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银杏叶提取物超细微粒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1 位作者 夏远景 张晓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0-553,共4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应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制备银杏提取物(GBE)超细微粒,实验中以乙醇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制备出平均直径在1μm至2μm范围内的GBE超细微粒。同时研究了操作...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应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制备银杏提取物(GBE)超细微粒,实验中以乙醇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制备出平均直径在1μm至2μm范围内的GBE超细微粒。同时研究了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及二氧化碳与溶液流率比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粒粒径、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温度对制备的GBE微粒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银杏提取物 细颗粒 粒径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槲皮素超细颗粒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韩冰 夏远景 苑塔亮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6,共4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连续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以槲皮素、乙醇及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和二氧化碳与溶液流率比对结晶颗粒形状与尺寸...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连续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以槲皮素、乙醇及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和二氧化碳与溶液流率比对结晶颗粒形状与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可制备出平均直径在1~6μm范围内的槲皮素超细颗粒;且操作压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体积流率比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细颗粒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金良安 夏远景 孟庭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0-272,276,共4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文中利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操作压力、温度、溶液浓度、反溶剂流量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文中利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操作压力、温度、溶液浓度、反溶剂流量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粒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可得到较理想的结果,能制备出平均直径在20 nm^40 nm范围内的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结构,从特征基判断其结构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乙基纤维素 细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灰黄霉素超细微粒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志义 李文秀 +2 位作者 刘学武 孟庭宇 夏远景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SA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的新方法。通过一套超临界反溶剂过程间歇式实验装置,以灰黄霉素、丙酮和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SAS过程参数对制备的微粒形态及其尺寸的影响。当操作条件为10 MPa,40...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SA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的新方法。通过一套超临界反溶剂过程间歇式实验装置,以灰黄霉素、丙酮和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SAS过程参数对制备的微粒形态及其尺寸的影响。当操作条件为10 MPa,40℃,溶液浓度13.3 mg/mL和溶液流速1.5 mL/min时,制备了较为理想的灰黄霉素微粒,粒径分布均匀、形状基本呈球状;当8 MPa,42℃,溶液浓度15 mg/mL和溶液流速4.0 mL/min时,微粒粒径分布比较均一、主要呈细小针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丙酮作为有机溶剂,可制备出不同大小和形态的灰黄霉素超细微粒。这为改变灰黄霉素传统制剂做了前期准备工作,为制成可持缓释药物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细微粒 灰黄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四环素超细微粒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志义 刘学武 +2 位作者 金良安 夏远景 孟庭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494,共4页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CO2为反溶剂,利用连续式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四环素超细微粒.研究了操作压力、温度、浓度、喷嘴内径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四环素超细微粒形态...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制备纳微米粉体材料的新方法.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CO2为反溶剂,利用连续式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四环素超细微粒.研究了操作压力、温度、浓度、喷嘴内径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四环素超细微粒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在压力15.0MPa、温度35℃、溶液浓度5mg/mL及喷嘴内径75μm实验条件下可得到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制备出的四环素超细微粒平均直径为20~4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细处理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韩冰 刘学武 +2 位作者 张晓冬 胡大鹏 李志义 《药学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26-29,共4页
介绍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超细粉末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对研究现状与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 ,对该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临界流体 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传质数学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韩伟 夏远景 孟庭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11,共4页
