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称指示语的人际语用身份构建——以英美领导人就职演讲为例
1
作者 张晓燕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5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以英美领导人的就职演说政治话语为语料,从人际关系、人际情态和人际评价视角分析其人称指示语的使用与身份构建的关系。结果发现,英美两国领导人就职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呈正相关,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使用频次较多,特别是第一人称复... 以英美领导人的就职演说政治话语为语料,从人际关系、人际情态和人际评价视角分析其人称指示语的使用与身份构建的关系。结果发现,英美两国领导人就职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呈正相关,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使用频次较多,特别是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最为频繁,能更好地达到语用移情的效果,实施积极礼貌策略。在身份建构方面,人称指示语的使用遵循站位原则、指示原则、交互原则,呈现如下特点:(1)在人际关系建构方面,第一人称单复数指示语间相互转化,同一指示语会呈现不同的指称意义,自称指示手段积极维护内群体身份。(2)在人际情态方面,领导者在人称指示语上多使用近距全指表达趋同情感,且多与责任型情态动词搭配。(3)在人际关系评价方面,领导者会根据自己的多重身份,积极维护交际双方的素质面子和身份面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语用 人称指示语 身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推动引领型组织身份构建的过程机制研究
2
作者 刘相彤 林海芬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7,共16页
中国企业夺取市场竞争胜利需打破低位锁定,向高位引领跃迁并塑造相应的引领型组织身份。而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情本位理念加深了个体情感对组织身份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但核心身份受众即内部成员和外部客户群的个体情感究竟是如何推动引领... 中国企业夺取市场竞争胜利需打破低位锁定,向高位引领跃迁并塑造相应的引领型组织身份。而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情本位理念加深了个体情感对组织身份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但核心身份受众即内部成员和外部客户群的个体情感究竟是如何推动引领型组织身份构建的?这一问题仍然缺少清晰的理论解答,因此,以四际集团、青山实业和飞鹤为样本开展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情感推动引领型组织身份构建的过程就是情感以不同方式分别推动引领型组织身份三层级结构即引领性理念层、卓越性内涵层和优势性感知层构建的过程。具体来看,情感推动引领性理念层构建阶段以激发积极情感为核心,通过面向身份时序结构寻找情感寄托并搭建情感桥梁发挥情感的撬动作用。情感推动卓越性内涵层构建阶段以封装情感共鸣为核心,通过推动情感的时序性迁移并增强个体—组织身份关联发挥情感的支撑作用。情感推动优势性感知层构建阶段以形成情感承诺为核心,通过开展情感的纵向传染与横向交互并深化身份认同发挥情感的驱动作用。通过揭示情感推动引领型组织身份构建的过程及机制,贡献于相应理论研究并尝试指导中国企业的高位引领跃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引领型企业 引领型组织身份 组织身份构建 情感视角 多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重情境:数字视听文化中的身份构建与认同疏离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梓轩 李政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数字视听媒介及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情境,推动用户产生新的媒介实践,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现象,即情境生成逻辑向流媒体用户让渡的转变、情境功能作为交往工具的偏移,以及情境秩序在去公共性过程中权力再结构化的取向。其中隐含着情... 数字视听媒介及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情境,推动用户产生新的媒介实践,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现象,即情境生成逻辑向流媒体用户让渡的转变、情境功能作为交往工具的偏移,以及情境秩序在去公共性过程中权力再结构化的取向。其中隐含着情境之于用户身份构建的二重性:一方面,流媒体用户依据情境构建身份,身份的构建过程进一步激发了情境的创造;另一方面,这些被构建的身份呈现出去情境化的流动趋向,造成了身份与认同的疏离。对此,文章在厘清数字视听文化新情境特征的基础上,阐释流媒体用户基于身份的情境互动过程,以及身份认同疏离的成因及危机。更进一步,文章尝试将新媒介—新情境—新行为的线性模式延展为更具解释力的用户主导循环模式,并提出通过共识的凝聚、公共性的重拾和共同体的重建,推动数字视听文化的良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视听文化 流媒体 媒介情境论 身份构建 认同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媒体“沙伊复交”报道的中国国家身份构建对比——基于语料库的情感分析与主题建模 被引量:5
4
