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春光 邵磊 +3 位作者 陈建峰 陈建铭 初广文 周月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2-664,共3页
 以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在新型的超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中采用中和水解法合成出20~30nm的TiO2纳米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中的超重力环境有利于形成颗粒大小均匀一致、分散效果良好的球状纳米TiO2,并且通过实验确定超重力...  以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在新型的超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中采用中和水解法合成出20~30nm的TiO2纳米粉体。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中的超重力环境有利于形成颗粒大小均匀一致、分散效果良好的球状纳米TiO2,并且通过实验确定超重力法制备纳米TiO2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四氯化钛浓度0.5mol/L,旋转床转速1200~1600r/min,反应终点pH值7~9,反应温度30℃。这一工艺具有简单、高效、易于放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超重力法 制备 中和水解 旋转填充床 重力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制备超细头孢拉定抗生素药物及其特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沈志刚 陈建峰 +2 位作者 钟杰 胡卫国 Jimmy Yun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制备超细头孢拉定结晶颗粒 ,以提高产品质量。方法 用超重力法制备了超细头孢拉定粒子 ;利用TEM ,BET ,TG ,XRD和FTIR等分析方法分析现有工业化产品和超重力法制备产品的特性。结果 证明超重力法结晶的头孢拉定产品和常规法结... 目的 制备超细头孢拉定结晶颗粒 ,以提高产品质量。方法 用超重力法制备了超细头孢拉定粒子 ;利用TEM ,BET ,TG ,XRD和FTIR等分析方法分析现有工业化产品和超重力法制备产品的特性。结果 证明超重力法结晶的头孢拉定产品和常规法结晶产品比 ,粒径减小 ;但都是无水结晶头孢拉定 ,晶型也相同。结论 由于其粒度减小 ,BET比表面积增加 ,XRD衍射半峰宽变宽。不加助溶剂时 ,超重力法获得的头孢拉定通针性、混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细头孢拉定 抗生素 药物 反应结晶 头孢菌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邢银全 刘有智 +1 位作者 王其仓 尚海茹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对应用旋转填料床于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二氧化碳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在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烯胺TETA(三乙烯四胺)或氨基酸盐组成的复合溶液。主要考察了不同类型吸收液、吸收液二氧化碳负荷、超重力因子β、气液比等... 对应用旋转填料床于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二氧化碳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在MDEA(N-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烯胺TETA(三乙烯四胺)或氨基酸盐组成的复合溶液。主要考察了不同类型吸收液、吸收液二氧化碳负荷、超重力因子β、气液比等因素对合成氨原料气中二氧化碳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DEA水溶液中加入TETA或氨基酸盐添加剂,大大提高了脱除效率,改善了传质速率,其中以TETA作为添加剂的混合吸收液的脱除效率在2种混合吸收液中最好,相对于单一的MDEA吸收液,混合吸收液的脱除效率平均提高了101.19%。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脱除效率随着超重力因子β增大而增大,β大于120后对脱除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脱除效率随液气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最佳液气比约为10 L/m3。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与传统塔设备相比,具有二氧化碳脱除效率高、低液泛、处理能力大、能耗和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填料床 二氧化碳脱除 超重力法 合成氨 有机氨 M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毋伟 张新军 +1 位作者 陈建峰 王国全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8,共4页
用超重力法制备出了近球形和长条形的纳米氧化锌,用TEM,XRD,TG,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手段对制得的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偶氮二甲酰胺(AC)的分解以及聚氯乙烯(PVC)糊树脂的发泡,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 用超重力法制备出了近球形和长条形的纳米氧化锌,用TEM,XRD,TG,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手段对制得的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偶氮二甲酰胺(AC)的分解以及聚氯乙烯(PVC)糊树脂的发泡,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粒径小且均匀,具有很强的紫外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超重力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纳米肤色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蔡意文 毋伟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31,共4页
