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应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光辉 樊青 +1 位作者 李伟伟 董丽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应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效果。方法依据不同麻醉方式将5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回...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应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效果。方法依据不同麻醉方式将5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麻醉资料。结果观察组切皮后5 min、1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舒芬太尼、阿曲库铵、芬太尼等麻醉药品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能有效维持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的稳定,且可减少麻醉药品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诱导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苏适夷 杨秀环 +3 位作者 梁秀生 付宝军 莫娴婷 李恒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采用喉罩,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采用喉罩,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观察组每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15 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动脉血糖,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的剂量,拔除喉罩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以及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静态与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血糖升高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喉罩时,观察组MAP和HR升高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和HR与手术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静脉VAS评分在2 h、6h、12 h时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4 h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具有麻醉用药量少、缩短苏醒和拔喉罩时间、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腹股沟疝修补术 侧腹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高危剖宫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苏适夷 李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9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高危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高危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并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观察组注入0.37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高危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高危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并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观察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新生儿1、5、10 min的Apgar评分及分娩时间。结果术前,两组产妇的HR、MAP、S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产妇的HR、MAP、SBP水平均上升,观察组产妇的HR、MAP、SBP水平均降低,但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HR、MAP、SB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及分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5、1.436、1.526、0.94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高危剖宫产中可降低产妇血压及HR,并不能完全改善胎儿Apgar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侧腹平面阻滞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泵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
4
作者 季兆亚 丁俊珊 孙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1297-129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泵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的104例产妇,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51例)和研究组(5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泵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的104例产妇,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51例)和研究组(53例)。参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研究组术后予以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均持续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镇痛泵按压次数、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6 h、12 h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参照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低于参照组的19.61%(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较好,能明显促进产妇术后尽快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超声引导下侧腹平面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泵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与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腹股沟疝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李雪峰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81-786,共6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QLB)与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TAPB)在腹腔镜腹股沟疝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8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QLB与TAPB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采用随...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QLB)与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TAPB)在腹腔镜腹股沟疝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8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QLB与TAPB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QLB组(Q组,n=42)和TAPB组(T组,n=42)。Q组行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T组行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均给予注射20 mL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2组受试者均采用统一的麻醉方案,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心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8 h内补救镇痛使用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进食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结果2组在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30 min、术后4 h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IL-6、TNF-α均有所提高(P<0.05),且Q组低于T组(P<0.05)。2组术后4、8、12、24 h VAS评分均有所上升(P<0.05),且T组高于Q组(P<0.05)。Q组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高于T组(P<0.05),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低于T组(P<0.05);Q组术后补救镇痛率低于T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略低于T组(P>0.05)。结论QLB较TAPB镇痛效果更佳,且展现出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 腰方肌平面阻滞 平面阻滞 腹腔镜腹股沟疝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方娟 赵立生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产妇中应用B超引导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该麻醉模式所获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张家港澳洋医院接收的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产妇中应用B超引导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该麻醉模式所获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张家港澳洋医院接收的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行B超引导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不同组别产妇所获取的效果。结果对各组产妇相关指标情况展开分析可见,观察组所耗费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术后HR、MAP、SBP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可见,观察组数据水平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见,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从镇痛泵按压次数来看,观察组的数据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剖宫产手术执行B超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可在术中获取较好麻醉效果,有助于稳定产妇生命体征,减轻麻醉对机体的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B超引导 侧腹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应用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秀菊 翁伟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6期723-724,共2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应用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76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A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术后...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应用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76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A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疼痛程度、恢复情况、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的丙泊酚用量、尿量、出入液体总量、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 h、12 h、24 h,A组咳嗽以及静息时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48 h、72 h,两组咳嗽以及静息时的NR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补救镇痛比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麻醉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侧腹平面阻滞 自控静脉镇痛 直肠癌根治术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杨伟才 凌睿 黄锋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82例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后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恢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82例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后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恢复时间、芬太尼用量、疼痛程度、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2、24 h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Ramsay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可减轻疼痛,减少芬太尼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超声引导 平面阻滞 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度及PCIA用药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林琳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4期74-75,共2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剖宫产术产妇术后疼痛度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药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进行PCIA治疗,试验组实施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TAPB治...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剖宫产术产妇术后疼痛度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药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进行PCIA治疗,试验组实施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TAPB治疗。比较术后2h、6h、12h及24h,两组产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分析术后1d内两组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用量及术后1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试验组产妇术后2h、6h、12h、24h 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d内,试验组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与镇痛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度有显著缓解作用,能减少PCIA用药量,对产妇预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侧腹平面阻滞 剖宫产产妇 疼痛度 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容量0.25%的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周瑞 贾海鹏 +1 位作者 崔瑜珺 曹洁 《哈尔滨医药》 202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容量0.25%的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三组,每组50例。L组: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总量40 mL;M组: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罗哌卡因25 mL,... 目的探究不同容量0.25%的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三组,每组50例。L组: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总量40 mL;M组: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罗哌卡因25 mL,总量50mL;H组: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罗哌卡因30 mL,总量60 mL。观察三组术后恢复情况、镇痛指标、疼痛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疼痛减轻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24 h按压镇痛泵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2、24h疼痛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中H组疼痛程度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中H组与M组低于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其中中剂量组镇痛效果最优,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 0.25%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侧腹平面阻滞 剖宫产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与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比较 被引量:19
11
