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与顺位 被引量:7
1
作者 杨雅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自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开展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就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存在较大争议,分歧主要集中在范围界定与诉权顺位两个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虽然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作了规定,但主体范围不明以及诉权顺位... 自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开展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就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存在较大争议,分歧主要集中在范围界定与诉权顺位两个方面。《个人信息保护法》第70条虽然对该类诉讼的起诉主体作了规定,但主体范围不明以及诉权顺位不清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正确实施该制度,应否定“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的起诉资格,扩张“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的范围,明确“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的条件,并以《民事诉讼法》第58条及不同类型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厘清不同起诉主体的诉权顺位。当受侵害对象为普通公民时,应尊重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权的补充性,将“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的起诉顺位置于检察机关之前;当受侵害对象为众多消费者时,应考虑到受侵害对象的特殊身份,依次由“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由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和检察机关行使起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民事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诉权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变迁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浩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51,共9页
自2012年设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后,我国出台了多项与该制度相关的改革措施,在这些改革强力推动下,与设置民事公益诉讼之初相比,公益诉讼的提起者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社会公益组织都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情况下... 自2012年设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后,我国出台了多项与该制度相关的改革措施,在这些改革强力推动下,与设置民事公益诉讼之初相比,公益诉讼的提起者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社会公益组织都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情况下,公益诉讼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新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处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行政机关与环境公益组织在提起诉讼上的关系、行政机关不磋商不起诉时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惩罚性赔偿金是否可以用于公益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变迁 生态环境 公益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多元性及序位安排——兼与李挚萍教授商榷 被引量:8
3
作者 黄亚宇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106,共6页
虽然我国新的《民事诉讼法》已经规定了公益诉讼的条款,但是该条款只笼统赋予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有起诉权。根据我国已有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处理的经验,并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先进立法,"法律规定的机关和... 虽然我国新的《民事诉讼法》已经规定了公益诉讼的条款,但是该条款只笼统赋予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有起诉权。根据我国已有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处理的经验,并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先进立法,"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明确为检察机关,政府不宜作为起诉主体;有关组织可以明确为依法成立的环保组织;公民可以作为起诉主体。对于多元化的起诉主体,各起诉主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劣性,环保组织相比检察机关、公民、政府更具有起诉的优越性,可以处于第一序位,检察机关处于第二序位,公民处于第三序位。立法机关应尽快完善起诉主体并出台相应的起诉程序,从而使环境公益诉讼真正有效地发挥其价值,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两型社会以及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多元性 序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思清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如何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它对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其他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各国确立...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如何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它对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其他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各国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理论基础有信托理论、"私人总检察长"理论和监督制约理论。虽然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为了确实有效地保护公共利益,我们可以借鉴上述理论基础,将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公益性团体、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确立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公益) 公益诉讼制度 起诉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消费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6,共7页
消费公益诉讼起诉资格,是公益诉讼理论的难点,也是学界讨论最为激烈的领域。《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赋予"法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以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然学界对此的认识分歧仍较大。如何界定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 消费公益诉讼起诉资格,是公益诉讼理论的难点,也是学界讨论最为激烈的领域。《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赋予"法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以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然学界对此的认识分歧仍较大。如何界定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在当事人适格理论之诉的利益说基础上,厘定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认定模式,并构建与其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原告资格 代表人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雅妮 《法治社会》 2019年第6期89-100,共12页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是由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提起的各类民事公益诉讼,明确的"公益诉讼起诉人"是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程序顺利启动的必要条件。虽然"两高"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是由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提起的各类民事公益诉讼,明确的"公益诉讼起诉人"是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程序顺利启动的必要条件。虽然"两高"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做了规范,但遗憾的是,现有规定在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实现"两诉"衔接等方面仍存在缺陷,应通过赋予基层人民检察院起诉权、取消检察机关对环境资源类案件的集中管辖、完善"指定管辖"与"管辖权转移"制度以及实现起诉主体上的"两诉"衔接等措施,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进行科学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及其序位选择