文中研究了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表面修饰剂进行原位修饰 ,制备肤色ZnO的新工艺 ,并对其表面修饰机理和对紫外 可见光吸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漫反射、TEM ,XRD等手段对所得产品进行表征 ,... 文中研究了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表面修饰剂进行原位修饰 ,制备肤色ZnO的新工艺 ,并对其表面修饰机理和对紫外 可见光吸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漫反射、TEM ,XRD等手段对所得产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肤色ZnO粒径小 ,分散性较好 ,形貌为类球形 ,对紫外线的屏蔽优于普通氧化锌 ,适用于化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肤色氧化锌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艳 刘有智 张丽萍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06年第3期4-6,共3页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法。论述了超重力法的理论依据,并介绍了目前根据该法合成碳酸钙、氢氧化铝、硫化锌、氧化锌、硫酸钡、钛酸钙等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和...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法。论述了超重力法的理论依据,并介绍了目前根据该法合成碳酸钙、氢氧化铝、硫化锌、氧化锌、硫酸钡、钛酸钙等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纳米材料 制备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高明 吴元欣 李定或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3年第6期19-21,共3页
以氧化钙和CO2为主要原料,用超重力RPB反应器制备了立方型纳米碳酸钙粉末。用正交实验研究了Ca(OH)2悬浊液浓度、转速和气液比对产品粒径的影响,并在所得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粒径27nm、粒度分布均匀(σ=0 24)的产品,并用X 衍射... 以氧化钙和CO2为主要原料,用超重力RPB反应器制备了立方型纳米碳酸钙粉末。用正交实验研究了Ca(OH)2悬浊液浓度、转速和气液比对产品粒径的影响,并在所得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粒径27nm、粒度分布均匀(σ=0 24)的产品,并用X 衍射确定产品的物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超重力法 制备工艺 旋转填充床 正交实验 RPB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针状碳酸钙的超重力法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万诚 王玉红 +1 位作者 陈建峰 施用晞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6-18,24,共4页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 ,在旋转填充床 (RPB)反应器中 ,以Ca(OH) 2 /CO2 为反应物系 ,MgCl2 作为晶形控制剂 ,在较短时间 (约 1h)内合成出了平均短轴为 80~ 2 0 0nm、长径比为 12~ 2 0且短轴及长径比分布较窄的微细针状碳酸钙 ;利用TE... 采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 ,在旋转填充床 (RPB)反应器中 ,以Ca(OH) 2 /CO2 为反应物系 ,MgCl2 作为晶形控制剂 ,在较短时间 (约 1h)内合成出了平均短轴为 80~ 2 0 0nm、长径比为 12~ 2 0且短轴及长径比分布较窄的微细针状碳酸钙 ;利用TEM、电子衍射、XRD、TG DTA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 ,所制备微细针状碳酸钙为结晶态 ,含有文石及方解石两种晶型 ,文石相含量为 73%。TG DTA分析显示 ,所制备的微细针状碳酸钙起始分解温度为 5 2 8℃ ,比重力场中合成的CaCO3 分解温度降低了 2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针状碳酸钙 超重力法 制备 表征 反应结晶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硫酸钡粒子超重力法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军平 刘有智 +1 位作者 员汝胜 柳来栓 《山西化工》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利用超重力法进行了纳米硫酸钡粒子制备研究 ,考察了超重力制备纳米粒子的影响因素 ,并对产品进行了 XRD和 TEM测试。结果表明 ,该法可以制备出粒径小。
关键词 硫酸钡 超重力法 制备 表征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烟气除尘机理及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俊华 刘有智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7年第2期35-37,共3页
探讨了超重力技术除尘机理,提出了利用新型强化传递过程技术——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为实验设备,采用超重力法对电厂烟气进行除尘试验研究,试验了超重力强度、液气比和填料类型等对去除尘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质波纹丝网填料优于尼... 探讨了超重力技术除尘机理,提出了利用新型强化传递过程技术——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为实验设备,采用超重力法对电厂烟气进行除尘试验研究,试验了超重力强度、液气比和填料类型等对去除尘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质波纹丝网填料优于尼龙丝网填料;液气比和转速较高时分级效率较高;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超重力法除尘可达到99%以上;压力损失小,压降小于2.4kPa。超重力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和投资费用低等优点,在烟气除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烟气除尘 机理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合成新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建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7-37,共1页
