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2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建跨海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为例
1
作者 张高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0,共10页
要建设宜游湾区,就需要进一步评估珠江口的跨海通达性,以更好地解决湾区东西两岸的联结问题。利用成本加权栅格法,从等时圈面积变化、日常可达性、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4个方面,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为例(以下简称“一... 要建设宜游湾区,就需要进一步评估珠江口的跨海通达性,以更好地解决湾区东西两岸的联结问题。利用成本加权栅格法,从等时圈面积变化、日常可达性、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4个方面,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为例(以下简称“一桥一通道”),分析新建跨海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影响。研究得出:1)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旅游景点可达性提升存在边际递减效应,且提升效应以跨海通道的起止点为中心距离衰减,大湾区可达性提升的主要矛盾由绝对值提升转变为控制区域差距扩大和结构失衡问题;2)一桥一通道对旅游可达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珠江口东西两岸,中部地区效果不明显,其中港珠澳大桥主要提升大湾区2 h交通圈面积,深中通道主要提升1 h交通圈面积;3)从景点可达性看,一桥一通道大幅增加了珠江东西两岸1 h可达景点数量,使大湾区环珠江口地区能够形成较为紧密的旅游圈,整体景点可达性从1.20 h压缩至1.12 h,肇庆、江门、惠州是短板;4)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衡量大湾区的旅游经济格局变化,发现一桥一通道并未改变广佛、深港、珠澳三核心组团格局,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三者的集聚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桥 深中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浪相关性影响的高速列车−轨道−跨海斜拉桥时变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2
作者 蔡宝锋 谌启发 +1 位作者 郭文华 段彬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8-609,共12页
为研究波浪参数及风浪相关性对跨海高铁桥梁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基于耿贝尔逻辑模型,根据实测风浪同步观测数据建立了平均风速-有效波高联合概率模型,并采用谱解法随机生成可考虑相关性影响的风、浪时程曲线。以某跨海高铁双塔斜拉... 为研究波浪参数及风浪相关性对跨海高铁桥梁车-轨-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基于耿贝尔逻辑模型,根据实测风浪同步观测数据建立了平均风速-有效波高联合概率模型,并采用谱解法随机生成可考虑相关性影响的风、浪时程曲线。以某跨海高铁双塔斜拉桥为例,基于ANSYS和SIMPACK联合仿真,建立高速列车-轨道-跨海斜拉桥空间振动分析模型,分别开展单独波浪、单独风、相干风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通过跨海斜拉桥时的空间振动分析,研究有效波高、桥位处水深、风速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浪作用主要影响列车与桥梁的横向响应,对竖向响应影响较小;波浪作用所致列车和桥梁动力响应随有效波高及桥位处水深增大而增大,且增幅也越来越高;当波高较大时,有效波高是影响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主要因素,当波高较低时,桥位处水深及有效波高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相当;在波浪作用下,主梁跨中横向位移时程主要包含波浪频率和主梁一阶横弯频率两个频率成分,增大有效波高可使主梁一阶横弯频率成分占比提高;与单独风作用相比,考虑风浪联合作用后,车桥系统动力响应明显增大,在选取风速与波高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应合理考虑风浪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相关性 随机风浪 跨海桥梁 斜拉桥 车-轨-桥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潮流作用下跨海桥梁局部冲刷研究
3
作者 肖龙 张芝永 +1 位作者 夏晓亮 李最森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往复潮流是河口跨海桥梁基础冲刷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深入了解复杂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的特性,利用杭州湾大桥2008—2020年期间连续13年的桥墩局部冲刷观测资料,对潮流作用下的桥墩局部冲刷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恒定流,往复... 往复潮流是河口跨海桥梁基础冲刷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深入了解复杂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的特性,利用杭州湾大桥2008—2020年期间连续13年的桥墩局部冲刷观测资料,对潮流作用下的桥墩局部冲刷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恒定流,往复潮流作用下桥墩冲刷坑双向发展,冲刷坑形态更为对称。但受较大的涨潮流速影响,冲刷最深位置均发生于涨潮流侧。基于实测数据对国内外常用的4种计算公式进行了评价,发现在大流速条件下,各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基本在30%以内,但对于小流速条件下,各公式普遍预测较大。综合强弱流速的冲刷深度差异,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条件的往复潮流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潮流 跨海桥梁 局部冲刷 预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价中权重值计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涛 向敬 +1 位作者 闫晓慧 何茂林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3期133-138,共6页
