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遮阴条件对北美冬青幼苗叶片光合特性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王玉莹 吴生海 +4 位作者 王金玲 吕伟伟 于志会 杨春波 杜凤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与超微结构,揭示其对光的适应规律、光合与超微结构关系,为北美冬青引种栽培、苗木培育和经营提供依据。以3 a生北美冬青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800光合仪测定... 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与超微结构,揭示其对光的适应规律、光合与超微结构关系,为北美冬青引种栽培、苗木培育和经营提供依据。以3 a生北美冬青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800光合仪测定全光(L_(0))、35%遮阴(L_(35))、55%遮阴(L_(55))和75%遮阴(L_(75))4种遮阴条件下北美冬青幼苗叶片的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北美冬青叶片超微结构。结果表明:7月4种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北美冬青幼苗叶片35%遮阴处理光响应表现最佳。随着遮阴度的提高,光适应下的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最大可变荧光(F′_(v))、PSⅡ光能转换效率(F′_(v)/F′_(m))、稳态荧光(F_(S))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呈逐渐变大趋势;北美冬青幼苗叶片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P))随遮阴度提高而降低,叶片在受到强光胁迫时通过耗散热能来缓解光合损伤,具有较高的光保护能力。北美冬青幼苗叶片气孔张开度随光强的提高而变大,但过强的光照会抑制气孔张开。净光合速率随气孔的大小及张开度而变化,气孔张开度最大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冬青 遮阴 光合特性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平腹小蜂成蜂触角感器形态和超微结构
2
作者 刘欣玉 白妍妍 +5 位作者 赵盈盈 戚煜 姜娜 刘保志 吕淑杰 谢寿安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目的】明确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本土寄生性天敌东方平腹小蜂Anastatus orientalis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究东方平腹小蜂各类感器的功能,揭示其化学感受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子... 【目的】明确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本土寄生性天敌东方平腹小蜂Anastatus orientalis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究东方平腹小蜂各类感器的功能,揭示其化学感受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东方平腹小蜂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东方平腹小蜂成蜂触角呈膝状,由梗节、柄节和鞭节组成,雄成蜂触角的平均长度为1710.53μm,雌成蜂触角的平均长度为1638.67μm。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东方平腹小蜂成蜂触角上7种类型感器,分别为: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有2种亚型SBⅠ和SBⅡ)、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其中,耳形感器为雌蜂特有。此外,还在雌蜂触角上发现了表皮孔结构。【结论】东方平腹小蜂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特征均存在典型的性二型现象。不同类型感器拥有不同的形态和分布,且发挥不同功能。研究认为东方平腹小蜂丰富的触角感器在其感受环境变化、寻找配偶和定位寄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研究该寄生蜂的化学通讯机制和嗅觉行为差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平腹小蜂 触角 感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后黄卷蛾幼虫头部感器的超微结构
3
作者 陈文佳 杨奇龙 +3 位作者 韦刘宇 黎金芮 郭梦婷 杨振德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究拟后黄卷蛾幼虫头部感器的种类、分布及形态特征,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和各感器功能。【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拟后黄卷蛾5龄幼虫的口器及触角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拟后黄卷蛾幼虫口器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刺形感... 【目的】探究拟后黄卷蛾幼虫头部感器的种类、分布及形态特征,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和各感器功能。【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拟后黄卷蛾5龄幼虫的口器及触角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拟后黄卷蛾幼虫口器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指形感器、板形感器、和感受锥。其中刺形感器分布最广,锥形感器数量最多。触角上共有4种感器,为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拟后黄卷蛾幼虫头部共含7种感器,其中指形感器的分布可能在幼虫的卷叶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后黄卷蛾 幼虫 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4