纳米粉体的工业化制备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热点之一。本项目基于分子混合反应理论,在国际上率先原创性地提出了超重力反应沉淀法(简称超重力法)合成纳米粉体的新方法,利用旋转产生的比地球重力加速度高得多的超重力环境,在分子... 纳米粉体的工业化制备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热点之一。本项目基于分子混合反应理论,在国际上率先原创性地提出了超重力反应沉淀法(简称超重力法)合成纳米粉体的新方法,利用旋转产生的比地球重力加速度高得多的超重力环境,在分子尺度上有效地控制化学反应、成核生长过程,从而获得粒度小、分布均匀的高质量的纳米粉体产品,克服了常规反应沉淀法固有的技术缺点。以纳米碳酸钙粉体合成为实施应用体系,顺利地完成了从小试、中试到工业化放大的技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粉体材料 超重力法 合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强化Al(NO_3)_3絮凝脱除刚果红的研究
12
作者 张帮亮 张卫东 +2 位作者 周锡堂 韦鼎荣 黄伟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01,共4页
利用超重力机强化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Al(NO3)3絮凝脱除碱性水溶液中400 mg/L的刚果红。研究结果表明,温度40℃、超重力机转子转速1 500 r/min,刚果红与Al(NO3)3进液体积流量比为80/80条件下,刚果红一次性处理脱除率为93.6%,略高于同... 利用超重力机强化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Al(NO3)3絮凝脱除碱性水溶液中400 mg/L的刚果红。研究结果表明,温度40℃、超重力机转子转速1 500 r/min,刚果红与Al(NO3)3进液体积流量比为80/80条件下,刚果红一次性处理脱除率为93.6%,略高于同温度、同体积比条件下的手摇强力振荡法、1 500 r/min并流搅拌法、4 000 r/min均化仪搅拌法脱除刚果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Al(NO3)3 刚果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同步脱除PM_(2.5)和SO_2的研究
13
作者 管浩 张长森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8期38-39,43,共3页
本文在超重力条件下以乙二胺/磷酸为吸收剂,进行同步脱除PM_(2.5)和SO_2的研究。研究超重机转速、气液比、吸收液温度等因素对SO_2吸收效率和除尘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操作工艺条件能够有效脱除PM_(2.5)和SO_2,SO_2吸收... 本文在超重力条件下以乙二胺/磷酸为吸收剂,进行同步脱除PM_(2.5)和SO_2的研究。研究超重机转速、气液比、吸收液温度等因素对SO_2吸收效率和除尘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操作工艺条件能够有效脱除PM_(2.5)和SO_2,SO_2吸收效率达到95%以上,除尘效率能达到9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烟气脱硫 烟气除尘 乙二胺/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净化油烟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俊华 刘有智 《天津化工》 CAS 2007年第4期33-35,共3页
基于餐饮业油烟净化难的现状,本文探讨了超重力技术除尘机理,提出了利用新型强化传递过程技术-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为实验设备,采用超重力法对餐饮业油烟进行净化试验研究。获得超重力强度、气液比、填料类型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基于餐饮业油烟净化难的现状,本文探讨了超重力技术除尘机理,提出了利用新型强化传递过程技术-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为实验设备,采用超重力法对餐饮业油烟进行净化试验研究。获得超重力强度、气液比、填料类型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超重力法净化效率高,能达到95%以上,具有去除效率高、投资费用低等优点,在油烟净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获取了最优操作工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油烟净化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处理室内过量CO_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师小杰 刘有智 +1 位作者 祁贵生 谷德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0-1053,共4页
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室内处理CO2气体方法的优缺点,其中传统方法吸收过程复杂且设备密封要求较高,虽然膜分离技术选择性较好,但是常温下压降为5~30kPa,稳定性差。基于超重力技术运行稳定,且湿床压降仅为150Pa的优势,本文提出了超重... 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室内处理CO2气体方法的优缺点,其中传统方法吸收过程复杂且设备密封要求较高,虽然膜分离技术选择性较好,但是常温下压降为5~30kPa,稳定性差。基于超重力技术运行稳定,且湿床压降仅为150Pa的优势,本文提出了超重力法对室内低浓度的过量CO2气体进行处理,通过考察超重力因子、气液比、气体浓度对脱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实验脱除条件:超重力因子13l,气液比60。在适宜的实验脱除条件下,超重力法对室内不同浓度CO2气体的单次吸收率均达到26%以上且反应时间在0.1s以内,经过8次循环CO2气体浓度从13750mg/m3下降到800mg/m3以下,脱除率达到90%以上。因此,采用超重力法处理室内过量CO2气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室内过量CO2 重力因子 脱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须CaCO_3超重力法制备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敏 邹海魁 +1 位作者 陈建峰 曾晓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0,79,共4页
