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结合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林森 于国放 +5 位作者 凌宝存 夏克良 李维娜 张宝玉 宫泽光 刘克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超声结合乳腺导管造影 诊断 乳腺导管扩张症 研究
原文传递
超声结合乳腺导管造影诊断导管内小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林森 凌宝存 +5 位作者 夏克良 张宝玉 李维娜 宫泽光 刘克震 杜燕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超声 乳腺导管造影诊断 导管内小乳头状瘤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超声造影征象与B7-H4表达的相关性
3
作者 张竞月 候雪琴 +3 位作者 晏睿谦 刘怡彬 李智铭 高军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96-501,共6页
目的分析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B7同源体4(B7-H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36例乳腺病变女性患者,手术切除后标本经病理证实为IDC,将病理标本切片并... 目的分析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B7同源体4(B7-H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36例乳腺病变女性患者,手术切除后标本经病理证实为IDC,将病理标本切片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B7-H4表达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二维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并记录病灶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分析IDC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B7-H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36例患者免疫组化检测B7-H4在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均有表达。因抗原修复时温度过高或其他原因导致组织脱片2张,剩余134张切片中,阴性表达6张,阳性表达128张,其中高表达85张,低表达43张。不同的B7-H4表达分组中,B7-H4出现高表达时,IDC二维超声易出现纵横比>1、形态不规则、周围组织回声中断,后方回声衰减,淋巴结转移等特征(P<0.05);IDC超声造影易出现增强后病灶内部充盈缺损及增强后病灶周边汇聚征的特征(P<0.05)。二维IDC中肿块形态、纵横比、后方声衰减及周围组织回声等二维超声特征与B7-H4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0.188、0.240、0.185、0.344,P<0.05)。结论IDC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与B7-H4的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IDC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可以预测其分子标志物B7-H4的表达,进而可能为乳腺癌B7-H4靶向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 B7-H4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志勇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DI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DIP患者采取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0例疑似DIP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DI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DIP患者采取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0例疑似DIP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阳性检出56例,超声造影阳性检出46例,乳腺钼靶X线检出43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67%、71.67%,联合检查阳性检出55例,阳性检出率91.67%。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比,超声造影与乳腺钼靶X线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查敏感度和准确度则要高于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检查(P<0.05)。结论:在DIP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线均有着良好优势,但是两者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钼靶X线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X线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陶楚楚 张婉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2期161-163,166,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X线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1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乳头溢液性肿瘤患者112例,均先后接受超声检查和X线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以最终手术或穿刺病理学确...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X线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性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1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乳头溢液性肿瘤患者112例,均先后接受超声检查和X线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以最终手术或穿刺病理学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与X线乳腺导管造影单独检查、联合检查在乳头溢液性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112例乳头溢液性肿瘤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学确诊为良性肿瘤93例,恶性肿瘤19例;超声检出良性肿瘤64例,恶性肿瘤11例,漏诊29例,误诊8例;X线乳腺导管造影检出良性肿瘤81例,恶性肿瘤16例,漏诊12例,误诊3例;联合检查检出良性肿瘤91例,恶性肿瘤18例,漏诊2例,误诊1例;联合检查诊断乳头溢液性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高于X线乳腺导管造影与超声检查,且X线乳腺导管造影诊断效能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不同类型良恶性病变检出率均高于X线乳腺导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导管扩张、浸润性导管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头溢液性良恶性肿瘤诊断中,X线乳腺导管造影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略高于超声检查,而联合检查则能进一步提升检出率及诊断效能,且与最终手术或穿刺病理学确诊结果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X线乳腺导管造影 联合检查 乳头溢液性良恶性肿瘤 检出率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鉴别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郑韦力 林济钦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310-1312,1316,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BIDP)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26例疑似DCIS、BIDP患者... 目的:研究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BIDP)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26例疑似DCIS、BIDP患者,根据病理结果金标准,分为DCIS组(n=70)和BIDP(n=2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超声检查,对其病灶数量、分布、信号和形态,并对其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对比超声造影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对比DCIS组和BIDP组经超声图像特征情况发现,其形态、结节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和同侧腋窝淋巴结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检查结果后显示,对DCIS、BIDP诊断的灵敏度为74.29%(52/70)、特异度91.67%(22/24)和准确率为78.72%(74/94),其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超声检测用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当中具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导管造影结合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小乳头状瘤
7
作者 董林森 李俊来 +2 位作者 宫泽光 刘广和 刘克震 《实用医药杂志》 2000年第5期297-297,共1页