作者 闫潼 胡开宝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研究聚焦外交事件中的国家身份构建,借助情感分析和主题建模,对比分析中美媒体“沙伊复交”报道中的中国国家身份构建。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中方媒体报道呈现强烈的积极情感,聚焦外交作用、外交理念、国际角色、经贸交流、政治... 本研究聚焦外交事件中的国家身份构建,借助情感分析和主题建模,对比分析中美媒体“沙伊复交”报道中的中国国家身份构建。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明显差异:中方媒体报道呈现强烈的积极情感,聚焦外交作用、外交理念、国际角色、经贸交流、政治文化交流等多个主题,塑造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贡献者、外交纷争的协调者、积极务实的行动者、值得信赖的大国等身份;美方媒体报道的积极情感强度弱于中方,重点聚焦经济利益、外交影响、国际纷争等主题,在以肯定态度认可中国经济强国、外交大国身份的同时,捏造中国利益驱动的生意人身份。此外,国家利益冲突、外交理念差异与媒体价值差异是影响双方对中国国家身份构建的重要动因。本研究利用文本挖掘方法对国家身份进行深度剖析,以期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厘清外交事件背后复杂的国际舆论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身份构建 沙伊复交 媒体话语 情感分析 主题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情态维度下的语用身份构建——以《狂飙》为例
5
作者 雷若岚 刘长江 《海外英语》 2024年第6期63-65,69,共4页
人际情态影响语用身份构建,情态表达在交际会话中无处不在。根据站位原则,交际互动中会话者的人际情态分为“趋同站位”和“趋异站位”两种视角。该文提出了语用身份在人际情态维度下的构建可遵循“趋同站位身份构建”和“趋异站位身份... 人际情态影响语用身份构建,情态表达在交际会话中无处不在。根据站位原则,交际互动中会话者的人际情态分为“趋同站位”和“趋异站位”两种视角。该文提出了语用身份在人际情态维度下的构建可遵循“趋同站位身份构建”和“趋异站位身份构建”两种模式,并用《狂飙》中安欣和高启强两位主人公的典型对话进行分析例证,彰显了语用学身份研究的学科特色,促进人际情态与身份构建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情态 站位原则 身份构建 《狂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师范专业实习教师职业身份构建的研究
6
作者 衣明 程景鑫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7期97-99,共3页
师范专业学生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身份构建至关重要,也是师范专业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决策的重要基础,师范专业学生教育研究应该从教师职业身份构建角度开始探究。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以某师范院校的36名英语师范专业实习教师为研... 师范专业学生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身份构建至关重要,也是师范专业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决策的重要基础,师范专业学生教育研究应该从教师职业身份构建角度开始探究。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以某师范院校的36名英语师范专业实习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实习报告主题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英语师范专业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期间的教师职业身份构建。研究发现:知识和技能,教师工作和职业氛围构成英语师范专业实习教师职业身份构建的主要因素。文章研究了英语师范专业实习教师在实习期间教师职业身份构建过程,对于英语师范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师范专业 实习教师 社会文化理论 教师职业身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会普通:数字社群中的社会支持与身份构建——以豆瓣“普通学”小组为例
7
作者 郭筱雨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20期93-96,共4页
数字时代,青年群体利用数字社群表达自我、寻求社会支持和自我调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豆瓣“普通学”小组作为“普通人”的数字社群主张成员“接纳自我”,做“珍贵快乐的普通人”,为成员提供表达自我和寻求帮助的渠道。研究... 数字时代,青年群体利用数字社群表达自我、寻求社会支持和自我调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豆瓣“普通学”小组作为“普通人”的数字社群主张成员“接纳自我”,做“珍贵快乐的普通人”,为成员提供表达自我和寻求帮助的渠道。研究以豆瓣“普通学”小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讨论数字社群成员如何进行自我表露,获取了哪些社会支持,又是怎样重构普通人身份走出困境。研究认为,被焦虑裹挟的“普通学”青年群体在数字社群中完成了“普通人”的身份构建与自我价值体系的重塑,最终走向自我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身份构建 数字社群 普通学 自我接纳 社会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视角下“作为NP,(S)VP”构式的身份构建与商议
