部位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动态心电监测分析及临床护理 被引量:4
5
作者 戴丽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8期284-285,共2页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规律,为临床护理提供合理且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动态心电仪对200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结果室性早搏...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规律,为临床护理提供合理且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动态心电仪对200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结果室性早搏在心肌缺血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左心室早搏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心室早搏发生率,其中左心室早搏主要发生在前壁和心尖部位,右心室早搏主要发生在流出道部位。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客观且有效地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室性早搏起源部位 动态心电图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常见起源部位的心电图初步定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沈琴 连苗军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指通过目前的诊断技术排除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也排除了代谢、电解质紊乱以及遗传性心电疾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之一,多数学者主张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期前收缩是...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指通过目前的诊断技术排除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也排除了代谢、电解质紊乱以及遗传性心电疾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之一,多数学者主张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1],是指目前的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一种心律失常。此类心律失常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且性别差异不明显[2]。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必然关系,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有当心动过速频繁、反复发作并引起患者出现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精神上受到影响时可考虑行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定位分析 起源部位 室性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脏病 中青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平滑肌肿瘤起源部位和良恶性的一组抗体(英)
7
作者 王艳茹(译) 张建中(校)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平滑肌肉瘤是恶性平滑肌肿瘤,大多数发生于女性生殖道和软组织。起源于女性生殖道和软组织的平滑肌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很多诊断标准,对它们的处理也不同,但在某些情况下要确定它们的起源部位很难。此外,从形态学上区分女性生殖道来源... 平滑肌肉瘤是恶性平滑肌肿瘤,大多数发生于女性生殖道和软组织。起源于女性生殖道和软组织的平滑肌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很多诊断标准,对它们的处理也不同,但在某些情况下要确定它们的起源部位很难。此外,从形态学上区分女性生殖道来源的平滑肌肿瘤的良恶性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肿瘤 起源部位 良恶性 女性生殖道 抗体 平滑肌肉瘤 诊断标准 恶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对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田雪芬 魏云 +1 位作者 陈朱 杨福纯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初步诊断左、右房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8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经成功的消融术治疗证实。结果:心电图与消融治疗诊断局灶性房速起源的比较,无明显... 目的:探讨通过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初步诊断左、右房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8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经成功的消融术治疗证实。结果:心电图与消融治疗诊断局灶性房速起源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1导联房性P波负向或正负双向预测右房房速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7%;I导联和aVL导联P波负向预测左房房速的特异性分别达到了98%和95%,但敏感性分别仅有33%和62%;而V1导联P波正向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5%。结论:通过房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分析,可初步预测房速的起源部位,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起源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动态心电监测分析及护理
9
作者 张艳红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8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确定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电监测仪器对院内180例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测,记录患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结果180例心肌缺血患者中存在156例室性早搏患者,所有...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确定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电监测仪器对院内180例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测,记录患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结果180例心肌缺血患者中存在156例室性早搏患者,所有室性早搏患者中包括:96例左心室早搏,发生部位:前臂33例,心尖42,流出道10例,其他部位11例;60例右心室早搏,发生部位:10例前臂,心尖8例,流出道33例,其他部位9例。结论心肌缺血患者中发生室性早搏概率较高,且室性早搏多发于左心室,左心室早搏起源主要为前臂、心尖;右心室早搏起源部位主要为流出道。采用心电监测能够有效确定患者是否发生室性早搏,确定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室性早搏 起源部位 动态心电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叶癫痫患儿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起源部位与症状分析及脑功能预后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卿 董琰 韩月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584-589,共6页