建立了有机溶剂(甲苯)液滴与超临界反溶剂(超临界CO2)之间的传质模型,用于模拟超临界反溶剂制备微纳米粉体材料的传质过程。该模型考虑了双向传质过程,既有反溶剂向溶液的扩散过程,又有溶液中的溶剂向反溶剂的“汽化”过程。液滴的传质... 建立了有机溶剂(甲苯)液滴与超临界反溶剂(超临界CO2)之间的传质模型,用于模拟超临界反溶剂制备微纳米粉体材料的传质过程。该模型考虑了双向传质过程,既有反溶剂向溶液的扩散过程,又有溶液中的溶剂向反溶剂的“汽化”过程。液滴的传质行为是影响颗粒形态和尺寸分布的关键因素。假定传质是在一个孤立的微小液滴与包围着它的反溶剂连续相间进行的,利用描述液滴内和液滴外某一点行为的连续方程、扩散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及界面上的守恒条件进行耦合,从而建立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求解方程和求解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进行数值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传质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BaCl_2和NH_4Cl超细颗粒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学武 韩冰 +2 位作者 李志义 张志刚 刘维大 《化工科技》 CAS 2003年第6期4-7,共4页
建立了一套连续的超临界反溶剂实验装置。以无机物BaCl2和NH4Cl、DMSO(二甲基亚砜)及二氧化碳物系为研究对象,利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了BaCl2和NH4Cl超细颗粒,并将其结果与文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此装置制备超细颗粒是可行的... 建立了一套连续的超临界反溶剂实验装置。以无机物BaCl2和NH4Cl、DMSO(二甲基亚砜)及二氧化碳物系为研究对象,利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了BaCl2和NH4Cl超细颗粒,并将其结果与文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此装置制备超细颗粒是可行的。同时实验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及溶液浓度、溶液流量对结晶颗粒形貌与尺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细颗粒 BACL2 NH4CL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中液滴传质行为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志义 刘学武 +1 位作者 夏远景 胡大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超临界反溶剂(SAS)过程中,液滴的传质行为是影响微粒尺寸和尺寸分布的关键因素.建立了有机溶液液滴与超临界反溶剂之间的传质模型,用于模拟超临界反溶剂制备超细微粒的传质过程.根据所建的模型,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对超临界CO2和丙酮... 在超临界反溶剂(SAS)过程中,液滴的传质行为是影响微粒尺寸和尺寸分布的关键因素.建立了有机溶液液滴与超临界反溶剂之间的传质模型,用于模拟超临界反溶剂制备超细微粒的传质过程.根据所建的模型,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对超临界CO2和丙酮液滴进行了传质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O2-丙酮溶液系统,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升高,液滴直径膨胀的比率增大,液滴寿命缩短,液滴中心密度最大值增大,液滴达到饱和需要的时间增长.由于液滴膨胀和寿命是影响微粒形态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大液滴直径越大,液滴的存在时间越短,则反溶剂过程越迅速;过饱和度越大,成核速率越大,系统的扰动程度越大,因而获得的微粒尺寸就越小而且尺寸分布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质量传递 过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BaCl2和NH4Cl超细颗粒
10
作者 刘学武 韩冰 +2 位作者 李志义 张志刚 刘维大 《无机盐技术》 2004年第2期20-23,共4页
建立了一套连续的超临界反溶剂实验装置。以无机物BaCl2和NH4Cl、DMSO(二甲基亚砜)及二氧化碳物系为研究对象,利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了BaCl2和NH4Cl超细颗粒,并将其结果与文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此装置制备超细颗粒是可行... 建立了一套连续的超临界反溶剂实验装置。以无机物BaCl2和NH4Cl、DMSO(二甲基亚砜)及二氧化碳物系为研究对象,利用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了BaCl2和NH4Cl超细颗粒,并将其结果与文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此装置制备超细颗粒是可行的。同时实验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及溶液浓度、溶液流量对结晶颗粒形貌与尺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细颗粒 BACL2 NH4CL 结晶颗粒 形貌 临界CO2 氯化钡 氯化铵
原文传递
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超细微粒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1 位作者 韩冰 金良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42-244,254,共4页
对超临界反溶剂法制备超细微粒的工艺原理、实验装置及研究现状作了介绍,详细分析了该工艺在含能材料、药品及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工艺及研究成果。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细微粒 临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临界反溶剂技术制备吸入式给药微粒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畅 詹世平 +1 位作者 张苗苗 李志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0-474,共5页
吸入式给药作为一种新型非入侵式给药系统,具有延长用药时间、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病人顺应性等优点,是人们一直探索的理想的给药途径。吸入式给药中载药基体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自制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上,以聚乳酸作为... 吸入式给药作为一种新型非入侵式给药系统,具有延长用药时间、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病人顺应性等优点,是人们一直探索的理想的给药途径。吸入式给药中载药基体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自制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上,以聚乳酸作为研究对象,二氯甲烷-丙酮(1:1,V:V)为混合溶剂,制备了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窄的载药基体微粒,分别研究了压力、温度、溶液流速和溶液浓度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二氯甲烷-丙酮为溶剂,制备的微粒粒径小,粒径分布窄,并且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的影响,通过调节操作参数可制得粒径在0.8~4μm的微粒,符合吸入式给药微粒粒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式给药 微粒 聚乳酸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S过程制备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金良安 张晓冬 夏远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1-922,926,共3页
以自制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制备了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操作温度、压力、反溶剂流量及溶液浓度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粒的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发现,通过控制实验... 以自制的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制备了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实验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研究了操作温度、压力、反溶剂流量及溶液浓度等操作参数对制备的超细微粒的形态、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发现,通过控制实验参数,可使制备的乙基纤维素微粒基本呈球形,最小粒径可降至1μm以下,粒径分布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乙基纤维素 细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与同轴喷嘴制备微细颗粒
14
作者 蔡建国 赵群莉 邓修 《机电信息》 2007年第29期25-26,共2页
用超临界CO_2结合同轴喷嘴制备微细颗粒,研究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成粒机理,可为微米或亚微米颗粒材料制备或特殊用药物颗粒制剂制备提供方法和理论。