作者 朱永莉 沈永宝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为探讨桂花种胚发育过程及与种子休眠形成的内在联系,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果皮、种皮、胚和胚乳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初期,种子表皮细胞由鳞形和长方形的细胞交替组... 为探讨桂花种胚发育过程及与种子休眠形成的内在联系,以紫梗籽银桂种子为材料,对其不同发育时期果皮、种皮、胚和胚乳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初期,种子表皮细胞由鳞形和长方形的细胞交替组成,排列较为疏松;随着种子的发育,种子表皮细胞开始脱水,出现明显沟壑状,种皮结构更加致密;至种子发育成熟,种皮中部变得较为平坦,种皮表面出现较多长条状纹饰;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果皮厚度明显增加,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外果皮、中果皮逐渐变软,内果皮逐渐木质化变硬,形成种壳。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初期,在胚和胚乳细胞中液泡较多,细胞内有少量的嗜锇物质,细胞质较丰富,细胞体积较小;随着种子的成熟,胚和胚乳细胞内的脂滴和高电子致密物质不断增加,说明在紫梗籽银桂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内大分子贮藏物质不断积累,种子逐渐进入休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梗籽银桂 种子发育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广藿香叶片生理特性、超微结构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袁柳娇 黄文琳 +5 位作者 陈崇志 梁敏 黄梓淇 陈雪雪 陈日檬 王锂韫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39,共10页
【目的】探究盐胁迫处理对广藿香幼苗叶片生理特性、超微结构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广藿香人工栽培和抗逆种质筛选及培育高产、优质、高抗的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石牌’广藿香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采用浓度为0(CK)、50(低浓... 【目的】探究盐胁迫处理对广藿香幼苗叶片生理特性、超微结构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广藿香人工栽培和抗逆种质筛选及培育高产、优质、高抗的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石牌’广藿香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采用浓度为0(CK)、50(低浓度)、100(中浓度)、150(中高浓度)、200(高浓度)mmol/L的氯化钠(NaCl)溶液进行处理。于胁迫后10、15和20 d,分别采取广藿香幼苗叶片进行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测定,并测量株高及拍照记录生长情况;于胁迫后20 d,观察叶片细胞结构变化,及测定广藿香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含量。【结果】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与胁迫时间的推移,广藿香幼苗增长速率逐渐降低,高浓度盐胁迫下幼苗出现萎蔫或枯死现象。盐胁迫处理10 d时,与CK组相比,不同浓度处理组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均升高。除高浓度处理组外,其他胁迫处理组幼苗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升高;处理20 d时,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高浓度处理组药效成分含量均较对照组高。高浓度的盐胁迫对广藿香叶片细胞结构造成损伤,叶绿体降解呈离散状态,类囊体基质片层微曲、间距加大;线粒体嵴膨大,部分出现半空泡化现象;波浪状的细胞质膜从细胞壁缩回,部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结论】盐胁迫下广藿香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能够清除多余的活性氧以抵御胁迫环境,并促进了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2种有效成分的合成,以保证植株生长,提高了药材的品质。因此认为广藿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盐渍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盐胁迫 抗氧化酶 超微结构 药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色素含量、分布及超微结构与叶色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娟 蔺银鼎 +1 位作者 李洁 田旭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目的】探究元宝枫叶片颜色属性与不同叶色叶片各组织中色素含量和分布,以及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关系,为明确元宝枫叶片呈色的内部机制提供细胞学依据,为揭示红叶植物变色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元宝枫叶片颜色属性,测定各颜色叶片叶... 【目的】探究元宝枫叶片颜色属性与不同叶色叶片各组织中色素含量和分布,以及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关系,为明确元宝枫叶片呈色的内部机制提供细胞学依据,为揭示红叶植物变色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元宝枫叶片颜色属性,测定各颜色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观察叶片各组织中色素分布情况,使用透视电镜观察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和其他细胞器的超微结构。【结果】元宝枫不同叶色叶片色素含量、分布和超微结构均存在差异。1)红叶花色素苷含量极显著(P<0.05)高于黄叶和绿叶,叶绿素含量较低。黄叶叶绿素含量最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红叶,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显著高于绿叶和红叶(P<0.05)。