关键词 导管造影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高频超声诊断 多普勒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 乳腺导管内癌 造影 乳腺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扩张 高频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静 翁萍 +3 位作者 吐尔逊纳依 耿玉荣 胡佳俊 刘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乳腺导管内肿块患者80例,其中乳腺导管内癌20例(导管内癌组),良性肿块患者60例(良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特征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乳腺导管内肿块患者80例,其中乳腺导管内癌20例(导管内癌组),良性肿块患者60例(良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特征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组,导管内癌组常规超声多表现为乳腺周边高回声、内部微钙化、边界缘毛刺和后方回声衰减(P<0.05)。导管内癌组的超声造影增强评分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在导管内癌组20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增强评分在不同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Dukes分期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也显示乳腺导管内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分化类型等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41,0.368,-0.289,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能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且超声造影增强情况与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能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理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前病灶大小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卢伟业 冯娅琴 +5 位作者 陈志辉 陈述政 毛卫波 吴爱芬 宋晶晶 陈方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2055-2058,2077,共5页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来评估术前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灶大小,并与常规高频超声及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大小做对照分析,明确超声造影术前评估DCIS大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138例(共计138个病灶)经穿刺病理确诊和手术...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来评估术前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灶大小,并与常规高频超声及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大小做对照分析,明确超声造影术前评估DCIS大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138例(共计138个病灶)经穿刺病理确诊和手术的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及CEUS检查。记录常规高频超声、超声造影及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大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中有24例患者进行了保乳手术,11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38例患者均为乳腺单发病灶,诊断时有89例患者无症状,19例有明显肿块,19例伴有疼痛,11例有乳头溢液。常规高频超声中,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5. 6mm(10. 2~20. 6mm),超声造影中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6. 7mm(11. 7~18. 5mm)。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平均直径为15. 8mm(13. 1~23. 0mm)。两种超声测量方法评估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 24)。常规高频超声测量乳腺肿瘤的大小中有91例(66%)低估了肿瘤的大小,CEUS有44例(32%),P <0. 0001。常规高频超声测量乳腺肿瘤的大小相比术后大体标本误差在2mm以内的有29例(21%),CEUS为87例(63%),P <0. 0001。乳腺CEUS高估肿瘤大小的有7例(7%),而常规高频超声为18例(13%),P=0. 048。结论乳腺超声造影检查对于乳腺肿瘤的测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检查技术。相比常规高频超声,CEUS对术前乳腺导管原位癌肿瘤大小的评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原位癌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淳 许华宁 +3 位作者 沈碧潇 蔡婷 张心怡 吴意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breast,DCI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DCIS患者的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资料。结果:常规高频超... 目的:观察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breast,DCI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DCIS患者的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资料。结果:常规高频超声检查DCIS检出率为68.0%(17/25),结合超声造影检查DCIS检出率为92.0%(23/25)。其中腺体增厚或结构紊乱型占8.0%(2/25),导管扩张型占16.0%(4/25),片状低回声型占56.0%(14/25),混合回声肿物型占20.0%(5/25)。DCIS的超声造影特征表现为高增强多见,增强后病灶形态多不规则,边界多不清晰,分布尚均及不均,大部分无充盈缺损,造影剂进入肿块的大小及范围多超过二维超声图像,周围见多条粗大的血管进入肿块。结论:DCIS具有一定的超声造影特征表现,结合超声图像与造影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内癌 早期诊断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在超声造影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睿 薛玉 +2 位作者 张歆 许建萍 唐艳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分析在超声造影多参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的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6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分析在超声造影多参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的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6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关度较高的造影参数,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后进入模型的5个参数分别为造影剂增强速度、增强不均匀、造影剂渡越时间、造影剂消退速度、肿块增强程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较高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对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 超声造影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婷 许华宁 +2 位作者 沈碧潇 张心怡 吴意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62个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的特征。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多表现为高增强、造影剂分布均匀、增...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62个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的特征。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多表现为高增强、造影剂分布均匀、增强后形态规则、边缘清晰。61个(98.4%,61/62)病灶超声造影后呈高增强,46个(74.2%,46/62)病灶超声造影后有清晰的边缘,33个(53.2%,33/62)病灶造影后增强范围较二维超声图像范围无明显变化。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灶超声造影上升时间(rise time,RT)、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与周围腺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两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其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内乳头状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宋倩 刘景萍 +2 位作者 冯华梅 聂维奇 王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CEUS、乳腺钼靶X线检查。评估2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受试者工作...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CEUS、乳腺钼靶X线检查。评估2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结果CEUS诊断准确率为77.50%;乳腺钼靶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0.00%;CEUS联合乳腺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96.25%。ROC曲线分析显示,CEUS、乳腺钼靶X线、CEUS联合乳腺钼靶X线诊断ID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1、0.607、0.663;CEUS联合乳腺钼靶X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分别高于CEUS、乳腺钼靶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联合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IDP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钼靶X线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式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慧 周文斌 孙重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探讨应变式弹性成像(SE)联合超声造影(CEUS)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105例患者共117个恶性病灶和42个良性病灶,均行常规B超(US)、SE及CEUS检查,分析病灶的声像特征并... 目的探讨应变式弹性成像(SE)联合超声造影(CEUS)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105例患者共117个恶性病灶和42个良性病灶,均行常规B超(US)、SE及CEUS检查,分析病灶的声像特征并记录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分级、弹性评分和CEUS评分,以组织病理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S、SE和CEUS单独及SE联合CEUS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效能。