8
作者 崔言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文章结合互动构式语法和语用身份论,使用剧本语料,就“作为NP,(S)VP”构式对身份的构建与商议进行了分析。构式与构式互动层面,通过比较,突出了“作为”构式能并举多重侧面身份的特点。构式与构件互动层面,对前人提出的一些构件准入限... 文章结合互动构式语法和语用身份论,使用剧本语料,就“作为NP,(S)VP”构式对身份的构建与商议进行了分析。构式与构式互动层面,通过比较,突出了“作为”构式能并举多重侧面身份的特点。构式与构件互动层面,对前人提出的一些构件准入限制作了重新论证,分析了该构式如何引介突显身份、明确身份和虚构身份。小句互动、乃至后续话语与“作为”构式互动层面,论述了交际事件中,“作为”小句不是单向地影响后续小句,而是与后续小句相互影响、彼此支撑,体现出交际双方就身份作出的协商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NP (S)VP”构式 互动构式语法 语用身份 身份构建与商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害者身份构建的会话分析研究——基于家庭冲突性话语的多模态
9
作者 李跃超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191-198,共8页
从古至今,家庭冲突普遍存在于各个家庭中。本文主要探讨在家庭冲突中矛盾双方是如何构建受害者身份及此身份对冲突的功能作用。本文基于5个小时冲突话语的视频,其中矛盾双方建构自身受害者身份达178次,运用多模态会话分析法描写受害者... 从古至今,家庭冲突普遍存在于各个家庭中。本文主要探讨在家庭冲突中矛盾双方是如何构建受害者身份及此身份对冲突的功能作用。本文基于5个小时冲突话语的视频,其中矛盾双方建构自身受害者身份达178次,运用多模态会话分析法描写受害者身份构建在冲突性话语中的语用功能,不仅关注直接言语行为对冲突加剧或缓和的作用,还关注诸如手势、眼神、语气等非言语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矛盾双方在冲突性话语中会通过建构自身受害者身份来指责对方的同时,贬低对方的行为和品质。本研究发现对冲突性话语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对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害者身份构建 会话分析 家庭冲突话语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D演讲中的立场与身份构建研究
10
作者 王佳宁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3期66-69,共4页
文章选取TED演讲为语料,主要运用Hyland立场分类模式考察了TED演讲者立场话语对其身份构建的作用。研究发现,语料中模糊语和增强语的合理使用促进了演讲者可信度身份维度的构建;增强语和评价型态度标记语可以帮助构建演讲者的权威身份;... 文章选取TED演讲为语料,主要运用Hyland立场分类模式考察了TED演讲者立场话语对其身份构建的作用。研究发现,语料中模糊语和增强语的合理使用促进了演讲者可信度身份维度的构建;增强语和评价型态度标记语可以帮助构建演讲者的权威身份;而缓和型模糊语和情感型态度标记语则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帮助演讲者树立了亲和形象。该研究结果对公共演讲语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 身份构建 TED演讲 语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话分析视角下治疗儿童癌症患者的医生语用身份构建
11
作者 王雨霏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而医生身份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视角,以医学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为例,运用语用身份论的话语分析框架,剖析该纪录片中医生与儿童癌症患者的对话,... 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而医生身份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视角,以医学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为例,运用语用身份论的话语分析框架,剖析该纪录片中医生与儿童癌症患者的对话,研究治疗儿童癌症患者的医生的语用身份构建。研究表明,在与儿童患者沟通时,医生构建了“说谎专家”、引导者、宽慰者和赞美者的身份,并在医生间构建了“合作伙伴”身份。本研究希冀能够为医生与儿童患者顺利交流提供借鉴和指导,也为语用身份论提供更多的话语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分析 语用身份 医生身份构建 儿童癌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空间理论视角下《哈利·波特》中赫敏的身份构建研究
12
作者 苟雨晨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7期17-19,共3页
本文依托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探究《哈利·波特》中赫敏的身份构建。以地理空间为界域,赫敏勇敢坚定,坚持真我的内核评价体系,以及打破固化等级制度的身份意识跃然纸上。从其心理空间可洞察出赫敏不以男性为承托的独立... 本文依托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探究《哈利·波特》中赫敏的身份构建。以地理空间为界域,赫敏勇敢坚定,坚持真我的内核评价体系,以及打破固化等级制度的身份意识跃然纸上。从其心理空间可洞察出赫敏不以男性为承托的独立女性意识和自由的精神意志。在开放包容的第三空间内,作者解构了传统的女性形象,重塑了赫敏“双性同体”的新型女性身份。相比起完全“架空”的瑰丽想象,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更多了一层现实土壤,现实和魔法交织的两个世界相应地体现了不同权利主体作用下的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形势。在三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空间中分析赫敏对身份意义的探索有助于人们意识到女性觉醒的路途艰难悲壮,却像烈焰一样令人振奋且充满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理论 女性意识 身份构建 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语篇的身份构建分析