绿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P<0.05)高于黄叶和红叶,花色素苷含量显著(P<0.05)低于红叶,与黄叶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元宝枫叶片色素含量比值均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2)元宝枫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均无色素分布,花色素苷主要分布于栅栏组织。红叶花色素苷分布明显,绿叶和黄叶花色素苷分布较少。黄叶类胡萝卜素分布明显,在海绵组织也有花色素苷分布。3)嫩绿色叶片叶绿体尚在发育中;绿叶细胞发育成熟,有淀粉粒。叶片变红后,叶绿体中核糖体减少,全红叶片中出现叶绿体解体的残留物;黄叶中叶绿体受损,细胞中有嗜锇颗粒;尖端变褐的叶片细胞中有大量嗜锇颗粒,有些细胞基本为空腔。【结论】元宝枫彩叶未发生结构变异,其颜色变化是因为在叶片变红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尤其叶绿素含量下降迅速,而花色素苷含量上升,其内部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上升造成的,属于色素型彩叶。叶片花色素苷主要分布于栅栏组织,在变红前就已产生,随其含量上升,最终在叶色上呈现出来。在叶色变化过程中,叶绿体逐渐解体,出现衰老症状,为衰老期型彩叶。黄叶生长势差,叶色从绿转黄,不能呈现红色,衰老速度较红叶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色素含量 色素分布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探讨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对压疮创面修复的影响
7
作者 于杰 张守臣 +5 位作者 李金贵 黄俊杰 周瑞刚 张文海 彭伟龙 赵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07-1614,共8页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对大鼠压疮创面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明确悬起灸促进压疮创面修复的最佳干预温度,以期为临床艾灸治疗压疮及慢性难愈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33只雌性健康SD成年大鼠,随机选择3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对大鼠压疮创面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明确悬起灸促进压疮创面修复的最佳干预温度,以期为临床艾灸治疗压疮及慢性难愈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33只雌性健康SD成年大鼠,随机选择3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30只大鼠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2~3期压疮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的12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水凝胶组、低温艾灸干预组、中温艾灸干预组及高温艾灸干预组,每组25只。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仅进行碘伏常规处理;水凝胶组用碘伏处理压疮创面后将水凝胶伤口敷料覆盖于创面处;低、中、高温艾灸干预组给予碘伏处理后分别对压疮创面中心施以38~41℃、43~46℃、48~51℃的悬起灸干预(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创面皮肤表面温度),艾灸干预1次/d,每次持续15 min。分别于干预1,3,5,7,10 d后取各造模组大鼠压疮创面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压疮组织超微结构;空白对照组大鼠一并取材以观察正常皮肤组织镜下超微结构。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造模组大鼠造模后干预前均出现表皮脱落或损伤及真皮层损伤。(1)表皮修复情况:模型对照组压疮创面中基底细胞结构及功能恢复相对较慢,干预10 d后才可见大部分基底细胞基本恢复正常,但细胞器相对较少,功能较低下。低、中温艾灸干预组干预5 d后可见大部分基底细胞基本恢复正常,中温艾灸干预组可见绝大部分基底细胞基本恢复正常,绝大部分基底细胞的线粒体状态较好,结构较清晰,10 d后基底细胞线粒体数目增多,胶原纤维致密,新生表皮完整,更优于低温艾灸干预组。水凝胶组干预5 d后可见部分基底细胞线粒体肿胀;7 d后可见大部分基底细胞细胞器增多,线粒体结构逐渐恢复正常。高温艾灸干预组干预7 d后可见少部分有线粒体自噬产生,相对略差于水凝胶组。(2)真皮修复情况:模型对照组干预5 d后可见真皮层炎性细胞高度浸润,成纤维细胞变性;7 d后真皮层尚有少量炎性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并有功能恢复,少部分胶原纤维相对较致密;10 d后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真皮有淋巴细胞,真皮损伤有恢复,部分胶原纤维相对较致密。中温艾灸干预组干预1 d后真皮层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5 d后可见真皮层不新鲜的粒细胞浸润,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大部分胶原纤维较致密;7 d后绝大部分真皮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功能活跃,且胶原纤维较致密;10 d后真皮成纤维细胞功能旺盛,胶原纤维致密。低温艾灸干预组可见上述类似大体趋势;水凝胶组及高温艾灸干预组干预5,7,10 d后亦可见真皮成纤维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其功能亦逐渐恢复,胶原纤维排列逐渐致密,但修复情况均较中温艾灸干预组差。结论 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及水凝胶处理能够整体上提前压疮创面急性炎症浸润的高峰,促进压疮创面由炎症损伤阶段向增殖修复阶段的顺利转变,继而加快压疮创面修复进程。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后压疮创面修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38~41℃、43~46℃温度下悬起灸更有利于促进压疮组织残存表皮修复、新生表皮生成及真皮浅层修复,且43~46℃温度下悬起灸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创面修复 悬起灸 温度 基底细胞 超微结构 表皮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核内包涵体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分析
