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1
作者 李道和 龙佩 陈江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粮食生产,使种植结构呈现“趋粮化”特征,在解决样本自选择性偏误、改变样本容量、更换模型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土地转入和非农劳动力转移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种植结构“趋粮化”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具有年龄与地区异质性,显著促进60岁以下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户粮食种植决策。据此,提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外包服务市场功能;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策略等建议,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服务 种植结构 食安全 趋粮化 CLD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趋粮化”——基于“双规模化”与技术进步视角
2
作者 倪丹丹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8,共1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将“粮田”变“良田”,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战略基点。本文在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趋粮化”影响效果的理论逻辑基础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将“粮田”变“良田”,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战略基点。本文在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趋粮化”影响效果的理论逻辑基础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地种粮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高了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产生“趋粮化”效应,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发现,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助推耕地“趋粮化”效应不断增强。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在平原、农业依赖度高及耕地面积大的地区的耕地“趋粮化”的促进效果更佳。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借助土地规模化、服务规模化及技术进步渠道影响耕地“趋粮化”。进一步研究表明,合作社发展及涉农信贷投放能够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耕地“趋粮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趋粮化 “双规模经营”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农场资本禀赋特征及对“趋粮化”的影响——基于云南省514个家庭农场数据分析
3
作者 郭瑞婧 谢彦明 +2 位作者 刘帅诗 郝峻锋 黄思思 《现代农业》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家庭农场代表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主流方向,是粮食生产的中坚力量。文章基于云南省514份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建立家庭农场资本禀赋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熵值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家庭农场资本禀赋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t模型... 家庭农场代表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主流方向,是粮食生产的中坚力量。文章基于云南省514份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建立家庭农场资本禀赋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熵值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家庭农场资本禀赋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t模型、Tobit模型分别探究各类资本禀赋对异质性家庭农场“趋粮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农场“趋粮化”程度较低。56%的农场种粮,种粮面积占比39.30%;综合资本禀赋得分0.337,各类资本禀赋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力资本禀赋、金融资本禀赋、自然资本禀赋、物质资本禀赋。(2)综合资本禀赋对家庭农场“趋粮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金融资本禀赋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然资本禀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资本禀赋对异质性家庭农场“趋粮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建议落实种粮补贴政策、完善土地流转和耕地用途监管体系,分类精准施策,促进家庭农场“趋粮化”生产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禀赋 家庭农场 趋粮化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趋粮化”耦合协调分析
4
作者 刘诗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8期17-21,共5页
农地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推进智慧农业技术与粮食生产融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两者的关联机制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和智慧农业技术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 农地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推进智慧农业技术与粮食生产融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两者的关联机制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和智慧农业技术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16—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省份智慧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趋粮化”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研究期内70%的省份智慧农业生产效率均值都在1以上,总体波动较小,但各地智慧农业生产效率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智慧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趋粮化”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耦合协调度介于0.4~0.6之间居多,其中最高的省份达到中级协调水平,最低位于严重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递减趋势,整体耦合协调度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农业生产效率 农地趋粮化 超效率SBM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门槛效应研究
5
作者 杨新怀 赵晓燕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3期13-17,30,共6页
稳定农地粮食种植面积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农机社会服务与农地“趋粮化”直接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基于2007—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 稳定农地粮食种植面积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农机社会服务与农地“趋粮化”直接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基于2007—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存在基于收入水平下的双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于6276.25元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介于6276.25元和10619.40元之间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作用提升;而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高于10619.40元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为了稳定农地粮食种植比例,应该积极完善农业政策,大力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服务 趋粮化 固定效应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驱动了种植结构“趋粮化”吗 被引量:28
6
作者 朱满德 张梦瑶 刘超 《世界农业》 CSSCI 2021年第2期27-34,44,共9页