跨海桥梁耐久性关系到结构物使用安全及寿命,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计算方法问题,采用了区间多属性群策方法与数理优化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将具有专家风险态度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进行组合权重值计算,并通过实证对比分析了组合赋权值计... 跨海桥梁耐久性关系到结构物使用安全及寿命,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计算方法问题,采用了区间多属性群策方法与数理优化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将具有专家风险态度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进行组合权重值计算,并通过实证对比分析了组合赋权值计算新方法与当前规范计算方法的异同,验证了改进后组合赋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研究结果为跨海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撑,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其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混凝土桥梁 组合赋权值计算方法 桥梁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
5
作者 本刊 《西部交通科技》 2025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日前,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广东珠海到广东江门的通行时间从60 min缩短至30 min左右。自此,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加入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 日前,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广东珠海到广东江门的通行时间从60 min缩短至30 min左右。自此,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加入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跨海通道重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黄茅跨海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桥梁基础波浪力断面对比与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崔苗苗 毕昕宇 +1 位作者 李鑫 祝兵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5,92,共7页
桥梁基础在波浪环境下的施工安全关乎桥梁建设的稳定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基于改进的RNG κ-ε模型,采用VOF法模拟自由液面,在保持相同迎浪断面的情况下,建立圆形、圆端形、矩形和多边形4种不同断面形式桥梁基础受... 桥梁基础在波浪环境下的施工安全关乎桥梁建设的稳定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基于改进的RNG κ-ε模型,采用VOF法模拟自由液面,在保持相同迎浪断面的情况下,建立圆形、圆端形、矩形和多边形4种不同断面形式桥梁基础受波浪作用的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其受力差异,并结合流场数据加以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波浪条件下4种不同断面形式的结构所受到水平波浪力中以圆形结构为最小,矩形结构为最大,其总水平波浪力幅值较圆形结构增大10%左右;桥梁基础结构在波浪的作用下,基础周围会受到绕流作用,使得结构部分位置处的流速增大并出现流速集中现象,在矩形结构周围这一现象最为突出,多边形结构的情况与之类似,而圆形及圆端形结构的流速集中现象则相对较弱;按规范计算得到的等效圆柱波浪力相较于数值模拟结果大23%~29%,按等效方柱计算得到的波浪力相较于数值模拟结果大10%~13%。从工程设计的角度看,采用圆弧形的结构设计有助于减小波浪荷载和削弱桥梁基础局部的流速增大与流速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桥梁基础 波浪力 结构比选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需从大陆农业转型跨海农业
7
作者 任继周 焦宏 +2 位作者 杨瑞雪 胥刚 赵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98-2702,共5页