8
作者 杜薇 张洪生 +2 位作者 曾德华 刘庆宏 余英豪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肿瘤细胞核内包涵体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特征。方法收集术后病理确诊肺腺癌标本20例,光镜下观察常规HE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B、TTF-1及Napsin-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HE切... 目的探讨肺腺癌肿瘤细胞核内包涵体的临床病理及超微结构特征。方法收集术后病理确诊肺腺癌标本20例,光镜下观察常规HE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B、TTF-1及Napsin-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HE切片可见肿瘤细胞中核内包涵体结构,表现为大小不等、均质红染的类圆形物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F-1在所有肿瘤细胞核中呈阳性表达,SP-B、Napsin-A在大部分肿瘤细胞质中阳性表达,而SP-B同时在核内包涵体中亦有点状阳性表达。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核内包涵体主要由弥散型细颗粒状物质组成,与核膜间存在一圈空晕,核内包涵体局部可见与内层核膜相连接的膜性结构。结论肺腺癌核内包涵体是由肺表面活性蛋白产物,具有SP免疫原性,其阳性表达可提示腺癌的肺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核内包涵体 超微结构 免疫组化 S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苜蓿生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沂欣 王鑫尧 +3 位作者 隋晓青 李培英 张前兵 徐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43-3751,共9页
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生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本试验以耐盐品种‘中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Zhongmu No.3’)和敏盐品种‘公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Gongnong ... 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生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本试验以耐盐品种‘中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Zhongmu No.3’)和敏盐品种‘公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Gongnong No.1’)为材料进行水培试验。结果显示,外施不同浓度MT均可有效减轻盐胁迫给苜蓿幼苗带来的一系列生理损伤。其中,150μmol·L^(-1) MT处理可显著增加幼苗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羟自由基清除效率,同时在此浓度下,可有效降低盐胁迫下丙二醛、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MT通过维持紫花苜蓿幼苗叶肉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减轻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盐害。这些结果表明,MT通过在盐胁迫条件下增强抗氧化防御活性来减少细胞膜损伤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褪黑素 生理特性 超微结构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山麻鸭蛋壳质量与元素组成、基质含量和超微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蕾 赵邦哲 +6 位作者 张迎燕 田若宁 王雅婷 李昂 梅景良 连森阳 吴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5-167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壳元素组成、超微结构和钙化壳基质含量对龙岩山麻鸭蛋壳质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00日龄龙岩山麻鸭所产白壳蛋300个,根据蛋壳强度平均分为高、中、低3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个蛋,测定蛋壳质量、元素组成和超微... 本试验旨在研究蛋壳元素组成、超微结构和钙化壳基质含量对龙岩山麻鸭蛋壳质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00日龄龙岩山麻鸭所产白壳蛋300个,根据蛋壳强度平均分为高、中、低3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个蛋,测定蛋壳质量、元素组成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高、中、低蛋壳强度组蛋壳强度分别为(4.67±0.09)kg/cm^(2)、(3.78±0.02)kg/cm^(2)和(2.86±0.03)kg/cm2,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和蛋壳重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钙化壳的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元素相对含量在蛋壳超微结构的不同层次差异不显著(P>0.05)。