目的分析额叶癫痫患儿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起源部位与临床症状,并进行脑功能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8-05—2020-04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额叶癫痫患儿140例,均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分析视频脑电图发作起源、发作特点及脑电图起源与发作症状相关性,Lo... 目的分析额叶癫痫患儿发作期视频脑电图起源部位与临床症状,并进行脑功能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8-05—2020-04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额叶癫痫患儿140例,均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分析视频脑电图发作起源、发作特点及脑电图起源与发作症状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额叶癫痫患儿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40例额叶癫痫患儿共监测到354次具有明确脑电图起源的临床发作,其中背外侧额部发作155次(43.79%),近中央额部发作148次(41.81%),眶额部发作51次(14.41%);发作症状:偏转性强直219次(61.86%),姿势性强直146次(41.24%),怪异动作133次(37.57%),局部阵挛118次(33.33%),口咽自动症109次(30.79%),发声48次(13.56%),手足自动症39次(11.02%),情绪症状35次(9.89%);偏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怪异动作在背外侧额部与近中央额部出现频率高于眶额部,发声、手足自动症在背外侧额部、眶额部出现频率高于近中央额部,情绪症状在眶额部出现频率高于背外侧额部、近中央额部(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程、发作频繁、脑电图表现均为额叶癫痫患儿近期预后不良影响因素(P<0.05)。结论额叶癫痫患儿发作期视频脑电图定位癫痫源区与临床症状有关,了解额叶解剖部位症状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且视频脑电图表现可一定程度预测患儿脑功能预后,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额叶癫痫 视频脑电图 起源部位 临床症状 脑功能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亚文 杨震 冯丽丽 《心脏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已行导管消融术的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学特点,探讨三种已知心电指标:移行区指数、V2S/V3R指数、R波时限振幅指数对OTVA起源部位预测价值的优劣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 目的分析已行导管消融术的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学特点,探讨三种已知心电指标:移行区指数、V2S/V3R指数、R波时限振幅指数对OTVA起源部位预测价值的优劣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已行导管消融术且术中心内电生理证实为OTVA的54例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术前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并计算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V2S/V3R指数、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通过以上指标判断心电图对于术前预测OTVA起源部位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以R波时限指数≥50%且振幅指数≥30%;V2S/V3R指数≤1.5;移行区指数<0为标准鉴别OTVA起源于LVOT时,三种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同名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心电图指标预测OTVA流出道起源的预测价值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出道 心律失常 起源部位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心电图对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陆晓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初步诊断左房或右房房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105例),经成功的消融术治疗证实。结果 心电图与消融治疗诊断局灶性房速起源比较无明显差异(P>... 目的探讨通过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初步诊断左房或右房房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105例),经成功的消融术治疗证实。结果 心电图与消融治疗诊断局灶性房速起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1导联房性P波正负双向或负向预测右房房速的特异性可达100%,敏感性达98%;aVL和I导联负向P波左房房速预测特异性达到了98%和92%,但敏感性仅有34%和59%;正向P波V1导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9%和94%。结论通过房速发作时的P波形态分析,可初步预测房速的起源部位,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起源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部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房高丽 王成硕 张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902-1906,共5页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papilloma,SNIP)是一种黏膜上皮源性肿瘤,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0%,其临床特征是有复发倾向、破坏周围解剖结构和骨质重塑以及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术后复发率为15%~2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papilloma,SNIP)是一种黏膜上皮源性肿瘤,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0%,其临床特征是有复发倾向、破坏周围解剖结构和骨质重塑以及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术后复发率为15%~20%,SNIP恶变及伴发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内翻 起源部位 CT MRI
原文传递
体表心电图鉴别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劲林 王方正 +3 位作者 马坚 楚建民 方丕华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5-96,共2页
射频导管消融术对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治疗效果很好.这类心律失常大部分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但近来国内外报道少部分也可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本文对这两者体表心电图的差别作一初步研究.