中国凭借特殊地理优势,建立了大陆型农业国家。国土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自秦汉至明朝人口从未超过8 000万,号称“地大物博”。但到19世纪乾隆年间,人口骤增至4亿,国土面积已感狭蹙。新中国建国初期,人口为6.5亿,2020年第7次人口普查为1... 中国凭借特殊地理优势,建立了大陆型农业国家。国土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自秦汉至明朝人口从未超过8 000万,号称“地大物博”。但到19世纪乾隆年间,人口骤增至4亿,国土面积已感狭蹙。新中国建国初期,人口为6.5亿,2020年第7次人口普查为14.4亿。人均水土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1/3到1/4,已属资源贫国。仅靠国内资源求得温饱已属不易,更难得小康水平。尽管科技创新有巨大潜力,但水土资源短缺的困境已迫在眉睫。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文明与世界工业文明相撞的历史悲剧,提醒我们要突破陆地农业养成的“海内即天下”的思维惯势,要扬帆出海。从“自给自足”的大陆农业转型为“共给共足”的跨海农业,建立以中国为本体,利用世界农业资源的世界农业共同体。中国急需建立将大陆农业转型为跨海农业的长远国策;建设全球农业数据库以应对国际食物市场需求变化;精准适时调整国内农业结构以减少国际贸易风险;尽早作出我国农业的全球战略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农业 大陆农业 世界农业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大型跨海工程电子档案协同管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有娴 刘晓芬 顾杰隽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共2页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承担的“基于BIM技术的大型跨海工程电子档案协同管理研究”课题于2021年6月列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2023年12月课题成果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研究背景大型公路交通工程行...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承担的“基于BIM技术的大型跨海工程电子档案协同管理研究”课题于2021年6月列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2023年12月课题成果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研究背景大型公路交通工程行业建立了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各业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相互关联的BIM模型、业务数据和电子文件,包含了丰富的业务管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档案局 信息化管理平台 电子档案 课题成果 跨海通道 科技成果 协同管理 跨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浪联合作用下考虑冲刷效应的跨海斜拉桥振动台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忠献 郑庆涛 +1 位作者 苏俊省 赵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81,共11页
针对跨海桥梁服役期内可能遭受地震、波浪以及冲刷效应影响的问题,开展地震与波浪联合作用下考虑冲刷效应的跨海斜拉桥振动台试验,研究地震与波浪联合作用下冲刷效应对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关键截面动力响应(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的影响规律... 针对跨海桥梁服役期内可能遭受地震、波浪以及冲刷效应影响的问题,开展地震与波浪联合作用下考虑冲刷效应的跨海斜拉桥振动台试验,研究地震与波浪联合作用下冲刷效应对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关键截面动力响应(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冲刷深度的增加,斜拉桥自振频率逐渐降低;冲刷深度的增加,降低了桥塔桩基础侧向约束,引起地震与波浪联合作用下桩顶动力响应明显增大,且增幅比其他位置更为显著;边墩墩顶加速度和相对位移均大于辅助墩墩顶,桥墩抗震设计时,应采用不同配筋率和不同的截面尺寸对边墩和辅助墩开展差异化设计;考虑冲刷效应明显增大了地震与波浪联合作用下塔底、边墩和辅助墩墩底等关键截面的应变,相较于无冲刷工况,大冲刷工况下塔底、边墩及辅助墩墩底应变分别增加39%、36%和42%,抗震设计时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斜拉桥 振动台试验 地震-波浪联合作用 冲刷效应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跨海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实践——以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为例
10
作者 王峰利 赵晓红 +2 位作者 商善泽 王正 李江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2期1-3,共3页
输变电工程线路长、空间跨度大、扰动点分散、项目区地貌类型多样,其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历时短、总体水土流失强度较小、局部点状水土流失强烈等特点。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在组织领导、科普宣传、绿化工作、施... 输变电工程线路长、空间跨度大、扰动点分散、项目区地貌类型多样,其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历时短、总体水土流失强度较小、局部点状水土流失强烈等特点。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在组织领导、科普宣传、绿化工作、施工工艺、海岸线生态修复、科技引领等方面不断发力,水土流失防治理念和防治模式先进,并在施工中采用了水土保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长距离输电线路跨越建设、岛礁电网互联互通、海上风电集中送出等提供了先进经验。2021年舟山500 kV联网输变电工程(第二联网通道部分)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是浙江省第一个输变电类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对浙江省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示范工程 输变电工程 跨海工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奥卡贝德跨海大桥