13
作者 赵佳筠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5期63-65,共3页
本文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语篇中的词汇,从社会责任报告、新闻稿等语篇中特别关注词汇选择、情感词汇和隐喻运用,综合责任词汇及其与企业身份构建的关联、情感词汇和隐喻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分析词汇选择,研究得知企业利用社会责任语篇... 本文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语篇中的词汇,从社会责任报告、新闻稿等语篇中特别关注词汇选择、情感词汇和隐喻运用,综合责任词汇及其与企业身份构建的关联、情感词汇和隐喻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分析词汇选择,研究得知企业利用社会责任语篇完成身份构建,既体现在高频概念词汇方面,又体现在情感词汇等语言策略运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责任 身份构建 情感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共同体视阈下高职中非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教师主体身份构建研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4
作者 曾圣洁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在中非国际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逐渐成为推动项目实施的必要路径。然而,学校中的教师主体却容易受到忽视。其中,高职院校对教师主体在国际化项目中的身份构建认识不清晰,对项目具体实施造成一定困难。为此,基于中塞人才联合培养... 在中非国际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逐渐成为推动项目实施的必要路径。然而,学校中的教师主体却容易受到忽视。其中,高职院校对教师主体在国际化项目中的身份构建认识不清晰,对项目具体实施造成一定困难。为此,基于中塞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案例,运用“实践共同体”理论剖析教师共同体在项目中主体作用,厘清对项目目标责任的理解,从项目内教师群体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交际行为中的初始定位、心理通融策略、交际行为技巧等5个方面,提出强化主体能动性的方法与策略,推动教师群体在项目中有效地构建多元身份,以推动中非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共同体 中非人才培养 教师主体 身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企业子女接班人身份构建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奚菁 罗洁婷 +2 位作者 张珊珊 晋琳琳 魏新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9,共12页
通过挖掘13位中国家族企业子女的生命故事,将身份理论引入家族企业传承研究,从心理层面揭示了子女接班意愿和行为的动态演化机理,开发了家族企业子女接班人身份构建过程模型,包括准备阶段、身份冲突阶段、身份接受阶段、身份提升阶段。... 通过挖掘13位中国家族企业子女的生命故事,将身份理论引入家族企业传承研究,从心理层面揭示了子女接班意愿和行为的动态演化机理,开发了家族企业子女接班人身份构建过程模型,包括准备阶段、身份冲突阶段、身份接受阶段、身份提升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子女接班人身份构建过程在不同阶段间的演化受到特定诱发事件的推动或阻滞,某些阶段可能会存在反复现象;个体、家族、企业、社会等层面的静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身份构建过程。研究结论借助家族企业这一独特背景丰富了身份构建理论,对家族企业培养、干预子女接班意愿和行为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子女 接班人身份 身份构建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身份构建:相关文献回顾 被引量:75
16
作者 谷小娟 李艺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8,共8页
本文回顾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40年间有关学科对语言与社会身份关系的认识和研究历程。早期变异语言学家认为二者具有相关和共变的关系;语用学揭示社会身份的情景性和行为性,认为身份是人在不同语境中展演合乎规约的语用行为的结果;... 本文回顾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40年间有关学科对语言与社会身份关系的认识和研究历程。早期变异语言学家认为二者具有相关和共变的关系;语用学揭示社会身份的情景性和行为性,认为身份是人在不同语境中展演合乎规约的语用行为的结果;社会心理学家阐释个人语体形成的心理原因在于身份认同与排斥;交际社会语言学认为在具体交际活动中,语言时时构筑着主体的社会身份;实践社区模式展示人在言语实践中不断学习,调整言语行为,协商和构建社会身份的过程;发展心理学放眼人生,阐述人生各阶段及各种关系中的生命身份构建、维持和变化;批评话语分析进一步揭示语言与身份的辩证关系,认为人可以遵守或违反话语规范,有意识地选择语体来建构主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身份 身份构建