关键词 体表心电图 鉴别 心室流出道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起源部位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患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动态心电监测及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振香 吕聪敏 李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5-26,共2页
心肌缺血患者常伴发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监测更易捕捉一过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短暂性ST段变化,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心电图形而难以发现突发、短暂心肌缺血的不足。
关键词 一过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监测 室性早搏 起源部位 患者 室性心律失常 护理 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不同起源部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术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彦蕾 张艳 +5 位作者 吴敬兰 尹洪宁 刘倩 刘亚宁 尤玲 谢瑞芹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6-751,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起源部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了解不同起源部位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术对左心房的影响。方法:顺序收集2014-12-2017-09于我院住院,动态心电图示室早负荷>10 000次/24h,且成功行...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起源部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了解不同起源部位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术对左心房的影响。方法:顺序收集2014-12-2017-09于我院住院,动态心电图示室早负荷>10 000次/24h,且成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123例。依据术中定位室早来源,分为右室流出道游离壁24例,右室流出道间隔部36例,主动脉窦上36例,主动脉窦下27例。入选患者应用心脏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观察左心房结构及功能指标。结果:(1)右室流出道游离壁来源组左心房直径(LAD)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主动脉窦上、主动脉窦下来源组LAD术前较对照组显著增大。组间比较4组患者术后2周LAD下降至最低点,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减小最显著,后依次为游离壁、主动脉窦上、主动脉窦下来源。(2)4组不同来源组左心房应变术前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术后1个月左心房应变呈缓慢升高趋势并于术后1个月达最高点,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升高最显著,后依次为游离壁、主动脉窦上、主动脉窦下来源。结论:频发室早可致LAD显著增大,左心房应变显著降低,经射频消融术后2周及1个月可逐渐改善,尤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改善最为显著,后依次为游离壁、主动脉窦上、主动脉窦下来源。提示射频消融术对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游离壁来源室早的治疗效果优于主动脉窦上及主动脉窦下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不同起源部位 射频消融术 左心房结构及功能
原文传递
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预后与起源部位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俊炜 江冰 +2 位作者 黄新苗 徐迎辉 居海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2期4247-4250,共4页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PVCs)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预后与起源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接受RFCA治疗的P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右心室组(n=58),...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PVCs)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预后与起源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接受RFCA治疗的P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右心室组(n=58),左心室组(n=24)。记录两组RFCA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等指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记录24h PVCs总数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左心室组比较,右心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手术成功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右心室组LVESD、LVEDD均明显减小,LVEF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24h PVCs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右心室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右心室组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且明显优于左心室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PVCs的预后与起源部位存在一定相关性,右心室起源相对左心室起源的PVCs手术成功率更高,更有利于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术 起源部位 预后
原文传递
缺血性心肌病与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起源部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元鹏 李国庆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8-750,共3页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ICM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期前收缩起源部位进行定位,本研究旨在分析ICM及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起源部位差异。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 起源部位 缺血性心肌病
原文传递
局灶性房速起源部位的心电图定位
19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12-312,共1页
顾名思义,局灶性房速是指起源部位十分局限的房速,一般局限在2~4mm的范围内,理论上包括自律性、触发性和微折返性三种机制,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自律性。一组196例房速起源部位的研究发现:右房多见,约占73%,左房占27%,而前5位多见的部位为... 顾名思义,局灶性房速是指起源部位十分局限的房速,一般局限在2~4mm的范围内,理论上包括自律性、触发性和微折返性三种机制,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自律性。一组196例房速起源部位的研究发现:右房多见,约占73%,左房占27%,而前5位多见的部位为界嵴(31%)、三尖瓣环(22%)、肺静脉开口(19%)、窦房结周(11%)和Kock三角的顶端(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房速 起源部位 心电图定位 自律性 折返性 触发性
原文传递
应用V_5R导联QRS波特征确定心室流出道室早、室速的起源部位(97)
20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14-314,共1页
已有不少文献报告:应用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可评估和确定特发性室早、室速在心室流出道的起源部位。但实践证明,仅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这种邻近部位起源的室早或室速的分析与鉴别十分复杂。Igarashi在2015年7月发表文章指出:
关键词 心室流出道 起源部位 QRS V5R 室早 体表心电图 冠窦 右室流出道 心室起搏 标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