对蛋壳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与中、低强度蛋壳组相比,高强度蛋壳组横断面致密性更好,乳突顶部连接更紧密;并且各组间的乳突层有效厚度差异显著(P<0.05),高、低蛋壳强度组的乳突间隙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厚度相似的蛋壳,其蛋壳各层元素相对含量和基质含量对龙岩山麻鸭蛋壳强度无显著影响,蛋壳超微结构致密度对蛋壳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乳突层有效厚度和乳突间隙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岩山麻鸭 蛋壳强度 元素组成 基质含量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胁迫对赖草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凯鑫 杜利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赖草作为黄土高原乡土草,具有耐盐碱的特点。为揭示黄土高原乡土草赖草(Leymus secalinus)的抗碱能力,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8个Na_(2)CO_(3)浓度梯度(0、50、75、100、150、200、300、400 mmol/L)对赖草幼苗进行胁迫,研究Na_(2)CO_(3)... 赖草作为黄土高原乡土草,具有耐盐碱的特点。为揭示黄土高原乡土草赖草(Leymus secalinus)的抗碱能力,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8个Na_(2)CO_(3)浓度梯度(0、50、75、100、150、200、300、400 mmol/L)对赖草幼苗进行胁迫,研究Na_(2)CO_(3)胁迫对赖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_(2)CO_(3)胁迫浓度的升高,赖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逐渐降低。150 mmol/L Na_(2)CO_(3)胁迫时赖草叶片净光合速率、Fo和Fm达到最大,叶绿素含量较高;当Na_(2)CO_(3)浓度大于200 mmol/L时,赖草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Fo下降显著。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50 mmol/L Na_(2)CO_(3)胁迫下,叶绿体外膜清晰,基粒片层扭曲;150 mmol/L Na_(2)CO_(3)胁迫下,叶绿体的内外膜有解体迹象,线粒体膜有破损趋势,但结构完整;400 mmol/L胁迫下,叶绿体、线粒体内外膜解体,细胞结构严重受损。赖草对150 mmol/L以下的Na_(2)CO_(3)胁迫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叶片结构未受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 Na_(2)CO_(3)胁迫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叶肉细胞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筛窦炎黏膜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乐 刘红刚 +2 位作者 何春燕 张盛忠 陈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1-655,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筛窦炎(chronicethmoiditis)患者筛窦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15例慢性筛窦炎患者和4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在接受鼻内镜手术时钳取筛窦黏膜,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黏膜表面形态及炎细胞浸润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慢性筛... 目的观察慢性筛窦炎(chronicethmoiditis)患者筛窦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15例慢性筛窦炎患者和4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在接受鼻内镜手术时钳取筛窦黏膜,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黏膜表面形态及炎细胞浸润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慢性筛窦炎患者筛窦黏膜可观察到黏液颗粒呈串珠样或团片状附着在残存纤毛上;纤毛稀疏、排列凌乱、缠结;细胞连接分离,细胞间隙增宽;基底细胞受损;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颗粒释放,浆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慢性筛窦炎患者筛窦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是筛窦炎慢性迁延的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炎 黏膜 /超微结构 显微镜检查 电子 超微结构变化 慢性筛窦炎 筛窦黏膜 超微结构改变 透射电镜观察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淡水轮灌对设施番茄光合特性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朗 宋嘉雯 +3 位作者 付媛媛 唐茂淞 敬凌琨 王兴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784-3798,共15页
【目的】阐明咸淡水轮灌对设施番茄叶片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机理,有利于优化设施番茄咸水灌溉调控策略。【方法】以当地常规番茄品种“明珠”为材料,2022—2023年在南疆地区温室内开展为期两年的番茄咸淡水轮灌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 【目的】阐明咸淡水轮灌对设施番茄叶片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机理,有利于优化设施番茄咸水灌溉调控策略。【方法】以当地常规番茄品种“明珠”为材料,2022—2023年在南疆地区温室内开展为期两年的番茄咸淡水轮灌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W1(咸水、淡水,轮灌4次),W2(2次咸水、2次淡水,轮灌2次),W3(2次淡水、4次咸水、2次淡水,轮灌1次),全淡水灌溉为对照处理(CK),3种咸淡水轮灌模式的灌水量与CK一致。