原文传递
下岗女工身份构建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项蕴华 张迈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下岗女工”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涌现出的新兴的社会群体之一, 她们面临着从“半边天”到“边缘群体”到再就业的个人经历及身份转变。其身份的变化值得社会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界人士关注。下岗女工关于身份建构的自述给予语篇分析者... “下岗女工”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涌现出的新兴的社会群体之一, 她们面临着从“半边天”到“边缘群体”到再就业的个人经历及身份转变。其身份的变化值得社会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界人士关注。下岗女工关于身份建构的自述给予语篇分析者重要启示: 人们的社会身份不是先在的、制约人们言语行为的固定的社会范畴; 人们的语言使用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对其身份的动态构建; 社会群体的划分及范畴的界定是国家机构为了某种目的所赋予的理论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下岗女工 叙事分析 身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 被引量:137
18
作者 潘艳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而形成的隐喻(Forceville 2006:384)。本文从人类认知的角度,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政治漫画的语类特点和情感取向,尝试分析两幅政治漫画中的隐、转喻现象和源域的文化内涵,对其... 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而形成的隐喻(Forceville 2006:384)。本文从人类认知的角度,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政治漫画的语类特点和情感取向,尝试分析两幅政治漫画中的隐、转喻现象和源域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并进一步说明多模态隐喻形成过程中,源域的选择及源域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份的构建或重新构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漫画 语类 隐喻 转喻 多模态隐喻 身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隐喻视角下的国家身份构建——以《中国日报》对外报道“一带一路”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钦 陈娟 许华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2-88,共7页
批评隐喻视角下的隐喻是有意识的话语选择,是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研究《中国日报》对外报道"一带一路"的40篇语篇,分析隐喻的使用和隐喻如何实现中国的身份构建,可以进一步验证媒体所使用的隐喻与国家身份构建的互动关系。... 批评隐喻视角下的隐喻是有意识的话语选择,是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研究《中国日报》对外报道"一带一路"的40篇语篇,分析隐喻的使用和隐喻如何实现中国的身份构建,可以进一步验证媒体所使用的隐喻与国家身份构建的互动关系。语篇中最显著的概念隐喻如"建筑""交通工具""旅行",为中国构建的最显著的身份为"建筑者""驾驶员""旅行者",可以为国内其他媒体对外构建积极中国身份、传递中国声音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隐喻 身份构建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后殖民翻译看《女勇士》的文化身份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文革 杨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一直是流散文学,尤其是华裔美国文学备受关注且热议的一个话题,但从翻译的视角审视文化身份的论著,目前尚不多见。与许多华裔美国作家一样,汤亭亭借用文化翻译以完成后殖民语境下的跨文化写作,并成功在美国主流社...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一直是流散文学,尤其是华裔美国文学备受关注且热议的一个话题,但从翻译的视角审视文化身份的论著,目前尚不多见。与许多华裔美国作家一样,汤亭亭借用文化翻译以完成后殖民语境下的跨文化写作,并成功在美国主流社会立足。通过杂合,她用独特的改写与重塑,融合不完整的"中国"文化记忆与其身处的美国文化,对英语这一完整的连续的整体发出挑战,也激发读者参与到文化翻译当中。她成功地再现了异域"中国"文化,也构建了本土的美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文化翻译 文化身份构建 汤亭亭《女勇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