11
作者 邹祎凡(编译)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25,共1页
印度奥卡贝德跨海大桥(Okha-Beyt Dwarka Bridge,见图1)位于孟买西北约600 km处,2017年开始建设,建成后将取代轮渡,成为库奇湾奥卡镇与贝德岛间的主要跨海通道。该桥主桥采用双塔组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00+500+200)m,是目前印度最大... 印度奥卡贝德跨海大桥(Okha-Beyt Dwarka Bridge,见图1)位于孟买西北约600 km处,2017年开始建设,建成后将取代轮渡,成为库奇湾奥卡镇与贝德岛间的主要跨海通道。该桥主桥采用双塔组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00+500+200)m,是目前印度最大跨径的斜拉桥。引桥全长1420 m,分38跨布置。桥面宽29.6 m,布置双向4车道和2条2.5 m宽的人行道,人行道桥面上创新性地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为大桥照明系统提供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大桥 跨海通道 太阳能电池板 人行道 径布置 斜拉桥 大桥照明 奥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期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波流力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康啊真 张东明 +2 位作者 李鑫 吴先斌 祝兵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给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施工提供参考,研究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定位下沉过程中墩位水深及结构吃水深度对其波流力的影响。基于垂向多层σ坐标变换模型和大涡模拟LES方法建立三维波浪-流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水深... 为给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施工提供参考,研究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定位下沉过程中墩位水深及结构吃水深度对其波流力的影响。基于垂向多层σ坐标变换模型和大涡模拟LES方法建立三维波浪-流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水深及结构吃水深度时,单独波浪作用和波流共同作用下矩形设置基础的波流力及其统计值和流场分布特征,并提出施工期矩形设置基础下沉过程波流力简化算法。结果表明:矩形设置基础在定位下沉过程中,垂直来流传播方向的结构阻水面积随之增大,流场的复杂绕射作用使得波流力峰值呈非线性增大趋势;由于浅水波在整个水深范围影响都比较大,矩形设置基础波流力对结构吃水深度的变化相对深水条件更为敏感;结构波流力峰值不对称系数随吃水深度增加逐渐减小,且波流力表现为正向峰值大于负向峰值的强烈不对称性特点;随着结构吃水深度增加,单独波浪作用、波流共同作用时,在流场复杂绕射作用下,矩形设置基础迎浪侧的波面爬高增大,涡脱现象愈加明显;提出的跨海桥梁矩形设置基础下沉着床过程波流力简化算法可用于估算设置基础施工期波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矩形设置基础 墩位水深 吃水深度 波浪力 波流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风作用下超大跨跨海斜拉桥典型施工状态抖振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沁峰 马存明 鲜荣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为研究风偏角和风速对超大跨跨海斜拉桥典型施工状态抖振性能的影响,以黄茅海大桥为背景,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斜风作用下该桥边塔最大单悬臂、中塔最大双悬臂、边塔最大双悬臂3种典型施工状态的抖振响应进行分析,并对基于气弹模型风... 为研究风偏角和风速对超大跨跨海斜拉桥典型施工状态抖振性能的影响,以黄茅海大桥为背景,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斜风作用下该桥边塔最大单悬臂、中塔最大双悬臂、边塔最大双悬臂3种典型施工状态的抖振响应进行分析,并对基于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和《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的等效静阵风荷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超大跨跨海斜拉桥各典型施工状态抖振响应最不利风偏角为0°~30°,各典型施工状态在各风偏角下的抖振响应与风速呈二次函数关系;各典型施工状态下竖向抖振响应主要由主梁一阶对称竖弯模态贡献,横向和扭转抖振响应主要由桥塔一阶横弯模态贡献;与基于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的等效静阵风荷载相比,基于规范计算的等效静阵风荷载偏不安全,建议进一步研究超大跨跨海斜拉桥的等效静阵风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斜拉桥 斜风作用 典型施工状态 抖振响应 等效静阵风荷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啸作用下跨海桥梁上部结构流-固耦合数值研究
14
作者 杨志莹 祝兵 +2 位作者 黄博 张跃志 殷瑞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22,共12页