采用超重力碳化法,使用H3PO4作为添加剂,控制反应温度为80℃,制备出了平均直径为0.4~0.7μm,平均长径比为10~15左右的晶须CaCO3粒子。XRD分析表明,所制得的晶须CaCO3由文石相和方解石相组成,文石相质量分数为88.75%。晶须CaCO3/PVC复... 采用超重力碳化法,使用H3PO4作为添加剂,控制反应温度为80℃,制备出了平均直径为0.4~0.7μm,平均长径比为10~15左右的晶须CaCO3粒子。XRD分析表明,所制得的晶须CaCO3由文石相和方解石相组成,文石相质量分数为88.75%。晶须CaCO3/PV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晶须CaCO3的填充对PVC复合材料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与未加晶须CaCO3之前相比提高到217%,拉伸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综合来看,晶须CaCO3粒子与PVC的质量比(6~10)∶10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CaCO3粒子 PVC 文石 超重力法 缺口冲击强度 制备 复合材料 长径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简介——纳米粉体材料超重力法工业性制备新技术
17
作者 陈建峰 《中国科技奖励》 2003年第2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技术发明奖 中国 纳米粉体材料 制备工艺 超重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淼 曾晓飞 +3 位作者 王洁欣 邹海魁 初广文 陈建峰 《新材料产业》 2015年第8期52-57,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纳米技术兴起以来,纳米材料就以其独特的光、电、磁等优异功能,在化工、国防、电子、机械、陶瓷、生物等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纳米材料可控制备技术在纳米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常规的生产设备... 自20世纪80年代纳米技术兴起以来,纳米材料就以其独特的光、电、磁等优异功能,在化工、国防、电子、机械、陶瓷、生物等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纳米材料可控制备技术在纳米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常规的生产设备是搅拌槽式反应器,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颗粒不够细化且粒度分布宽、批次间产品质量稳定性差、难以实现工业放大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可控制备 应用 超重力法 纳米技术 质量稳定性 制备技术 生产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吸收醋酸尾气中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焦纬洲 刘有智 崔磊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为解决在用醋酐法生产HM X的过程中挥发出来的大量醋酸溶剂,采用中试用的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对醋酸尾气进行吸收。采用生消水作为循环吸收剂,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液体流量和循环时间对液相醋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因子111、... 为解决在用醋酐法生产HM X的过程中挥发出来的大量醋酸溶剂,采用中试用的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对醋酸尾气进行吸收。采用生消水作为循环吸收剂,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液体流量和循环时间对液相醋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因子111、液体循环量0.3m3、液体流量1.0m3/h、循环时间12 h后,液相醋酸的质量分数达到60%以上,每年回收的醋酸直接经济效益可达135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旋转填料床 吸收 醋酸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法-醇水体系合成纳米钇铝石榴石
20
作者 曾敏 周继承 孟翔 《纳米科技》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以NH4HCO3和NH3·H20为沉淀剂,醇水体系为溶剂,合成了钇铝石榴石(YAG)粉体,考察了超重力场和不同醇体积分数(R)对合成YAG粉体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fXRD)、热重一差示扫描同步热分析(TG—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 以NH4HCO3和NH3·H20为沉淀剂,醇水体系为溶剂,合成了钇铝石榴石(YAG)粉体,考察了超重力场和不同醇体积分数(R)对合成YAG粉体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fXRD)、热重一差示扫描同步热分析(TG—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粉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力场中制备的YAG粉末颗粒更细小,分布范围更窄,分散性更好;醇水体系作为溶剂更有利于制备分散性好,粒径小的纯相YAG粉体;最适的醇体积分数为30%-50%。当以NH4HCO3和NH3·H3O为沉淀剂,R=30%的醇水体系为溶剂,在超重力场中合成的YAG前躯体在1000℃下煅烧2h,获得了分散性好、分布范围窄、晶型完整、平均粒径约为50nm的球形YAG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法 醇水体系 沉淀 钇铝石榴石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