主要探讨咸淡水轮灌产生的盐碱胁迫对设施番茄叶片超微结构、叶绿素含量、气孔特征、气体交换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咸淡水轮灌条件下,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以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显著下降,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在限制叶片气体交换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番茄叶片不仅通过减小单个气孔开度来快速适应盐碱胁迫,且能经过长期的气孔分化和发育过程调控气孔密度和气孔形状,以此提高气体交换效率。与CK处理相比,W1、W2及W3处理的叶片气孔密度,分别增加22.8%、43.07%和13.8%,气孔宽度分别减小54.6%、77.8%和13.7%。受土壤盐分胁迫影响,相较于CK处理,W1、W2处理番茄叶片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被破坏,叶绿素含量分别减少6.2%、11.8%,净光合速率降低16.3%、26.2%,产量降幅达45.3%、52.5%,且最大叶面积指数比同期CK处理分别低20.8%、27.5%。W3处理的番茄叶片叶肉细胞结构相对完整,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CK差异不显著,其中平均单果质量增加6.5%、果茎增大6.0%、产量略提高0.7%。【结论】综合番茄生理变化和产量分析,在番茄开花结果期—果实膨大期灌溉咸水,其他生育阶段采用淡水灌溉,减缓了咸水灌溉对番茄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W3处理可推荐可作为南疆地区设施番茄咸淡水协同利用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 咸淡水轮灌 叶片超微结构 光合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海域织锦巴非蛤精巢发育、精子发生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炳杰 刘一鸣 +3 位作者 邢清淦 连昌朋 吴韬 潘英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8,共10页
为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精巢发育、精子发生及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文章采用解剖观察、精巢组织切片、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采集织锦巴非蛤中未发现雌雄同体,观察的个体皆为雌雄异体,将其... 为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精巢发育、精子发生及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文章采用解剖观察、精巢组织切片、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采集织锦巴非蛤中未发现雌雄同体,观察的个体皆为雌雄异体,将其精巢发育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时期,织锦巴非蛤精巢成熟与排放期在9月-翌年1月。精子发生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成熟精子期5个时期。织锦巴非蛤成熟精子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为典型的鞭毛型精子,全长约为46.04μm。精子头部分为顶体和精核,顶体为圆锥形,精核呈长圆柱形,前端直径约为0.71μm,后端直径约为1.34μm;中部由4个环绕成瓣状的线粒体与2个相互垂直的近、远端中心粒组成;尾部鞭毛长约38.8μm,直径约为0.21μm,外被质膜,为典型“9+2”双联体微管结构。研究结果为织锦巴非蛤的繁殖生物学、人工苗种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巴非蛤 精巢发育 精子发生 超微结构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发育、精子发生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韬 潘英 +4 位作者 刘一鸣 连昌朋 徐炳杰 王超奇 杨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80,共12页
为探究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周年发育、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文章采用组织切片、扫描及透射电镜技术对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周年发育、精子发生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发育... 为探究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周年发育、精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文章采用组织切片、扫描及透射电镜技术对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周年发育、精子发生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施氏獭蛤精巢发育周期为1年,可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繁殖盛期为12月至翌年4月,每期5%~10%个体精巢发育略滞后。精子发生可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变态期。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可划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成熟精子期。施氏獭蛤精子属于鞭毛型,全长(39.76±0.50)μm。精子头部由近椭圆形的顶体和精核组成,顶体底部与精核相连处凹陷形成亚顶体腔,精核顶部形成核前窝,精核底部形成核后窝,细胞核内电子密度均匀,核中部存在间隙。中心粒复合体周围有4个线粒体围绕组成精子中部,线粒体近圆形,内嵴明显。质膜包裹轴丝形成精子尾部,尾部横切面可明显观察到“9+2”双联体微管结构。此外,施氏獭蛤存在A、B两种不同类型的精原细胞,A型精原细胞核内核仁不明显, B型精原细胞核内核仁明显, B型精原细胞存在于增殖期和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獭蛤 精巢发育 精子发生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不同质地蛋壳超微结构及其与蛋壳强度的关联分析
16