推进全程化机械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率的基本路径,也是近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的重要诱因。本文基于197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综合机械化率、不同环节农机作业率对中... 推进全程化机械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率的基本路径,也是近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的重要诱因。本文基于197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综合机械化率、不同环节农机作业率对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可显著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并推动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发展;劳动消耗更多、专用程度更强的播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对于"趋粮化"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而机耕环节影响并不突出。为稳定粮食生产,需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和瓶颈环节的联合攻关,对专用性较强的农机装备购置和环境友好型生产农机服务给予适度补贴,深入推进主粮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需完善全程机械化作业所需配套建设,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丘陵山区农地宜机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调整 趋粮化 农业机械 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政策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发明 唐望 彭柳林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7,共13页
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动了农业分工深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影响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和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法、PSM-DID模型、合成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政策评估视角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政策对种植结... 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动了农业分工深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影响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和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法、PSM-DID模型、合成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政策评估视角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政策对种植结构调整“趋粮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政策实施对种植结构“趋粮化”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政策在通过安慰剂检验,运用PSM-DID、SDID模型重新进行估计后结果依旧显著;(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粮食主产区、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和服务组织数量较多的地区政策的带动作用更强;(3)试点地区种植结构“趋粮化”效应在政策实施后的第三年才开始凸显,主要是通过推动农业服务组织培育、促进土地流转和引致农业投资等三个方面的中介路径产生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稳定在一定水平。因此,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应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对策,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数量,培育多元服务主体,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性服务 趋粮化 种植结构 PSM-DID 合成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吗? 被引量:14
8
作者 薛信阳 韩一军 高颖 《兰州学刊》 CSSCI 2022年第11期127-141,共15页
文章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影响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理论机制,并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在... 文章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影响农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理论机制,并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在粮食作物方面的高供给率与农户的高劳动力替代需求相匹配,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趋粮化”。第二,相比于非兼业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兼业农户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促进作用更大,兼业农户通过使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将有限的劳动力资源转移到非农领域,实现工资性收入基础上的家庭收益最大化。第三,相较于东、中部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西部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效果更显著,表明优化西部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更能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第四,农机社会化服务显著增加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减少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此外,还通过显著降低农户弃耕地面积,促进了农户耕地利用的“趋粮化”。最后,论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服务 农业种植结构 农地利用 趋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府粮仓农地经营“趋粮化”与“非粮化”二元选择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志庆 张建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以内在逻辑机理展开对天府粮仓农地经营“趋粮化”与“非粮化”二元选择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思考,分析二元选择其内在的逻辑和诉求,并从宏观认识与微观选择角度去理解粮食安全观下“趋粮化”而非“非粮化”选择问题,肯定其对于微观经营... 以内在逻辑机理展开对天府粮仓农地经营“趋粮化”与“非粮化”二元选择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思考,分析二元选择其内在的逻辑和诉求,并从宏观认识与微观选择角度去理解粮食安全观下“趋粮化”而非“非粮化”选择问题,肯定其对于微观经营主体和宏观政策主体的积极意义,为此提出二元临界点、“非粮化”的历史作用和“趋粮化”的现实意义几点认识和仍需把握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原则来推动农地经营“趋粮化”,影响农地经营与耕地管理政策制定和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府 “非 趋粮化 农地经营策略 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粮化”还是“趋粮化”:农地经营基本趋势辨析 被引量:50
10
作者 赵晓峰 刘子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7,共10页
“非粮化”与“趋粮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经营的两大趋势。在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博弈中,各经营主体的资源禀赋、竞争能力及其收益差异,决定了经营模式的二元格局。较高的比较收益和绝对收益,是种植经济作物、形成“非... “非粮化”与“趋粮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经营的两大趋势。在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的博弈中,各经营主体的资源禀赋、竞争能力及其收益差异,决定了经营模式的二元格局。较高的比较收益和绝对收益,是种植经济作物、形成“非粮化”的内在逻辑;节本增效、提升规模收益,则是“趋粮化”的主要逻辑。此外,国家土地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家庭生计模式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种植行为的决策机制。“非粮化”抑或“趋粮化”,是各经营主体基于“经济理性”和“生存理性”的综合考虑做出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模式 “非 趋粮化 种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粮化”抑或“非粮化”:粮食安全的张力及调适 被引量:34
11