7
作者 耿轶凡 《滨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0-63,共4页
环境公益诉讼是区别于传统诉讼的一种特殊诉讼程序。起诉主体的确定是该制度得以确立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学界热议的起诉主体为检察机关、环保行政机关、环保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以现行法律为基础,通过对各主体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理性分析... 环境公益诉讼是区别于传统诉讼的一种特殊诉讼程序。起诉主体的确定是该制度得以确立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学界热议的起诉主体为检察机关、环保行政机关、环保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以现行法律为基础,通过对各主体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理性分析,可以确定出当前适格的起诉主体及其正确序位应是环保社会组织、检察机关及公民个人,环保行政机关因其难以突破自身性质与职能的藩篱被排除在外。多元化起诉主体及其序位的确立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的环境司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检察机关 环保行政机关 诉权序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产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制度构建——以成本收益分析为视角
8
作者 袁行重 《新丝路》 2020年第9期19-20,共2页
随着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2015年最高检颁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规定由检察机关对国有资产流失行为提起公益诉讼,这为国有资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救济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2015年最高检颁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规定由检察机关对国有资产流失行为提起公益诉讼,这为国有资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救济机制。确立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首要问题是完善起诉主体的制度构建,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对起诉主体的诉讼成本和诉讼收益分析,有利于实现以合理的诉讼成本获得最佳的诉讼收益,最终构建起一个经济、高效的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诉讼成本 诉讼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问题的探究
9
作者 曾宪博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24期186-188,共3页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刻不容缓。我国现行立法对于知识产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规定较为空泛,使其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疏漏与不足,如检察机关起诉机制存在桎梏、社会组织参与瓶颈...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刻不容缓。我国现行立法对于知识产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规定较为空泛,使其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疏漏与不足,如检察机关起诉机制存在桎梏、社会组织参与瓶颈亟待突破、行政机关起诉资格尚待明确、公民个人提起诉讼阻碍重重。基于此,应完善检察机关起诉机制、提高社会组织诉讼能力、明确行政机关起诉资格、创新公民个人参与机制,以期为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完善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支持起诉制度中支持起诉主体的角色定位研究
10
作者 莫劲 陈金艳 苑权菲 《南方论刊》 2023年第1期71-73,89,共4页
民事支持起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民事诉讼制度,其旨在支持因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诉讼能力欠缺的弱势群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权利。近年来,民事支持起诉制度开始在实务界逐渐活跃起来,特别是检察机关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然而... 民事支持起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民事诉讼制度,其旨在支持因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诉讼能力欠缺的弱势群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权利。近年来,民事支持起诉制度开始在实务界逐渐活跃起来,特别是检察机关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然而,由于《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支持起诉制度的规定极为原则,同时无配套解释,导致在实践中依旧困难重重。作为民事诉讼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事支持起诉制度的相关内容也应更加明确具体,如民事支持起诉的主体界定及角色定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支持起诉制度 支持起诉主体 角色定位 支持起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务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研究
11
作者 张磊晶 《现代营销(上)》 202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后,检察机关作为起诉主体的起诉范围存在一定限制。随着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针对税务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对此仅由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存在受案范围狭窄,检察机关易撤诉,与其角色冲突的弊端,为此...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后,检察机关作为起诉主体的起诉范围存在一定限制。随着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针对税务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对此仅由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存在受案范围狭窄,检察机关易撤诉,与其角色冲突的弊端,为此提出解决建议,为检察机关提起税务公益诉讼探索新出路,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引入纳税人诉讼这一制度,扩充起诉主体,以保护纳税人和社会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纳税人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中社会组织的起诉主体资格
12
作者 吴辰琦 《水上安全》 2023年第7期31-33,共3页
《关于办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否定社会组织的诉讼资格,但未能解决法院对社会组织提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处理不一、在陆海交叉区域矛盾突出的问题。海洋环境具有整体性和连通性,污染范围具有划分上的... 《关于办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否定社会组织的诉讼资格,但未能解决法院对社会组织提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处理不一、在陆海交叉区域矛盾突出的问题。海洋环境具有整体性和连通性,污染范围具有划分上的模糊性,污染对象具有时空上的流动性,赋予社会组织海洋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地位、提高社会组织诉讼能力,对实现司法统一与保护海洋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 社会组织 起诉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公益诉讼中起诉主体顺位设置之检视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鋆 张嘉军 《人民检察》 2023年第21期81-85,共5页
纵观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规范与实践发展,民事公益诉讼中起诉主体顺位设置存在规范不一致、顺位模糊、偏离立法目的等问题。基于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公共利益代表人和法律监督者的角色定位,民事公益诉讼中起诉主体顺位设置不能... 纵观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规范与实践发展,民事公益诉讼中起诉主体顺位设置存在规范不一致、顺位模糊、偏离立法目的等问题。基于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公共利益代表人和法律监督者的角色定位,民事公益诉讼中起诉主体顺位设置不能一味强调检察权行使的谦抑性。应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顺位体系,取消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公告程序,避免对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诉权的不当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起诉主体 起诉顺位
原文传递
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基于“身份”与“范围”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雅妮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55,共9页