作者 梅慧灵 郑定黔 +6 位作者 赵邦哲 田若宁 陈莹 李昂 连森阳 梅景良 吴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0-136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番鸭正常蛋、沙壳蛋和条纹蛋等3种不同质地蛋壳在超微结构性状上的异同,并分析蛋壳超微结构性状与蛋壳强度之间的关联性。试验选用300日龄笼养白羽番鸭所产白色的正常蛋、沙壳蛋和条纹蛋厚度相近的蛋壳各12枚,分别作为3... 本试验旨在研究番鸭正常蛋、沙壳蛋和条纹蛋等3种不同质地蛋壳在超微结构性状上的异同,并分析蛋壳超微结构性状与蛋壳强度之间的关联性。试验选用300日龄笼养白羽番鸭所产白色的正常蛋、沙壳蛋和条纹蛋厚度相近的蛋壳各12枚,分别作为3种不同质地蛋壳的试验组,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1枚蛋壳。使用S3400N型扫描电镜观察蛋壳的超微结构,测定乳突层厚度和乳突间隙,计算有效厚度和平均乳突大小。结果表明:1)蛋壳强度在3种蛋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正常蛋>沙壳蛋>条纹蛋;3种蛋间蛋形指数和钙化壳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2)在超微结构上,沙壳蛋和条纹蛋蛋壳的外表面皲裂较正常蛋蛋壳多而深,气孔较多,表观不平整;与正常蛋蛋壳相比,沙壳蛋蛋壳内表面纤维疏松凌乱,纤维间空隙较多,而条纹蛋蛋壳内表面纤维分布较沙壳蛋更为稀少,纤维间有明显间隙;沙壳蛋和条纹蛋蛋壳的横断面平整性和致密度都更差,乳突层与壳膜层联系也更加不紧密。在超微结构性状中,3种蛋壳间的钙化壳厚度和平均乳突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沙壳蛋和条纹蛋蛋壳的乳突间隙均显著大于正常蛋蛋壳(P<0.05),而沙壳蛋和条纹蛋蛋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突层厚度在3种蛋壳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正常蛋<沙壳蛋<条纹蛋;3种蛋壳间有效厚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表现为正常蛋>沙壳蛋>条纹蛋。3)3种蛋壳的乳突层厚度与蛋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0.856和-0.837;乳突间隙与蛋壳强度也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0.764和-0.781;有效厚度与蛋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0.743和0.657;钙化壳厚度和平均乳突大小与蛋壳强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厚度相似的番鸭正常蛋、沙壳蛋和条纹蛋蛋壳其蛋壳强度和超微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乳突层厚度和乳突间隙与蛋壳强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有效厚度与蛋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在超微结构层面上,乳突层厚度、乳突间隙及有效厚度是影响蛋壳强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正常蛋 沙壳蛋 条纹蛋 超微结构 蛋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心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血浆前列腺素及主动脉、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影哲 周亚滨 韩佳瑞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6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血浆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主动脉、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确切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形成动...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家兔血浆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主动脉、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确切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采取颈总动脉球囊扩张引起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方式复制成类似于人类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变化的家兔心肌缺血模型。测定治疗前后家兔血浆前列腺素含量的变化并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养心汤可以明显升高模型家兔血浆6-Keto-PGF1α的含量。改善主动脉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养心汤可提高血浆6-Keto-PGF1α的含量,改善心肌、主动脉病理学异常改变,这可能是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鲮痛 不稳定型/中医药疗法 @养心汤/治疗应用 前列腺素/血液 心肌/超微结构 主动脉/超微结构 心绞痛 不稳定型/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主动脉弓离断的超声心动图和病理学超微结构特征
18
作者 管海辰 王晓芳 +3 位作者 周启昌 田蕾琪 杨忠诚 杨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2,共8页