作者 阮海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90,共12页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工具发现,国家与农民在围绕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与如何激励种粮上存在张力,张力的结果是农业妇女化、兼业化、“去粮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难与种粮人相对贫困。国家遵循的是政治逻辑,目的是筑牢国家粮食...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工具发现,国家与农民在围绕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与如何激励种粮上存在张力,张力的结果是农业妇女化、兼业化、“去粮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难与种粮人相对贫困。国家遵循的是政治逻辑,目的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民遵循的是经济逻辑,理性小农以家庭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种粮不能帮助农民实现“发家致富”。国家的“政府要粮”行为与“农民要钱”行为之间难以耦合,国家的政治逻辑存在单向性与单一性问题,忽视了农民的经济逻辑、需求层次逻辑、市场逻辑。因此,以市场逻辑调节国家政治逻辑与农民经济逻辑之间的张力,构建具有包容性的“一体两翼”的多重种粮逻辑关系,以协调多重逻辑(国家、农民、市场)的合力,实现国家的“种粮增产”,农民的“种粮增收”与“种粮致富”的双羸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安全 趋粮化 “非 政治逻辑 经济逻辑 市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阳 李治 韩小爽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4,共11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率的基本路径,也是近年农地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的重要诱因。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地“趋粮化”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粮食产销...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率的基本路径,也是近年农地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的重要诱因。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地“趋粮化”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粮食产销区之间的差异。在运用熵值法测算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值,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在跨过门槛值之后有所减弱。(2)分区域来看,第一,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于农地“趋粮化”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值,跨过门槛值时,对农地“趋粮化”影响由负向影响转为正向影响;第二,粮食产销平衡区不存在单一门槛值;第三,粮食主销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地“趋粮化”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值,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跨过门槛值后有显著的改善。因此,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应实行差异化的对策,在低门槛值的粮食产销平衡区,促进粮食产销平衡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广;在无门槛值且经济较为发达的粮食主销区,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力度;在高门槛值的粮食主产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服务 趋粮化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化的农地流转促进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了吗?
13
作者 刘魏 张应良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0-65,共16页
“谁来种地”的问题始终关系着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农地流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但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存在大量的人格化交易,这种交易形式是否会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利用农地转入零租金衡量人格化农地流转,探究其对粮食种植的影响,... “谁来种地”的问题始终关系着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农地流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但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存在大量的人格化交易,这种交易形式是否会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利用农地转入零租金衡量人格化农地流转,探究其对粮食种植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人格化农地流转对粮食种植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格化农地流转显著促进了转入户粮食种植的积极性,“趋粮化”效应明显,且这种“趋粮化”效应在普通农户群体中的影响更大;人格化农地流转引致的“趋粮化”效应主要原因在于转入户所面临的成本效应、锚定效应以及机械替代效应;此外,人格化农地流转引致的“趋粮化”效应还存在约束条件,转入户营利性动机和农地细碎化明显阻碍人格化农地流转的“趋粮化”效应。本研究说明在当前农地流转人格化交易特征明显的情境下,“趋粮化”效应尚能保证;但随着农地流转市场逐渐向市场化转型后,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将是一项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农地流转 趋粮化 零租金 种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确权、生产托管服务与种植结构的“趋粮化”
14
作者 柯文静 周林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生产托管服务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基石。在绿色产业革命浪潮里,农地确权和生产托管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福建省950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 生产托管服务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基石。在绿色产业革命浪潮里,农地确权和生产托管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福建省950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厘清三者间存在的逻辑影响。结果显示:农地确权在整体上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生产托管服务特征变量在分化对种植结构调整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农户的性别、年龄、家庭总收入、村子位置及交通运输情况对农户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也影响显著,因此,为倡导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需有效指引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健全和完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服务体系;提升生产托管服务水平;配套相应的政策支持,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生产托管服务 种植结构 趋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耕地趋粮化特征及驱动力——以烟台市龙口市为例
15
作者 李佳浓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1期23-27,共5页
为了理解部分耕地出现“趋粮化”现象,引导耕地利用,以烟台市龙口市北乡城村、东北村、下吴家村、东方水马家村为例,运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比较法实证分析龙口市耕地“趋粮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乡城、东北村、... 为了理解部分耕地出现“趋粮化”现象,引导耕地利用,以烟台市龙口市北乡城村、东北村、下吴家村、东方水马家村为例,运用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比较法实证分析龙口市耕地“趋粮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乡城、东北村、下吴家村、东方水马家村四村种植结构总体在空间上呈现与地形梯度基本吻合的“北趋粮南非粮”特征;②四个村中农户是否愿意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受当地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分析认为,“趋粮”现象要辩证看待,一方面要严防“非粮化”,鼓励农户提高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在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上可以适度鼓励种植蔬菜、水果等对土层破坏较轻的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粮化 耕地 特征 驱动力 种植结构 龙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兼业、生产环节外包与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利平 昝祺祺 翁贞林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4,共7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户兼业化趋势的加强,农村务农劳动力不断流失,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不断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户兼业和生产环节外包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基于全国9省调查数...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户兼业化趋势的加强,农村务农劳动力不断流失,生产外包服务市场不断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户兼业和生产环节外包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基于全国9省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及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在总体上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生产环节外包特征变量在农户兼业影响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此外,被访者性别、年龄、家庭总收入、村庄地形和交通设施对农户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也存在显著影响。据此,本文认为,为引导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外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市场的发育与完善,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外包服务率;同时,制定合理的价格支持政策,保障农户种粮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业 生产环节外包 种植结构 趋粮化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农机服务市场发育与种植结构“趋粮化”