自2018年《检察公益诉讼解释》第20条创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来,作为法定的唯一起诉主体,检察机关一力承当,通过积极行使附带民事公益诉权,已成为公益维护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该类诉讼在我国尚无基本法依据,相关司法解释... 自2018年《检察公益诉讼解释》第20条创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来,作为法定的唯一起诉主体,检察机关一力承当,通过积极行使附带民事公益诉权,已成为公益维护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该类诉讼在我国尚无基本法依据,相关司法解释也仅规定了检察机关这一类起诉主体。实践中,检察机关诉讼地位不明、“身份”不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部分行政机关已经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开始探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这种背景下,为规范司法实践,实现制度协同,有必要将《刑事诉讼法》作为该类诉讼的基本法依据,在未来修法时将起诉主体的“身份”统一规定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人”,并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纳入起诉主体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身份 范围
原文传递
论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一元化构建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如巧 《法治论坛》 2010年第2期90-97,共8页
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存在多元化现象,这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一系列弊端。我国应扭转当前在环境公益诉讼提起主体方面的开放态势,而强调在提起主体方面的封闭性。在未来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构建中,应当将检察机关作为一... 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存在多元化现象,这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一系列弊端。我国应扭转当前在环境公益诉讼提起主体方面的开放态势,而强调在提起主体方面的封闭性。在未来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构建中,应当将检察机关作为一元化主体。相较当前的多元主体模式,未来的一元化主体模式拥有诸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一元化构建
原文传递
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比较研究
16
作者 王倩 《时代人物》 2021年第2期76-76,共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公共利益遭受了侵害,对此,我国已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对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规定进行阐释。第三部分是对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公共利益遭受了侵害,对此,我国已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对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规定进行阐释。第三部分是对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好的完善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资格之再探析
17
作者 景莉莉 《时代人物》 2021年第18期65-66,共2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自实施以来就获得了广泛关注,其中起诉主体资格作为一项核心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在立法中,我国相关规定对“法律规定的机关”语焉不详,社会组织限制过深、公民资格未被纳入,且在实践中检察机关“战无不胜”。基于此,...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自实施以来就获得了广泛关注,其中起诉主体资格作为一项核心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在立法中,我国相关规定对“法律规定的机关”语焉不详,社会组织限制过深、公民资格未被纳入,且在实践中检察机关“战无不胜”。基于此,有必要从多方面来加以完善,如对行政机关起诉资格不予考虑,为社会组织松绑加码,将公民纳进准入门槛,明晰各主体之间的顺位关系等,将破解立法和实践层面的难题以期更好实现该制度的设计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资格 环境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检察机关垄断行政公益诉讼起诉资格之质疑及正位——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为分析重点 被引量:9
18
作者 余彦 黄金梓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19,共8页
2017年6月27日修正后的《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4款之合理性有待商榷,原因在于该款规定使得检察机关垄断了包括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内的行政公益诉讼起诉资格。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和公益诉讼人的角色混同,在造成检察机关适用诉讼程... 2017年6月27日修正后的《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4款之合理性有待商榷,原因在于该款规定使得检察机关垄断了包括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内的行政公益诉讼起诉资格。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和公益诉讼人的角色混同,在造成检察机关适用诉讼程序困难的同时,影响法院的正常审判和环境行政效率。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起诉权作为公权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存在与其他适格原告相互配合并接受监督的客观需要。私人检察总长理论为公民个人以及社会组织作为适格原告提供了理论支援,解决了重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多元起诉主体制度的前提性问题。通过起诉主体序位制度的构建,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最优起诉主体的寻找和诉讼效率,进而实现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动力"条款效能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行政公益诉讼 法律监督机关 私人检察总长 起诉主体序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视角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安排及其激励机制 被引量:19
19
作者 余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5,共9页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多项制度发挥合力。其中,适格起诉主体制度和起诉主体序位制度共同构成基础驱动机制。我国立法对适格起诉主体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为了从源头上保障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动力充足的可能性,应当通过修改立...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多项制度发挥合力。其中,适格起诉主体制度和起诉主体序位制度共同构成基础驱动机制。我国立法对适格起诉主体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为了从源头上保障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动力充足的可能性,应当通过修改立法形成消费者组织、检察机关、个人的三元适格起诉主体格局。起诉主体序位制度是在基于起诉主体存在多元性的前提下,确定最优起诉主体、提高诉讼效率的保障制度。根据"两造结构均衡标准为主,诉讼经济标准为辅"的原则,构建"消费者组织——检察机关——个人"的序位制度是较为合适的做法。激励机制作为辅助驱动机制,是保障起诉主体起诉意愿转化为起诉行为进而积极追求胜诉结果的重要制度。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因至少包含不作为之诉和惩罚性赔偿之诉两种具体类型,激励机制也应当根据两者的特点分别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公益诉讼 驱动机制 起诉主体 序位制度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背景下的新型诉侦、诉辩关系之构建——以审查起诉为视角
20
作者 冯科臻 崔卜轩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6-44,共9页
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其中侦、控、审、辩是最为重要诉讼要素,四方之间的关系梳理与定位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四者能动作用对推动审判中心的庭审实质化是不可或缺的。但当前存在对审查起诉阶段诉辩、诉侦关系重视不够... 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其中侦、控、审、辩是最为重要诉讼要素,四方之间的关系梳理与定位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四者能动作用对推动审判中心的庭审实质化是不可或缺的。但当前存在对审查起诉阶段诉辩、诉侦关系重视不够、界定不清等问题,而理清及构建审查起诉阶段诉辩及诉侦关系对案件分流,进一步促进庭审实质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审查起诉阶段,必须基于检察官客观、中立的法律守护人的地位构建新型的诉辩、诉侦关系才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进而使之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更加中立、准确及全面,才能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下,为推进庭审实质化起到"案件过滤、确保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起诉主体 诉侦关系 诉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