作者 邵元媛 王宏娟 +2 位作者 陈薇 朱秀娟 丰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QLB)与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TAP)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QLB组38例,TAP组3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吗啡自...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筋膜平面阻滞(QLB)与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TAP)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QLB组38例,TAP组3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吗啡自控镇痛泵。观察术后48 h内各时间段的疼痛VAS评分、吗啡使用剂量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12 h,QLB组吗啡消耗量为(6.08±2.76)mg,TAP组为(7.97±3.22)mg;术后24 h,QLB组吗啡消耗量为(6.89±5.01)mg,TAP组为(14.12±6.76)mg;术后48 h,QLB组吗啡消耗量为(9.12±8.22)mg,TAP组为(18.07±9.86)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3、0.022)。术后24 h和48 h,TAP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高于QLB组(P<0.05),术后12 h内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组出现眩晕、恶性呕吐的例数高于QLB组(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QLB在吗啡使用剂量、疼痛缓解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优于T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剖宫产 疼痛 腰方肌平面阻滞 平面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霞 黄柯程 马利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664-2666,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采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注射30 mL 0.2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平面阻滞,...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采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注射30 mL 0.2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率、血压、外周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皮质醇、静息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外周血糖、血清CRP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静息、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及Ramsay镇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减轻结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强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侧腹平面阻滞 全麻诱导 结肠癌 镇痛 术后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在剖宫产手术产妇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晓娜 张竞超 +1 位作者 赵莉 吕红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3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对接受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进行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产...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对接受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进行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均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对照组产妇进行镇痛,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对观察组产妇进行镇痛,然后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6 h、24 h及72 h,观察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术后48 h内,观察组产妇舒芬太尼的用量和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拔除导尿管的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比,P>0.05。术后12 h及24 h,观察组产妇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Cor)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对接受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进行镇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减少其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改善其血浆IL-6、CRP、Cor的水平,且不会影响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侧腹平面阻滞 氯芬酸钠栓 剖宫产手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静 杨红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53-65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宫颈癌(UCC)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行UCC手术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6)。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宫颈癌(UCC)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行UCC手术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6)。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记录2组患者入室时(T_(1))、实施麻醉时(T_(2))、切皮时(T_(3))、术毕(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分别于T_(1)、T_(2)、T_(3)、T_(4)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于术后6、24、48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T_(2)、T_(3)、T_(4)时的MAP、HR均低于T_(1)时(P<0.05);2组患者T_(2)、T_(3)、T_(4)时的MAP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3)时的HR均显著低于T_(2)时,T_(4)时的HR均显著高于T_(3)时(P<0.05)。2组患者T_(2)与T_(4)时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2组患者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观察组患者的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_(2)时,观察组患者的H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_(3)时,2组患者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2)、T_(3)、T_(4)时血清Cor、IL-6水平均显著高于T_(1)时(P<0.05)。对照组患者T_(2)、T_(3)、T_(4)时血清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_(3)、T_(4)时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T_(2)时,T_(4)时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3)、T_(4)时血清Cor水平与T_(2)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血清Cor水平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3)时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T_(2)时,T_(4)时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2)、T_(4)时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2组患者血清Cor、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时,观察组患者血清Cor、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24、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6 h(P<0.05),术后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24 h(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8%(5/66)、21.21%(14/6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98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维持UCC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和血清中IL-6水平,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超声引导下侧腹平面阻滞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晓梅 王登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3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A)水平高于术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or、ACTH、A水平低于对照组,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较传统全麻麻醉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还能降低术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阻滞用于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丽艳 康定坤 +4 位作者 于国军 陈可新 王艳 袁哲 孙芳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FP)阻滞在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患者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F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FP)阻滞在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患者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F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n=30)和常规全麻组(G组,n=29)。T组行超声引导下术侧TFP阻滞,G组不进行TFP阻滞。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手术开始后1、10、30、6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HR、MAP和呼出气七氟醚浓度(C_(ET)Sev)、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4、8、12、24、48 h髂骨供区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补救镇痛和患者对髂骨供区镇痛的满意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手术开始后1、10、30 min T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手术开始后1 min至手术结束时T组C_(ET)Sev明显降低(P<0.05);T组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T组术后4、8、12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镇痛用量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髂骨供区镇痛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FP阻滞用于髂嵴前部取骨移植术麻醉和镇痛效果较好,有利于减少围术期麻醉镇痛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平稳,恢复快速,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平面阻滞 髂嵴前部 骨移植 全身麻醉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在妇科单孔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家美 邹振民 +1 位作者 吕纯 郑亚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4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在妇科单孔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300例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三组(每组100例),A组给予TAP阻滞,药物...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在妇科单孔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300例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三组(每组100例),A组给予TAP阻滞,药物是罗哌卡因20 mL,B组给予自控式静脉镇痛泵,C组给予罗哌卡因局部阻滞+氟比洛芬酯,对比三组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Ramsay评分(RSS)、舒适度评分(BCS)、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A组术后1、2、4、8 h的VAS评分、R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BCS评分均高于B组、C组,A组患者满意度(95.00%)高于B组(88.00%)、C组(8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罗哌卡因阻滞可有效减轻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舒适度、镇静效果、满意度,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平面阻滞 妇科 单孔腹腔镜术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莹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3期37-39,4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86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86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 h,两组静息和动态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静息和动态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术后24 h静息与动态NR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侧腹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结直肠癌根治术 苏醒 镇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子宫全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红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037-203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子宫全切手术(T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TH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子宫全切手术(T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TH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超声引导双侧TAPB联合静吸复合全麻下行TH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情况、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_(0))、麻醉5 min(T_(1))、拔管即刻(T_(2))]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术中及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除喉罩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两组HR、MAP较T_(0)时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TH患者中运用超声引导双侧TAPB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利于患者麻醉后恢复,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全切手术 超声引导 侧腹平面阻滞 静吸复合全麻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吸复合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邬冬云 耿莹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腹横筋膜平面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1 h、6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h相比,两组术后6 h、12 h的VA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与术后1 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高于术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 h相比,两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2 h相比,两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超声引导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可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镇痛作用显著,还可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静吸复合麻醉 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