海啸是威胁跨海桥梁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深入研究海啸与桥梁上部结构耦合作用过程,明确桥梁上部结构波浪力以及桥梁支座受力状态对跨海桥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开源软件OpenFOAM建立二维数值水槽,以溃坝波模拟海啸,通过求解RANS... 海啸是威胁跨海桥梁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深入研究海啸与桥梁上部结构耦合作用过程,明确桥梁上部结构波浪力以及桥梁支座受力状态对跨海桥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开源软件OpenFOAM建立二维数值水槽,以溃坝波模拟海啸,通过求解RANS方程来获取流体运动,并采用k-ε湍流模型解决RANS方程的封闭性问题,以弹簧-质量-阻尼体系模拟桥梁上部结构运动体系,通过流体与质量-弹簧-阻尼体系间实时数据传递,模拟海啸与桥梁上部结构之间的耦合效应。并利用溃坝波解析解及已有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在水平方向采用刚性约束或不同刚度的弹性约束时上部结构的波浪力,研究了流-固耦合效应以及约束刚度对桥梁上部结构波浪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海啸作用过程中桥梁各支座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该文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海啸波浪与结构耦合作用过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后,上部结构受到的最大波浪力明显减小,水平力最大值减小16.8%~21.0%,竖向力最大值减小15.5%~19.5%;相比于上部结构水平波浪力,支座承受的水平力波动更明显且其最大值达到上部结构水平力的1.25倍;迎浪侧支座在不同时刻存在拉和压两种不同工作状态,其最大拉力达到上部结构竖向波浪力最大值的90%以上;背浪侧支座仅承受压力,其最大压力约为迎浪侧支座最大压力的1.11倍~1.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波浪力 支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道G228线汕头湾跨海隧道总体设计方案研究
15
作者 王洪刚 徐莹晖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3-792,共10页
汕头湾跨海隧道作为国道G228汕头段控制性工程,总体设计难度大。为了科学、安全、经济地建设汕头湾跨海隧道,结合两岸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环境和环境敏感点等控制因素,采用工程类比、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等理论研究方法,对跨海隧道选址、... 汕头湾跨海隧道作为国道G228汕头段控制性工程,总体设计难度大。为了科学、安全、经济地建设汕头湾跨海隧道,结合两岸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环境和环境敏感点等控制因素,采用工程类比、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等理论研究方法,对跨海隧道选址、接线、埋深、断面布置、通风及防灾救援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专题论证,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跨海隧道选址及接线应以城市规划为基础,结合交通特性、路网结构、沿线用地等因素综合确定,是控制风险、降低投资和保障交通功能的关键;2)结合海床演变模型冲刷包络线,盾构段最小覆土不仅要满足掘进及运营期抗浮安全,还要尽量避免长距离穿越上软下硬地层;3)跨海段采用分段纵向+重点排烟的通风方案,解决长距离跨海隧道通风难题;4)盾构段采用人行滑梯或楼梯逃生的纵向疏散模式,明挖段采用横向疏散模式,可保障高地震烈度区跨海隧道的防灾疏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隧道 大直径盾构隧道 总体设计 理论研究 防灾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饱和效应的跨海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非线性对流-扩散侵蚀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16
作者 石渊博 雷明锋 +4 位作者 秦明光 孙宁新 刘凌晖 赵晨阳 贾朝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5-1045,共11页
为准确预测跨海隧道衬砌内部氯离子含量,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非饱和效应的跨海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非线性对流-扩散侵蚀模型。首先,分别引入Langmuir等温吸附结合模型、幂函数型非饱和扩散方程和VG-Mualem水分传输模型,依次考虑氯离子... 为准确预测跨海隧道衬砌内部氯离子含量,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非饱和效应的跨海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非线性对流-扩散侵蚀模型。首先,分别引入Langmuir等温吸附结合模型、幂函数型非饱和扩散方程和VG-Mualem水分传输模型,依次考虑氯离子结合效应、混凝土内部非饱和扩散以及非饱和水分渗透作用对氯离子传输的影响,建立非饱和状态下的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理论模型;其次,基于有限差分原理提出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并验证求解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试验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开展参数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非饱和状态下,水分渗透对混凝土内离子输运有双重促进作用,使得混凝土内部的饱和度、扩散系数和渗透系数均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外水压作用早期,混凝土内部处于非饱和状态时,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压力对离子传输效率的影响占主导作用,且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饱和渗透系数越大,溶质流速越快,氯离子传输效率也更高。本文提出的基于有限差分原理的数值求解方法是有效的,建立的非饱和状态下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非线性对流-扩散侵蚀模型具有可靠性,可用于分析混凝土内部非饱和状态时的氯离子传输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隧道 非饱和混凝土 氯盐侵蚀 对流-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式贝叶斯网络的跨海悬索桥高墩高塔多灾害风险评估