17
作者 胡霞 周旭海 罗崇佳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41,共11页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中国农机服务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通过构建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机服务市场发育程度提高对种植结构的整体影响和在不同情境下的具...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中国农机服务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通过构建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机服务市场发育程度提高对种植结构的整体影响和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机服务市场发育能够显著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但耕地细碎化程度和家庭自有农机会负向调节这一影响;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对播种面积较大的农户和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趋粮化”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对播种面积较小的农户和非粮食主产区种植结构“趋粮化”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为有效依托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应持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紧密衔接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服务购买补贴,因地制宜形成灵活多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市场发育 种植结构 趋粮化 食安全
原文传递
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动因何在?——基于农地产权与要素配置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85
18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80,共16页
本文利用全国9省2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改善会抑制农户种植农作物,但对种植经济作物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对种植粮食作物的抑制作用,且不显著降低粮食种植户的粮... 本文利用全国9省2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改善会抑制农户种植农作物,但对种植经济作物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对种植粮食作物的抑制作用,且不显著降低粮食种植户的粮食播种面积;(2)随着农地产权管制的放松,纯务农劳动力占比越高的农户,务农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会激励他们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3)兼业农户与"离农"农户具有相同的行为目标,即务农成本最小化,强化地权稳定性将诱导这两类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4)随着粮食生产中机械使用程度的提高,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改善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绩效。本文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地权稳定性的改善以及农业机械使用程度的提高,均会诱导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从而表现出种植结构的"趋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趋粮化”农地产权 要素配置
原文传递
“趋粮化”抑或“非粮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效应 被引量:22
19
作者 龚燕玲 张应良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83,共16页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抑或“非粮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和建设规模增加对农业种植结构均具有“趋粮化”影响,并且在替换被解释...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抑或“非粮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施和建设规模增加对农业种植结构均具有“趋粮化”影响,并且在替换被解释变量、省级宏观数据连续型DID估计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激励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农户的行为响应表现为“趋粮化”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非粮食主产区和山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粮食主产区和平原丘陵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以及相比小农户,对规模农户的“趋粮化”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应按需据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效,同时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和鼓励农户有序开展规模化种植,进而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种植结构 趋粮化 农业社会服务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化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黎星池 朱满德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4-693,共10页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分工深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定量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种植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从整体上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周边省份种植结构“趋粮化”存在正向空间溢...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分工深化和种植结构调整,基于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定量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种植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从整体上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周边省份种植结构“趋粮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主要归因于大中型农机跨区作业。2)本地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将促进周边省份的“趋粮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林水支出则表现出抑制作用。3)2001—2003年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2004年以后农业机械总动力、大中型拖拉机动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呈现递增趋势,2011年小型拖拉机动力开始出现正的空间溢出效应。4)不同地形条件的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平原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大中型拖拉机动力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小型拖拉机动力则呈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提出加强农机区域协调、推进“宜机化”改造和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空间溢出效应 种植结构 趋粮化 跨区作业 农机装备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