结果117个恶性病灶中BI-RADS-US 3、4a、4b、4c和5级各有9、36、35、29和8个,弹性评分1~5分各有0、9、20、46和42个,CEUS评分1~5分各有10、12、21、34和40例; ROC曲线分析显示US、SE和CEUS单独及SE联合CEUS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 677、0. 781、0. 863和0. 925,敏感度依次为61. 5%、75. 2%、82. 1%和89. 7%,特异度依次为73. 8%、80. 9%、90. 5%和95. 25%及准确度依次为64. 8%、76. 7%、84. 3%和91. 2%,SE联合CEUS的诊断效能优于SE、CEUS单独使用。结论SE联合CEUS检查可大大提高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率,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常规超声 应变式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赫 姜玉新 +2 位作者 戴晴 朱庆莉 张璟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96例患者共96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96例患者共96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特征,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经常规超声仅检出6例,病灶1.6~3.9cm;经超声造影发现另外4例,均为均匀增强,病灶0.5—1.2cm。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均匀增强6例(54.5%),区域增强4例(36.4%),无增强1例(9.1%)。超声造影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突出物,以纤维血管为轴心,树枝样生长,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是扩张导管和纤维组织。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造影主要为均匀增强和区域增强,超声造影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关。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 超声造影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钼靶X线摄影及超声造影检查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倩 刘景萍 +2 位作者 冯华梅 聂维齐 王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病理特征与钼靶X线摄影及超声造影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3例DCI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DCIS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两种检查的相关性。结果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显示,83例DCIS... 目的探究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病理特征与钼靶X线摄影及超声造影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3例DCI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DCIS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两种检查的相关性。结果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显示,83例DCIS患者中,恶性钙化影60例(72.29%),软组织块影27例(32.53%)。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与DCIS患者恶性钙化、软组织块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评分与DCIS患者分化类型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DCIS的病理特征与恶性钙化、软组织肿块影、患者不同分化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采用钼靶X线摄影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DCIS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癌 病理特征 乳腺钼靶X线摄影 超声造影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联合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谷云芝 左莉莉 +5 位作者 王文娟 甄萍 孙霞 尹长恒 宋德余 姜玉荣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联合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对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联合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对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2.80%(77/93),漏诊率为17.20%(16/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40.00%(4/10),漏诊率为60.00%(6/10);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76.34%(71/93),漏诊率为23.66%(22/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0.00%(2/10),漏诊率为80.00%(8/10);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9.25%(83/93),漏诊率为10.75%(10/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60.00%(6/10),漏诊率为40.00%(4/10)。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 乳管内占位性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候雪琴 刘怡彬 +1 位作者 李智铭 高军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不同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22例,及...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不同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22例,及同期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患者32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1例,回顾分析3组病例超声造影的定性及定量指标特征。结果 (1)超声造影定性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快速向心性高增强,增强后范围扩大比率高于纤维腺瘤组(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组超声造影后内部充盈缺损,增强后范围扩大,周边汇聚征,向心性增强比率(9.1%、27.3%、4.5%、54.5%)均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48.4%、90.3%、48.4%、87.1%),造影剂分布较浸润性导管癌组更均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的上升支斜率(K)及梯度(Grad)均小于浸润性导管癌组,峰值强度(A)高于纤维腺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较好的超声造影特征,超声造影对提高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有价值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浸润性导管 纤维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璇妍 刘军 尹立雪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病理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60例,分析常规高频超声检查、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钼钯X线检查的结果,比较两种超声检查的声像表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 目的评价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病理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60例,分析常规高频超声检查、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钼钯X线检查的结果,比较两种超声检查的声像表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比较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技术与钼钯x线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率为85.7%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准确率的81.0%,且对乳腺导管无扩张及瘤体位于乳头附近之外的其他部位的乳头状瘤患者诊断率也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钼钯X线检查相比较,虽然诊断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因其辐射小,诊断准确率高,易被患者接受。结论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性高,对人体幅射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腺导管造影技术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造影与超声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弦 赵晓君 +2 位作者 杨月萍 严志汉 虞志康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是乳头溢液最常见的病因,好发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内,钼靶X线导管造影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1]。笔者搜集近三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6例,回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是乳头溢液最常见的病因,好发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内,钼靶X线导管造影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1]。笔者搜集近三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6例,回顾性分析其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超声诊断 X线造影 多普勒超声检查 钼靶X线 良性肿瘤 乳头溢液 导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