关键词 临界CO2 同轴喷嘴 制备 微细颗粒 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超细含能核-壳型复合材料制备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保国 陈亚芳 张景林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4,共4页
为了改善和提高超细含能材料的实际使用效果,用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中的超临界反溶剂法(SAS)制备了超细HMX、超细AP、超细HNIW、Al-FPM2602核-壳型复合材料,探讨了工艺条件对该核-壳型复合材料包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包覆... 为了改善和提高超细含能材料的实际使用效果,用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中的超临界反溶剂法(SAS)制备了超细HMX、超细AP、超细HNIW、Al-FPM2602核-壳型复合材料,探讨了工艺条件对该核-壳型复合材料包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包覆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包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初始浓度、温度、终点压力。在加入15mL乙酸乙酯、终点压力9.0MPa、温度38℃的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吸湿率较小,即复合材料的包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复合材料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包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超细化处理及其吸入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义 刘学武 +2 位作者 张晓冬 胡大鹏 夏远景 《药学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综述胰岛素超细化处理方法及其吸入给药系统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 。
关键词 胰岛素 细化处理 吸入给药系统 基础研究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S过程的乙基纤维素微粒制备原理与实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淑花 王景昌 +1 位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22-25,共4页
乙基纤维素是广泛的水不溶性纤维素衍生物,可制成缓释药丸及具有缓、控释要求的新剂型的辅料.本文研究了基于超临界反溶剂(SAS)过程的乙基纤维素微粒制备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制备出了平均直径在20-40n... 乙基纤维素是广泛的水不溶性纤维素衍生物,可制成缓释药丸及具有缓、控释要求的新剂型的辅料.本文研究了基于超临界反溶剂(SAS)过程的乙基纤维素微粒制备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以乙醇为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为反溶剂制备出了平均直径在20-40nm范围内的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乙基纤维素超细微粒的结构,从特征基判断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乙基纤维素 微粒 SAS过程 制备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反溶剂流化包衣技术制备他达拉非微丸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鸿玲 张磊 +2 位作者 陈婷婷 马志敏 李庆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9-243,共5页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反溶剂流化(SAS-FB)包衣技术,将难溶性药物他达拉非包覆在微晶纤维素(MCC)微丸表面制备速释微丸,并与超临界反溶剂(SAS)法和流化床(FB)法所得制品进行表面形态和体外溶出度的对比。SAS-FB法制得微丸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 本研究采用超临界反溶剂流化(SAS-FB)包衣技术,将难溶性药物他达拉非包覆在微晶纤维素(MCC)微丸表面制备速释微丸,并与超临界反溶剂(SAS)法和流化床(FB)法所得制品进行表面形态和体外溶出度的对比。SAS-FB法制得微丸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他达拉非以针状结晶均匀地包裹在MCC微丸表面,而FB法制得微丸中他达拉非则以块状结晶包覆在MCC微丸表面,SAS法制备的他达拉非外观形态与原料药相似,以细条状互相聚集在一起。与其他2种方法所得制品相比,SAS-FB法制备的微丸药物溶出速度更快、程度更高。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对MCC微丸进行表面改性,可进一步提高他达拉非的溶出速度和溶出量。本研究表明,SAS-FB法可一步制备他达拉非微丸,在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达拉非 微丸 临界溶剂流化过程 临界溶剂 流化床 包衣
原文传递
泡沫型干扰幕特种纳米粉制备技术
19
作者 战希臣 朱子华 +1 位作者 金良安 迟卫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74-576,580,共4页
基于SAS过程制备特种纳米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特种纳米粉晶核生成机制,提出了制备特种纳米粉的基本方法和相应的包覆技术.为满足特种纳米粉高比表面积和高纯度的性能指标制备要求,降低成本和实现大量生产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 特种纳米粉 制备技术 包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Velocity of a Turbulent Jet Flow 3D
20
作者 Flavia Aparecida Reitz Cardoso Regiani Aparecida de Almeida +4 位作者 Ricardo Vicente de Paula Rezende LucioCardozo-Filho Dirceu Norile Henry Franga Meier Vladimir Ferreira Cabral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408-416,共9页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jet velocity of a three-dimensional flow was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Using a precipitation chamber with approximate capacity of 600 mL, it was studi...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jet velocity of a three-dimensional flow was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Using a precipitation chamber with approximate capacity of 600 mL, it was studied the thermodynamic behavior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mixture, dichloromethane and grape seed extract via SAS (supercritical antisolvent process). For the numerical solution,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ere used along with the model of turbulence k-ε and Peng-Robinson equation of state with quadratic mixing rules of Van der Waals. The method of Chung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viscos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mass diffusivity of the flow numerically solved through commercial code based on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s for pressures between 80 bar and 160 bar and temperatures between 308.15 K and 318.15 K showed large variations in the jet velocity, an important property in the dynamic mixing process that involves the siz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article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fluid CFD mathematical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