17
作者 柳成荫 任立辰 +2 位作者 刘汉勇 张春海 张志刚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2,共9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运输需求的增长,跨海悬索桥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结构复杂、高柔度等主要特征,一旦发生损伤后果可能非常严重。高墩高塔作为其核心承重构件,长期暴露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在全寿命周期内不可避免地面临多种自然灾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运输需求的增长,跨海悬索桥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结构复杂、高柔度等主要特征,一旦发生损伤后果可能非常严重。高墩高塔作为其核心承重构件,长期暴露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在全寿命周期内不可避免地面临多种自然灾害作用的威胁,工程风险不确定性极大。同时贝叶斯网络作为一种可以将变量的概率推理关系联系起来的图型模型,广泛应用于结构体系定量评估中。因此,针对跨海悬索桥研究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多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首先分析灾害风险因子,针对结构和环境特点,选取地震、强风和洪水潮汐冲刷作为主要灾害作用,考虑结构体系中的关键构件或截面,根据弯矩曲率分析结果确定构件或截面的损伤级别范围;其次通过构件或截面与结构体系的从属关系及荷载场景模拟,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获得结构系统灾害风险概率;最终参考风险等级矩阵和桥梁运营可接受风险水平,对目标体系开展风险评估,并通过单一荷载下的对比结果对评估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其中高墩高塔结构以在建伶仃洋大桥为例,风险评估结果为三级,在寿命运营期处于较安全状态,需制定必要的应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同类型桥梁多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对防灾减灾方案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多灾害风险 贝叶斯网络 跨海悬索桥 高墩高塔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长距离跨海高程基准传递方法研究及广西北部湾工程验证
18
作者 钟昌海 林自乐 +1 位作者 黄昕 孔建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4,182,共5页
针对陆海基准高程传递过程中传统方法的测量精度受海岛与陆地距离、陆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海域内的多个不连续岛屿进行测量时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进行高程传递的方法,研究了误差积累因素,给出了高程... 针对陆海基准高程传递过程中传统方法的测量精度受海岛与陆地距离、陆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海域内的多个不连续岛屿进行测量时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进行高程传递的方法,研究了误差积累因素,给出了高程传递的理论模型及具体的技术流程。在北部湾海域,利用该方法将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陆地传递到距离北海市40 km的涠洲岛和斜阳岛上,传递后GNSS水准点间的高程差与涠洲岛二等水准测量成果的独立高程差均优于±4.1 cm,为全国范围离岛高程传递工程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跨海高程传递 误差传播 似大地水准面 GNSS 水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我国拟建的跨海工程
19
《吉林交通科技》 1998年第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跨海工程建设 中国 跨海工程 长江口跨海工程 杭州湾跨海工程 琼州跨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钢—混结合梁斜拉桥边跨钢梁顶推及桥面板安装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昌杰 《陶瓷》 CAS 2024年第5期203-205,共3页
新建时速350 km福州至厦门铁路安海湾特大桥,其中174^(#)~179^(#)墩跨越安海湾主航道,位于河流入海口,大潮差、海床起伏明显、海床淤泥淤积较严重,采用钢—混结合梁边跨钢梁顶推及桥面板后装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大潮差、海床起伏明显、海... 新建时速350 km福州至厦门铁路安海湾特大桥,其中174^(#)~179^(#)墩跨越安海湾主航道,位于河流入海口,大潮差、海床起伏明显、海床淤泥淤积较严重,采用钢—混结合梁边跨钢梁顶推及桥面板后装的施工方法,解决了大潮差、海床起伏明显、海床淤泥淤积较严重、无大型浮吊及运输船进入的特殊施工条件下,无法采用常规双悬臂架设施工的难题,该工法在施工进度、效益、安全、环保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跨海 斜拉桥 结合梁 钢梁顶推 桥面板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