目的: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本研究探讨IAA胎儿的超声心动图和病理学超微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演变的病理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并经手术或尸体解剖确诊的IAA胎儿的产... 目的: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本研究探讨IAA胎儿的超声心动图和病理学超微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演变的病理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并经手术或尸体解剖确诊的IAA胎儿的产前超声心动图、术后病理检查或尸体解剖结果等资料。采用产前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IAA胎儿主动脉弓各节段内径及Z值,以及狭窄段主动脉弓的变化情况,结合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探讨胎儿IAA可能的宫内演变过程及其发生的细胞学基础。结果:纳入34例IAA胎儿,分别有3、3、28例产前超声诊断为主动脉弓发育不良(aortic arch dysplasia,AAD)、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IAA。3例AAD和3例CoA胎儿均在产前超声检查1~2周后选择引产,并经尸体解剖证实为IAA。28例产前超声诊断为IAA的胎儿中6例为CoA进行性加重,在超声心动图追踪复查的过程中发现逐渐演变为A型IAA;其他22例首次产前超声即诊断为IAA。3例胎儿分娩后经手术矫正,27例选择终止妊娠,4例宫内死亡。胎儿IAA的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包括:心脏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明显小于右心室或差别不明显;三血管切面显示主动脉明显小于肺动脉;三血管-气管切面和主动脉弓切面显示主动脉与降主动脉不能相连;主动脉弓切面显示主动脉弓弯曲度变小、走行僵直,主动脉、动脉导管和降主动脉之间失去正常的“V”字形结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主动脉弓中断处无连续血流信号,动脉导管内可见血流反转。对7例IAA胎儿进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主动脉弓近离断处的弹力膜之间存在大量平滑肌细胞,数量较升主动脉近端明显增多且排列紊乱,弹力膜较升主动脉近端增厚、走行扭曲;离断处系带无明显正常的内皮细胞和管腔,只有少量断裂坏死内皮细胞的痕迹,大量粗短且排列紊乱的弹力膜和纵横交错的平滑肌细胞无规律分布。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IAA的主要手段,通过术后追踪和尸体解剖发现胎儿IAA的并发症和疾病特征,有利于提高其诊断率;部分胎儿IAA可由AAD或CoA逐步演变而来,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缺血缺氧和动脉导管收缩成分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离断 产前诊断 超声心动图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高血压大鼠神经肽Y和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谭峰 顾卫 +6 位作者 吴海科 郅敏 万赛英 王金良 黄涛 黄彪 孙景波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7期492-496,共5页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神经肽Y(NPY)表达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制作RHRSP模型,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干湿重法、图像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技...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神经肽Y(NPY)表达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制作RHRSP模型,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干湿重法、图像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检测脑缺血6h再灌注6、72、168h时脑组织NPY、水含量、梗死面积百分率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再灌注组脑组织NPY和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72h达高峰;脑梗死面积百分率显著增高,168h时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和血管壁超微结构损害。结论NPY可能参与了RHRSP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病理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肽Y 超微结构 大鼠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超微结构变化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动脉闭塞模型 脑梗死面积 细胞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藻属与伪镰刀藻属的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20
作者 农群专 李朗 +2 位作者 高亚辉 陈长平 赖俊翔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华南沿海及澳大利亚分布的镰刀藻属(Falcula)和伪镰刀藻属(Pseudofalcula)硅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硅藻,即中间镰刀藻(F.media Voigt);首次报道了半波镰刀藻(F.semiundulata Voigt)的超微形态结构;通过与... 利用扫描电镜对华南沿海及澳大利亚分布的镰刀藻属(Falcula)和伪镰刀藻属(Pseudofalcula)硅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硅藻,即中间镰刀藻(F.media Voigt);首次报道了半波镰刀藻(F.semiundulata Voigt)的超微形态结构;通过与透明伪镰刀藻(P.hyalina(Takano)Gómez,Wang&Lin)的比较进一步界定了两属的形态学差异。其中,二者顶纹区结构的差异最为显著:镰刀藻属的顶纹区由数条狭缝组成,而伪镰刀藻属的顶纹区为嵌入壳套的眼点且呈网格状结构。此外,明确了镰刀藻属物种多是大型海藻上的植表生硅藻,而伪镰刀藻属则为典型的动表生硅藻,其宿主为海洋桡足类。本文扩大了中间镰刀藻、半波镰刀藻和透明伪镰刀藻的地理分布区域,厘清了镰刀藻属和伪镰刀藻属的形态学划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藻属 伪镰刀藻属 超微结构 顶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